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大理特产芋头 云南土特产网红大香芋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大理特产芋头 云南土特产网红大香芋更新时间:2024-01-12 23:08:47

一.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白族土八碗

白族红白喜事宴客中的八大碗是白族传统饮食文化的集中表现。宴桌是八仙桌(正方形的大理石雕花桌),一般8个人为一桌,菜肴上8个,俗称“八大碗”。白族土八碗荤素搭配和理,肥而不腻,素而不淡,营养丰富。炸、酥、炖、煮齐全,有蒸有氽,色泽鲜艳多彩,突出白族饮食酸辣口味特色。席面用料简单,但形式和礼仪隆重,所用器皿一般是本地产的土碗、红竹筷子等,很少用高档瓷器,但并不显得粗糙和简陋。所用餐桌很考究,一般选用剑川土漆雕花八仙桌,餐桌一般摆在婚礼彩棚下,加上菜肴色泽塔配美观,显得古色古香。第一轮先由客人中有声望的老人入席,俗称“开席”。此时,唢呐鼓乐吹奏,主人迎客,气氛热闹,表现了白族尊重老人的传统美德。席间,客人可分菜和带菜回家。土八碗中的主菜(荤菜),一般都有定数,每人可吃到两块(片)肉,碗中垫底的素菜可加添多次。因此,客人都备有菜叶子(现用塑料食品袋)竹签将分到的肉包起来或串起来带回家给老人或小孩吃,寓意为带回喜气和福气>白族土八碗的各道菜各有一套烹饪方法。主菜“红肉大炖”用肥瘦相间的猪肉切块,用白酒浸泡的红曲米将肉染红炖熟,红白相间,富有喜气。“酥肉”是将半肥半瘦的猪肉切块上调料,用蛋糊包裹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冷却后在煮,,装碗后撒上些芝麻,黄白相间香气诱人。“千张肉”,即酸菜扣肉,色金红,味酸甜,肉皮呈波纹状,外观爽目。“粉蒸肉”是将较肥的五花肉煮熟切片,拌上调料和炒得喷香的米细粒,装碗上笼蒸熟,肉肥而不腻,香气缭绕。“干香”(拼盘)是土八碗中唯一的一碗凉拌菜,将卤熟的猪肉、肝、肚切片,盖在用酸菜或泡萝卜垫底的碗上,淋上又酸又辣的配汁,其味为酸、辣、凉。“煮白扁豆”、“煮竹笋”、“杂碎汤”是富含碳水化合物、植物纤维素的素菜和汤菜。

二. 云南省 大理 祥云县 祥云冬桃

祥云冬桃--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冬桃产业在祥云不断兴起,迅速发展到8000多亩,成为祥云高原农业产业中的一枝奇葩,随着部分冬桃开始挂果,在丰富消费者食品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果农的收入,成为祥云农民脱贫的又一优势产业。

祥云县地处北亚热带盆谷地区,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偏北高原季风气候区,冬春恒温,夏秋多雨,干湿季分明,非常适宜冬桃种植。祥云各个乡镇的农民,也将目光转向了冬桃种植。

祥云种植出来的冬桃果型大,肉质细腻,甜度适中,耐储存,果色美,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不但供给省内各州市,还销往北京、上海和四川等地。

三.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大理刺菱角

刺菱角据《新纂云南通志·物产考》记载:“菱角旧名芰,属芰科。古时芰荷并称,采菱亦见诸歌咏,盖池沼中常见植物也。春时出叶,广卵形,多锯齿。叶柄中部肥大,便于浮生。夏日开白色小花,四萼四瓣。子房秋熟,成为坚果,角有嫩刺。果肉白嫩,可生食。”

大理刺菱角主产于洱海、西湖、剑湖、花碧湖等主要淡水湖泊。每年春季发芽长叶,叶浮于水面,叶边长有锯齿,叶柄中部较两端肥大;夏季开花,花小色白,呈四瓣花瓣。秋高气爽时节,、水中菱实累累,是采摘菱角的时节,此时的菱角外皮坚硬并生有嫩刺,把采摘来的新鲜菱角漂洗干净,再用沸水煮片刻后,去皮壳即可食用;此时的菱角果肉白嫩,食之香甜,是白族人民普遍喜爱的食品。

四.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剑川白芸豆

白芸豆,其生物学名叫多花菜豆,因花色多样而得名。属豆科,蝶形花亚科,菜豆族菜豆属,白芸豆原产芸豆原产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后经人工栽培驯化已适应冷凉潮湿的高原地带。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是美洲的阿根廷、美国、墨西哥,欧洲的英国,亚洲的中国、日本等。我国在16世纪末才开始引种栽培。现在中国的各个省区均有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是云南、贵州、四川等,而云南的大理、丽江、兰坪种植面积较大。


芸豆籽粒的形状多种多样,有肾形、椭圆形、扁平形、筒形和球形等;颜色也有多种,如白、黑、黑紫、绿色和杂色带斑纹等。颗粒大小差异也很大,小者如黄豆般,而大白芸豆的籽粒长约21毫米,厚约9.5毫米,比黄豆大几倍,可称豆中之冠了。白芸豆是西餐中常用的名贵食用豆。颗粒肥大,整齐、有光泽,用作配菜可谓锦上添花,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五.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剑川牛肝菌

剑川牛肝菌是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的。牛肝菌味道鲜美,食而不厌,俗称美味牛肝菌。其富含氨基酸、优质蛋白质以及单糖、二糖和抗癌的多糖,是名贵的“山珍”。

剑川境内可食用牛肝菌分布广泛,常见的有白牛肝、黄牛肝、红牛肝(见手青)、黑牛肝、乳牛肝等。每年的雨季来临便是各色各样的牛肝菌上市的时节。鲜炒牛肝菌是深受剑川老百姓喜爱的一道美食。

牛肝菌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腺膘呤、胆碱和腐胺等生物碱。可药用,治疗腰腿疼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还可用以治妇女白带异常。它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寒、舒筋活血、补虚提神等功效。另外,还有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可见美味牛肝菌确是林中菌类中功能齐全、食药兼用的珍品。经常食用牛肝菌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微循环。

六.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剑川土八碗

热情好客是剑川白族美德,每当远方贵客光临,常用丰盛的宴席—土八碗招待。剑川土八碗历史悠久,相传原来是大理国段白王来用招待周边南亚、东南亚等十六个国王所用的国宴,由于这些国家大都信奉佛教,所以是荤素反搭酷。由于段白王是剑川院傍人,后来传入剑川民间,成为待客的风味佳肴,相延至今,已近千年。土八碗荤素搭配,烹调序味美可口,老少咸宜。还将把白乡人民深深情意寄寓在菜肴之中,讲究意趣,体现了白族好客的情怀,富有民族特色。

土八碗不但具有美好的寓意,而且各有自己隐喻吉祥与祝福的名字,分别是:

延年益寿;年年有余。

千岁平安;和和睦睦。

情意绵绵;舒舒服服。

相思百年;百年好合。

宴请最尊贵的嘉宾时,还要加上“吉星高照,清清爽爽”和“千里顺风汤。”

①“延年益寿”别名“红曲肉”。用三线肉加红曲米经特殊加工烹饪而成,食之添福加寿。其颜色不是化学色素染成,而是纯天然食品红曲米的功效,肉已通过煎煮脱脂,吃起来清香爽口。

②“年年有余”别名“粉蒸鱼”。用蒸米和鱼相扮蒸煮而成。借“鱼”的谐音,表示丰衣足食,年年有余。

③“千岁平安”别名“千张肉”。制作时要将肉块切成长长的簿片,象征人生道路平平坦坦,千岁平安。

④“和和睦睦”别名“木耳豆腐”。黑白相煮,但相互协调,相得益彰,互不相扰,借“木”的谐音,象征“和和睦睦”。相传黑白相间的“豆腐木耳”还含有古代外交上的深层喻意。其表示的是两个不同制度、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坐在一起吃饭就犹如木耳与豆腐,从此以后就会和睦邻友好。

⑤“舒舒服服”别名“酥肉垫竹笋”。酥肉借“酥”的谐音,而竹笋却表示为人处事诚信第一的高风亮节。

⑥“情意绵绵”别名“水粉丝”。作法粉丝越长越好,以见不到头尾为最佳,象征长来长往,天长地久,情意绵绵。

⑦“相思百年”别名“金丝坛豆”,自从有了《相思》中的“红豆生南国”,南国都将红豆称为相思豆,而白族却以白色为最纯洁的征,所以将洁白无瑕的金丝坛豆作为相思豆。借“坛”谐音“圆”,代表“相思百年,圆0满”这道菜还有补肾益脾之功效。

⑧“百年好合”别名“百合合肉圆子”。百合扣肉馅后,二者紧密相依,合二为一,为此象征百年好合。

最后一道菜为拼盘“吉星高照”,“清清爽爽”。以白族传统腊味淹鸭蛋﹑香肠﹑吹肝﹑肉片和辣椒蒜泥凉拌树花拼成。鸭蛋摆放在拼盘中央,表示日月同辉;亲亲爽爽是借白族话中“辣椒”和“青蒜”的谐音“亲”和“爽”来表示美好的寓意:代表大家在一起亲亲热热地吃了这饭,就成了亲戚,就是一家人了。

外加一碗汤“千里顺风汤”,别名“虾米汤”。用凉粉丁﹑豆腐丁﹑蒜苗和炒米相煮而成。“蒜”与“顺”音相谐;虾米为水中之物,顺水游荡象征一路顺风。这源于剑川川木匠出门之,远家人远走它乡,家里的妻子都要特意为他准备一包剑湖鱼虾米,以备食用。煮吃时,其汤香香袭人,而且睹物思乡,以此寄托思亲情结,表示时刻不忘家中老小,象征千里顺风,永恋家乡。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七.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永平豆豉

豆豉是永平人民在烹饪中较早使用的传统调味料之一,由于商业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以杉阳、博南民间制作的名声最响。

豆豉的制作方法是先把黄豆洗涤、浸渍、蒸煮,冷却后加入曲霉菌,少量面粉,放入缸中让其进行发酵,同时拌入一定量的食盐、辣椒、花椒、茴香粉等,如此腌制出来的成品叫做水豆豉。佐以菜子油后腌制出来的,便成为油豆豉。近年来,有人又突发奇想,在杉阳把山野的香菇菌加入油豆豉中共同腌制,其味更为独特。

在烹饪中,豆豉主要是最为咸鲜调料使用的,可适用于多种炒、蒸、烧、拌菜菜肴、豆豉不仅是调味佳品,而且还有医药作用。据说,常吃豆豉有帮助消化、减缓衰老、增强脑力、提高肝脏解毒功能、防治高血压、消除疲劳、预防癌症、减轻醉酒程度八大好处。同时,还能解除其他一些疾病。在缺衣少穿的年代,一缸豆豉在乡下家庭中的地位,等同于一座小小的米粮仓,如今,走进永平许多人家,豆豉依旧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佳品。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八. 云南省 大理 南涧县 彝族血肠

在祖国西南边陲有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

如果你无意间翻看地图,不难看出南涧县位于无量山和哀牢山交汇点上,这里是古代崇拜母虎的虎族也就是彝族先民的聚居地。这里群山跌旦,河流湍急,有保持完好的原始森林群落,也正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彝族先民最初的文明,即守猎文明和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十月太阳历”,同时它也传承了彝族先民特有的饮食文化,其中,南涧跳菜已经被大多数人所知晓和接受,相反“血肠”这一独特的饮食就显得鲜为人知了。

“血肠”是彝族先民们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一道美味佳肴。动物的血液被彝族先民奉为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盛洁的礼物和最鲜美营养的食物。由于山路难行,阻碍了彝族群众生产生活用品之间的流通,因此居住在彝族村寨彝族同胞每年都会宰杀一头或两头肥猪,俗称“杀年猪”。每到这一时间段就能吃上一碟喷香的血肠。制作“血肠”的方法很简单,首先要确定“杀年猪”的时间,然后准备好糯米、茴香粉等主配料。在“杀年猪”的头一天夜晚用清水将糯米浸泡至半软(如果选用豆腐则无需此料和此道工具),第二天,将糯米捞出拌上茴香粉等配料,待取出猪血后,以血和之,洗净猪大肠,再将糯米、猪血放入大肠内,用棉绳扎紧大肠两端,放入锅中用水煮熟,既成。

“血肠”的吃法:可以起锅就吃,也可以储藏数日后再蒸着吃。制作好的“血肠”在糯米、茴香粉等主配料的作用下已经除去猪大肠和猪血的腥味,吃起来口感圆润,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如果你到彝乡来,可别忘了尝一口彝族的特色饮食——“血肠”。

九. 云南省 大理 巍山县 什锦咸菜

巍山咸菜,以其香、甜、脆、嫩,色泽光鲜而远近驰名。品种花样繁多,有麦兰腌菜、皮萝卜、腌豆腐、豆瓣酱、卜酱豆、卜蒜台、酱黄瓜、甜头、糟辣子、泡莴笋等,其中尤以麦兰腌菜及卜酱豆最具特色。麦兰腌菜以野生山地的麦兰为主料,配上胡萝卜丝加作料揉制而成,是无污染的色色食品,味道酸中带甜,脆嫩润口,自然的麦兰香味扑鼻,令人食欲大开。卜酱豆采用山地黑豆,通过淘洗、蒸煮、发醇,加作料密封于陶罐中制成,是无工业污染的黑色食品。成品纯黑透亮,味道鲜美,咸里回甜,具有特殊的芳香,生、炸、炒、蒸均可。产品畅销滇西北、供不应求。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