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无锡风景特产介绍100字 无锡文化遗产冷门介绍20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无锡风景特产介绍100字 无锡文化遗产冷门介绍200字更新时间:2023-12-14 21:37:34

一. 江苏省 无锡市 锡山区 无锡水蜜桃

产于江苏无锡。无锡水蜜桃所以成为桃果中之上品,一是地理条件好。无锡地处长江之南,滨临太湖,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利于果实膨大期的需水量,为果肉细嫩、汁多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重视品种选育。以“二白”为主的优良品系,是经过长期选育而形成的。经过了多年的选培后代,又分别选出不同成熟期的姐妹品种。从7月上旬到8月上旬的早、中、晚熟类型的无锡水蜜桃;第三是栽培方法。无锡蜜桃的大田栽培,素以精耕细管著称。形美、色艳、味佳,皮薄肉细,汁多甘厚,味浓香溢。

二. 江苏省 无锡 惠山 清水油面筋

无锡油面筋很出名,饭店用它配料,可翻多种菜肴,家常用于佐饭、做菜、烧汤均宜。无锡民间还有个习俗,逢到节日合家团聚,饭桌上少不了一碗肉酿油面筋,以示团团圆圆,增加快乐气氛。油面筋早已成为无锡著名的土了。说起油面筋的来历,最早还是尼姑庵里的一位师太油炸出来的。过去去惠山,得经五里街。五里街梢有座大德桥,桥畔有座尼姑庵。这庵堂靠近惠山,环境清静,四时霸节菩萨生日,无锡城厢老太太来此念佛坐夜的不少,有时念七佛,在庵里一住就是六七天。庵里有个烧饭师太,烧出来的素斋有些名气。俗话说“豆腐百叶,没啥花样”,她烧出的就不一般,会翻名堂,味道又好。师太烧素斋,惯常用生麸当主料,红烧的,炒丝的,煮汤的,真是吃得念佛老太太称心满意。逢到有钱人家太太、小姐,师太用生麸配上细货冬笋、香菇,道道菜肴引得素斋席上赞口不绝。经常来庵念佛人不断,闻名来吃顿素斋的居士不少,无怪烧饭师太总是麸疲汰生麸,浸浸一小缸。有回,原先约定来庵堂念佛坐夜的几十个乡下老太太,不知啥事情那天没来。好几桌素斋需用的生麸,烧饭师太早上已准备好了,怎不叫她发愁。生麸是隔夜馊,一过夜就吃不得了。烧饭师太先是放些盐在上生麸缸里,还是放心不下,怕缸里出毛病。她左思右想,试试开个油锅,把生麸煎一煎,免得发馊,明朝仍可烧素斋派用场。油锅里油多了些,待油一滚,师太怕生麸煎不透,特地剪成一个个小块,手抓一把扔进油锅,铲刀翻了几翻。嘿,真稀奇!只见锅里一块块生麸膨胀成一个个金黄澄亮的空心圆球,在滚油里窜上窜下,师太用笊子捞起手指头戳戳松脆、鼻头闻闻喷香、嘴里尝尝蛮鲜。她高兴呵,赶忙找来众师太看看,众口赞好,还给这油炸生麸空心圆子起名“油面筋”。烧饭师太心里有了新算盘:庵里素斋席上添上了一员主将!那还用说,烧饭师太手艺又强,从这以后,尼姑庵里素斋,清炒面筋、酿面筋面筋笋片、面筋汤,道道素菜,道道佳肴。日日只怕素斋桌数开得少,不愁吃客人不多。风声传出去,各处庵堂、寺院也都学起样来,素斋中增添油面筋花色。没多久,无锡城里开出一个个油面筋店铺。油面筋进了千家万户,肉酿面筋、面筋炒肉丝、菜烧面筋成了日常饭菜。至于那些饭店、菜馆,厨师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烧出了好多道无锡的传统名菜。( 无锡)

三. 江苏省 无锡市 锡山区 烧麦

烧麦,是无锡的传统名点之一。它创制于1757年。该点心选用猪腿肉、猪板油、荠菜或青菜嫩叶,加调料拌成菜肉猪油馅心(也可以用肉汁拌糯米制成馅心)。用精白面粉加水糅合制成边皮薄,底层厚的皮张,再包入馅心,经蒸熟即成。此点心具有滋味美,不粘牙等特点。

四. 江苏省 无锡市 宜兴 高塍猪婆肉

高塍猪婆肉是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高塍镇的特色美食。宜兴高塍猪婆肉色艳、肉香、味鲜、皮沙,为大众喜爱的下酒之物,亦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高塍红烧猪婆(母猪)肉历史悠久。始出于宜兴市高塍镇桃园村陈氏家族,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先祖们以农耕为生,生活艰难,多有农户饲养猪婆,产仔出售,以补生计。每只母猪产了10窝左右小猪就无膘而不再怀胎,因其肉腥难食而不得不弃之。桃园村一陈姓农民,觉弃之可惜,遂试用多种佐料,烧制成美味猪婆肉。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途经宜兴高塍时,偶然用餐吃到了当地陈家猪婆肉店烧制的猪婆肉,觉奇香扑掉鼻味道上乘,连声称好,挥笔提匾:“高塍猪婆肉”。这匾被店家高挂于店堂,并将当天烧制乾隆所吃的猪婆肉汤敬称为“乾隆老汤”,嗣后,每每盛小勺“原汤”加进第二天烧煮的猪婆肉汤里,以此类推,即成“祖传秘方”。代代相传。现烧制的猪婆肉更是色香味齐全。

高塍猪婆肉的制作方法是:把不能再生仔猪的0猪,宰杀洗净后剁成6大块,下锅烹制,看着火候适时加上茴香、生姜、桂皮、芗草糖、黄酒等调料,其中烧制一只猪婆黄酒要用2至3千克之多,最后投下大红(食用色素),白肉由浅入深渐变赤色,煞是好看。随之飘出的香味也越来越浓。烧制时间一般为一天,当起锅时,那股鲜美而又奇特的肉香飘溢四方。一旦熟肉起锅来趁热尝鲜的络绎不绝。有买“厚头”腿肉的;有买“薄头”腰囊的;老人们喜欢既便宜又脆嫩的“省肠”(子宫)和奶酥;青年们喜欢啃猪蹄;更有人专买肉骨头啃。其中,用饲养时间超过4年的老猪婆烧制的猪婆肉,不仅油而不腻,而且肉皮香脆爽口(称之为沙皮),更是上品。其味之鲜美,没法用语言表达。卖肉人常用沿湖荷花塘采摘的荷叶,洗净晒干,作为猪婆肉的包装。

即使在“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仍有人在“地下作坊”烧制,只是不用色素,改用白烧,悄悄提篮小卖。马克思主义教育家蒋南翔提起家乡和红烧猪婆肉,称赞它是“名不虚传的地方,文化底蕴深”,并嘱咐高塍的干部要用高科技提高猪婆肉质量。1995年,台胞虞兆中返乡赠建“兆中图书馆”,见乡亲们用高塍红烧猪婆肉款待他,非常高兴地说:“一见家乡的传统美食,顿觉家乡父老更亲更近。愿这一地方风味世代相传,发扬光大。”临行前,他还将乡亲赠送的猪婆肉带到了台湾。

现在的高塍猪婆肉已经借助真空包装行销全国各地。

五. 江苏省 无锡市 滨湖区 无锡酱烧肝

“无锡酱烧肝”历史悠久,滋味隽永。无锡地区都把它当作一种年菜食用。
原料配方:鲜猪小肠、猪肝5千克,香料包(大茴香、官桂、丁香)40克,姜40克,白糖125克,酱油400克,黄酒150克,硝水、生矾适量
制作方法:
1.将猪小肠连花油割下,翻转清洗整理洁净,放入锅内,加硝水、生矾和清水用大火烧,同时用木棍不断地搅拌,直到小肠不腻,污垢去净,再用清水洗净,一条条倒套在铁钩上,抹干水分,切成小段。
2.将猪肝洗净,放入沸水中煮到四成熟,取出切成小块。然后用一段小肠绕一块猪肝(即用小肠打一个结把小块猪肝结在里面)。
3.用适量水,加黄酒、糖、姜、酱油和香料包,先用大火烧约2小时,再用小火焖0.5小时可熟,即可食用。大约5千克原料可出成品3千克。
产品特点:深红色,酥嫩可口,由于肝肠同吃,更有一种特殊风味。

六. 江苏省 无锡 新吴区 虾籽

虾籽又叫虾蛋,是虾子的卵加工而成。凡产虾的地区都能加工虾籽。以辽宁的营口、盘山、江苏的东台、大平、射阳、高邮、洪泽等地区生产较多。每年夏秋季节为虾籽加工时期。虾籽及其制品均可做调味品,味道鲜美。
产品质量:虾籽有二种:一种海虾籽;一种河虾籽。海虾籽以色红或金黄、粒圆、身干、味淡、无灰渣杂质为佳。
营养成分(以食用部分100克的含量计):水分17.0克,蛋白质44.9,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24.2克,钙244毫克,磷801毫克,铁69.8毫克
食用方法:一般先用清水洗去灰渣后,可用作烧豆腐、烧肉类、烧鲜菜、蒸蛋、煮汤等。比如烧豆腐,先将猪肉剁烂炒一下,再将豆腐及虾籽、葱、酱油等调味品放入烧熟,起锅放点豆粉汁、味精即成味美可口的虾籽烧豆腐。
保管方法:用木箱包装为宜,内衬防潮纸,四周放矿子石灰(用布包装),存放在阴凉通风处。用坛子盛装最好,可以防止生虫发霉。如发现生虫,可用1%硫磺熏后再存放。

七. 江苏省 无锡市 无锡酱排骨

无锡酱排骨是江苏省无锡市的特色美食。无锡酱排骨是一道老少皆宜的江苏名菜,其色泽酱红,肉质酥烂,骨香浓郁,汁浓味鲜,咸中带甜,充分体现了无锡菜肴的基本风味。

无锡酱排骨和无锡清水油面筋、惠山泥阿福并列为无锡三大名产而驰名中外,兴于1872-1909年(清光绪年间),随着无锡市工商业的迅速发展,许多肉店聘名师,苦经营,创名牌,争生意,先后出现过“老三珍”,“陆稿荐”,“老陆稿荐”,“真正陆稿荐”等牌号。由于相互竞争,肉骨头的质量不断提高。

无锡排骨的烹制十分讲究。一是选料精,需取三夹精的草排为原料。这种草排为原料。这种草排,一头猪身上只有七八斤,它的特点是肉质细嫩。二是作料要好,需要用黄豆酱油,绵白糖,老廒黄酒,还有葱、姜、茴香、丁香、肉桂等烹调。三是操作要严,一百斤生的肉骨头,要加酱油十二斤,白糖三斤,黄酒三斤,用文火烧两个小时。最后制得六十四斤左右的无锡排骨,并保持其特色。

大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其中一节讲到无锡酱排骨,“虽然不是蔗糖产区,无锡人却执著地选择了‘甜’,当地人认为,酱排骨最能代表无锡的美食,除了在选料和烹饪方法的讲究,最富盛名的,还是它浓重的偏甜口味……传统做法里,食糖几乎占到排骨重量的十分之一,这在中国其他地区的吃客们看来,实在难以想象。”

八. 江苏省 无锡市 滨湖区 无锡毫茶

无锡毫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无锡毫茶是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的。无锡毫茶外形肥壮卷曲,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明亮,叶底嫩匀。冲泡后白毫显见,汤色碧绿澄清。

无锡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惠山寺僧植茶的记载。著名的“天下第二泉”惠山泉更像一颗明珠,为无锡茶文化增添了一道璀璨的光彩。为了发挥和继承无锡丰富的茶文化,无锡农业科研人员经过6年多的辛勤研制,于1979年创制成功了无锡毫茶。无锡毫茶创制成功后,在历届名茶评比中获奖,并远销美、英、加拿大等国家,获得好评。

无锡毫茶,主产于江苏省无锡市郊区。其原料为无性系良种大毫,且又因其成品白毫披复而得名。大毫茶树于1966年自福建引入,属半乔木、大叶型、早芽种,在太湖之滨的无锡郊区适应性强。表现为萌芽力强,发芽整齐,芽梢茸毛特多,芽头肥壮重实,兼有产量高与抗逆性强之特点。

制作毫茶原料,以一芽一叶初展、半展为主体,经杀青、揉捻、搓毛、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茶条索卷曲,肥壮绿翠,白毫披复,香高味浓,汤绿明亮,叶底肥嫩。

无锡毫茶为江苏名茶林中的新秀,是无锡茶树品种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从1973年开始研制。无锡毫茶,在历次参加名茶和优质食品评比中,多次获奖:

1979年 通过了科技鉴定,相继获得了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优质名茶称号;

1984年 获江苏省优质食品奖;

1985、1986、1990年 分别被农业部和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和部优质农产品;

1986年 被商业部定为全国名茶之一;

1988年 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银奖;

1989年 在西安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评比会上,又荣获全国名茶称号;

1991年 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被授予“中国文化名茶”称号;

1992年 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优良产品奖。

2002年 江苏省第十届“陆羽杯”评比中,蝉联八届第一名,中国“中国杯”评比中荣登榜首,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蝉联二届金奖。

九. 江苏省 无锡市 新吴区 青虾

选用鲜活的大青虾,用冷开水反复冲洗后剪去长须,放入碗盘后送到桌上。虾儿活蹦乱跳,这时取上等白酒浇入拌和,使其醉。另取姜末、蒜泥、胡椒粉、白糖、小磨香油、黄酒、酱油等调料,夹活虾蘸食,肉嫩味鲜,别有风味。

十. 江苏省 无锡市 梁溪区 清炒大玉

无锡太湖盛产的青壳大虾,有壳厚肉肥的特点,一九二零年聚丰园菜馆为适应游客需要,选出大只型鲜虾,挤出虾肉清炒,此菜列为高档炒菜,一般用于筵席。清炒大玉(又名清炒大虾仁),应选用鲜洁的青壳大虾二斤半,脱头去壳,挤出虾仁,洗净滤干水份。加精盐、蛋清、菱粉浆制,往油锅里熘熟,配以绍酒、味精、入锅炒之,起锅入盘稍加麻油,有些围上豆苗即成。其香味四溢,碧绿之中点点白,色、香、味、形、美不胜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