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陇南特产送礼送什么好一点 陇南武都适合送人的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陇南特产送礼送什么好一点 陇南武都适合送人的土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3-12-26 05:50:00

一. 甘肃省 陇南 西和县 砂嵌烧饼

砂嵌烧饼

砂嵌烧饼又名麻烧饼,是西和人每天早上煮灌灌茶时的首选早点。

砂嵌烧饼干脆香酥,口感咸淡,吃在嘴里,令人回味无穷。其做法是将精白面在盆中和成面团,将面团揪成大小一致的面块,加入食盐、调料,压成薄饼。最后将做好的饼坯放入炒热的砂石里面,埋上10——20分钟,砂嵌烧饼就新鲜出炉啦。

二. 甘肃省 陇南 宕昌县 刺龙芽

刺龙芽其嫩茎叶作蔬菜食用,不仅风味清香独特,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其富含人体需要的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多种氨基酸,16种以上无机营养元素,在日本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珍”。野生刺龙芽在长期的自然进化中形成了高抗病虫害及耐瘠薄的生存能力,可以不用化肥农药进行人工栽培,是现代餐桌上难得的天然绿色食品,其嫩茎叶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及日本、韩国被视为高档蔬菜,市场前景看好。刺龙芽茎叶的药用及营养价值很高,植株总甙含量是人参的2.5倍,中医学研究认为,楤木对人体具有兴奋和强壮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各种神经衰弱有较好的疗效,具有消炎、镇静、利尿、强心、活血止痛、怯风除湿、补气安神,强精滋肾之功效,进行楤木蔬菜栽

刺嫩芽也就是龙芽葱木,是一种珍贵的山野菜,是出口创汇的AA级森林绿色食品。

宕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清水秀,物产众多,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宝地。

刺嫩芽也就是龙芽葱木,是一种珍贵的山野菜,是出口创汇的AA级森林绿色食品,在宕昌县的各个乡镇均有大量的刺嫩芽。

龙牙楤木是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1.5~6m。树皮灰色,密生坚刺,老时渐脱落,仅留刺基;小枝淡黄色,有针状刺。叶互生,有柄;二至三回单数羽状复叶,连叶柄长可达1m,叶柄、叶轴和小叶轴通常有刺,最终小叶5~10对,基部外侧另有单生小叶1片,卵形或椭圆卵形,长5~15cm,宽2.5~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边缘有疏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带灰绿色。秋季开黄白色花,伞形花序聚生为顶生伞房状圆锥花序,浆果状核果,球形,熟时黑色,具5棱。

三. 甘肃省 陇南 徽县 徽县烤烟

徽县是兰州卷烟厂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烤烟产业自1997年引进种植至今,目前面积已发展到0.65万亩,烟叶总产量达到800多吨,产值达到730多万元,年可上交农特税140万元。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银杏、伏镇、栗川、城关、水阳、永宁等6乡镇29个行政村,1115户烟农户均种烟5.85亩,户均种烟收入5000元以上,发展700亩以上烤烟专业村2个。已建成银杏乡李河村优质烤烟科技示范园一个,示范区内平均亩产达到350斤,烟农亩均收入超过1300元。由于烤烟科技的推广普及,烟叶质量稳步提高,烤烟产业已成为壮大地方财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生产经营上,以烟草公司为龙头,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并实行奖励扶持政策,充分调动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烤烟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四. 甘肃省 陇南 康县 康县核桃

核桃在康县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核桃产业几乎是康县人人受益的拳头产业。近年来,康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坚持“南茶北桑,整县核桃”的总体布局,通过建基地、扩规模、活机制、强服务、兴科技、抓管理、重加工、增效益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核桃栽培面积达24.35万亩,占全县经济林总面积的24.1%,其中盛果期面积6.5万亩,约120万株,年产核桃干果330.7万公斤,年加工核桃仁80万公斤,产值3066万元,居全省之首,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4.2%。产业覆盖了全县28个乡镇,以中北部20个乡镇最集中,受益人口16.28万人,人均核桃专项收入169元,主产区达到215元,分别占人均纯收入的14.5%和20.5%。主要分布在该县牛头山以北的中北部地区,是全国重点核桃基地县之一。核桃产品以含油量高,风味独特,无污染而享誉国内外,产品远销津、沪、冀等大城市,并出口韩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1997年,被甘肃省命名为全省林果支柱产业“十强县”,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基地县”, 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优特经济林——核桃之乡”。

五. 甘肃省 陇南 武都区 武都甜柿

武都甜柿

甘肃陇南渭河流域的柿子,果实肥硕,肉厚香甜,营养丰富,柿子加工制柿饼,酿柿酒,造柿醋,做柿糖,色味俱佳,柿饼有健胃润肠、止血解毒、降血压等功效。

甜柿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广,寿命长,效益高,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本书在总结“中国甜柿之乡”——湖北省罗田县甜柿生产的经验,调查走访了甜柿主产区的乡村干部和众多的柿农以及甜柿加工单位,并收集了国内外新的技术成果,是科学家智慧的结晶,是柿乡群众经验的总结,为柿乡的基层干部和广大柿农的“技术”顾问,能帮助农民发展甜柿致富。

六. 甘肃省 陇南 文县 咂杆酒

咂杆酒

用青稞、高粱、大麦、小麦、糜子等多种粮食酿造。煮好的酒醅发酵后不淋出酒,而是将“酒醅子“装缸密封数月,饮用时挖出酒醅子装腔作势入陶罐,置火塘煨煮,饮者持“咂杆”(竹管或铜管)插入罐中吸取,解乏驱寒,提神健胃,为农村土法保健饮品。主产于武都、宕昌、文县等地。

七. 甘肃省 陇南 文县 灰灰菜

灰灰菜

灰灰菜,方言又称灰条,一年生草本植物,以采集嫩茎叶,沸水滚煮1-3分钟捞出漂洗后凉拌。采用脱水处理方式加工后销售,每吨市价可达1-3万元。

八. 甘肃省 陇南 宕昌县 宕昌黄芪

宕昌黄芪是甘肃省陇南宕昌县的。宕昌县位于甘肃南部,陇南市西北部白龙江中游,岷江之滨,它东与礼县接壤,西与甘南州之舟曲、迭部相邻,南与武都毗邻,北与定西岷县相连,是产特有的黄芪之乡。 宕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景观奇特。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们在岷江两岸繁衍,生息于此,早在商、西周时,宕昌为羌人居地(公元前11世纪)属陇西郡,后在东汉时期、光武帝初年羌道属武都郡,在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羌人始建宕昌国,为最早的行政建置,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以其他为宕州,设宕州总管府,隋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宕州为宕昌郡,遂有“宕昌”之名延称于今,1954年6月,经政务院批准将西固县治迁至宕昌,11月13日,西固县更名为宕昌县。 1935年至1936年,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先后两次经过哈达铺,并作出了到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策,哈达铺被誉为红军长征“加油站”。2005年被国家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哈达铺长征纪念馆已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宕昌境内地形特殊,表现各异,既具有北国之雄奇,又有南国之秀丽,特别是国家AAAA级森林公园官鹅沟,景点繁多,风光奇特,被称为“小九寨沟”,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古老的宕昌国遗址、险峻的三国古栈道、闻名全国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风景如画的官鹅沟自然风光,加上独特的民俗风情、多彩的民间艺术,使人文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宕昌地处青藏高原边缘的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交错地带,境内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属亚热带、温带、寒带三种气候过渡地带。由于境内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差异大,光照充足,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层次分明的气候特征,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为发展中药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宕昌县中药材资源丰富,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誉。全县境内有中药材资源690多种,野生400多种,其中有收购量的就有142种,常年家种、面积比较大的药材有当归、大黄、党参、红芪、黄芪等10余种。可以说宕昌的确是天然中药材的宝库。在这天然宝库中有许多优质中药材其种群和性状当地特有,宕昌黄芪就在于其中之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时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南宋药物学家【弘景曰】:“黄芪第一出陇西洮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洮阳指岷州,宕昌大部分地方过去属岷州管辖。宕昌境内各个山上都产黄芪,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此有时也叫宕芪。《神农草木经》列为上品。 由于宕昌的气候阴凉湿润,光照充足,境内山高坡陡,地貌复杂,植被多样化且繁茂,除岷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以外全县其他地方均能种植黄芪。宕昌黄芪和宕昌红芪一样享誉中外,主要取决于质量特色,而质量的特色又取决于宕昌独特的地域环境。该环境下的自然气候,土壤和独特的栽培管理技术与宕昌黄芪质量特色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在民国时期,就已成为外销的商品药材之一。从1978年开始,由野药变为家种。全县年均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产量达1.8万吨。 宕昌县历届县委、政府领导都尤为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上级组织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2年宕昌中药材种植得到国家医药总公司帮扶,农业部药材司为此派梁金龙同志到宕昌挂职副县长,主抓宕昌优特品种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销售。并在多年的中药材种植加工过程中,各级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中药材种植的一系列经验,进一步扩大了优势品牌,推动了中药材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健全了服务体系。县上有专职负责中药材产业开发的规划指导、技术培训、信息交流、沟通协调的中药材开发服务中心。通过办示范点、选育引进新品种、进一步改进种植技术,推动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和配方施肥,从种植材料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严密把关,确保药材产量和质量,使黄芪种植得到了空前发展。 总之,宕昌黄芪从民国时,已列为外销的商品药材之一,1978年家种以来,已大量推广、发展并以享誉中外。在市场引导、政府鼓励和技术保证下,黄芪生产表现出群众积极性高、面积大、产量高,种植科学化、标准化等特点,产品品质好,药用成分含量高,初步呈现出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态势,黄芪产业已成为宕昌最有特色、最具有潜力的重点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所在地域: 甘肃

申请人: 宕昌县中药材开发服务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宕昌黄芪在宕昌县范围内的高半山区均能种植,界于东经104°01′-104°25′,北纬33°46′-34°03′的范围,海拔1900~2200米湿凉半干旱和温寒半湿润区。区内有阿坞乡、哈达铺镇、理川镇、八力乡、庞家乡、南河乡、何家堡乡、木耳乡、兴化乡、车拉乡、将台乡、贾河乡、城关镇、新城子乡、临江乡、甘江头乡、两河口乡、沙湾镇、官亭镇、新寨乡、狮子乡、南阳镇、好梯乡、竹院乡、韩院乡等25个乡镇,334个行政村,区域面积3333.1平方公里,黄芪种植面积4300公顷,年产量为3.6万吨。

九. 甘肃省 陇南 文县 陇南绿茶

陇南绿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陇南绿茶”产自北方高海拔茶区,产地远离城镇,山大沟深,森林覆盖率高,生物种群多样性特征明显,环境清洁无污染,栽培品种以中小叶群体种为主,采摘轮次少,品质上乘。

陇南绿茶

地域范围

陇南绿茶地处陇南市的文县、武都和康县相接壤的三角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与暖温带湿润过渡气候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2°42′~33°48′,东经104°41′~106°08′之间,属江北茶区的最北缘地带。分布范围为文县碧口镇、中庙乡、范坝乡、刘家坪乡,武都区洛塘镇、裕河乡、枫相乡、五马乡,康县阳坝镇、两河镇、铜钱乡、白杨乡、三河乡等三县(区)的13个乡(镇)、148个行政村、755个社,1.93万户农户,宜茶面积16667公顷,年产量5000吨,年产值8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陇南绿茶原料采用单芽或一芽一、二叶,产品具有芽叶重实、内含丰富、高香耐泡、质量安全等独特品质。外形以扁形和卷曲形为主;扁形茶芽叶扁平,挺直光滑,呈翠绿色或黄绿色,汤色绿亮或黄绿明亮,栗香或嫩香、清香,滋味鲜爽浓醇,叶底黄绿成朵。卷曲形茶外形紧结卷曲,色泽绿润,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高长,栗香或清香,个别有天然花香,滋味爽醇,叶底黄绿柔软。2、内在品质指标:执行绿茶GB/T14456.1-2008。3、安全要求:执行绿茶GB/T14456.1-2008。4、包装标识等相关规程: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注明品名、产地、生产者或销售者等内容。4.1包装销售的产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包装。4.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陇南绿茶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4.3其它运输、贮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十. 甘肃省 陇南 武都区 武都面皮

面皮,市内各县均有,做法大致相同,但风味不一。直接将面揽入水中,成稀糊状,上笼蒸熟者为面皮;将面团放人清水中反复搓洗,分出面筋,上笼蒸熟者为酿皮。调料也因地而宜,武都主要调入草果、山赖等调料呛煮的醋、盐、油泼大蒜、油泼辣椒;其他县则有另调酱油的,或加入芥末等。武都面皮风味较为独特,历史上即为特色大众小吃。

信息来源:武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