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各城市水果蔬菜特产 广西各个城市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各城市水果蔬菜特产 广西各个城市特产更新时间:2024-01-13 02:11:47

一. 辽宁省 葫芦岛市 连山区 西堡村水果

连山区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东北部,连山是辽宁省水果生产基地,品种多,产量大,以葡萄、李子、苹果、白梨最具优势,年产量达到10万吨。

连山区塔山乡西堡村依山傍海,气候温和,非常适合果树的生长。西堡村人口为2240人,全村种植果树的历史已近百年。2004年,西堡村与连山区虹螺水果专业合作社强强联合,成立了连山区塔山乡西堡村苹果生产基地。2005年被认定为无公害生产基地;2007年又被认定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该村依托连山区虹螺水果专业合作社,销量直线上升,优质水果供不应求。

目前,西堡村水果种植紧跟国际市场,仅富士苹果就有百余个品种,春雪桃、大李子种植面积更是逐年增大。水果除在国内市场畅销外,还远销俄罗斯、朝鲜。全村依靠果业人均收入超过万元。

二. 湖北省 咸宁市 嘉鱼县 潘家湾蔬菜

近年来,潘家湾镇以蔬菜作为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大力实施“蔬菜富民、蔬菜强镇”战略。 2010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6.9万亩,复种面积25万亩,年产蔬菜55万吨;创产值2.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8%;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45元,其中蔬菜生产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4868元,占78%以上。

潘家湾镇现已发展蔬菜生产专业村7个,形成了15公里的蔬菜长廊,连片蔬菜种植达5万亩;建有2万亩优质大路菜基地、1万亩精细菜基地、千亩野生藜蒿基地和千亩水生菜基地;先后新建了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蔬菜板块基地等多个科技示范点;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常年聘请农业专家担任蔬菜技术顾问,每年举办科技培训班十余期,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同时大力发展以无公害蔬菜为品牌的生态农业,优化大路菜,扩大精细菜,发展野生菜,推广了200多个名优蔬菜新品种、30多项无公害蔬菜种植新技术,并注册了“联乐牌”无公害蔬菜品牌。

为了确保农副产品的增值增效,该镇建立了蔬菜营销协会及合作组织12个,营销专业队伍有1500多人,在全国20多个省市设有600多个销售网点,每年销售蔬菜达30万吨。此外,还以各种渠道引进投资6000多万元兴建蔬菜冷库、农产品大市场及蔬菜加工基地等,蔬菜年加工转化能力可达10万吨,其产品远销加拿大等国家。

湖北省嘉鱼县潘家湾镇

三. 辽宁省 沈阳市 新民市 新民蔬菜种子

位于辽宁省中部的新民市,是全国最重要的生产蔬菜种子的著名基地。也是拥有着科技技术及发展潜力的中国蔬菜种子之乡。全市蔬菜种子种植面积达二十万亩,拥有8个品类近百个品种,年产良种2000万公斤。

全市设11个镇、14个乡和5个街道,338个行政村。是一座集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于一体的新兴城市。辽河以东地区种植水稻,其余地区种植玉米、高粱、大豆。是辽宁省商品粮基地之一。

四. 甘肃省 张掖 高台县 东湾蔬菜

甘肃省高台县巷道乡东湾村位于靖远县城东北部,东与平川区宝积乡、共和乡接壤,南连乌兰镇,西临黄河与糜滩、三滩隔河相望,北靠平川区水泉乡。

2001年,巷道乡组织菜农赴外地参观学习蔬菜种植,总结出了高垄种植、控制灌水、严格育苗移栽的种植经验,引进种植陇椒2号、甘椒2号、金椒8号等5个品种。菜农们为了让温室有更高的收入,充分利用不同作物品种生长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将传统的一茬种植模式改变为间作套种。使作物高矮成层,相间成行,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同时,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增产作用,调整田间结构,变单作顶部平面用光为分层、分时交替用光,可使亩均纯收入在6500元左右,让菜农尝到了蔬菜间作套种的甜头,种植面积达到了1800多亩。

2011年,甘肃省高台县巷道乡东湾村(蔬菜)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五. 安徽省 宿州 埇桥区 谷家村蔬菜

谷家村已有几十年的种菜历史,全村1000多人,2000多亩土地,90%的农民群众从事蔬菜生产经营,90%的土地种植反季节蔬菜,间作套种,一年三茬三熟。实行订单农业,每亩收入1万元左右,产品畅销淮海经济区、东南沿海等十多个省市。

六. 山东省 泰安 肥城 边院镇有机蔬菜

肥城市边院镇地处“汶阳田”,土肥水丰,环境清洁,经国家环保局监测,全镇9万亩耕地符合有机蔬菜栽培条件。于1997年建成了全国首家经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颁证的2000亩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目前有机蔬菜面积已达3万亩,分别获得了国际OCIA、欧盟BCS和日本JONA等有机食品机构的认证。种植的主要品种有日本大叶菠菜、绿菜花、荷兰豆、青刀豆、胡萝卜、毛豆、牛蒡等,有“三绿源”和“济河堂”两个商标。 2001年4月该镇与山东龙大集团合作建设了大型有机蔬菜加工企业《泰安绿龙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占地2万平方米,有高级管理人员32名,专业技术人员48名,职工650名,工程总投资8000万元,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加工生产线3条,德国生产流水线1条,5000吨位冷库1座,加工生产的有机蔬菜获得了国际OCIA、欧盟BCS和日本JONA等国际机构的认证,年生产能力5000吨,全部出口到国际市场。目前该公司已成为集有机蔬菜的速冻、保鲜、脱水、腌制、生产调理食品于一体,年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有机蔬菜综合加工企业。

七. 湖南省 怀化 中方 荆坪无公害蔬菜

中方县荆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于2002年初建立,基地面积1000亩,是怀化市第一家经过湖南省农业环境监测管理站批准成立和通过湖南省无公害农产品评审委员会评审的省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该基地于2003年7月24日取得了湖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和湖南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基地远离造成污染的工矿企业、垃圾场、医院等,距主干公路1Km,基地土壤、灌溉用水、大气均经过省农业环境监测中心等权威部门的专项检测,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基地适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环境条件。基地于2003年3月成立了“中方县荆坪绿色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并且在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了“荆坪牌”商标。2003年6月18日,中方县农业局建立了“中方县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负责对基地蔬菜抽样检测,监督基地生产,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卫生。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主要品种有:芹菜、大白菜、花菜、胡萝卜、菠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三十多个品种的时令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年产蔬菜5000吨,基地蔬菜直接送入市内各大宾馆、超市和周边市县蔬菜批发市场等,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菜蓝子。中方县荆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成立、生产的无公害蔬菜,确保了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给基地农户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八.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寺伙沟蔬菜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寺伙沟村是农业发展综合示范村,先后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特色经济村”、“蔬菜产业开发先进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2007年,榆林市启动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以来,全市一村一品迅速发展。鱼河镇寺伙沟村紧抓这一机遇,依据区位优势,全力发展设施蔬菜。2009年,榆阳区鱼河镇寺伙沟村被列为陕西省百万亩设施蔬菜科技示范村。目前该村已建有日光温室180座,户均两棚半,年产反季节无公害鲜菜1800多吨,年产值达64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0元,其中设施蔬菜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92.8%。该村设施蔬菜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番茄、黄瓜、西葫芦获得了无公害产品认证。

九. 浙江省 杭州 萧山 三围村蔬菜

三围村是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远近闻名的“大棚蔬菜特色村”,杭州市都市农业市级示范村。目前,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其中,大棚蔬菜面积已超过一千亩,销量一万多吨,蔬菜产值达一千多万,占村农业产值的90%以上。2001年该村注册了“农垦”牌商标,并着手制定主要蔬菜品种的生产标准,规范生产程序,朝着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农业、效益农业之路大步前进。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十. 江苏省 苏州 常熟 董浜快餐蔬菜

董浜镇发挥蔬菜规模优势,2006年8月在东盾、里睦组建上海绿捷快餐公司蔬菜直供基地,产销对接为其长年供应所需的优质蔬菜。一方面减轻了上海方面蔬菜采购的成本,确保了其蔬菜采购的货源;另一方面减轻了产地的蔬菜运销成本,促进了蔬菜的无公害生产。

快餐基地根据绿捷快餐公司的采购计划,制订生产计划,规划品种布局,统一农药供应,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操作规程组织合作社社员同生产优质、安全蔬菜。通过金家驹蔬菜配菜部对蔬菜进行检测、分级、装箱,运输到该公司,形成优质、安全蔬菜产供销一条龙。2007年向上海绿捷快餐公司提供白菜、青菜、菠菜、莴苣、乌塌菜等优质蔬菜2585吨,销售产值129.25万元,扩大了东盾、里睦蔬菜销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