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临沧最好吃的特产 云南临沧特产小吃有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临沧最好吃的特产 云南临沧特产小吃有什么更新时间:2023-09-30 20:16:09

一. 云南省 临沧 双江县 雷丸

又称雷实、竹苓。属担子菌亚门,是一种多孔菌。开发入药见于《神农本草经》。在云南大部地区有分布,常生于竹林内,长在竹根上或者竹兜下。呈不规则球形或块状,直径一般不超过4厘米,褐色、黑褐色至黑色,剖面白、灰白色,干后坚硬。性寒,味苦,有小毒,有效万分雷丸素是可溶于水的蛋白酶,能破坏绦虫的头节,具杀虫、除热功效。以雷丸为主配伍的药剂可治蛔虫、蛲虫、绦虫等寄生虫病。

二. 云南省 临沧 云县 旺子米线

地处滇西横断山脉中部澜沧江畔的彩云之乡云县,具有优越地自然条件和独特地区位优势。勤劳、善良地云县人有喜好吃米线的习惯,其传统小吃“旺子米线”,是云县众多小吃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旺子米线同属云县风味小吃,是将新鲜猪血(云县人俗称“血”为“旺子”)放入适量食盐至泡沫翻滚加入3倍清水,静置半小时。猪血凝为半固体用刀划成核桃大小方块,用温水煮熟待用。食用时,将用上等优质大米,用天然山泉水浸泡、磨浆、过滤、蒸、榨、煮、清漂等八道工序精制、柔韧度极好的细长、洁白米线用滚汤烫热捞出入碗,加入新鲜肉汤汁和猪血块;然后在加上红红的辣椒油、阿佤芫荽、葱、酱油、味精等佐料即成,其口味鲜美、香气四溢,令人回味无穷。猪血米线色香味均佳,吃后通体舒畅、散热。

猪血米线口感好、味道非常鲜香,富有营养,老少皆宜,是当地人常用佳肴,也是外地人路经云县时特别问津寻尝的风味小吃。

三. 云南省 临沧 耿马县 耿马毫崩

耿马毫崩是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的特色小吃。“毫崩”就是油炸米花糖。傣族制作的毫崩香、脆、甜,颜色金黄,油而不腻,既是茶余饭后的食品,又是款待宾客的美味佳肴,还是教徒们的拜佛贡品。

“毫崩”的传说,是在傣族人民中间广为传诵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为了得到儿子,便在佛祖的启示下每日到寺庙烧香拜佛。因为心诚,国王终于得到了一个儿子,从此对佛更是尊重。一天,一个恶魔扮成佛爷,让国王把公主作为贡品送到了大森林里,公主受尽折磨。伤心的国王更加虔诚地拜佛,最后一位长老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教给国王一个计谋,国王依照长老的计谋救出了公主。当时正是百花凋零的冬天,人们便用糯米爆成谷花,撒在公主回来的路上;用糯米炸成“烤崩”,染上不同的颜色,组成五彩缤纷的花,插在王宫里。从此以后,“毫崩”就被流传下来,成为傣族人民欢庆节日的佳肴。

在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和孟定镇,泼水节的“毫崩”( 油炸米花糖)是家家必备的节日食品。当地傣族群众有很长的种植优良稻谷历史,傣族人家有上等的优质好米,把上等的好米做成“烤崩”,在泼水节前后傣族人家都会把“毫崩”作为节日的上等食品用来接待亲朋好友。每当节日期间进入傣族家里,傣族妇女都会把自己家制作的“毫崩”用放在手制蔑箩上放在宾客的面前,让宾客品尝。

“烤崩”的具体做法是:将上好的糯米用冷水浸泡,淘洗干净后用蒸笼蒸熟,做成饼状,晾晒到三成干,然后放入红糖水中浸湿,又把它晒干,这样重复两三次后,将浸过糖水的干糯米饼放在香油锅里炸脆,即成成品。傣族制作的烤崩香、脆、甜,颜色金黄,油而不腻,是款待宾客的美味佳肴。

四. 云南省 临沧 云县 老棚香蕉

云县晓街乡老棚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使所产出的香蕉具有香味浓、口感好、品质优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品尝老棚香蕉,感受大自然的味道。

五. 云南省 临沧 沧源县 佤族烟锅

佤族的烟锅是用细竹和竹节做成的,约有一尺长,烟叶则是当地一种叫作“阑烟”的植物叶,抽起来有一股十分呛人的气味。据当地的老人讲,过去的阿佤山到处都是茫茫的原始森林,就连草都长得有一人多高,加之一年长达近十个月的炎热气候,为各种蚊虫和爬行动物的繁衍提供了温床。为了抗拒蚊虫的叮咬和毒蛇的袭击,经过长期的摸索,阿佤人发现,“阑烟”燃烧后发出的那股呛人的气味能够让人免受蚊虫的叮咬和毒蛇的袭击。于是,男人串山打猎,女人下田做活时不仅嘴上要叼着个烟锅,出门前还要掏出“阑烟”燃烧后留在烟锅里的残渣涂抹在脚杆上和手臂上。在家做事或是串门聊天时,也要把烟锅带上。后来他们还发现,留在烟锅头内的残渣还具有着很多的药用价值:手脚受了伤,只要从烟锅头里掏出一点“烟锅屡”抹在患处,不久伤口就会痊愈。前不久,一个佤族妇女还用“烟锅屡”涂抹患处治愈了丈夫发炎多日的痣疮。烟锅成了阿佤人生活中最为亲密的伙伴,上面也就附有了自己的灵气。

六. 云南省 临沧 双江县 勐库普洱茶

勐库普洱茶是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的。勐库镇生产的普洱茶具有滋味醇厚,汤色红褐、阵香显著、叶底黄褐的品质特点,畅销港、澳、台和东南亚、广东、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

茶叶是勐库镇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勐库镇是勐库大叶茶起源之地,勐库素有茶乡之称,千百年来勐库人民在种茶、制茶、饮茶的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灿烂的茶文化,生长于勐库大雪山的千年万亩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分布最广的古茶树群落,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活基因库。勐库大叶茶曾在两次全国茶树、茶种审定委员会上与祈门茶、铁观音等三十个传统茶树良种被评定为优良品种。勐库大叶茶以其茶峰显露、茶条肥硕,内含物质高、茶味浓郁香甜而闻名于世。2002年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宫廷普洱茶”、“特级普洱茶”获得了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究会名优产品评比金奖,2003年获云南茶叶协会“云茶杯”评比金奖,2004年“勐库牌”紧压茶(青饼)获云南省首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组委会“康乐杯”名优普洱茶质量评比金奖。3年连获5个金奖,彰显了勐库大叶茶的优良品质。现勐库有茶叶面积3.3万亩,其中高优生态茶园6723亩,总产量达1300吨。

七.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凤庆山胡椒酱

凤庆县具有良好生态环境,造就了凤庆的物产丰饶。春天,春意萌动,蛰伏了许久的山茅野菜也开始活跃在山间、山坡和河谷。刺五加、水香菜、香椿、树头菜、蕨菜、百花等野菜成了百姓餐桌上的美食。四、五月份,青翠欲滴的山胡椒也登场了。人们把山胡椒的果实从树上采下来,捆绑成小捆拿到集市上出售,此时的山胡椒果实鲜嫩,气味清香,正是制作山胡椒酱的好原料。

制作山胡椒酱的工序并不复杂,需要给山胡椒配备几样调料,主要有小米辣、青姜、大蒜和水豆豉。先把山胡椒粒从枝条上摘下来洗干净,然后用适量的盐把山胡椒粒腌制一会。将小米辣和大蒜剁成碎末,姜切成丝。然后将水豆豉、小米辣、蒜末、姜丝和山胡椒粒混合在一块,搅拌一下,一款开胃爽口的山胡椒酱就做成了。把做好的山胡椒酱装入玻璃罐或别的器皿中,放到冰箱里冷藏,可以保存更长一段时间。这样做出来的山胡椒酱香辣可口,气味芳香,透着一股山野的气息,具有开胃健脾的功效,成了人们餐桌上佐餐的宠儿。也是凤庆县的一道特色美食小菜。

山胡椒,别名牛筋树、野胡椒、香叶子,山胡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6米。伞形花序腋生,花黄色。果实球形,初时绿色,成熟时黑色。根、枝、叶、果均可药用,叶可温中散寒、破气化滞、祛风消肿。根治劳伤脱力、水湿浮肿、四肢酸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果可以治胃痛。

此外,山胡椒粒还可以用来小炒牛肉和腊肉,也是餐桌上的佳肴。

八.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树头菜

树头菜

树头菜,又名刺龙芽、刺嫩芽、刺苞头、五龙头等,早在唐朝即药食两用,拥有“山菜之王”美誉。树头菜系五加科植物,春初萌发的嫩芽或芽苞,具有清火健胃,安神降压,壮肾利尿、解热驱虫等功效,可作为鲜药使用,它作食物,吃来爽口,是美味可口的蔬菜。在我县的十五个乡镇都在发展种植。

九. 云南省 临沧 耿马县 耿马傣味

傣族的饮食具有独到之处而又富有特色。在人们心目中,往往把酸和傣族联系在一起,无酸不成餐已成了傣族的饮食习惯,“酸摆夷”的称谓便是由此而来的,以酸见长的傣味已成了傣族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十.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凤庆滇红茶

凤庆滇红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凤庆是滇红茶的诞生地,滇红工夫茶于1939年在云南凤庆首先试制成功。据《顺宁县志》记载:“1938年,东南各省茶区接近战区,产制不易,中茶公司遵奉部命,积极开发西南茶区,以维持华茶在国际上现有市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八日正式成立顺宁茶厂(今凤庆茶厂),筹建与试制同时并进”。当年生产15吨销往英国,以后不断扩大生产,西双版纳勐海等地也组织生产,产品质量优异,深受国际市场欢迎。凤庆是大叶茶发源地,适合生产红茶和普洱茶。从上世纪40年代起当地生产的“滇红”就出口英美等国,产品包括滇红功夫茶、滇红碎茶等,曾先后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中国名茶、国家外事礼茶等荣誉称号,1986年集团生产的滇红茶被当作国礼赠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据说,英国女王将“滇红”置于透明器皿内作为观赏之物,视为珍品。凤庆也被称为“滇红茶乡”,每年“五一”劳动节也被定为“茶叶节”进行贸易交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