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土里面的特产 云南十种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土里面的特产 云南十种特产更新时间:2023-09-15 11:06:17

一.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二. 陕西省 咸阳 旬邑县 旬邑土暖锅

暖锅,圆形,上大下小,上为锅,下为锅膛兼底座。暖锅子烧的是木炭。锅的中间,竖起一个上小下大的圆桶状的烟道。暖锅子都有一个盖,盖子中间有个圆孔,烟道从圆孔中穿出,盖子就将暖锅盖严了,既防止热气散失,又防炭灰或其他杂物掉人。暖锅以其物料丰富而闻名,内装各种菜肴不下10多种;也以菜底子香味醇厚而见长,吃了会念念不忘;暖锅将做熟的菜肴放入烧热食用,用时较短,是暖锅子便捷之处。

暖锅是北方群众冬季的好炊具。旬邑居民平时将暖锅子束之高阁,多在春节期间使用。一到正月,亲友们走家串户,这拨人才走,那拨人又来,招待来客最为便捷的饭菜就是上四至五个喝酒菜,供大家喝酒,酒酣量足,再上一个暖锅子供吃饭用。这种招待法,既实惠又不显寒酸。富家是这样,贫家也是这样,很大众化。

信息来源:旬邑县文物旅游局

三. 福建省 漳州 漳浦县 深土紫菜

深土紫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漳浦县正式收到了国家商标局颁发的“深土紫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证书,注册有效期至2020年11月20日。

漳浦深土镇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养殖工艺,所产紫菜干品为紫菜中上品。早在明清年间,深土当地劳动人民就有在紫菜礁采食野生紫菜的历史。1976年深土紫菜人工育苗成功,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目前深土镇紫菜养殖面积达4121亩,年创产值6320万元以上,有20多家紫菜加工企业和新华东物流配送,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深土紫菜素有盛名,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紫菜养殖工艺造就了品质上乘的深土紫菜,深土紫菜色泽乌亮,质感丝滑柔嫩,口味甘甜香醇,品质甜脆,质量上乘,制成中药,还具有化痰软坚、清热利水、补肾养心的功效。

深土紫菜由于色泽乌亮、品质甜脆、鲜嫩可口等特点,是传统优质海产品。

“深土紫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成为该县第一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四.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六.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白族土八碗

白族红白喜事宴客中的八大碗是白族传统饮食文化的集中表现。宴桌是八仙桌(正方形的大理石雕花桌),一般8个人为一桌,菜肴上8个,俗称“八大碗”。白族土八碗荤素搭配和理,肥而不腻,素而不淡,营养丰富。炸、酥、炖、煮齐全,有蒸有氽,色泽鲜艳多彩,突出白族饮食酸辣口味特色。席面用料简单,但形式和礼仪隆重,所用器皿一般是本地产的土碗、红竹筷子等,很少用高档瓷器,但并不显得粗糙和简陋。所用餐桌很考究,一般选用剑川土漆雕花八仙桌,餐桌一般摆在婚礼彩棚下,加上菜肴色泽塔配美观,显得古色古香。第一轮先由客人中有声望的老人入席,俗称“开席”。此时,唢呐鼓乐吹奏,主人迎客,气氛热闹,表现了白族尊重老人的传统美德。席间,客人可分菜和带菜回家。土八碗中的主菜(荤菜),一般都有定数,每人可吃到两块(片)肉,碗中垫底的素菜可加添多次。因此,客人都备有菜叶子(现用塑料食品袋)竹签将分到的肉包起来或串起来带回家给老人或小孩吃,寓意为带回喜气和福气>白族土八碗的各道菜各有一套烹饪方法。主菜“红肉大炖”用肥瘦相间的猪肉切块,用白酒浸泡的红曲米将肉染红炖熟,红白相间,富有喜气。“酥肉”是将半肥半瘦的猪肉切块上调料,用蛋糊包裹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冷却后在煮,,装碗后撒上些芝麻,黄白相间香气诱人。“千张肉”,即酸菜扣肉,色金红,味酸甜,肉皮呈波纹状,外观爽目。“粉蒸肉”是将较肥的五花肉煮熟切片,拌上调料和炒得喷香的米细粒,装碗上笼蒸熟,肉肥而不腻,香气缭绕。“干香”(拼盘)是土八碗中唯一的一碗凉拌菜,将卤熟的猪肉、肝、肚切片,盖在用酸菜或泡萝卜垫底的碗上,淋上又酸又辣的配汁,其味为酸、辣、凉。“煮白扁豆”、“煮竹笋”、“杂碎汤”是富含碳水化合物、植物纤维素的素菜和汤菜。

七.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伊宁的马鞍和首饰

伊犁是“天马”的故乡,与天马结缘的伊宁马鞍,也就随着“天马”而名震遐迩。伊宁马鞍的工艺程序多、要求高。它是由鞍架、皮具制作和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组成。因此,必须由木匠、皮匠、银匠、铁匠、漆匠们共同制作而成。那翘首欲展的鸟头、色彩斑谰的绘画,镶嵌图饰,精巧的编带,各具风姿又浑然体,简直是件手工艺品。伊宁市首饰厂制作的各种首饰制品,其工艺独特严格,质量细腻、精美,共分手饰、耳饰、发饰、项饰、服饰五大类。品种造型繁多、美观、精巧,民族风味浓郁,艺术感强烈。

八. 山西省 长治 沁县 沁县土鸡蛋

沁县的鸡蛋,个大皮红,黄少清多,营养价值高。

九. 陕西省 咸阳 乾县 土织布

土织布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工艺品,在陕西大地有着数千年的光荣传统,咸阳是其发源地之一。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棕、闯杼、掏综、吊机、栓布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以22种基本色线变换出1990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可谓巧夺天工。它所具有的浓郁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纯棉质地、手工制造、民间图案、民间工艺、古朴大方等特点,在当今崇尚绿色、回归自然的消费环境中愈来愈彰显出它独特的魅力。

土织布产业的经营采用“公司+协会+农户”模式。 做大做强土织布,企业是领头羊。苏绘民间工艺品有限公司、乾县临平镇马里村纯棉土织布工艺品协会、乾县龙华棉织工艺品有限公司、礼泉叱干“纤手土织布协会”、兴平土织布协会等都是当地土织布经营的主链条。“协会”由当地政府发起组织,免费给农户提供材料和技术指导,定时收购,付给农户加工费。这种经营模式大大激励了农村妇女的积极性。近两年,我市已形成“纤手”、“秦彩”、“金梭子”、“苏绘”4个品牌,开发出床上用品、服装面料、家庭装饰等4大系列,8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各地及欧美、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

十. 广西 南宁 上林县 上林土鲶鱼

鲶鱼,又称作胡子鲢、黏鱼、塘虱鱼、鲇鱼,生仔鱼。此鱼的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身体表面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胡须。鲇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美味浓郁、刺少、开胃、易消化,蒸、煮、焖、炒都各有滋味,其中尤以当地土方法烧煮最妙。鲶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特别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土鲶鱼最适合老、幼、产后妇女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最为适用;适宜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乳汁不足,小便不利,水气浮肿者食用;同时,具有性温、味甘,归胃、膀胱经、补气、滋阴、催乳、开胃、利小便之功效,是催乳的佳品,有滋阴养血、补中气、开胃、利尿的作用,是妇女产后食疗滋补的必选食物。

信息来源:上林旅游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