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佳木斯送人特产 佳木斯特产去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佳木斯送人特产 佳木斯特产去哪里买更新时间:2024-01-10 01:59:13

一. 黑龙江省 佳木斯 富锦市 富锦大豆

富锦大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富锦市是黑龙江省优质大豆主产区,世界上仅有的三块冲积黑土平原之一,土壤肥沃、耕性良好,适宜大豆生长,是“中国大豆之乡”。正在实施的国家大豆示范项目使富锦的大豆品质有了明显提高,高油、高蛋白大豆产量已经占全市总产量的95%以上。全市大豆种植总面积达到200万亩,产量达到30万吨。富锦市周边县(市)以及农场生产的大豆全部在富锦市集散,大豆周转量达到100万吨富锦大豆颗粒圆润饱满,皮薄色黄,含有丰富的油脂、蛋白质、氨基酸,质量上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可直接用来做汤,经研磨加工后的各式豆制品,味正色纯,更是素食者的盘中佳肴。2009年,“富锦大豆”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富锦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下游南岸,东经131°4富锦大豆种植基地9′48″-133°09′40″之间,北纬46°42′40″-47°13′40″之间,是中国大豆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国家高油大豆原粮种繁育基地。富锦大豆品质优良,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优势。优越的大豆生长环境,使全国其它区域不可比拟。

富锦大豆品质特点:(1)外在感官特征:富锦大豆成熟粒呈圆型和椭圆形,色泽光滑、微黄或黄色,粒大,粒圆,饱满;皮薄,脐色淡黄白。(2)内在品质指标:试验基地为生产基地而储备的高油大豆新品种(系)脂肪含量大于23%,高于普通大豆2-3%。同时,由于富锦地理位置的优越,纬度值较高,使大豆脂肪含量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加,百粒重也提高,大豆呈现饱满金黄光亮、脐色淡的状态。

富锦大豆久负盛名,种植历史比较悠久。在公元1890年(清光绪富锦市朝阳村大豆田十六年),清政府开始在无人垦殖的北大荒招民引佃,拓荒农耕。1912年,中华民国初期,闯关东的人们积聚在北大荒的松花江下游南岸富锦区域跑马占荒,开垦土地,种植大豆,使大豆种植面积逐渐增多,成为黑龙江大豆主要生产基地和富锦市粮食的主导产业之一,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2010年起,富锦市政府在金秋收获时期组织“金豆节”专题宣传和推介大豆交易等活动,全力打造“中国大豆之乡”、“富之锦”品牌。2010年,该市优质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6.3万公顷。

2001年,富锦市被国家列为“十五”期间第一批国家商品粮大豆基地县;2002富锦市获“中国大豆之乡”荣誉年,富锦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大豆振兴计划示范县;国家高油大豆原良种繁育基地;2002年8月的北京,传来了令人引以自豪的佳音,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组织委员会命名富锦市为“中国大豆之乡”。2004年被农业部和中国科学院首选确定为国家开展“大豆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项目示范县和东北高油大豆优势产业带示范点。获此殊荣,使富锦为全国树立了中国大豆的典范。富锦绿健牌大豆是黑龙江省大豆系列唯一获得国家AA级品牌认证的绿色食品。

地域范围

富锦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下游南岸,东经131°49′48″-133°09′40″之间,北纬46°42′40″-47°13′40″之间,境内西与集贤县交界,南以挠力河为界与宝清县、友谊县相接,东北部与同江市接壤,东与饶河县为邻,土地集中连片,辖十镇一区,266个行政村。在大榆树镇、向阳川镇、二龙山镇、砚山镇、头林镇、兴隆镇、宏胜镇、长安镇、上街基镇、锦山镇和城关社区划定为农产品富锦大豆地理标志区域保护范围共320000公顷。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地质地貌:大致西南略高,平均海拔60米之间,中部低洼平坦,是冲击平原。完达山余脉延伸到市境,距市城西30公里有别拉音子山,海拔472.8米,向东延伸形成西安大岗;市城东11公里有乌尔古力山,海拔528.7米,向东延伸与二龙山一脉相连。全市90%的耕地为平原或低平原,划定农产品“富锦大豆”地理标志区域保护范围的土壤以草甸土、黑土为主,开垦晚,肥力高,土壤结构好,耕层较深厚,保水保肥,易于耕作。

(2)水文情况:富锦市主要河流有松花江、七星河、挠力河、富锦支河、头林排干、锦西排干在区域内环绕。流域面积较大,水域宽阔,水质良好。地下水资源丰富,净贮量264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168万立方米,河流夏季蓄水充足、无“三废”污染具备良好的灌溉大豆种植用水条件。灌溉水质量符合GB5084-1992规定。

(3)气候情况:我市地处黑龙江东北部,属北方长日照区域,日照时数2600小时左右,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降雨量565毫米,为半湿润冷气侯,常年积温2600℃,其中:有效积温2300-2500℃,生育日数135天左右,无霜期130-140天,年平均风速为4.5米/秒,雨热同季,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4)人文历史情况:富锦大豆久负盛名,种植历史比较悠久。在清末公元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清政府开始在无人垦殖的北大荒招民引佃,拓荒农耕。1912年,中华民国初期,闯关东的人们积聚在北大荒的松花江下游南岸富锦区域跑马占荒,开垦土地,种植大豆,使大豆种植面积逐渐增多。现在已成为黑龙江大豆主要生产基地和富锦市粮食的主导产业之一,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富锦市政府连续三年在金秋收获时期组织“金豆节”专题宣传和推介大豆交易等活动,全力打造“中国大豆之乡”、“富之锦”品牌。

二. 黑龙江省 佳木斯 前进区 狍(鹿科)

狍是名贵野味,皮是制褥的高档原料,已列入省级保护对象。狍肉鲜美细嫩,是名贵的“野味”之一,又是出口畅销的野味佳品。狍茸,角可入药,与茸相同,但作用较次。肺可解毒,主治肺脓肿。皮可加工制革,并作皮衣,腿部毛皮柔软,适于制作皮靴。角还可以加工成工艺品或衣帽,刀把等。如狍的资源多时,还可用来开发体育狩猎和娱乐观光旅游事业。

三. 黑龙江省 佳木斯 郊区 猫爪菜

猫爪菜为春季山菜,维生素C含量很高,根可入药。我国和朝鲜有采食习惯。春天适时割取嫩芽,以叶尚未完全展开时为最好,其养分含量丰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等。食用方法一般采摘鲜菜后用开水焯一下炒食或沾酱吃,其味甚佳

四. 黑龙江省 佳木斯 抚远 抚远鳇鱼

抚远鳇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抚远当地民谣:“季春风和,龙江百网喜捞黑金子;仲秋日丽,乌苏千帆乐采红珍珠”。中国鲟鳇鱼之乡———抚远县,地处黑、乌两江交汇处,渔业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鲟鳇鱼的主产区。

鲟鳇鱼学名为史氏鲟和达氏鳇,被誉为“水中活化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科研价值极高。其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黑金子”———鲟鳇鱼子酱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

抚远县鲟鳇鱼繁育养殖基地始建于1998年,先后被列为省科委黑龙江农业重大科研课题、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基地。几年来,在国家、省、市的有关部门扶持下,建成全国最大的人工繁育养殖基地,现有繁殖车间1200平方米,养殖车间1200平方米,亲鱼养殖车间800平方米,相关设备配套齐全,抚远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500多万元,扩建总面积2000平方米的鲟鳇鱼繁育养殖基地工程,新购进一台最先进的水净化设备,并对原有厂房、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

2002年,抚远县在名优特苗种低温早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鲟鳇鱼可实现四季繁殖。鲟鳇鱼的二次繁育,使抚远形成年人工孵化鱼苗5000万尾,产值4000万元的规模,年创利润达500万元,鲟鳇鱼卵、鱼苗已远销到北京、广东、福建、江苏等省市,全国80%的鲟鳇鱼受精卵和幼鱼产自抚远。2003年,在山东省青岛市,抚远县水产专家在黄海中放养鲟鱼苗获得成功,让淡水鱼在海水中“过水增值”,这在全国还是首例。日前,国家农业部在抚远建立全国最大的东北特种鱼原种基地。

几年来,抚远县向黑乌两江放流鲟鳇鱼苗45万尾,使珍贵的渔业资源得以永续利用。渔业经济“以养为主、捕养结合”,走渔品精深加工之路。正阳水产联营公司等渔产品加工企业,把名优特鱼加工成带有附加值的产品,实现从原料到精品销售的跨越,相继研制开发出“-牌”鲟鳇、大马哈、白鲑鱼子酱小包装,系列产品鲟鳇鱼肉、鱼松、鱼筋等高附加值产品,在省市科技产品展示会上屡屡奖,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扶持下,全县个体渔品加工厂迅速发展到7家,渔产品遍及全国各地。

地域范围

抚远县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处于东经133°40′—135°5′20"、北纬47°25′30"—48°27′40"之间,全县总面积6262.48平方公里。东、北两面与俄罗斯隔黑龙江、乌苏里江相望,南邻饶河,西接同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干流268公里在我县境内,鱼类资源丰富,包括21科72属105种鱼类,其中经济鱼类59种。抚远县包括海青乡、抓吉镇、通江乡、抚远镇等4个乡镇直辖水面26753公顷,是鳇鱼的重要孵化生长场所,年产量30吨左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抚远鳇鱼(达氏鳇)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锐。头部表面被有多数骨板。口下位,宽大,稍成弧形;口前方有吻须2对,内侧的须稍在前方,外侧的须较后。眼小,距吻端较近。左右鳃膜向腹面伸展,彼此愈合,骨板上有尖锐微弯的刺。身体其他部分光滑无鳞。尾鳍歪形,上叶长而尖。体表黑青色,两侧黄色,腹面灰白色;背部骨板黄色,侧骨板黄褐色。其鱼肉味道鲜美;脊椎骨、鼻骨等均为上等佳肴,鱼籽味道浓郁,特别是由鳇鱼鱼卵加工而成的“黑鱼子酱”,经济价值极高,不愧素有“黑珍珠”的美誉。 2、内在品质指标:抚远鳇鱼不仅在研究鱼类进化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肉质鲜美、肌间无细刺,属高蛋白、高脂肪食品,粗蛋白含量≥15%,粗脂肪含量≥30%,含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微量元素钙≥55mg/kg,含锌≥2.5mg/kg,含镁≥200mg/kg,含磷≥1500mg/kg,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的70%以上。 3、安全要求:鳇鱼鱼执行GB/T18407.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产地生产环境执行 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产品执行标准 NY5053-2005无公害食品普通淡水鱼。

五. 黑龙江省 佳木斯 东风区 佳木斯绿头鸭

绿头鸭广泛栖息于大面积沼泽、泡沼、湖泊和河岸等地。已列入省级保护。野鸭肉味鲜可供食用,肉和羽还可入药,外用治烫伤。羽毛可作鸭绒,各种野鸭类的羽毛,商业部门都大量收购,因此,野鸭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飞禽。应加强保护,尤其在繁殖期应严禁猎捕

(佳木斯)

六. 黑龙江省 佳木斯 桦川县 梅花鹿(鹿科)

梅花鹿属于珍贵保护动物,已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对象。梅花鹿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鹿茸作为名贵的中药材是滋补强壮珍品,角是强壮消肿佳品。鹿茸品质较其它茸类为优,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享誉国内外市场。 一公斤鹿茸按出口外汇比价,可换回1.4吨钢材,足见其何等昂贵。梅花鹿可以饲养,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 佳木斯)

七. 黑龙江省 佳木斯 桦川县 绿色生态鸭蛋

桦川县的畜牧业发展很快,构筑了农业的“半壁江山”。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养殖业将成为主导产业,与养殖业相配套的加工业将成为亮点,孕育巨大商机。境内江河泡泽星罗棋布,国家级湿地保护面积40万亩,这里草肥水美,为禽畜饲养提供了天然牧场。“车轱辘泡”牌绿色生态鸭蛋远近闻名,已成为黑龙江省的驰名商标和地方品牌。

八. 黑龙江省 佳木斯 汤原县 汤原大米

汤原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汤原大米是黑龙江佳木斯汤原县的。

汤原县稻米栽种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寒地绿色大米的主产区,是黑龙江最早种植水稻的县份之一,也是三江平原的水稻发源地。

“好山好水出好米”,汤原大米具有特殊的品质和口感,这和汤原独特的生态环境、土壤特点、灌溉水源、气候条件、品种及栽培技术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无论在全国各大展销会上,还是在大中城市的粮油批发市场和超市里都能看到汤原大米的身影。工作人员说:“即使是种的同一个品种,我们汤原大米和其它地方的大米在营养成分和食味口感方面绝对不同”。这也使得“汤原大米”有了“南五”(五常)“北汤”(汤原)的美誉。

据《汤原县志》记载,汤原种植水稻的历史可追溯到民国11年,由人工依自然水撒播试种水稻,1949年面积发展到了9万亩,解放后水稻种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水稻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汤原县以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发展为工作重点,改变思路,应用新技术,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水稻面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水稻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105万亩,水稻总产实现55万吨,产值18.7亿元,水稻产业已经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叫得响、叫得硬的品牌,其中,“汤旺河”、“万亩稻”被评为黑龙江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汤旺河牌大米从2005年到现在,一直被评为黑龙江省著名品牌。汤原大米多次参加哈洽会、齐齐哈尔绿博会、北京绿色食品展销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好评。汤原大米,已经成为优质、营养、安全、绿色大米的代名词。

汤原大米产地范围为黑龙江省汤原县行政辖区(不包括汤原农场和梧桐河农场)。

《汤原县人民政府关于汤原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请示》,汤政呈〔2015〕26号

信息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信息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九. 黑龙江省 佳木斯 汤原县 松仁玉米

材料:玉米2个、松仁小半碗、胡萝卜小半根。调料:盐、味精、淀粉一小勺。

作法:将玉米洗净后顺着列掰下玉米粒,淀粉加一点水兑成水淀粉,胡萝卜切成碎丁。锅内倒入适量油,烧至七成热后倒入胡萝卜丁翻炒一分钟。随后倒入松仁,改中火快速翻炒至松仁颜色稍变黄。随即倒入玉米粒,大火翻炒两分钟,加盐、味精和水芡粉,待淀粉稍凝固即可。

十. 黑龙江省 佳木斯 向阳区 长春鳊

长春鳊是黑龙江、松花江名产“三花五罗”之一花——鳊花。其肉嫩味鲜,营养价值高,其百克肉含蛋白18.5克,脂肪6.6克,是淡水鱼佳品,生长速度较快,二年体长达13.8厘米,三年体长可达到24.2厘米。产量高,也适应于池塘和水库驯化放养。

鳊花,学名长春鳊。长的有点象武昌鱼,又不是武昌鱼。这鱼不大,小者七、八两,大者一、二斤。莫看其小,鳊花最肥。吃起来,又肥而不腻。因为鳊花虽然脂肪含量极其丰富,却又不是长满肥油,脂肪含在肌肉中。肌肉中脂肪含量高达百分之十三,因而肉嫩味鲜。鳊花可煎可炖,煎炖皆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