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互换特产绵阳米粉 四川正宗绵阳干米粉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互换特产绵阳米粉 四川正宗绵阳干米粉更新时间:2024-01-21 19:39:15

一. 四川省 绵阳 涪城区 绵阳窝窝店包子

绵阳窝窝店包子,是四川省绵阳市的风味小吃之一,该品具有皮洁白光滑、富有弹性、馅饱且油而不腻等特点,天然调味品为时鲜蔬菜,味美而富营养。

在四川省绵阳市的翠花街,有家经营包子的老店,该店创始于清末,由一位叫房洪兴的人在城区名为窝窝店的地方(现翠花街口)开店而得名。主要经营面食和包子,以家庭作坊的型号司经营糊口。1956年收为国有企业后,在技术、门面上加以改造,经营仍然以面食为风味为主,且价格公道,生意经久不衰。该店尤以包子最为著名,其皮洁白光滑、富有弹性、馅饱且油而不腻,天然调味品为时鲜蔬菜,味美而富营养。三鲜小笼包、牛肉米粉、百合粥等小吃曾被市食品协会、市商业局、市消费者协会、中国西部交易会组委会授予"名特小吃"、"质量信得过"等称号。cBy

"早起吃窝窝店包子"是绵阳人的口头禅。这种包子外表看起来很丑,像是笨手笨脚的人随意捏拢的。生意太好了,哪有工夫雕琢包子外形。每笼包子下都垫着厚厚一层松针,气味清香是一方面,防止包子烂底是另一方面,窝窝店包子出了名的皮薄。包子好吃,馅好是关键。馅是生熟猪肉搭配(生肉鲜香,熟肉油气重)的,散籽而滋润,朗朗上口,不知俘虏了多少绵阳人。cBy

店里长期供应免费的绿叶稀饭和桐骨汤、三鲜包子、鸡肉包、三鲜元子汤、黑米粥等随包小吃,绵阳有句老话:要吃包子窝窝点,要看婆娘西山观!窝窝店包子好吃,绵阳西山多出美女哦。cBy

二. 四川省 绵阳 江油 盐渍黄瓜香

盐渍黄瓜香

选用野生新鲜质嫩,体质粗壮,无虫害、无损伤、无破裂、无老化,菜头呈卷曲紧闭状,色泽呈绿或黄绿色嫩茎作原料,经科学保鲜工艺加工,保存其天然的色、香、味形态及营养,因而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具有生津开胃、增强食欲、健脾养胃、延年益寿之功能,是人们膳食佳品。

三. 四川省 绵阳 盐亭县 廖排骨

廖排骨

“百年老号,巴蜀一绝”,“廖排骨”源于1758年(清乾隆二十三年),历经246年的品尝,廖排骨依然令人回味无穷。廖排骨是先祖们用独创的卤制手法及配方制作而成,在古绵州独树一帜。

余幼习家传厨艺,曾屡下云、贵等地,遍访名中草药郎中,把草药与我们的食品技法合二为一,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集口味、食疗、营养为一体的“廖排骨”得名于绵阳市首届食品文化节,由于独具特色的制作手法和不可模仿的味道,被绵阳人民誉为“涪城一绝”。

它突出的“色、香、味、意、形、鲜”非常适应全国任何地方。其绝妙之处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一、加工手法:采用蒸气熏透法,糖汁煎熬法,不流于俗套,区别于传统。

二、香药配方:系常人无法想象之配比,无法模仿。

三、现场制作:透明度强,完全将化学及工业制剂排斥。

四、食疗特效:纯天然绿色配料,含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等营养成份。

五、最绝妙之处是百年老卤汁。由于其年代久远再加上行内人士不断锤炼,其价值不亚于软黄金。

改革开放以来屡屡获得多项大奖及荣誉称号。在首届四川食品节上,一举夺魁,在第四届、第九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中,荣获地方“名特食品”及“风味小吃”金奖,在市级、省级评选活动中获“消费者喜爱商品”称号,92年9月在成都文化宫举行的“首届巴蜀美食节”、“熊猫节”上勇夺金奖,2001年7月再度荣获由成都市政府颁发的“成都名菜”荣誉证书,2002年7月在全国食品评比中获“中国名菜”称号,2003年元月获“全国绿色餐饮企业”称号。并且是全国卤制品行业中获国家发明专利技术的食品。

四. 四川省 绵阳 江油 红烧肥肠

红烧肥肠

将猪肥肠切成段,放入碗中,加酱油、料酒腌渍;胡萝卜洗净切片,青椒切段,香菜切末。

炒锅注油烧热,下葱花,姜丝爆锅,倒入肥肠煸炒,加入酱油、盐、料酒、白糖、醋及鲜汤,烧透,再加味精、胡萝卜、香菜翻炒几下,用水淀粉勾芡,出锅即可。

特点:色泽红润,香味浓郁,肥而不腻。

五. 四川省 绵阳 涪城区 红烧牛掌

·原料: 牛掌、枣番茄、泡红辣椒、葱、盐、味精、料酒、香油、鲜汤、湿淀粉、油。 ·制法: 1.牛掌浸煮,去毛、蹄壳、骨,刮洗干净,反复氽煮。枣番茄去皮
2.泡红辣椒、葱段放入油锅中炒香,加鲜汤烧沸,放入盐、味精、料酒、香油、牛掌烧至糯软入味,放入番茄烧出味,放入湿淀粉收汁,起锅起成
· 特色: 味咸鲜微辣,质软糯。( 绵阳)

六. 四川省 绵阳 梓潼县 梓潼镶碗

据传,最早本来是宫廷中的御膳,并非民间所有。它的制作技术并不复杂,主要用料是鸡蛋、淀粉、豆腐、精猪肉和羹料木耳、黄花等。蛋清、蛋黄、肉末等分层搭配制作,形成上黄、中白、下肉色,置于大品碗中,整齐切块覆盖在羹料上,在笼中蒸熟,放足佐料上席,香气外溢,喷香扑鼻。这种菜,酥软粑和,美味质口,极富营养价值,老少咸宜,深受喜爱,故上席即置于正中央,威镇四方,且形如宝盖,造型美观,味美可口。

梓潼镶碗,是地方上的一道特色大菜。要是接待贵客,必有镶碗。镶碗用料有鸡蛋、豆粉、豆腐、肉馅;底料有木耳、黄花、豆皮、酥肉、时令蔬菜等。制作时蛋清、蛋黄分别上笼分蒸,呈黄白二色,造型美观,滋润可口,深受食客喜欢。镶碗又是“十大碗”中的第一道盖面菜。

镶碗最早是宫廷御膳,明世宗时,总督营戍政的仇鸾,失势后举家迁居梓潼,并将此菜的制作方法一并带回家乡。此后,便在民间的“田席”上增加了这道必不可少的镶碗大菜,就这样一直传到现在,成为梓潼的一道名菜,令人百吃不厌,享誉久远。

七. 四川省 绵阳 安州区 安县白果

白果性凉,营养丰富,夏天最宜食用。在酒席上有美味的白果羹、白果鸽蛋、白果水鱼。白果还可以做药:可化痰、止咳、利尿、补肺、通经,白果炖老鸭专治尿频。白果糖水、白果甜粥更能止渴生津,消暑舒神。

四川省安县茶坪乡全乡已规模种植白果12000多亩,产白果10多万公斤。茶坪乡地处海拔1800米的大山区,种植白果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末期,该乡规模营造白果基地万余亩。他们引进德国、法国两药业集团的资金技术,在乡境内的王银章沟、黑弯林场建密植型银杏采叶园200余亩。同时,该乡还大力推广嫁接改良技术,提早让白果树挂果,优质白果苗因质量好、挂果早在省内外美名远扬,远销云南、贵州等地。

八. 四川省 绵阳 北川县 北川腊肉

北川腊肉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的。北川腊肉采用北川传统工艺腌制。制作出的腊肉色泽洪亮,味道醇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适应现代人对营养健康饮食的需求。

腊肉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食品,全国各地腌制的腊肉口味都不尽相同,北川腊肉就是其中尤为著名的一种,北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全境皆山,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山脉大致的白什、外白为界,其西属岷山山脉,其东属龙门山脉,最高点插旗山海拔4769米,最低点香水渡海拔540米,相对高差4229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平均每公里海拔递降46米。密布的溪流分别汇集于湔江、苏宝河、平通河、顺山势自西北向东南奔流出境。

凭借北川的独特气候以及人文文化,北川腊肉随着当地的历史以及人们生活的不断演变,就形成当地以及全国比较出名的腊肉之一,淳朴的北川人民,利用当地的地形优势,全年用绿色的粮食以及植被养殖出来的猪,味道鲜美,口感更独特,把喂养出来的猪,熏制成腊肉,起初是为了把吃不完的猪肉,用一种方式存储起来,智慧的人们,就想到把新鲜的猪肉熏成腊肉,这种方式可以存储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这也是往往用来招待贵宾朋友的一种食物,随着生活的慢慢的改善以及被更多的人所认知,渐渐就形成了一种当地的,被更多人使用。

北川腊肉的做法

一:材料准备:绿色粮食以及青草养出来的猪、松柏树枝、食盐、花椒、茴香、桂皮等辅料

二:制作北川腊肉的步骤:

1、备料:取皮薄肥瘦适度的鲜肉或冻肉刮去表皮肉垢污,切成0.8一1公斤、厚4—5厘米的标准带肋骨的肉条。如制作无骨腊肉,还要切除骨头。加工有骨腊肉用食盐7公斤、精硝0.2公斤、花椒0.4公斤。加工无骨腊肉用食盐2.5公斤、精硝0.2公斤、白糖5公斤、白酒及酱油备3.7公斤、蒸馏水3—4公斤。辅料配制前,将食盐和硝压碎,花椒、茴香、桂皮等香料晒干碾细。

2、腌渍的三种方法:

(l)干脆。切好的肉条与干腌料擦抹擦透,按肉面向—下顺序放入缸内,最上一层皮面向上。剩余干腌料敷在上层肉条上,腌渍3天翻缸;

(2)湿腌。将腌渍无骨腊肉放入配制腌渍液中腌15一18小时,中间翻缸2次;

(3)混合臆。将肉条用干脆料擦好放入缸内,倒入经灭过菌的陈腌渍液淹没肉条,混合腌渍中食盐用量不超过6%。

3、熏制:熏前必须漂洗和晾干。通常每百公斤肉胚需用木炭8—9公斤、木屑12一14公斤。将晾好的肉胚挂在熏房内,引燃木屑,关闭熏房门,使熏烟均匀散布,熏房内初温70℃,3—4小时后逐步降低到50—56℃,保持28小时左右为成品。刚刚成的腊肉,须经过3—4个月的保藏使成熟。

九. 四川省 绵阳 北川县 北川蚕桑

北川蚕桑 生产较早,宣统二年《四川劝业道》统计,北川共有桑地880亩。建国后,北川蚕桑有较大的发展,至2000年,全县共有桑树3000万株,蚕茧产量达348吨。境内气候适宜,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桑叶质量好,蚕茧质量高,单粒重2.1—2.45克,按国际标准:试缫质茧层率47%以上,茧丝长1100米以上,解舒率70%以上,纤度2.56D(担尼尔)。据1982年测量,每茧丝长达1154.6—1337.1米,比全省主产区茧丝(608.2—1043.5米)长2983.6—546.4米。 被国务院编为8号免检出口茧 ,1984年起作为出口产品销往日本,1985年被列为绵阳市出口蚕茧基地县。

十. 四川省 绵阳 安州区 安州豆腐乳

安州豆腐乳制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为我国特有的发酵制品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5世纪魏代古籍中,就有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到了明代我国就大量加工腐乳,而今腐乳已成长为具现代化工艺的发酵食品。安州红腐乳从选料、到成品要经过近三十道工艺,从豆子选料、浸泡、豆腐熬制,完全按照祖传工艺制作,十分考究。腐乳装坛后还要继续沁润,数月后才能开坛享用,是最为传统的一种腐乳。红腐乳的表面呈自然红色,切面为黄白色,口感醇厚,风味独特,除佐餐外常用于烹饪调味品。其成分亦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以色正、形状整齐、质地细腻、无异味者为佳品。

腐乳中锌和维生素B族的含量很丰富,常吃不仅可以补充维生素B12,还能预防老年性痴呆。腐乳的蛋白质是豆腐的2倍,且极易消化吸收,所以被称之为东方奶酪。腐乳富含植物蛋白质,经过发酵后,蛋白质分解为各种氨基酸,可直接消化吸收;又产生了酵母等物质,故能健脾养胃,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