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特产面扣肉 贵州思南土特产扣肉全过程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特产面扣肉 贵州思南土特产扣肉全过程更新时间:2024-04-09 12:36:47

一. 广东省 惠州 惠阳区 梅菜扣肉

梅菜是惠州传统,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被传为“正气”菜,而久负盛名,据说它与盐焗鸡、酿豆腐同时被称为“惠州三件宝”。“梅菜扣肉”据传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北宋年间,苏东坡居惠州时,专门选派两位名厨远道至杭州西湖学厨世,两位厨师学成返惠后,苏东坡又叫他们仿杭州西湖的“东坡扣肉”,用梅菜制成“梅菜扣肉”,果然美味可口,爽口而不腻人,深受广大惠州市民的欢迎,一时,成为惠州宴席上的美味菜肴。“梅菜扣肉”精选横沥土桥梅菜芯,在清水中浸泡至爽口、淡口,把梅菜切成若干段备用,选五花肉,将五花肉皮刮干净,上汤锅煮透捞出,趁热在皮上上一层老抽,皮向下,入烧热的花生油锅里炸,炸上色捞出,放净水盆内泡软,然后切成三至四毫米厚的大肉片,洗干净锅注入花生油,下葱、姜、蒜、八角未炒出味后,放了五花肉炒片刻,然后再下汤、白酒、盐、生抽、白糖,待汤开后,挪到小火上去,一直焖烂为止。然后把烧好的五花肉拿出来,遂件将内(有皮的在底)平整地放了碗里,上面铺上一层梅菜段,再倒入原汤,上笼蒸透。走菜时滗出原汤,把肉反转扣在盘中,原汤尝好味烧开,用水淀粉勾芡,浇在肉上即可。这道菜的特点是:肉烂味香,吃起来咸中略带甜味,肥而不腻。( 惠州)

二. 安徽省 滁州 全椒 马厂羊肉面

马厂羊肉面是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马厂镇的特色小吃。马厂羊肉面口感独特、上乘,名声在外,远近皆知,成为地方名吃,具有袪寒暖身、补肾壮阳等功效,尤其在冬季人们争相食用。

马厂羊肉面,迄今为止,已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起初,只有卯家和杨家经营。消费者也只局限于与当地人。成为人们冬季祛寒取暖、宴请亲朋的首选。由于其独特的配方、鲜美的味道,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纷纷前来一饱口福。一传十,十传百,马厂羊肉面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滁州、马鞍山、合肥、南京等地的客人也慕名而来。

现北京、合肥、南京、蚌埠、马鞍山等地均开设“马厂羊肉面馆”,马厂羊肉面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三. 香港 公仔面

香港美食特别注重菜式的色、香、味,像公仔面,名字虽然并无特别之处,但端上桌的卖相极其之好,两片切得薄薄的餐肉搭配上煎得嫩嫩的荷包蛋,加上几颗青菜的点缀,将一碗普普通通的公仔面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在客人面前,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撩起袖腕,好好地吃一次地道的港式公仔面。

四. 广西 河池 宜州 荔浦芋扣肉

荔浦芋扣肉乃是桂林地方一道名吃,来桂林旅游不可不游漓江,论吃不可不尝荔浦芋扣肉。荔浦芋扣肉曾获“全国名菜”之称。前些年,随着《宰相刘罗锅》的热播,荔浦芋头也随之火了一把。

相传荔浦芋从福建引种而来,个大饱满,头尾均匀,品质优良,堪称芋中之王。清代时已成为广西著名的。清嘉庆年间,广西桂北厨师取用荔浦芋与猪肉制成了荔浦芋扣肉,成为桂北一带居民婚嫁和节日席上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这到菜的做法还是有些讲究,但是几乎家家都会做,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少不了这道菜。

据说明代大地质学家徐霞客游历桂林,一天傍晚时分,饥肠辘辘的他来到路边小酒店,品尝到荔浦芋扣肉时竟大加赞赏。此后,此菜誉满桂林,并名扬全国流传至今。据《广西文献》记载,1936年桂系将领白崇禧用这道菜来招待牙齿不好的蒋介石,蒋介石吃后赞不绝口。不信您也来品尝品尝吧。

芋头又称芋艿,古称蹲鸱,在司马迁的《史记·贷殖列传》中就有“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的记载。相传荔浦芋从福建引种而来,个大饱满,头尾均匀,品质优良,堪称芋中之王。清代时已成为广西著名的。清嘉庆年间,广西桂北厨师取用荔浦芋与猪肉制成了荔浦芋扣肉,成为桂北一带居民婚嫁和节日席上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

荔浦芋扣肉的做法:

采用正宗桂林荔浦芋、带皮五花肉、桂林腐乳、糯米酒曲、上等生抽和香葱。将带皮五花肉和切块荔浦芋分别过油炸黄,然后将五花肉和芋块粘上调料再相间排放至碗里蒸熟即可。其特点是色泽金黄,酢而不烂,肥而不腻。芋片芳香,肉片味醇,色、香、味、形俱全。其还具有清热祛火、滋润肤色之功能。

注意事项:

1.用生抽不用老抽,因为老抽会影响口感及成色;

2.芋头别切得太薄,,否则容易碎;

3.放入盘中时,五花肉的皮应朝下;

4.吃之前要将荔浦芋扣肉翻扣至另一盘中,再撒上葱花.

荔浦芋扣肉的吃法:

一次同时夹平行的肉和芋头,一口咬下去吃到嘴里有芋头的香味和肉的鲜美,两者融为一体极为可口。

特点:用猪五花肉和荔浦芋煮、炸、蒸而成,成菜色泽金黄,肉质酥松,肥而不腻。

五. 香港 香港云吞面

香港的云吞面始于其经济最低谷的50年代。云吞与北方的混沌有相似的地方,但是香港的云吞无虾不成话。大大的虾仁,鲜香扑鼻,云吞外形独特,味道,口感,色泽都属一流。当然,面条和汤底也需要狠下功夫。面条要有蛋香,爽滑弹牙,汤底必须要鲜亮,透明。一碗地道的云吞面是一个绝妙的享受。



香港的“云吞”与北方的馄饨相类似,但在用料和烹调要求上有所不同。港式的云吞,无鲜虾不成话,可说是香港别具一格的道地食品。



制作方法:



1.首先把馅料(猪肉,虾等)斩碎(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港式菜肴里虾肉通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本人的经验呢,发觉如果是龙虾肉的话斩碎比较好。如果是一般的虾肉的话呢,建议用拨了壳不要斩碎,这样云吞咬下去的时候肉质会非常有弹性,更重要的是卖相会非常好看。)再用云吞皮(在街市可以买到)把馅料包起。



2.面其实也很重要(在街市可以买到)。不过本人还是建议使用重碱的面效果会更好(根据个人口味自己调节吧)。



3.把云吞放入高汤中煮(清鸡汤亦可),十分钟后把云吞拿出来,再倒一点高汤入碗,再放入大地鱼干、虾子、虾壳、猪骨、大豆芽等(其实呢本人建议放几根青菜就可以了,这样非常爽口),最后,把已煮熟的云吞盛碗即可。



4.把面放入高汤中煮(清鸡汤亦可),2-3分钟(会不会太长阿)后把面拿出来,把已煮熟的面放入盛云吞的碗即可,建议煮面时间尽可能的短。有条件的话最好面和云吞两面开工。提醒:



包馅料时紧记不要包太多馅料,因为煮云吞时云吞皮会爆开,还一定要把云吞皮包紧,因为不包紧煮时馅料会走出来。

六. 浙江省 杭州 江干区 南乳扣肉

原料:猪五花肉500克,荔甫芋头400克。

调味料:白酒、盐、酱油。白糖、南乳、花生油 葱、姜、蒜、鸡汤、水淀粉。

制法:

1.五花肉刮净皮上的污物,上汤锅煮透捞出, 趁热在皮上抹上酱油,皮向下放入热油锅里炸上色,捞入凉水盆内泡软(约用十分钟),然后改成四毫米厚的大长片。

2.芋头切成四毫米厚的片。南乳用原汤调开。葱、姜、 蒜切成未。

3.烧热花生油, 下葱、姜、蒜炒出味后。下入南乳稍炒,再放人五花肉炒片刻,然后下汤、白洒、盐、酱油(不宜大多)、白糖,待汤开后,移至小火烧烂。

4.芋头片用花生油炸熟。

5.把烧好的肉捞出,与芋头片相间码在碗里,倒入原汤,上笼蒸透。走菜时滗出原汤,把肉扣在盘内。原汤尝好味烧开,

用水淀粉勾芡,浇在肉上即可。

特点: 肉烂味香,肥而不腻,咸中稍带甜味。如无荔浦芋头可用土豆代替 。

七. 陕西省 咸阳 杨凌 鸡血面

材料:宰鸡1只,面粉,鸡肉、花椒、姜片、精盐、葱花、香菜各,葱白2根,醋、白酱油、味精、胡椒粉各少许。

做法:1.碗内加凉水,滴入鸡血,用筷子搅匀。2.锅内放入鸡肉,加花椒、姜片、精盐、葱白煮烂,捞出晾凉,撕成小块。3.鸡血加水把面和好,擀成薄饼蒸熟,切成细条放入碗内,上面摆上鸡丝。4.锅内加原汁鸡汤、白酱油、胡椒粉、葱花、香菜、味精烧沸,起锅浇在面碗内即成。

特色:汤清味醇,香辣适口,是关中风味小吃。

八. 广西 桂林 秀峰区 尼姑面

尼姑面即素面,与桂林米粉堪称姐妹小吃。相传是桂林月牙山尼姑庵所创。天长日久,制作方法广为流传。桂林尼姑面的精华的汤,汤是用黄豆芽、新鲜草菇、香菇、冬笋等久熬而成。汤色金黄,味鲜而甜,清香四溢。

原料

主打:面条,桂林腐竹、黄菜、素火腿、面筋。

做法:尼姑面,以黄豆芽、草菇、香菇脚、冬笋等熬制成色黄清亮、香气喷鼻的汤;选取上好的精白粉,用手工精制成粗细均匀,光滑柔腻的面条。煮面时,先用清水煮至七成熟,而后捞至熬好的汤里煮熟。面条盛入碗后,再在上面盖上草菇、素火腿、面筋等素食鲜,滴上香油、撒上花生糜、胡椒粉。吃起来清淡可口,味道鲜美,余香缠绵。

特点

尼姑面的面条既薄且细,全用手工做成,并且最好现做现烧,趁新鲜吃。烧时先用清汤把面烫熟,然后把面撩出到青瓷碗里,再在碗里加进特别熬出来的汤汁,浇上浇头,方才端出待客。尼姑面的精华,吃下来方才知道,一是在特制的面条,二是在于特殊的汤汁,三是在特别的浇头。尼姑面的汤汁,端上来汤色金黄,一清见底,其料由黄豆芽、草菇、香菇、冬笋精心熬制而成。青瓷小碗吃浇上香油,撒上胡椒粉而倍感喷香诱人食欲的尼姑面,面上是浇头。吃时一筷一筷,但觉面条精细,入口润滑细腻,浇头香菇、木耳、面筋、腐竹、素火腿、油炸花生米、新鲜蔬菜,还有点点香葱浮在面上,让人边吃边赞,真是感到地方饮食文化之美。

传说

据说,吃尼姑面还有一段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因缘。当年朱元璋被元军追捕,一路讨饭逃到庵里,竟饿得昏倒在尼姑庵大门口。后来老尼姑把他救起,煮了一碗素面让他充饥,朱元璋捧面吃得直叫“好吃”,吃完又向老尼讨第二碗。谁料朱元璋刚吃好第二碗,还来不及抹嘴,就有元兵追了上来。亏得庵中老尼机灵仁慈,机警引开元兵追到别处,才使朱元璋得脱大厄。后来朱元璋登基做皇帝,依旧不忘落魄时的那碗尼姑面,于是急忙派人南下寻找老尼,可惜老尼已经逝去一个多月了。朱元璋闻此噩耗不胜唏嘘,遂亲笔挥毫,写下了“尼姑面”三字,着人给庵里送去。由于有了皇帝亲笔题赐的的面名,从此尼姑面的名气,便更加不胫而走,并且流传久远,直到如今。可惜的是,如今吃尼姑面已经从清净尼庵,搬出到了琉璃瓦覆盖的金碧月牙楼,吃的环境,无复当年庵树摇曳,幽致寂静而超然尘外了,然而无论如何,纵然如此,尼姑面依旧还是值得一吃的。

九.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云吞面

云吞面或叫做馄饨面,云吞面是广东省地道的汉族小吃。一般以云吞拌面,分为汤面与捞面。是一种在中国十分普遍的食品。以煮熟的馄饨和蛋面,加入热汤即成。

广州人爱吃云吞面,一碗上乘的云吞面,要有“三讲”:一讲面,必须是竹升打的银丝面;二讲云吞,要三七开肥瘦的猪肉,还要用鸡蛋黄浆住肉味;三讲汤,要大地鱼和猪骨熬成的浓汤。小小云吞面,承载着丰富的本地元素。

吃云吞面也有讲究,不要以为几颗馄饨一把面加点汤就叫云吞面。正牌的云吞面需要“三讲”:

一讲面。地道的面要从面粉加鸡蛋做起,而且最讲究的应该一点水都不用,完全靠鸡蛋。这样做出来的面煮出来带点韧度,吃到嘴里非常爽脆。

二讲云吞。关键在于里面的馅,用新鲜的虾球,也是一口咬下“剥剥翠”。

三讲汤。用柴鱼虾壳熬出来的汤即要有鲜味还有清,加味精是大忌。辨别云吞面真假还有一招:韭黄一定不能缺(正宗广式云吞面只放韭黄不放青菜)。连面条盛放上桌也有讲究:碗底一般放五颗鲜虾云吞,然后把面条铺放在云吞上面,再加入大半碗面汤,汤里面要放些韭黄丝,增添美味并带来清脆的口感。因为要保持面条的弹性,所以要注意不能让面汤把面条全泡进去,必须有一部分面条露在汤上面,而且要趁热赶快吃。

十. 贵州省 六盘水 六枝特区 岩脚面

岩脚面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有百年悠久历史,以香、滑、劲、脆独特风格闻名全国的六枝岩脚面条,现已规模 规模性生产,产品种类齐全,品牌已注册(黔中特岩脚面条)国家法律保护。深受各大宾馆、的青睐。六枝岩脚镇独特,多种丰富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这也是岩脚镇人成为全国人口长寿地区之一所在.

岩脚面 贵州省六枝特区平寨镇、郎岱镇、岩脚镇、木岗镇、大用镇、新窑乡、落别乡、折溪乡、牛场乡、新场乡、中寨乡、堕却乡、箐口乡、洒志乡、毛口乡、龙场乡、新华乡、梭戛乡、陇脚乡1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贵州省《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关于请求批准“岩脚面”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请示》,六府请字〔2012〕49号 六枝特区地方标准:DB520203/010-2010《岩脚面加工技术规范》

岩脚面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1.小麦粉:产地范围内的生产的优质小麦加工的小麦粉,小麦粉湿面筋值为30%至35%。

2.生产加工用水:产地范围内的地下水,水质符合国家关于饮用水的标准规定。

二、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和面→熟化→压片→切条→烘干→缓苏→切断。

2.主要工艺说明:

(1)和面:将小麦粉、水、食用碱、食用盐等原辅料搅拌,温度28℃至30℃。

(2)熟化:采用低速搅拌熟化和静置熟化的二次熟化工艺。

(3)压片:将熟化后的面团压为面片,厚度从5mm至6mm减至1mm。

(4)切条:将压轧好的面片切条。

(5)烘干:

①冷风定条阶段(一区):即预备干燥阶段。温度20℃至25℃,相对湿度90%至95%;时间约占总时间的25%。

②保潮出汗阶段(二区):即内蒸发阶段,为防止外干内潮产生熟面的关键阶段。温度33℃至35℃;相对湿度75%至80%;时间约占总时间的15%。

③升温降潮阶段(三区):即主干燥阶段。温度30℃至33℃;相对湿度68%至72%;时间约占 35%。

④降温散热阶段(四区):即后干燥阶段。温度降至常温。每分钟降温速率控制在0.5℃左右,相对湿度70%至75%,运行时间约为总时间的25%。

6.缓苏:将挂面温湿度控制到与外界空气湿热相对平衡。

7.切断:按规格要求将面条切断。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香、滑、弹、脆”,具麦香味,色泽均匀。

2.理化指标:蛋白质≥9.5%,脂肪≥1.5%。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