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古田特产简介怎么写 福建古田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古田特产简介怎么写 福建古田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4-05-14 08:38:18

一.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青草炖兔肉

食兔有很高的评价,有“飞禽不如鸽,走兽莫如兔”之说,最绝的当数“青草炖兔肉”。青草,即草药,在福建宁德地区和福州地区的山里,都有这些青草。说是青草,其实不是青的,是各种晒干后的草根树枝草叶,这些青草在外地是弄不到的。福建古田(食用菌之乡)人宰只鸡或鸭,杀头兔子,总喜欢挖上一畚箕(běnjī---运土工具,用草绳或竹篾编成)草药,或到青草摊上拎回一包草根,熬上半锅汤汁,再把鸡鸭兔肉猪脚什么的扔进去慢慢炖。他们都深信这样吃法更补。若不这样吃,仿佛就浪费了“头牲”。我妈也是一个青草狂人啊,很喜欢用各种草药熬汤炖各种食材。

用青草熬出的汤汁,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混合着兔肉的浓香,一股乡情和山野的气息就在热气腾腾的草香中弥漫开来,兔肉在青草汁的作用下变得很甘甜,兔皮软糯、肉质香滑、不油不腻,养口补身!深得平常百姓的钟爱,在秋冬时分经常用来强健身体。你可别小看这近乎原始的“补”法,它之所以在古田久传不衰,自有它的道理:这些“补草”诸如大青(臭号)、盐肤木(蒲楝盐)、丛毛榕(牛奶仔)、土黄芪(山黄竹)等等,大都具有驱风祛湿、行气活血等功能。

福建古田人的中草药知识普及程度相当高,尤其是农村,几乎人人都知道几种,那些专门采药的能识别应用几十甚至上百种。如“枫树寄生”、“老君须”、“枫夹槐”等是风湿良药,“黄鹅蒿”、“半边莲”等清凉解毒,“肺风草”、白“石络藤”治咳嗽……等等,在农村几乎家喻户晓。在古田县城区市场还有一段别处少有的景观---“青草街”。街旁青草摊上摆满了形形色色的草药。生意很不错,冬季或逢年过节就更加兴隆。如果你想买草药,一说病症,不一会工夫摊主就会在那一堆的草药里选上几样,并会详细介绍药性功能及服法用法。如果买的是根类草药,摊主还会操起柴刀,替你砍铡成片包装好的。

福建古田是个小县城,不大,到处都是弄堂和巷口,总会见到卖青草汤的店,吃的人挺多,经济、实惠又补身。

二.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黄尖笋

黄尖笋出产于古田县黄田、水口沿江一带,尤以黄田炎多。黄尖竹多丛生,清明时节破土而出。采挖标准长25厘米,其中18~20厘米是埋在土里的部分,呈黄色,出土部分为青绿色。多腐殖质的松土地带出生的,笋质最好。黄尖笋不必预煮去汁,而像一般蔬菜一样要即时烹调处理。它可以热锅快炒而保其清脆,亦可清汤烧煮而留下甘味;它可以杂以腌菜、肉丝炒煮以富含多味,亦可单独下锅自求清正品味。

三.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香菇

香菇是宁德地区一大。其中以古田县人工栽培香菇为最。它原系野生食用菌,可蔬可药的山中珍品,近年来古田首创露天袋栽香菇,产品畅销国内外。

古田县香菇人工栽培具有悠久的历史。七十年代以前栽培方法均为传统段木砍花人工栽培,产量极低,生产周期长。八十年代初,古田县大甲乡农民彭兆旺,创造发明了室外阴棚木屑袋栽新技术。该技术每百斤木屑产干菇8公斤,比室内袋栽可增产两 成多,比段木栽培法提高产量3倍多,生产周期短,取得香菇生产新突破。此项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应用,目前已在全国普及。古田县杂木资源相对较丰富,地形地貌和小气候的多样性,为不同温型、不同季节的香菇栽培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农村有的劳动力资源,十几年来蓬勃发展的香菇生产为该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熟练技术队伍,技术力量雄厚,并建立了一批国内外市场行销网络,成为全国香菇的主产区之一。目前,全县有3.5 万户农民栽培香菇4000万袋,产量2400吨(干品)。

古田县生产的香菇,外形美观,肉质肥厚,鲜食口感脆嫩,味道鲜美烘干后香味浓郁,干品煮食口感脆嫩,味道清香,深受消费者青睐,古田香菇荣获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大量出口到日本、韩国、台湾以及欧洲、美洲等世界各地。

四.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粽子

端午节一到,古田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古田粽子,棱角分明,不大不小,既好看又好吃。古田的粽子有甜粽、豆沙馅粽、肉粽等,甜粽和豆沙馅粽吃起来甜而不腻,口感极好,肉粽内加入古田香菇,肉香菇香交融,咬一口唇齿留香,好吃得不得了。

包古田粽子的方法也十分讲究,早早就买回了新鲜的箬叶,一叶一叶洗净,光滑一面向上叠好,包粽子用的糯米要提前半天开始浸泡,粽馅一般有花生、豆沙、瘦肉等,包时要记住,抖时力要均匀,一定要扎紧,另外,粽子底角一定要折好,不要露米。煮粽子也有学问,一是水一定要漫过粽子,以避免露在水面外的糯米成夹心米;二是肉粽要煮到肥肉化时口感才最好。时间一般为,高压锅,喷气后,小火煮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如果用普通锅,沸腾后关小火,盖盖煮2—2.5个小时。

五.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米汤花

木槿花,有白色的也有红色的。古田当地人叫米汤花,习惯加米汤煮成咸的汤喝。也可以加面粉,炸着吃。

煮之前,要先去掉花蒂、花芯、和外围带绿色的花瓣,因为那些比较糙,口感不好。

煮好的米汤花,滑滑的,口感有点像锅边糊。

六.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杏鲍菇

杏鲍菇学名:Pleurotus eryngii (DC.ex.Fr.) Quel.别名:剌芹侧耳。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适合保鲜、加工,深得人们的喜爱。杏鲍菇的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宽2~12cm,初呈拱圆形,后逐渐平展,成熟时中央浅凹至漏斗形,表面有丝状光泽,平滑、干燥、细纤维状,幼时淡灰墨色,成熟后浅黄白色,中心周围常有近放射状黑褐色细条纹,幼时盖缘内卷,成熟后呈波浪状或深裂;菌肉白色,具有杏仁味,无乳汁分泌;菌褶延生,密集,略宽,乳白色,边缘及两侧平,有小菌褶;菌柄2~8cm至0.5~3cm,偏心生或侧生。杏鲍菇属于中低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发育适宜温度范围10~15℃,我县通常在11月底开始栽培。采取室内菌袋层架栽培。栽培主料有棉籽壳、木屑,其他辅料有麸皮、糖、碳酸钙,料:水=1:1.4~1.5。杏鲍菇是我县近年来开发的珍稀菌种,2000年全县栽培2000万袋,产量1000吨。( 古田县)

七.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火麒麟

古田火麒麟,是酒席上的甜食,取名颇奇异,吃法也很新颖,可谓闽东一绝。其制作方法是将槟榔芋去皮,煮熟,碾成芋泥。然后加入猪油、白糖和炒过的黑芝麻,把芋泥盛到圆盘里,将它堆得高高的,象一座小山丘。最后,把用开水浸泡的红枣,去核,枣肉向下,枣皮朝上,有规则地散贴在芋泥上。

当这盘甜食端到酒席上时,如一座银灰色的小山丘上杜鹃花盛开,热气腾腾的散发出扑鼻的芝麻香味。主人举一小杯烧酒,在“山腰”以下部位徐徐浇上一圈,上菜者擦一根火柴把烧酒占燃。顿时,盘上烧成一座火焰山。宾客们举起筷子,就着烧酒点燃的火光,从“山顶”上吃起。

吃过“火麒麟”的人都说,这盘点心味道很美,而且口味前后不同,越吃越香。开头的几口吃起来甜丝丝、香喷喷的,柔软而不腻。吃到盘底部时,经烧酒烤过的芋泥,则酥脆可口。

八.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龙凤羹

龙凤羹是古田县城乡隆重、丰盛的酒宴上常见的一道名菜。

传说从前古田有个员外六十大寿时,长女备了“熊掌席”,次女备了“燕窝席”,唯有三姑娘家穷,为办不起酒席发愁。一日,她丈夫在捞鱼虾时,捉到了一条足有二斤重的蛇。三姑娘看了看笼里养的鸡,高兴地对丈夫说:“有了,我们备“龙凤席”去祝寿”。祝寿的这一天,她向来宾报菜名说:“小女无能,只备“龙凤吉祥”一盆,以表孝心。”说罢,掀起盆盖,只见盆中凤凰昂首而立,满盆香味扑鼻的汤水内,有条伸着四爪的蟠龙。宾客们齐声喝采“龙凤羹,果然美妙!”从此,龙凤羹就成为古田城乡的名菜,其制作方法是:宰一只公鸡,去毛和内脏,切下鸡爪,用篾签插入鸡颈和鸡身,使鸡头昂起。再剥一条蛇,去皮,除内脏蜷蟠起来,用大盆将蛇置于盆底,首尾部位塞个鸡爪,再将整只鸡置于盆中,放在蒸笼上用猛火炖熟。取出后,加上少许精盐、味精、黄酒,即可上席。

“龙凤羹”不仅名字高贵,食用时也别有风味,鸡肉细嫩,蛇肉鲜美,两者合在一起清炖,只加盐少许,无酸、辣、甜的刺激,真正能品尝到鸡肉和蛇肉鲜美的原味。

九.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竹荪

竹荪学名 dictyophora indusiata (vent.ex pers) fisch,俗名有竹参、竹笙、面纱菌、网纱菌、竹姑娘。

竹荪隶属于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竹荪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食药两用菌,由于它的鲜品色泽雪白、菌裙漂亮、清香袭人,被誉为“真菌皇后”。
竹荪历史上列为“宫庭贡品”,近代做为国宴名菜,同时也是食疗佳品。其营养丰富,据测定干竹荪中含粗蛋白19.4%、粗脂肪2.6%,可溶性无氮倾倒物总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纤维8.4%,灰分9.3%。其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等具有显著效果,能防癌抗癌,减肥壮体。还具有特异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荪烹调的菜、肉多日不变馊。

竹荪生产是古田县继银耳、香菇之后的第三开发产品。1981年古田县真菌厂于室内试栽长裙竹荪成功。1989年古田菇农生料栽培试验获得成功,接种后60天即可采菇,每平方米当年收竹荪干品250~350克,单产提高10倍,周期缩短2/3。此项新技术迅速推广福建省内外。古田竹荪经过二十几年的技术攻关,品种驯化,以及栽培场所的突破,目前古田竹荪在质量、产量上都处于领先水平,产品行销世界各地。2000年全县栽培竹荪150万平方米,产量300吨(干品)。竹荪栽培获得多项技术成果,《竹荪林地开放式栽培初探》被收入《中国竹荪驯化栽培大观》一书内。《竹荪畦床套种香菇立体栽培法》通过地区科委组织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论文被《富民报》于1990年连载。《油柰园套种竹荪初探》选登于1997年中国食用菌新技术产品交流会的论文集。"古田竹荪"荣获第一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十.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米时

米時也叫糍粑,冬至吃米時是一种习俗。将糯米洗净浸泡8小时,置蒸茏蒸熟,取出后放石臼中,舂至嫩食用,也可取成团放碾末的地瓜粉上,待冷硬后自然成圆饼。也可用炒熟的米、豆、花生仁、芝麻碾成粉,加白糖拌匀,将舂好的糯米米时切成小粒置粉上沾食;成圆饼的,切成块状油炸或蒸软沾粉食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