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厦门特产在哪个超市 厦门特产在哪里买实惠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厦门特产在哪个超市 厦门特产在哪里买实惠点更新时间:2024-01-23 06:29:14

一. 福建省 厦门 思明区 炸五香

炸五香既是小酌佳点,亦是佐餐食品下酒好菜。其味香酥可口,制作较为简便,不少家庭逢年过节都有自行制作炸五香的习惯,在各大餐厅、酒楼或街头小摊也随处可见。制作炸五香,首先要将猪肉切成条状或块状,青葱白切片,荸荠或荠薯等剁成米粒丁,鸭蛋搅成蛋液,同适量的五香粉、白糖、味精、食盐等混合拌匀,再加上地瓜粉做成内料,然后用豆皮包裹成条状,在接口处抹点面粉粘住,然后下次油锅炸至呈赤黄色即成

( 厦门)

炸五香也是厦门大众化传统名点,具有香嫩酥脆,馅料精细,甜美爽口,饶有回味而闻名,既是小酌佳点,亦是佐餐食品。

早在六十多年前,厦门的炸五香就崭露头脚,显出它独特的风味,为佐酒佳品,深受广大食客欢迎。当时,在厦门的“四孔井”和“二舍庙”等就有摆设卤味摊,其中有受欢迎的炸五香。

怎样将五香烹制得芳香酥脆呢?

材料:猪赤肉、扁鱼、青葱白、荸荠或葛薯、北葱、鸭蛋、五香粉、白糖、味精、食盐、地瓜粉、沙茶辣、芥辣、辣椒酱、萝卜酸、芫荽。

做法:

1、首先要选配和加工好食品原料,将猪赤肉切成小片,扁鱼油炸研碎,青葱白切片、荸荠或葛薯、北葱剁成粒丁,鸭蛋搅成蛋液,同适量的五香粉、白糖、味精、食盐等混合搅拌均匀后,再加上适量的地瓜粉,并拌匀即成为五香的内料,用豆皮包成一条条的五香,接口处抹点面粉粘住。

2、下锅前,先将花生油倒入锅里烧六到七分热,把五香逐条轻手放入锅内,保持中火,炸至呈赤黄色即可捞上,趁热吃又香又脆,吃时切成小块,蘸上沙茶辣、芥辣、辣椒酱、萝卜酸、芫荽,味道更好。

二. 福建省 厦门 思明区 厦门花生汤

【厦门风味:厦门花生汤】

〖烹制过程及原料〗

用料简单,煮法却考究。花生米先剔去疵粒,用开水浸泡后去膜,加水置砂锅内以文火熬煮,等花生熟了才能放糖,续水熬至花生烂透为止。然后食用时配佐甜咸点心,如油条、炸枣、韭菜盒、肉包、甜包、糯米炸等均是上品。

三.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凤梨穗龙眼

凤梨穗:为同安县祥桥乡特有的鲜食品种。其树形类似水涨,果穗长达半米,果粒中大,均匀美观,果皮薄,果肉厚而脆,味甜适口,鲜食最好。该种适应性广,丰产稳产,实为众龙眼品种中一枝独秀,今后可作为鲜食龙眼进一步推广。

同安凤梨穗龙眼是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的。同安“凤梨穗”龙眼以其肉厚透明、柔软核小、色泽透红、味甜渣少,即可用药,又可作为茶点的特点,更是深得广大消费者得厚爱。同安凤梨穗龙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厦门市同安区龙眼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有记载近50个品种品系,现有面积9万亩,年产鲜果2.5万吨。龙眼生产在厦门市同安区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列为全国六大龙眼基地之一。目前同安区主要推广的主要品种是“凤梨穗”,该品种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集美区后溪镇以及同安莲花、洪塘、五显、汀溪等镇,栽培面积3万亩,常年鲜果产量1万吨。“凤梨穗”龙眼果穗长可达50厘米,果粒中大,均匀美观,果皮薄,果肉厚而脆,味甜适口,鲜食最好。

同安“凤梨穗”龙眼是厦门市同安区的名果,原产地厦门市同安区新民镇西塘村马垵自然村,栽培历史已有100多年。由厦门市同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1980年全区龙眼品种资源普查中发现,发展壮大。“凤梨穗”龙眼具备抗“冲梢”、 高产稳产、果实品质优、成熟果实退糖慢的优良品种特性,结合同安区高接换种技术,“凤梨穗”龙眼得到广泛推广种植,2012年推广面积达3.6万亩,已成为同安区区龙眼的主栽品种。2007年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2010年通过厦门市科技成果鉴定。2011年项目荣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郭山蔬菜

厦门市同安区洪塘镇郭山村总人口2800人,耕地面积4500亩。该村是中国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单位、国家紫长茄大棚栽培示范基地、福建省科技示范村。拥有“郭山”牌紫长茄、“古樟”牌系列蔬菜知名品牌。全村98%的农户从事蔬菜种植,年种植面积达4500亩,其中紫长茄种植基地2300亩,产值4600万元。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位居洪塘镇首位。被评为“厦门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003年12月郭山村成立了“厦门市同安区郭山蔬菜协会”;2008年10月成立“厦门市郭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统一基地建设、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实行规模化、标准化、高效益生产,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合作社积极为社员与菜农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服务,并依靠合作组织与市场带动,初步形成“合作社+市场+农户”的运作格局。通过把农民单个无序种植吸纳到协会或合作社,形成有组织、有系统,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助推了紫长茄规模化、效益化发展。每年推广反季节紫长茄嫁接栽培2000多亩,茄子通过嫁接栽培,达到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青枯病、抗根结线虫,延长采收期,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每亩产值可达1.8-3.0万元。2011年,郭山村(紫长茄)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五.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炒面线

炒面线为厦门早期的“全福楼”和“双全酒家”几位老厨师钻研创新的厦门风味佳肴,它的烹制方法是:把面线放入七成熟的油锅炸至金赤黄色,捞上等用,还得将炸好的面线放入七成熟的油锅炸至金赤黄色,捞上待用,在下锅同配料和炒之前,还是将炸好的面线放入开水锅里过氽一下去咸方可

( 厦门)

厦门特有的名食。选用上等面线,先入油炸成浅咖啡色,捞起后用开水烫去表油,再把瘦猪肉、鲜鱼肉、香菇、冬笋、扁鱼等放入锅内用花生油炒过,和以高汤,酌加绍兴酒、味精,烧开后将炸好的面线放入轻轻拌炒,略为收汤即装盘上桌,趁热而食。

炒面线,是厦门独具特色的传统名点,是由过支的名菜馆“全福楼”和“双全酒家”的几位老师傅,在烹饪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至今已有五六十年历史了。现在,厦门许多酒家、餐厅以到宾馆,都有炒面线这道菜。

原料:炒面线(又称线面)500克,精肉50克,鲜虾100克,干扁鱼30克。熟冬笋50克,香菇5朵,红萝卜半根,葱白2根,精盐、味精、香油少许,上汤400克,花生油500克(约耗150克)。

做法:

1、锅置旺火上,下花生油烧六成热时,将面线投入炸成金黄色时捞起,放入沸水锅回软,去盐味和油渍,捞起待用。

2、精肉、冬笋、香菇、红萝卜、干扁鱼、葱白切丝,鲜虾洗净剥壳另用,虾肉也切成丝。虾壳洗净加上汤100克烧成虾壳汤,过滤待用。

3、锅置旺火上,放入少许花生油,烧热后入肉丝、冬笋、香菇、红萝卜丝稍炒后加入虾壳汤、上汤,投入过油的线面,炒几下,加葱白、煸鱼丝,淋上香油、胡椒粉即成。

六. 福建省 厦门 翔安区 乌山青葱

乌山村位于福建省新圩镇东北部,从1968年引进青葱品种开始栽培种植,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当地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乌山青葱已被列入翔安区五大特色农产品之一,乌山村已成为厦门市最主要的青葱种植基地,同时是闽南地区青葱主要销售集散地。

乌山村位于福建省新圩镇东北部,从1968年引进青葱品种开始栽培种植,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当地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在市、区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乌山村积极扶持青葱产业发展,将这项资源优势确立为一村一品建设。 2007年乌山村成立了上宫青葱专业合作社,实行基地规模管理、无公害科学种植、市场销售品牌经营等多项举措,形成了产、购、销联合体。目前,乌山村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200多名,全村有46家青葱加工销售网点,除加工本村生产的青葱外,还向晋江、莆田等地收购青葱加工。同时专业合作还通过邀请农业专家授课、开办生产技能培训班、聘请农业专家实际指导等多种形式组织农民学习科学种植技术,充分发挥生产基地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今天,乌山青葱生产已扩展到周边区域多个乡镇,建立了万亩无公害生产基地,年产量4.5万多吨,总产值8700万元。乌山青葱已被列入翔安区五大特色农产品之一,乌山村已成为厦门市最主要的青葱种植基地,同时是闽南地区青葱主要销售集散地。乌山青葱不仅销往广东、浙江、江苏、上海、重庆等省及省内大市场,年交易量达7.6万吨,部分产品脱水、烘干加工后,还出口到台湾、日本、韩国等国家。

七.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圆子汤

圆子汤是福建厦门的一道美食。圆子汤的汤料很有讲究,要先将适当的冷水与肉末一起搅拌,加入姜米、适当盐、少许酱油、味精、豆粉搅拌好后就准备入汤了,再将圆子放入汤中等元子浮上水面就可以下个人喜欢的番茄或者青叶子菜之类的了,汤味根据自己喜好加调料,不外乎就是盐、味精、胡椒等等之类的。

八.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是将整块的肉装盆,加盖入笼蒸熟之,上桌才掀盖,所以叫作“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了“封肉”。侨胞回乡探亲时,也一定要吃这道家乡风味菜。

同安封肉的来历

据说很早以前,同安有种习俗---请神出巡。每当佛祖出巡时,沿途的居民必定要煮上咸稀饭让轿夫、信徒及远道而来的游客们品尝。那时,人人都认为:哪家的粥比较受人欢迎,哪家就能受到神的保佑,来年那家就会财运亨通,兴旺发达。因此,家家户户都想尽办法,用上上等料力争把粥煮得最好。

某村,有一人,家里很穷,他渴望自己也能向别人一样煮一锅让人垂涎的粥,让人吃个精光,图个好运。因此,他变卖所有家当,然而,却只能换得一块不大的方形三层肉。他想,如果把肉切成小块,放入粥里,就如同大海里的金子闪烁不了光芒,发挥不了作用。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用酱油把整块肉上色,配上几种调料煮熟,然后放入煮好的粥,顿时,整块肉油光发亮,整锅粥香气四溢。看到的人都赞不绝口,这肉真香呀!人们不约而同地端起碗盛粥,一碗接一碗。也许是不好意思,还是于心不忍,人们始终没有把那块肉夹到自己的碗。

说也奇怪,经过几年的努力,那个人就成了富翁,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们啧啧称奇,纷纷仿效他的做法。然而,每家的做法都做方肉,口味一样,就吸引不了人,因此,大家开动脑筋,采用不同的做法,加上不同的配料,集众人之智慧,方肉越做越好吃。后来人们发现用纱布包裹焖炖熟的方肉最好吃,于是这种方法延续至今。由于“方”与“封”在方言中音相同,日子久了,人们把“方肉”叫成了“封肉”。

九. 福建省 厦门 翔安区 古宅大蒜

古宅大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古宅大蒜是古宅大蒜福建厦门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的。

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现有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00人,耕地面积3000亩。古宅一带村落,地处丘陵,隆冬风大,湿度较低,土壤疏松深厚,很适合大蒜生长。如今古宅大蒜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村民农业生产的主导产品,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区3000多亩耕地均以种植大蒜为主,目前带动本区及南安市周边村共发展种植面积约9000多亩的规模,年产值6000多万元。作为驰名,“古宅大蒜”以其瓣大皮薄、味道香辣的独特优点和杀菌健胃等药用功效,风靡闽粤两省和港澳地区,远销新加坡、比利时、斯里兰卡、菲律宾、日本等国,是厦门市出口创汇蔬菜品种之一。

古宅大蒜于1992年通过形成福建省地方标准化FDB/NY92栽培管理技术,1999年青蒜通过形成福建厦门农业标准规范DB/XNY7.0-1999的无公害指标,2002年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古宅”商标,树立自己的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目前村民正积极组织筹措成立“厦门市翔安古宅大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将进一步推动大蒜生产的有序经营,为实施“市场+合作社+农户”的经济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专家指出,古宅大蒜有三大优势可利用。首先是季节优势,青蒜苗出口刚好可以弥补东南亚市场季节需求缺口,我国苏北和鲁南地区大蒜主要是以蒜薹和蒜头形式出口,并且集中在5月~6月下旬出口。此时正好是东南亚国家青蒜苗收获季节。古宅大蒜则不同,它的播种季节在每年8月~9月,到10月~12月进入采收。10月下旬开始,到来年的2月,为青蒜苗出口季节。这时刚好可以进入东南亚国家,供应春节和元宵市场。其次是品牌优势,目前种植地集中于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及周边一带的“古宅大蒜”,味道独特,辛辣、味浓厚、耐寒,为国内上好的品种,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它在口感上迎合了东南亚国家居民饮食习惯。第三效益优势也是青蒜苗出口取胜的“秘诀”。东南亚春节大蒜市场的年需求量为2000多吨。从价格看,厦门青蒜苗市场收购价约为1300元/吨,其在东南亚市场的销售价格更是高达6000~7000元/吨。据悉,2001年以来大蒜出口主要输往东南亚,并且多是供应春节、元宵节的市场需求,其中以马来西亚最多,占49%,其次分别为日本(21%)、新加坡(17%)。

古宅大蒜

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12877116

大蒜(新鲜蔬菜)

十.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厦门黄则和花生汤

黄则和花生汤店系以厦门饮食服务公司小点名师黄则和命名。此店始创于1951年,至今已有48年历史,不仅在厦门家喻户晓,而且享誉海内外。黄则和花生汤取料精细,泡发考究,烧煮时间及火候恰到好处。其中成品具有花生片完整无缺、清香酥烂、入口即化、汤甜而不腻的特色,曾获1986年福建省小点比赛“金奖”殊荣。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解放初期和近期先后两次到过厦门,都特地光临品尝花生汤,对黄则和花生汤的美味大加赞赏,给予高度的评价

( 厦门)

花生汤是福建 沿海地区风味独特的 甜汤佳点,清甜爽口,滋补润肺。厦门方言有一句:“顶开花,下结子,大人小孩爱吃甲要死。”它谜一般地揭出花生为人人所喜爱。闽南籍作家许地山的《落花生》, 自然、风趣的笔触抒写了花生的多种烹调和吃法。

花生汤润肺生津,比之药膳也有食疗之效,价格便宜,家家吃得起,老少都能吃。

厦门的花生汤最著名的是位于 中山路头的 黄则和花生汤店,距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黄则和的花生汤,不仅本地有声誉,在外来旅客、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中,也早已闻名。且味道美味而久久难以忘怀。

花生汤用料简单,煮法却甚考究。 花生仁用沸水冲烫去膜,加水、加少许纯碱,用旺火煮至花生仁熟后,改用微火煮烂。其特点:花生仁酥烂不碎,入口即化,汤色乳白,甘甜爽口。

花生汤的做法

主料:新鲜的 花生仁300克, 白糖200克, 清水1500克, 橙膏30克。

做法

1、先将 花生仁盛入锅内,另用一个锅煲开水。当水滚开时,把开水趁热冲入放有花生仁的锅内,用锅盖盖密浸约15分钟。然后倒入竹筛内,用手捏擦,使花生仁膜脱出,边捏擦边边漂水,漂至全部的花生仁膜脱干净为止,待用。

2、把已脱过膜的花生仁放进锅内,加入 清水1000克(可加少许纯碱),先用旺火煮滚,然后改用慢火熬煲。熬至约1小时后,再加入清水500克,再煲滚后,改用慢火再熬,熬至花生仁用手指压下去成为粉烂时,把 白糖和 橙膏放入搅拌均匀(在熬煲的整个过程大约要2小时30分钟)。上席时把甜花生汤盛入汤碗,趁热上,即成。

花生汤的特点: 花生仁酥烂不碎,入口即化,汤色乳白,甘甜爽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