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泉州特产套装 泉州特产一览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泉州特产套装 泉州特产一览表更新时间:2024-01-26 23:52:50

一.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蓝田香菇

又称香菌,是山珍之一,分花菇、厚菇、平菇,花菇品质最好。

下作香菇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是“山中珍品”。据日本中央卫生部食品研究所分析测定,每100克干香菇中含有蛋白质13克;脂肪只有1.7克,比猪肉低16倍。钙61毫克,磷343毫克,铁8.6毫克。香菇中多种维生素的含量也相当丰富,比向以含生素而著称的西红柿、胡萝卜和菠菜还要多。含有一般蔬菜所缺乏的麦角甾醇,这种物质可以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食用方法:用开水浸泡1-2小时,去根蒂,通常作为高级菜肴的配料,与鸡、鸭火腿炖汤或与笋片、肉片同炒,味极鲜美。

了法食补作用:有“益气不饥、治风破血”的功用,对治疗感冒有明显疗效,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加强神经系统功能,治疗恶急性脊髓视神经症有一定的效果,还有抗癌作用。4

二.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安溪柿饼

柿饼是安溪之名产,茶叶美食,以优质油柿为原料,经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精制而成,它是一种绿色天然营养食品,柿树生长于海拔高、气温适中的地带,成熟周期长,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成份;柿果具有风味独特、肉质清红、松软可口、润肺化痰之特点,馈赠亲友好礼品,休闻佐食其味无穷。

柿饼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名优,采用天然无污染具有10年以上树龄的新鲜柿子加工而成其特点:颜色鲜艳,霜白肉红,透明无核,甘甜爽口,肉软细嫩,含丰富的糖类,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须的磷,锌等微量元素.

安溪柿饼驰名海外。安溪盛产柿果,被誉为“柿乡”。柿子经加工、晒干后制成柿饼,饼质柔软香甜,富有营养。产品畅销东南亚各国。

三.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永春芦柑

永春芦柑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春芦柑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春芦柑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永春芦柑是福建省永春县一带传统的名优之一,也是永春发展生产的当家品种。永春芦柑具有果形硕大端正、色泽橙黄、果皮薄、果肉汁多、脆嫩香甜、风味独特、富含维生素及其它成份等特点,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芦柑远销东南亚、港澳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东方佳果”。

永春芦柑始种于五十年代初,是爱国华侨尤扬祖先生出资率先引种的,仅三、四十年间,它已经成为一种遍植于千家万户的大宗产品,载誉于海内外的名优产品。现在全县已种植柑桔10万多亩,年社会产量100万担,面积、产量已经连续15年居全省第一位,被誉为“柑桔之乡”。占永春柑桔产量80%以上的主产品芦柑,以其果形端正硕大、色泽橙黄、果皮薄、酸甜适度、脆嫩香甜、富含维生素及其营养成份等优点,于1989年一举夺取全国优质水果第一名;产品远销全国合大城市和星马港澳、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去年出口总额占全省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居全省第一。这样,永春芦柑的面积、产量、质量、出口创汇等四大方面均居全省第一,既为永春人民谋了福利,又为永春人民争得了荣誉,这一象征吉祥、幸福、发达的“东方佳果”,理所当然为全县人民所喜爱,并以其为题举办了永春芦柑节。这一活动得到了我们敬爱的总理李鹏同志的巨大关怀,他的亲手题词,给节日增添无限的荣耀和喜庆气氛,经全县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的这一活动,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海内外乡亲的关心和支持,佳宾团聚、高朋满座、盛友如云,给节日增添了隆重、热烈的气氛!可以相信,通过举办芦柑节,以柑为媒、以节联姻,广交朋友,隆结乡谊,宣传永春,对于进一步弘扬“团结、奋发、奉献、开拓”的永春精神,对于开放的步伐,建设永春,振兴永春必将产生深远和重大的影响。永春芦柑栽培时间短,发展速度快。查考史书,永春县没有柑桔栽培记载。明清县志仅记有与柑桔同科的果树如风柑、佛手柑、橙等。1932年,漳州有一批柑桔苗木进入永春栽种,但成活率很低。直到1953年,印尼老华侨尤扬祖先生回到永春县达埔乡老家,不久在达埔猛虎山独资开辟柑园,引种芦柑名种,办起了华侨垦植场,成为芦柑上山的倡导者。1958年,全县柑桔面积发展到476亩,但产量只有300担(15吨)。1955年至1977年是永春芦柑的扩种阶段。到1977年,已种植0.84万亩,产量达79120担(3956吨),全县柑桔面积、产量跃居福建省第一位,永春被洽谈 “柑桔之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永春县坚持开放的方针,实行开发与开放并举,农业投入与科技进步并重,采取国营、集体、个人、联办、引进等“五个轮子一起转”的方法,使全县柑桔生产进入了大发展阶段,年产量从1978年的6.1万担(3050吨)猛增到今年的百万担(5万吨)。产量连续15年居福建省首位。目前,全县已种水果12.5万亩,其中柑桔10.07万亩,平均每个农户种柑桔1亩,产柑桔10担(0.5吨)左右。柑桔品种也大大增加,目前全县已有了三个属70多个品种。主要有芦柑、蕉柑、印子柑、寻柑、福柑等。永春芦柑是一带传统的名优之一,也是永春发展生产的当家品种。具有果形硕大端正,色泽橙黄,果皮薄,果肉汁多脆嫩香甜、风味独特、富含维生素及其它成份余款 点,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国外水果商称之为“东方佳果”。1989年12月,农业部在江西南昌召开全国优质水果评选会上,永春芦柑成为同类产品中的冠军,被誉为“桔乡新秀”。至1990年,全县芦柑种植面积达9.7万亩,占柑桔总面积的95%,产量约3.83万吨,占柑桔总产量的90%。每年10-12月,是永春芦柑7万亩,占栽培总数的70%。随着柑桔投产的逐步增加,永春柑桔产量还会继续增长,向更高产更优质发展。( 岵山镇)

四. 福建省 泉州 南安 石亭绿茶

石亭绿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安石亭绿,又名石亭茶,系炒青石亭绿茶,以具有“三绿三香”的品质风格而著称。它外形紧结,身骨重实,色泽银灰带绿,汤色清澈碧绿,叶底明翠嫩绿,是为集“三绿”之美;滋味醇爽,香气浓郁,似兰花香,又似绿豆及杏仁等香气,誉为“三香”。

石亭绿产于福建南安丰州乡的九日山和莲花峰一带。“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是唐代诗人韩偓咏九日山的诗句,确为这里自然气候的真实写照。这里地处闽南沿海,气候温和,罕见霜雪。同时受沿海季风的影响,阴晴相间,光照适当,土质肥沃疏松,给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据《泉州府志》所载,九日山,因“邑人以重九日登高于此”而得名。山高百米,东西北三峰环拱,山上存有摩崖石刻七十四方,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物。

莲花峰,古称莲花岩,因裂石八瓣、状似莲花而得名,“孤帆远影生云际,双刹高悬捧日来”。登莲花峰,前看,有金鸡断桥,锁尽东西溪水,碧波荡漾,水光映天;平视,清源、双阳两山列于东北,气象万千;远眺,东西双塔,阳光闪耀,威镇鲤城;近看,丛丛茶树郁郁葱葱,这里盛产着名茶石亭绿。

莲花峰上有一个石亭,又称不老亭,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相传,宋末延福寺僧人净业、胜因两人在莲花峰岩石间发现茶树,便加以精心培育,细加采制,制成的茶为僧家供佛之珍品。至石亭建成后,香客日多,游人渐增,茶叶成为招待和馈赠之佳品。

历史溯源 石亭茶

由于茶叶质量优异,又出自佛门,求茗者日众。石亭因茶而增荣,茶也因石亭而出名,石亭绿名声更盛。

这里有一处记述茶事的摩崖石刻,上写道:“嘉泰辛酉(1201)十有一月庚申,郡守倪思正甫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既事,登九日山憩怀古堂,回谒唐相姜公墓,至莲花岩斗茶而归。”可见九日山、莲花峰产的石亭绿名茶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到了清道光年间,莲花峰已从少数僧人种茶,发展到众多农民普遍种茶,并以莲花峰为中心,乌石山、西坑、石马山、法华山、五华山等数十座山间均发展了石亭茶的生产。

新鲜石亭绿茶和 石亭绿茶

陈旧石亭绿茶:新鲜石亭绿茶的外观色泽鲜绿、有光泽,闻有浓味茶香;泡出的茶汤色泽碧绿,有清香、兰花香、熟板栗香味等,滋味甘醇爽口,叶底鲜绿明亮。

陈旧石亭绿茶的外观色黄暗晦、无光泽,香气低沉,如对茶叶用口吹热气,湿润的地方叶色黄且干涩,闻有冷感;泡出的茶汤色泽深黄,味虽醇厚但不爽口,叶底陈黄欠明亮。

春茶、夏茶和秋茶:春茶外形芽叶硕壮饱满、色墨绿、润泽,条索紧结、厚重;泡出的茶汤味浓、甘醇爽口,香气浓,叶底柔软明亮。夏茶外形条索较粗松,色杂,叶芽木质分明;泡出的茶汤味涩,叶底质硬,叶脉显露,夹杂铜绿色叶子。

秋茶外形条索紧细、丝筋多、轻薄、色绿;泡出的茶汤色淡,汤味平和、微甜,香气淡,叶底质柔软,多铜色单片。

高山石亭绿茶和平地石亭绿茶:高山石亭绿茶外形条索厚重,色绿、富光泽;泡出的茶汤色泽绿亮,香气持久,滋味浓厚,叶底明亮,叶质柔软。

平地石亭绿茶外形条索细瘦、露筋、轻薄,色黄绿;泡出的茶汤色清淡,香气平淡,滋味醇和,叶质较硬,叶脉显露

石亭绿茶

南安市石亭绿茶研究会

8757651

五. 福建省 泉州 惠安 洛阳鲫鱼

洛阳鲫鱼,俗名紫鱼,是古代宫庭贡品。鲫鱼头小,有鳍。主要产地洛阳江象浦湾。象浦湾风平浪静,饵料丰盛,是鲫鱼生存的良好环境
江湾泥滩多为赤色黄土,鲫鱼时时以嘴触土,天长地久,鲫鱼的嘴也变成黄色,与其他乌嘴鲫鱼不同。待到秋风起,鲫鱼又大又肥。 其烹制可清蒸、油煎,也可炖汤、粉炸。肉质细腻,味道喷香,实为海味之珍馐。曾有诗人吟哦赞曰:“锦鳞细口肥鲫鱼,不是洛江总不宜。”( 惠安县)

六. 福建省 泉州 鲤城区 泉州刺绣

泉州刺绣

泉州专业刺绣肇始何时,史无明载,难于确断。但知有一种精巧的“高浮绣”,与唐时“蹙金绣”工艺相同。可见泉州刺绣工艺很早就有相当高的水平。宋代,泉州城内东隅有个“衮绣铺”,传说就是因为刺绣业集中于此而得名。衮绣者,绣制朝服之缩称。这与南宋时南外宗正司迁来泉州,皇亲集中泉州居住不无关系。

明清,泉州地方戏曲繁盛,绣制戏服、道具需求量大,推动了刺绣业的进一步发展。清末民初,绣铺已有数十家。最著名的是承天巷内的“得春堂”绣铺,开设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创始人林的。清末民初泉州城内的刺绣工约有数百人。

刺绣品大致分为金线绣(朝服、戏服、佛服、龙蟒桌裙、道场绣品、凉伞、大纛、喜庆绣幛、幢幡等)和绒线类(戏服宫装女帔、木偶戏服、被面、帐眉、手帕、妇女衣裙等)。抗日战争前,产品远销东南亚及香港、台湾等地。1942年太平洋事变后,外销中断,刺绣业一蹶不振。

解放后,成立泉州美术工场,内设刺绣组,后成为泉州工艺美术社之刺绣车间,是泉州美术工艺的一个重要部门。

七.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毛蟹茶

安溪毛蟹茶是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的。毛蟹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易于栽培,产量较高,外形条索紧结,嫩叶尾部多白毫,内质香气清高,深受消费者青睐。

毛蟹茶是茶表叶下有小毛绒故称为毛蟹。毛蟹是安溪四大乌龙名茶之一,由于产量高,易于栽培,早期安溪有大量种植。

毛蟹是安溪大坪乡的主产茶,大坪乡的土壤气候环境适合种毛蟹,所以做出来的毛蟹茶品质比较好。目前还是比较传统的乌龙茶加工方式,所以茶水相对铁观音会比较红。

八. 福建省 泉州 德化 德化油茶

德化油茶是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的。德化县是“中国油茶之乡”,榨出的茶油保持本色,气味天然,油品健康。

油茶是德化县一大优势资源,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12万亩。德化是“中国油茶之乡”,福建省的12个国家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之一,被列为2009-2010年国家油茶林基地建设示范县。

九. 福建省 泉州 金门 金门陶瓷

金门陶瓷介绍金门地区由于陶瓷原料蕴藏丰富,且品质优良,所产制瓷器除盛装酒类之外,亦有仿古艺瓶和供建筑用瓷器。此外,民间亦生产陶制风狮爷艺品,颇富地方趣味。

金门陶瓷厂是台湾唯一的官窑。

十. 福建省 泉州 晋江 深沪紫菜

深沪紫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深沪紫菜是福建泉州晋江深沪镇的。

紫菜外形简单,由盘状固着器、柄和叶片3部分组成。叶片是由1层细胞(少数种类由2层或3层)构成的单一或具分叉的膜状体,其体长因种类不同而异,自数厘米至数米不等。含有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叶黄素、藻红蛋白、藻蓝蛋白等色素,因其含量比例的差异,致使不同种类的紫菜呈现紫红、蓝绿、棕红、棕绿等颜色,但以紫色居多,紫菜因此而得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