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特产大方六龙辣椒面 贵州特产辣椒面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特产大方六龙辣椒面 贵州特产辣椒面更新时间:2024-01-12 14:58:27

一. 贵州省 六盘水 六枝特区 牛场辣椒

牛场辣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辣椒是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的,但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进入。清初,最先开始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在盐缺乏的贵州,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土苗用以代盐”,辣椒起了代盐的作用,可见与生活之密切,由于贵州大部分地区湿度大,食用辣椒可除湿,因此,从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开始,贵州地区大量食用辣椒了,乾隆年间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贵州东部的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辣子。嘉庆(1796年-1820年)以后,黔、湘、川、赣几省辣椒种植普及起来,嘉庆时有记载说,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已经开始“种以为蔬”了。同治时盛行的包谷饭,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盐块加海椒用作蘸水,现在仍保持用辣椒作蘸水的习惯。六枝牛场一带种植辣椒历史悠久,辣椒采收后,当地居民在各家的门前屋后廊檐下,在窗前,在门边,都挂上了鲜红鲜红的辣椒串儿,以示喜庆,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钱串子”。苗族正月初一采山,在花杆下烧辣椒祈年;在小儿帽上、背篼上缝钉红辣椒作长命符咒以避邪;用辣椒驱寒治感冒:喝碗酸辣汤,捂上被子出一通大汗,感冒症状即可消除。在六盘水地区,只要说到辣椒,人们都会首先提起牛场辣椒,当地著名的辣椒宴“色、香、味”俱佳,文人们还将牛场辣椒喻为“火凤凰”。

牛场辣椒栽种历史悠久,独具地方特色,不仅色泽鲜艳,体大肉厚,而且香味可口,营养丰富,据贵州大学生化营养研究所化验分析,牛场辣椒粗蛋白含量为15-29﹪、维B.9﹪、维C1.09﹪, 维E0.79﹪铁8.66﹪,钙87.42﹪,锌1.43﹪,总糖27.37﹪,脂肪14.33﹪,粗纤维20.36﹪,还含有人体必须的17种氨基酸。长期食用不仅有助于消化,还可治疗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症,并有减肥之功效。牛场辣椒在省内的水城、毕节、安顺、贵阳等地广受赞誉,在湛江、海南、大连、北京等参展颇受消费者青睐;甚至旅居海外的华人品尝后也纷纷写信求购。中央电视台曾约请我乡,帮助打广告,外地客商对牛场辣椒也情有独钟。牛场乡现年种植辣椒3000亩,产干辣椒60余万斤,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辣椒部分达250元,约占总收入的25﹪,系全乡一大支柱、特色产品,现在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牛场乡正在进行辣椒品改试验,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跟国内外知名企业对接,打造牛场辣椒品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发展牛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

地域范围

牛场辣椒地域保护范围为:六枝特区牛场乡兴隆村、箐脚村、云盘村、牛场村、尖岩村、黔中村、大箐村、黄坪村、平寨村;新场乡新场村、乌柳村、老燕子村、柏果村、仓脚村;梭戛乡平寨村、高兴村、安柱村、顺利村、中寨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3′-105°19′,北纬26°27′-26°31′,东西轴长14公里,南北轴长11公里。东与织金县相邻,西与水城县接壤,北抵纳雍县,南与六枝特区新场相邻。区域生长面积150平方公里。牛场辣椒种植面积4万亩,年产量达60万公斤。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观特征:果形较大,中径2.7cm左右,果长12cm左右,果重2.0g左右,肉厚皮薄、色泽红亮。 内在品质指标:六枝牛场辣椒入口后辣味适中,味香,根据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分析,牛场辣椒营养丰富,含有丰富氨基酸和多种有益矿物元素,粗纤维含量较高。其中氨基酸5.4-6.2%(g/100g),粗纤维28.48-34.20%,磷4200-4900mg/kg,镁1594-1850mg/kg,钙560-800mg/kg,铁75.35-82.00mg/kg,钾22800-23000mg/kg,锌218-260mg/kg,维生素C4.5-5.1(mg/100g),维生素A0.22-0.30(mg/100g) 辣椒素的含量在680-720%(mg/kg)之间,优于其它产地的辣椒。 牛场辣椒生产严格按照NY5229-2004《无公害食品辣椒干》、DB52/T462-2004《贵州省优质辣椒干》的规定进行生产。

二.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臭豆腐

大方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每个地方都有。但大方县的豆腐不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而且吃法多样,富有特色。

历史悠久的臭豆腐干就是大方豆腐中最有名的一种。臭豆腐干在大方存在了多久,当地的老百姓也很难说清楚。只是传说很多年前,县城一家豆腐作坊有一天豆腐做得过多,未卖完。到第三天取出来看时,豆腐已经发霉长毛了,可是却散发出一股特殊的香味。主人舍不得扔掉,便抹上食盐用木炭火烤后出售,结果因其别有风味,很快就卖完了。这就是大方县“臭豆腐干”的由来。

“臭豆腐干”名曰臭,其实不臭,相反有一种独特的香味,颜色微黄,质地酥嫩细腻,食之清爽适口,并且还易于保存。

现成的豆腐干有炒食、炸食等多种吃法,烙锅豆腐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小城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这样的小摊:铁炉子上支个烙锅,小板凳围在四边,嫩黄的臭豆腐在烙锅上烤着,掌铲的多是些大妈、大嫂。大姑娘、小媳妇们上下班的路上总会在路边的摊摊上要上几块。烤好的豆腐干,佐以辣椒、花椒、食盐等调料,味道更为鲜美。客人边吃边聊着家常,摊主则在一旁不时地给豆腐抹点菜油、翻动着已经烙好了的豆腐。就是在这样的小摊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近几年来,大方人又开始流行吃糍粑豆腐。糍粑豆腐就是臭豆腐烙过后,用小刀划破,塞入馅子,最后再在豆腐干外面裹上一层糍粑。这种糍粑豆腐,要求是现舂的糯米粑粑,用汤圆粉调制成的糍粑过稀,包的豆腐较难成型。糍粑豆腐,可烤食,也可炸食,炸的时候特别讲究火候,技艺较好的师傅炸出来的糍粑豆腐,外表油黄,口感酥脆,豆腐吃起来却有些软绵。

三. 陕西省 铜川 耀州 耀县辣椒

耀县古名耀州,久产辣椒,被称为辣椒之王的秦椒,其上品当属耀县辣椒,耀县辣椒具有身条细长、颜泽艳红、肉厚味美等特点。是铜川市的大宗外贸商品之上有近百吨远销东南亚地区,外商指名要秦椒中的耀县辣椒。1984年获国家外贸部出口荣誉证书。

各级政府对耀县辣椒生产给予了大力支持,生产基地由城关镇寺沟乡的老灌区扩大到楼村、下高埝、小丘等乡的新灌区,1989年面积达到13500亩,总产450多万斤。

在生产技术上,被告了冷床育苗移栽和人工干制技术,促进了生产,提高了质量。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为了使耀州辣椒更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适应时代,1989年耀县又建立了渭北秦椒加工厂,用优质的线辣椒,科学加工出油泼辣子毓产品,最近被亚运会定为标志产品。

如今新兴的工业城市铜川也成了陕西的一个旅游点,当中外来宾游览耀州窑遗址、药王山等名胜离去时,总忘不了要捎上耀县辣椒,以飨亲友。

四. 广西 桂林 灌阳 新圩红辣椒

红辣椒是灌阳的之一,又叫朝天红辣椒,果实光亮质量好。新圩乡红辣椒的特点是肉厚、香辣、皮脆、味美。除做鲜菜食用外,是制作辣椒粉、辣椒酱、辣椒酸等加工用的优质原料,深受城乡人民喜爱。是一具食用性广、价值高、效益好的优良辣椒品种。

红辣椒是灌阳县新圩乡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新圩乡农民的一项主要收入,到5月底,新圩乡已完成辣椒移栽面积5000余亩。由于近期雨水频繁、温度高,容易发生辣椒疫病等病害,为此,加强辣椒前期管护,刻不容缓。

为切实抓好辣椒前期管护工作,连日来,该乡农技人员冒着烈日,深入农村,深入地头,加强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要求农户在辣椒移栽后科学进行水肥管理,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切实加强对辣椒病害的防治,为辣椒的早结丰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阁丫黄粑

大方阁丫黄粑是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的。阁丫黄粑成品呈杏黄色或樱桃色,口感上乘,软糯绵韧,滋润甘甜,食之颇能体味生活之甜蜜。

黄粑,是每一个大方人都享用过的小吃,它象征着五谷丰登和合家团圆的吉祥之意。古老的方法是将粳米、糯米、大豆等磨成浆,经大火蒸、文火旱而制成,故俗称黄粑为“旱黄粑”。如今有机器可借仗,便只需将上述原料打制成粉,加水加糖揉和成团,用玉米叶包好蒸、旱即可。

大方黄粑之中,“阁丫黄粑”享誉最高,邻近各县皆闻其名。

阁丫驿系奢香所开九驿之一,现属东关乡。此地出沙水,其味甘凉,惟因是故,做出的黄粑口感上乘。成品呈杏黄色或樱桃色,软糯绵韧,滋润甘甜,食之颇能体味生活之甜蜜。相传黄粑就是驿使的主要食品之一,因为黄粑便于携带,久存不干。阁丫黄粑之所以闻名,就是奢香九驿成就它的。

六. 安徽省 安庆 宿松 鱼虾炒辣椒

因自然生态好,大小河流、清澈见底,池塘、水库水质优良,其间野生小鱼,小虾,泥鳅,螃蟹等无公害水产,经当地村姑稍事加工,配以当地所产土辣椒,辣椒酱等或炒或蒸,色、香、味、形俱全,保您多吃两碗饭,下次谈到就淌口水。

七.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辣椒

大方辣椒以“皱椒”、“鸡爪椒”、“线椒”为主,历史上就享有“贵州皱椒”、“贡椒”、“椒中之骄”的盛誉。其特色是肉质肥厚,色泽红亮,辣味适中,清香浓郁,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优于其它产地的辣椒。大方辣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大方县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辣椒种植,是农业部区域规划中22个大面积种植辣椒的县之一。大方辣椒以“皱椒”、“鸡爪椒”、“线椒”为主,历史上就享有“贵州皱椒”、“贡椒”、“椒中之骄”的盛誉。其特色是肉质肥厚,色泽红亮,辣味适中,清香浓郁,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红色素的含量在2.5%-3.0%之间,优于其它产地的辣椒。长期销往周边县市、省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和港澳地区,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均占有较重的份量和独特的优势。

大方县盛产辣椒,皱椒又名鸡爪辣、线辣,是贵州大方县内传统,其中又以大方鸡场乡的鸡爪辣最为出名。鸡场乡大部分的土壤、土质均非常适合皱椒生产,而且农户有种植习惯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大方鸡爪辣就是店主的老公专门开车到大方鸡场乡选购的。鸡爪辣维生素C含量高,颜色鲜红,体长多皱,肉质厚实,具有香味浓、辣味适度的优点,是佐餐调味的佳品,国内比较著名的贵阳老干妈品牌辣椒系列就是用大方鸡爪辣为原料的.历来深受东南亚各国欢迎,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

自1956年打入国际市场以来,年出口量500吨左右。1984年贵州省外贸部门要求大方增加符合出口条件的皱椒数量,以满足外贸需求。近年来皱椒供不应求,许多客商直接来大方收购。县内辣椒主产于鸡场、理化、双山等乡镇,年产量1500吨左右。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大方茶

大方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据《歙县志》(1995)记载:“五代十国,大方茶已产两浙(浙东和浙西,唐朝歙州属浙西),并作贡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浙江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曾任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胡坪等专家在《龙井茶的历史》和《龙井茶的起源》中阐述:“大方茶产于安徽省歙县及浙江淳安、临安等地,原产歙县老竹岭半山中,传说因系大方和尚创制而得名。龙井茶很可能是在明未清初产生的,距今约有三百至四百年历史,很可能龙井茶是在吸取大方炒制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由王镇恒、王广智主编的《中国名茶志》(1999)、李大椿主编《西湖龙井》(1992)也记载:“扁形龙井茶很可能是吸取大方茶炒制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现时西湖龙井远比大方茶名声大,为中国名茶之佼佼者,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徽州府志》记载:明朝隆庆年间,黄山云谷寺大方和尚赴杭州灵隐寺拜会师兄,路经徽州歙南清凉峰脚下的老竹岭时,这里山势险峻,云雾萦绕,涧水溪流,清澈见底,盛世仙境使大方和尚在老竹岭下的古庙中居住了下来。他把云谷寺采收的茶树种子在这里种植,为了招待烧香拜佛的客人,他自制茶叶供来人饮用,大方茶因此而得名。因大方茶系云谷寺大方和尚创制于歙县老竹岭,亦称云谷大方、老竹大方。195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名茶,1986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食品,1988年于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银质奖。2012年云谷大方茶省级地方标准制定并发布。

云谷大方茶主产于天目山山脉西侧清凉峰(主峰高1787米)歙县所辖的三阳乡、杞梓里镇、金川乡等重点产茶乡镇高山峡谷中,年均降水量1800毫米,年平均温度16℃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有机质多,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近年来,我公司加大了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力度,专门聘请了国家茶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廖万有、副所长丁勇、制茶研究室主任黄建琴等专家团队,对云谷大方茶传统工艺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并利用现代加工设备对云谷大方茶加工工艺和产品包装进行了全面改进提高,在保持大方茶传统特色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云谷大方茶的色、香、味、形,产品深受广大经销商和消费者青睐。

【工艺流程】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做形(压扁)→摊凉→辉干

【品质特点】扁平厚实、形似宝剑、匀齐完整、色泽绿润略显毫、汤色明亮、栗香中透花香、香高长持久、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嫩绿成朵。

大方茶产地范围为安徽省歙县现辖行政区域。

九. 浙江省 丽水 庆元 庆元辣椒糟

庆元辣椒糟:民国22年(1933年),浙江省西湖博览会在杭州举行,组委会通知各县选送名、特、优产品赴杭展出。庆元由于县小民穷,选不出什么特色产品,将农民家中制作的咸菜“腐乳”与“辣椒糟”送会参展,意欲敷衍了事。不料无心栽柳柳成荫,经评审员认真品尝,庆元“辣椒糟”以“色香味俱佳,蕴有乡村特色”的优势,在西湖博览会上获取银奖。

庆元“辣椒糟”采用自酿的糯米酒糟拌辣椒酱腌而成。秋末冬初之际,将红辣椒采来,带蒂洗净,置阴凉通风处慢慢祛去水份,再去蒂切碎,拌入适量食盐及蒜头碎末,装入陶钵密封,十天半月后即可取食,保存时间越长,其香味越浓。既可单独食用,也是烹调水产鱼腥类食品的最佳佐料。

十.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豆棒

1957年,大方豆棒被列为“贵州省传统名特食品”。2011年9月,中国食品流通协会授予大方县“中国豆制品之乡”的荣誉称号。2013年,大方豆制品制作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用豆皮紧裹成棒,风干后即可,吃的时候拿下一根,用水泡开,然后切成片,可以炒着吃,煮着吃。。。可是,这切豆棒可是个费力活。。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