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枣阳特产臭豆腐 湖北枣阳霉豆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枣阳特产臭豆腐 湖北枣阳霉豆腐更新时间:2024-01-15 08:53:47

一. 安徽省 滁州 明光 御膳豆腐

御膳豆腐

御膳豆腐俗称“酿豆腐”。相传是明朝一位姓黄的厨师创造出来的,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初,每年把“酿豆腐”作为贡菜送往京城,朱元璋品尝后,十分赞赏,黄厨师后来进宫当御用厨师。“酿豆腐”的制作办法精细考察,做时要“把三关”(选料、制作、火候)、“走四步”(做菜坏、打蛋清、下油锅、熬糖汗汁)。酿豆腐味似樱桃,外脆内嫩,爽清鲜美,营养丰富,为席上之佳肴。

二. 江苏省 镇江市 丹阳 炸臭豆腐

“油炸臭豆腐”为丹阳的一大特色风味,源远流长,一经品味,常令人欲罢不能。压板豆腐经霉苋菜梗卤浸泡后即成臭豆腐,油炸后色泽黄亮,外脆内软,有一股特殊的香味。捞起装盘,食时随带辣末并醋蘸吃。臭豆腐其名不美,外陋内秀,平中见奇,风味迷人。经选料、配卤、 浸泡、发酵、晾干、油炸精细制作而成。其特点是:色泽黄亮,外脆里松,香气浓郁。

三. 广西 河池 宜州 豆腐瑶

豆腐瑶

当你走进宜州,无论去到哪个乡哪个村,尤其是到远离圩市的峒场人家作客,热情好客的山里壮家人,都会有粥有酒招待你。在满桌丰盛的菜肴中,还有一只大品碗装的“糊糊”,淡黄色的糊里,碧绿的菜叶上凝结着一朵朵、一串串“恋枝不舍的桂花”。这碗“糊糊”,壮家人叫它“豆腐瑶”。由于汉、壮语言的语序有别,城里人称为“瑶豆腐”,即是“瑶家人的豆腐”。

关于“瑶豆腐”的来源,在宜州壮家人中有个古老的传说:远古时候,瑶、壮本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后来大家都长大成人了,树大分枝,崽大分家,兄弟俩一个走北一个走南,各自成家,繁衍了各自的子孙,才形成了两个族群。由于生息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也逐渐不同,渐渐地表达思想感情、交流信息的语言也不同。壮家的先祖莫一大王深深地感到兄弟们忙于生活,天各一方,但亲骨肉的感情,不能疏远,必须经常走往才对。于是,他带领了十多个子孙,不远千里,到如今广西和湖南交界瑶家聚居的“千家峒”去看望兄弟。瑶王一见莫一大王的到来,异常高兴,兄弟久别重逢,少不了隆重设宴招待老弟及侄子侄孙。桌上鸡鸭鱼肉自不必说,其中还有一只大海碗装夹着碧绿菜叶的淡黄“糊糊”。莫一大王一见,禁不住笑道:“瑶兄,一别几十年,真想不到你们在千家峒里拿玉米洋当菜吃。”瑶王听后,哈哈大笑起来:“我说壮老弟呀,你眼睛老花了,还没看清楚是什么东西呢?”说完他用木勺舀一勺到莫一大王的碗里,和声劝道:“壮老弟,你尝尝看,是玉米洋还是什么?”莫一大王一尝,的确不是玉米洋,而是有着浓郁的黄豆原汁原味的芬芳,柔滑而又有嚼头的“糊糊”。“好!的确好!”莫一大王连连夸赞后,问道:“瑶兄,你们煮的这东西怎么煮得比我们的‘洋’好吃呢?”“壮老弟,这不是玉米粉捣的‘洋’,而是我们瑶山用黄豆粉做的豆腐,瑶家豆腐。”莫一大王央求兄长教他做这种瑶家豆腐,回到南方好好的传授给子孙,这也是对兄弟亲情的惦念。于是,瑶王把做“瑶豆腐”的方法传给莫一大王。他回到南方后又传给自己的于孙,并告诫子孙:往后凡是贵客上门,必须用“豆腐瑶”招待,不忘瑶兄的亲情。从此,“豆腐瑶”作为一道壮家招待客人家庭菜,一传了几千年。

“瑶豆腐”的制作并不像汉人制作豆腐那么复杂。古时没有电,加工粮食在壮家瑶寨里主要靠“碓”。用一只脚一下一下的踩,“碓嘴”在石坎中慢慢的一下又一下舂,把玉米、谷子、黄豆的颗粒倒入石坎中重新再舂,如此来回数次,才能舂好。宜州旧时民谣:“妹呀妹”嫁到北山背。手攀墙,脚舂碓。哥哥骑马去接妹,家公家婆不给回,扯起围裙抹眼泪。”由此可见“手攀墙,脚舂碓”这种繁忙笨重的体力劳动千百年来压得壮家妇女喘不过气来。她们周而复始的天天舂,舂谷子、舂玉米、舂黄豆,保证全家人一天的食用。做“瑶豆腐”的基本原料也是用碓舂出来的。经过来回几次舂筛之后,得出很细的黄豆粉,架锅、装水、生火,一只手拿筷条慢慢运搅动,另一只手抓黄豆粉均匀地洒入锅中,不能让豆粉在水中“结子”,越搅得均匀越好,直到沸腾,仍然继续搅动。锅里的水渐渐由稀变稠,说明黄豆粉已熟八成,此时把切碎了的任何一种蔬菜的叶子加人“糊”中,仍不停地搅动,使之混合均匀,等到菜叶熟了,加人葱花、辣椒,少许米醋,最后放盐,再搅匀后,盖上锅盖,退火。不久,黄豆粉就会凝结在锅边和菜叶上,像一朵朵、一串串的“桂花”,即可吃。经济宽裕的人家加叶的同时,加入肉松,其味更甜滑、口感更好。这就是散发着黄豆原汁原味芬芳的“瑶豆腐”。

如今时代进步了,发达的科技取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碓”,这一古老笨重的粮食加工工具,除了极少数还无法拉电的边远山区峒场仍使用外,农村里已基本绝迹了,都用电动的粉碎机加工粮食,黄豆打粉就是小事一桩,而且菜市场里天天有人卖“瑶豆腐粉”,做“瑶豆腐”方便得多了。但是,老一辈的宜州人却认为机器打出来的黄豆粉比不得碓春出来的好吃,真令从未见过碓的年轻人将信将疑。

虽然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荷包里有钱,市面上物质丰富,餐桌上中外古今、南北风味,不同档次的各种名菜多的是,低档次的瑶豆腐,虽然登不上大雅之堂,但作为壮乡里瑶壮人家古老品种的传统菜肴,因其花钱不多,容易煮,口味鲜,营养丰富,依然在千万瑶壮人家餐桌上吐放芳馨,备受青睐。

四. 湖北省 襄阳市 枣阳 枣阳金丰金香柚

明清时期,新市桐柏野生水果贡品——土名:八月炸,野香蕉。学名:金香柚。美容、保健极品。( 枣阳)

五. 山东省 济宁 曲阜 熏豆腐

曲阜熏豆腐是当地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熏豆腐可凉拌、炖熏,也可切成薄片。曲阜市内随处可见熏豆腐的摊点,把熏豆腐与肉块放入铁锅内,加水没盖,加整辣椒、茴香、花椒、桂皮等佐料炖煮而成,喜欢吃辣的游客,还可以品尝到“五香油辣熏豆腐”。

六. 安徽省 池州 石台县 七都臭豆腐

七都臭豆腐是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七都镇的特色美食。七都的臭豆腐干让人吃得回味无穷,因此它才得以遗“臭”千年,“臭”名四里。

七都,是池州市石台县的七都镇的简称。俗话说:臭豆腐不臭和女人不姣,是人生中不完美的两大极致。姣者,美好的意思也。这样说来,池州石台县七都镇的男人们是有福了,这里自古出美妇女,还有闻名的臭豆腐。

相传,臭豆腐的诞生,源于一次无心之失:豆腐没有及时推销出去而被长期遗忘在角落里,等发现时已为晚矣,本来纯洁如玉的豆腐已经彻底1了。其实这样的事件在人类历史上不知重演过多少次,平淡无奇,结局无一不是将其抛弃。偏偏那一年出了个叫王致和的安徽小子,天生就是个喜臭之人,他硬是大着胆子吃了一口。结果,啊,这一吃真是石破天惊,历史值得大书一笔:中国从此出了个臭豆腐。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臭豆腐演绎了这个原理。女人说愈堕落就愈快乐,臭豆腐最有这种精神,世上懂得“先臭后香”抑或是“大臭就是大香”的女人,肯定是常吃臭豆腐的。

池州市石台县七都镇是个千年古镇,昔为徽省通衢之必经之道,饮食来很是发达,如今,这里的豆腐坊秉承了老0的手艺,所做的臭豆腐干通体呈黑色,据说,卤料中加了数十味中药,有清凉解毒的作用,当地人喜欢在炎夏以臭干子拌麻油佐餐。

臭豆腐拌马兰头,是七都人对臭干子的另一吃法。马兰头是野菜,比荠菜更高一格,具野香味,七都人喜欢用臭干子来拌,取其口感之韧,臭味之浓,与切得碎碎的马兰头结合,真是臭香臭香。

七. 江苏省 南京 秦淮区 油炸臭豆腐

南京的臭豆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灰白的嫩豆腐,一种是瓦灰的豆腐干。嫩臭豆腐下到油锅里炸至金黄色,就可以起锅,吃的时候浇上一些辣椒酱、芝麻酱、蒜汁、香菜、小葱、姜末,吃起来外脆内酥软,味道香浓;灰色的臭豆腐干子,在油里炸的时间需稍久一些,才能炸得透,随着诱人的臭味弥漫开来,豆腐干的表面就会起小泡泡,待色转变成灰黑色,就可以吃了。这样的臭豆腐干子一般切成小块,串在竹签上,炸熟后直接刷上摊主备下的调味酱,趁热食之,香脆可口,颇有嚼头。
南京高淳的臭豆腐在做法上也有些与众不同。先用上好的黄豆制成水豆腐,然后把白嫩的水豆腐压制成白白的豆腐干子;再把豆腐干加入到一种卤液中。此处的卤液是最有讲究的,需要用隔年留下的烂咸菜汁做成,纯绿色、纯天然,没有添加任何色素,散发出来的是很自然的臭味。把盛放的坛子封好口,再埋到地底下,数天之后取出,白豆腐已成青墨色的臭豆腐干了。掰开豆腐干,可以看到从里面到外面,都是青墨色,闻闻奇臭,炸熟后入口却又是奇香无比。这种地道的臭豆腐,近年来已经快在市场上绝迹,出售的多是些仿制的赝品。

八. 浙江省 金华 浦江 木莲豆腐

学名:Ficus pumila

英文名:Creeping Fig

科属:桑科榕属

别名:木莲、凉粉果、鬼馒头。

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含乳汁;小枝有棕色绒毛。叶异型、二型;在不生花序托的枝上叶小而薄,心状卵形,基部偏斜,几无柄,长约2.5厘米,基部斜;在生花序托的枝上叶较大而厚,革质,卵状椭圆形,网脉凸起,长3—9厘米,顶端钝,表面无毛,背面有短毛,网脉明显,突起成蜂窝状。隐花果单生于叶腋,梨形或倒卵形,长约5厘米,径约3厘米,有短柄。花期4~5月,果6月,瘦果9月成熟,果熟期10月。 常攀援在城墙石缝中;分布我国华东、华南和西南、长江以南至广东、海南各省。亦见于日本、印度。 乳汁含橡胶成分。成熟果富果胶,可制凉粉,供食用;根、茎、叶、果药用,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解毒、补肾、通乳的功效。

“木莲”——薜荔的文化常识薜荔薜荔结果,形如莲房,掰开可见许多细小的种子,“木莲”这个别名大概由此而来。鲁迅先生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薜荔和无花果同属,也像无花果一样,花为隐头花序,藏花托中看不见;果实是由肥大的花托形成的聚合果。

薜荔在会稽山腹地随处可见:藤攀在大树上的参差批覆,风来袅袅,如美女之长发;附在岩石头上的宛如裹上一条厚绿毯,是石头长出“毛”了吗?远看却如牛如狮般顿时壮观起来;爬上了屋墙的,与花绣、与地图有几分相似,接近了人的生活,也便有了人文的气息。连会稽山的语言中也仿佛伸进了薜荔的根须:“木莲豆腐晒干”(形容华而不实);而小孩子脸皮厚,不听话便被形容成为“木莲皮”(薜荔的皮非常厚)……

木莲豆腐的制作薜荔用纱布包起薜荔子,然后浸在盛满冷水的盆子或其它容器里不停地挤压。一种粘稠的汁液会从指间流到冷水里。无数次的挤压后,仍需要再进行反复的操作,直至挤压出的不再是粘稠的汁液。完成挤压过程后,再加上一种叫“水滴拢”的凝合剂,或者可以加入不太多的藕粉(最好是市场买来的老莲藕,榨成汁后放在容器里过个把小时,使藕粉沉淀下来,再将上层清液小心地倒掉。也无所谓是干的藕粉或是湿的,都可以),可以放在冰箱里过三五个小时,液体的薜荔汁就会变成果冻状的成品。再可以用勺子将果冻状的木莲豆腐一勺一勺兜进碗里,一般是加入比碗的一半多一部分的木莲豆腐,再加入你希望的液体口味,就可以了。

九. 山东省 泰安 肥城 三美豆腐

无论去高档饭店,还是到街头餐馆,您都能品尝到清香味美的泰安三美豆腐。三美豆腐取意“泰安有三美,白菜、豆腐、水”的民间说法。真正的极品作法,除精选豆腐和白菜之外,必须用泰山泉水来炖,因此建议您选择靠近山麓或在登山途中有泉水处品尝这道菜。另外豆腐丸子、锅塌豆腐、砂锅豆腐、奶汤豆腐、软烧豆腐、羊肉炖豆腐、豆腐炒鸡蛋也是到处皆有的美味小吃。

“泰安三美豆腐”是泰安风味名菜。泰安产的白菜、豆腐和泰山泉水,历来被誉为“泰安三美”。泰安白菜个儿大心实,质细无筋;泰安豆腐,浆细质纯,嫩而不老;泰山泉水,清甜爽口,杂质少。当地饭店以善制“泰安三美”风味菜肴而著名。豆腐原是泰安农家的四季菜,后来随着历代帝王到泰安祭泰山,先后建起了不少寺庙、庵堂,吃素吃斋者增多,豆腐便成为这里的重要菜肴,在元朝以前,就已成为泰山和泰安地区一流名菜。乾隆年问修订的《泰安县志》曾作这样的记述:“凌晨街街梆子响,晚问户户豆腐香,泰城家家豆腐坊”,反映了当时泰安城豆腐业兴旺的景象。李白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由湖北安陆迁来济南后,以及杜甫客居山东时,他们都曾多次上泰山,并品尝“泰安三美”菜肴之风味。“游山不来品三美,泰山风光没赏全”,这是当地长期流传的赞誉三美菜肴的佳话。“三美豆腐”一直流传至今,驰名中外。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州臭豆腐

俗名“大呆臭”,为王致和于清康熙年间创制,康熙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特地御笔亲书“青方:二字赐王致和,从此名声大振。与浙江绍兴的臭

千张、安徽淮南的臭香干呈鼎足三分之势,享誉海内外。徽州大呆臭,表面为灰、兰、黑综合色,内里洁白如玉,闻着臭、吃则异香,独具一番风味,而由于大呆臭的制作工艺很复杂,所以这道风味小吃,恐怕只有来黄山的游客才能吃到了。大呆臭在黄山市内很多小吃摊点上均可吃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