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建泉州最著名的特产有哪些 福建泉州十大特产礼品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建泉州最著名的特产有哪些 福建泉州十大特产礼品有哪些更新时间:2023-12-19 18:21:52

一. 福建省 泉州 金门 金门菜刀

金门菜刀介绍金门的,有三宝「高梁酒、贡糖、菜刀」,其中金门菜刀则是由炮战时大陆炮弹掉落后,取其弹壳钢铁打造而成,据说使用起来十分轻便耐用。

以炮弹壳为材料制成的金门菜刀,其售价折合人民币一般在每把200元左右,最高每把可达近万元。

到金门去,必定有人带你去参观“金门菜刀”的制作过程,或者是“金合利”,或者是“金永利”,这两家制刀厂都是以炮弹制刀而名闻金门的。到这些制刀厂去参观,老板都会带你去看制刀过程。原来金门菜刀刀刃锋利,使用上不须花太多气力,且十分耐用;最重要的是,它是经过战火洗礼、物尽其用的历史产物--使用两岸紧张对峙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废弹壳制造的!这特殊意义使得用炮弹壳做的金门菜刀不仅闻名全台湾,且历年来经过各国媒体的采访报导。

二.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花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其题材广泛,品种丰富。其中,彩扎灯景为花灯名品,系利用绸、布、纸张、竹篾等扎成。

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一直延续至今。其主要分布区域为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延及周边的晋江市、惠安县、南安县和永春县。泉州花灯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南方花灯的代表。

泉州花灯以其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闻名于世。制作传统的泉州花灯“彩扎灯”时,艺人们先用纸捻将竹篾绑扎成灯的骨架,再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粘在骨架上,然后贴上花边,描上图案,挂上丝穗,便成了彩扎灯。

“刻纸灯”的工艺出现较晚,首创者是泉州刻纸大师李尧宝(1892—1983),花灯的所有图案全由制作者自己设计,再用刻刀在纸板上刻出来。刻纸灯不用骨架,全以刻好图案的纸板拼成。后来,李尧宝又在这些镂空的图案内镶上玻璃丝,创作出精美绝伦的刻纸料丝灯。1978年,艺人蔡炳汉创作了“针刺无骨灯”。这种灯的图案全是用钢针在制图纸上密密麻麻刺出来的,光源从针孔中透出,显得晶莹剔透、璀璨夺目。现在泉州花灯的主要传承人有陈明华、李珠琴、吴祖赞、许谦慎、陈昌土、陈丽霞等。曾经一度繁盛的泉州花灯目前制作分布的区域明显缩小,从业人员锐减,花灯制作成为了一门“穷手艺”,且销售的时间性强,在此形势下,泉州花灯制作程序简化,技艺流失,急需抢救、保护。

三. 福建省 泉州 丰泽区 泉州润饼

润饼是春卷的一种,发源于泉州,而后流行于台湾、福建地区,这是一种比春卷更为古老的吃法,但两者在做法上又略有不同。

在泉州,说起润饼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因为吃润饼是闽南一带的传统习俗。据历史记载,自宋代起,闽南一带,尤其是泉州人每逢冬至祭冬之时,清明祭祖之日,均有吃润饼的习俗。到后来,吃润饼这一习俗又延续到每年的元宵、中秋、春节等传统民间节日。

相传开这种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总督云贵湖广军务的同安人蔡复一。当时同安属泉州府辖,因此这种吃法便流传开来,在闽南成了家常名品。

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晋江的"润饼菜"却复杂许多,那包"润饼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种多样,摆了满满一桌的。有这么一些主料菜肴: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海蛎煎、萝卜菜。还有一些配料:油酥海苔、油煎蛋丝、花生敷、芜荽、蒜丝。吃的时候必须两张"润饼皮"才能保证其不被丰富的内容所撑破。这种脆嫩甘美、醇香可口的美味,一般人2卷足矣。

手握一卷润饼菜,轻轻咬一口,首先迎接味蕾的是海苔的香气,还没享受完香脆的米粉海苔末,主馅料错综复杂地在味蕾上散开,一下子,脆的、甜的、咸的、滑的、酥的都来了,让人胃口大开。

蔡复一 (1577~1625)蔡复一(1577~1625年),字敬夫,号元履,同安县翔风里十七都刘浦保蔡厝(现属金门)人。少年聪明过人,12岁即写出洋洋万余言的《范蠡传》。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中乡举,第二年又接着中了第七名进士,走上仕宦之路。从刑部主事到总督的大半生官宦生涯,蔡复一始终奉行着自己说的三句话:“报国恩以忠心,担国事以实心,持国论以平心”,为明王朝立下了“二百年未有之功”。任刑部主事时,蔡复一不顾自...... 详细>>>

四.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一都红菇

中文名称:红菇

拉丁学名:Russula sp. (正红菇是个新种)

俗名别名:正红菇、真红菇、大红菇、红椎菌、大红菌、大朱菇

分类:真菌植物门、弹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

型态特征:菌盖宽4—9厘米,扁半球形,后平展至中下凹,幼时粘,无光泽或绒状,中部色深红至暗(黑)红,边缘较淡呈深红色,盖缘常见细横纹。菌肉白色,厚,常被虫吃。味道及气味好。菌褶白色,老后变为乳黄色,近盖缘处可带红色,稍密至稍稀,常有分叉,褶间具横脉。菌柄长 3.5—5厘米,粗0.5—2厘米,白色,一侧或基部带浅珊瑚红色,圆柱形或向下渐细,中实或松软。孢子印白色或极淡的灰白色。孢子无色,近球形,有小疣,7.5—9×7.3—8.1微米。囊状体近梭形,51—85×8—13微米。

生态习性:夏秋季林中 地上群生或单生。是一种和楮、栲等树木的根系共生的菌根真菌。

营养与使用

红菇身含有5种多糖、16种氨基酸和28种脂肪酸。多糖含量约为2.47%,其中单糖和寡糖占总糖的33.9%,氨基酸含量14.7%,其中人体必需、半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问题的54.4%。红菇干品每百克含蛋白质15.7克,碳水化合物63.3克,钙23毫克,磷500毫克,维生素b23.54毫克,尼克酸42.3毫克。

有“菇中之王”的美称,系天然营养佳品。其风味独特,香馥爽口。其味较之任何菇类无1比的鲜甜可口;并含有人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有滋阴、补肾、润肺、活血、健脑、养颜等功效,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同时它含有多糖类抗癌物质,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抑制癌细胞转移,对治疗疗急性脊髓视神经症也有一定的疗效。具有治疗腰腿酸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适、四肢抽搐和补血、滋阴、清凉解毒及治疗贫血、水肿、营养不良和产妇出血过多等疾病,还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抗癌等作用,经常食用,可使人皮肤细润,精力旺盛,益寿延年。

红菇的菌丝不能分离,故至今无法进行人工栽培,日见珍贵。的杆同其它菇不一样,不但不脆,而且质硬带有韧性。采摘时要用削菇的竹签或其他工具插入底层,才能把它撬起来。红菇一般群集而生,山中蛇虫常有毒涎染菇上,为免中毒,鲜菇煮食时应同时置以米粒,倘米粒呈蓝色,则菇有毒,弃之勿食。

在福建闽南地区,妇女分娩时必食红菇补充营养;在广州、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据《本草纲木》所载:“红菇味清、性温、开胃、止泻、解毒、滋补、常服之益寿也”。可见,红菇早在明代就被前人所食用。红菇有脾肝补血、健胃强肾之功效。当地人口味不佳时,常用红菇调和胃口;小孩泄泻用红菇蕾炖汤可止泻;妇女坐月子吃些红菇滋补健身。所以红菇又有“南方红参”之称。当地炖鸡、炖鸭、炖蛋、炖猪肚、炖猪排之类配些红菇不仅使其色彩夺目、更能使汤水增甜、味道鲜美。由于红菇既是古往今来的天然味精又是得天独厚的天然色素,因此成为请客宴会、迎宾送礼的名贵上菜和馈赠佳品,畅销于海内外。红菇具有独特的生长环境,当地谚语云:“从来无种,四季无花,越嫩越好食,越老越有渣。”形象地概括了红菇的这一特征。它自古以来既无花又无种,一年一度自然生长,在高温高湿的气候下生长。它生长的地域更为独特,只生长在茂密椴木树下的沃土上。它虽然无花无种,但却有传宗接代的始祖地,每年均在这块故土上茁壮生长。采菇者年复一年依旧回老菇穴采菇。

真的红菇,菌盖正面深红,中心暗红,并有横皱纹,菌盖腹面菌褶细密均匀,呈浅灰蓝色,菇脚矮圆不空心。叶盖全开并有破裂的红菇,则是将要过时的菇,但汤味好,未开伞的菌食来无渣。叶盖半开型如单车摇铃的红菇,属上等红菇,清香美味,一盆菜调上几个就独到好处。未开的红菇蕾,虽然未过到成熟期,却甜嫩可口。红菇便于保存,晒干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不仅久不变质还会放出阵阵芳香,使人心旷神怡。天然野生红菇 红菇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纯天然野生,能补血,特别适合产妇及贫血者食用,其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能预防感冒和肝硬化,并有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抗癌等作用天然野生红菇 ,红菇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纯天然野生,能补血。

五. 福建省 泉州 德化 德化淮山

德化淮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德化淮山,俗称寸金薯、薯仔,种植历史悠久,主产区位于素有“闽中屋脊”之称的戴云山脉,海拔500-1200米,温差大,雨水充沛,长期的人工选留种形成了独特的优良品种寸金薯。在当地享有“天下百薯,不如寸金薯”美誉。德化淮山块茎表皮淡褐色或淡黄色,长条圆型,龙头短,薯长50-80cm,须根多,切口乳白色,有浓稠黏液,蒸煮易熟烂,薯味清香,口感松嫩,粒状感明显,具有“色味极珍品”的独特品质。 德化淮山主栽品种“寸金薯”,早在清朝《德化县志》(清乾隆十二年)已有记载。“天下百薯,不如寸金薯”以“色味极珍品”(清.乾隆版县志语言)。相传道德仙在芹峰修练期间,在芹峰山下“道德仙水圳”附近种薯子(今称寸金薯淮山)为食。据传芹峰山下,有一位社人患隔食(今称食道癌)久治不愈,上山向道德仙求医,送薯子、红菇煮汤服后病愈,后人称“薯子”为“仙薯”。蓝田(今称洋田)、欧山(今称英山)历代民众筛选繁育种植,成为英山“寸金薯淮山”品种,其品质松香、口感好、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健脾养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延年益寿之功效。 德化淮山现有栽培面积1万多亩,年产量1.3万吨以上,产品主要销往泉州、厦门、潮汕以及台湾、香港等市场,其产品疏松可口、“色味极珍品”(县志语言)的独特品质享誉闽南传统销区。

地域范围

德化淮山(又称寸金薯、山药等)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德化县龙浔镇、浔中镇、雷峰镇、盖德镇、三班镇、上涌镇等18个镇乡。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大樟溪上游,泉州市北面。介于东经117゜55ˊ~118゜32ˊ,北纬25゜23ˊ~25゜56ˊ之间。东与福州市永泰县、莆田市仙游县界连,南与永春县毗邻,西与三明市大田县接壤,北与三明市尤溪县相邻。全县总面积2219.72平方公里。淮山总生产面积2000公顷,总产量4.5万吨,总产值约1.8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德化淮山块茎表皮淡褐色或淡黄色,长条圆型,龙头短,薯长50-80cm,须根多,切口乳白色,有浓稠黏液,蒸煮易熟烂,薯味清香,口感松嫩,粒状感明显,具有“色味极珍品”的独特品质。 2、内在品质指标:蛋白质6.5-6.95%,粗纤维0.90-1.2%,脂肪0.15-0.23%,水分2.6-3.0%,淀粉63.0-66.0%,浸出物10.5-11.0%,氨基酸5.1-5.6%。 3、安全要求:德化淮山产品质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薯芋类蔬菜》(NY5221-2005)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规范和法律法规规定。

六.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蓝田香菇

又称香菌,是山珍之一,分花菇、厚菇、平菇,花菇品质最好。

下作香菇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是“山中珍品”。据日本中央卫生部食品研究所分析测定,每100克干香菇中含有蛋白质13克;脂肪只有1.7克,比猪肉低16倍。钙61毫克,磷343毫克,铁8.6毫克。香菇中多种维生素的含量也相当丰富,比向以含生素而著称的西红柿、胡萝卜和菠菜还要多。含有一般蔬菜所缺乏的麦角甾醇,这种物质可以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食用方法:用开水浸泡1-2小时,去根蒂,通常作为高级菜肴的配料,与鸡、鸭火腿炖汤或与笋片、肉片同炒,味极鲜美。

了法食补作用:有“益气不饥、治风破血”的功用,对治疗感冒有明显疗效,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加强神经系统功能,治疗恶急性脊髓视神经症有一定的效果,还有抗癌作用。4

七. 福建省 泉州 惠安 惠安石雕

惠安石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福建省惠安石雕源远流长,唐末时就出现了具有相当水平的人物山水,花卉禽畜等艺术石雕。南京中山陵、北京十大建筑、日本鉴真和尚陵园等国内外著名建筑物都有惠安石雕工匠的杰作。

雕龙是惠安石雕的擅长,仅目前在泉州辖区内尚存的出自惠安石雕工匠之手的石雕龙柱就有四十多对。惠安石雕龙柱艺术也经历过初生---成长--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其雕刻工艺由粗而细。镂空的龙体游离柱身的圆雕龙柱,把雕刻工艺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而他的构设造型由简而繁。近几年来,已生产出了一柱二龙至数龙的新产品。

八.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安溪茶

茶乡文化蕴茶香 你想了解茶吗?到安溪去,那里的歌里飘着茶香,茶水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那里的茶文化博大精深。 安溪是中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产茶历史可以上溯到唐朝末期。数百年来,随着安溪茶叶的诞生和发展,安溪逐步形成古老独特、绚丽多姿的茶文化。集历史、经济、宗教、民俗、礼仪、饮食、园艺为一堂,融诗词、歌舞、戏剧等文学艺术为一体,安溪茶文化已成为安溪文明的象征。 12月17日至19日,安溪将举办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和首届中国安溪铁观音乌龙茶节。届时,安溪茶文化的魅力必将带给你无限美的享受。 茶叶大观园 为不断丰富安溪茶文化,茶乡人将祖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茶文化融入安溪茶文化之中,从而形成安溪中国茶叶大观园。大观园荟萃各种各样的茶文化,可谓一部茶的百科全书。 “茶叶品种园”种植着国内外50多种名茶良种。步入品种园,你将一眼览尽茶树之精华,铁观音、大红袍、龙井、碧螺春……“对歌台”上,你可欣赏到“阿牛哥”与“阿诗玛”清脆的男女茶歌对唱,体味古朴淳厚的原始茶歌的神韵。“茶作坊”里,你可目睹世界名茶铁观音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亦可自己动手制作一泡芳香的铁观音。“民俗馆”里,陈列着安溪人民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用品。在“国际茶艺表演厅”,你可以边品茗、边欣赏独具一格的安溪茶艺,也可欣赏唐朝、清朝、日本、韩国、台湾、杭州、苏州、广东等古今中外、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茶艺表演和茶歌茶舞。“茶餐厅”里,有以安溪乌龙茶为佐料配制的50多道茶肴。“茶叶博物馆”展示的是中华五千年的茶文化史,身置其中,你将了解到国内各种茶叶、茶具及其产地、制作方法,以及相关的茶艺、茶文化。 茶艺与茶道 到安溪,你可别忘了欣赏融传统技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的安溪茶艺,体味“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茶艺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成为现代人喜爱的生活艺术。 安溪茶艺以名茶铁观音沏泡技巧为典范,表达铁观音令人回味无穷的特殊“神韵”。叮咚作响的古乐声中,身着典雅华丽服装的安溪茶艺小姐款款有序出场,她们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向你展示沏泡乌龙茶的全过程,悬壶高冲、春风拂面、行云流水、点水流香…… 谈到安溪茶道精神,不能不提到安溪茶艺导师李波韵。他从安溪茶文化中提炼出了他的茶道精神理念:纯、雅、礼、和。纯为茶艺之本,意为茶性之纯正,茶主之纯心,化茶友之净纯;雅为茶艺之韵,意为沏茶之细致,动作之优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艺之神韵;礼为茶艺之德,意为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农,诚待于茶客,联茶友之情谊;和为茶艺之道,意为人与人之和睦,人与茶、人与自然之和谐,系心灵之挚爱。 李波韵认为,茶艺应了解茶性,尊重当地民俗,掌握最佳泡饮方法,茶艺流程讲究礼貌待人、款款有序,动作细腻优美、富有茶的神韵,使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茶作为人类灵魂的饮品,蕴含着人的精神文化现象,使人与自然的对话变为现实。现在,安溪茶艺已不再停留在表演的层面上,而是涉及到茶学、美学、礼仪学等方面,包括茶艺环境、茶艺音乐、茶艺人才选拔等。 在李波韵的指导下,传达“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的安溪茶艺受到高度赞扬,上海人称它是安溪“茶乡一绝”,《解放日报》主编丁锡满以“嫩柳池塘初拂水”之句赞美安溪茶艺,首都文艺届称之为“中国文化之精品”,茶业界将其与日本茶道、韩国茶道并称国际三大茶道。 安溪是茶的故乡,也是歌的故乡,勤劳纯朴的安溪人世代传唱着多情善感的茶歌。早在1988年,安溪就成功地举办了安溪乌龙茶“铁观音杯”全国征歌大奖赛,然后将征集到的歌汇编成《飘香的歌》。茶舞《乌龙茶的传说》流传于安溪民间,既充满神奇色彩又具有现实意义。历代文人墨客也“志寄茶韵、笔唤乡情”,留下许多赞美安溪乌龙茶的诗篇。民间则流传着大量茶叶生产和茶农生活的传说、歌谣和谚语。 茶文化景观 走进安溪,茶文化景观遍布。铁观音发源地西坪的茶园层层叠叠,满目青翠,到处是茶的海洋、绿的世界,茶叶的芳香沁人心脾。大坪生态观光茶园是全国最美最好的生态风光茶园,茶山形态秀丽,绿色无边,还有最原始的茶歌对唱。 近年来,安溪人正努力把浓厚的茶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介绍给世人。他们已规划推出休闲度假、古迹览寻和生态探幽等四条以茶文化为特色的黄金旅游线路,并新建茶叶公园、茶博览馆和生态茶园等一大批茶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形成具有茶乡特色的茶文化旅游整体。 在今年的全国旅游商品交易会上,安溪茶文化之旅被确定为全国三条茶文化旅游黄金线路之一。目前,安溪正设想通过漳泉肖铁路和省道205线、306线把厦门、泉州(安溪)、武夷山三地连成一个融海交文化、茶乡文化和山水文化为一体的福建旅游文化金三角,构建福建21世纪最有特色、最有吸引力的黄金旅游线路,推动安溪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欲知天下茶,请到安溪游。茶文化之旅定能让你忘情山水间,陶醉在浓浓茶香和醇厚的茶文化之中。( 泉州)

九. 福建省 泉州 石狮 花生卷酥

花生卷酥

花生卷酥以炒花生仁加糖、麦芽糖入锅熬炼,而后取置木砧上,用木棍捶击、压、使之薄如皮,放上炒花生末,卷成长条,切成约二寸长的斜形块,食之极香脆,入口即化,色香俱佳,亦可作宴席上的甜点。

花生卷酥是晋江当地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小吃。

十. 福建省 泉州 惠安 大虾米粉

只有在惠安崇武才能享受到这种美味,煮不糊的闽南米粉,加上具有当地特色的鱼卷、萝卜丝,配上有足两根手指那么粗的新鲜大虾,还有嫩滑的瘦肉,让人一碗怎么吃得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