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无为高沟镇酱菜特产 无为状元桥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无为高沟镇酱菜特产 无为状元桥特产更新时间:2023-09-08 04:23:32

一. 贵州省 安顺 镇宁县 安顺百花串酱菜

安顺百花串酱菜已有悠久的生产历史。据说,最初是四川峨眉山一老僧云游至安顺,在临终前将制作百花串酱菜的技艺传给弟子夏绍荣。夏绍荣腌制的百花串酱菜质鲜味美,品质殊佳,曾博得中外食者的赞赏。百花串酱菜是选用四季时令鲜菜红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瓜、棒瓜、茭瓜、羊角菜、大 头菜、苤蓝、箭杆白、洋姜、蒜苔、蒜头、洋芋、嫩子姜和豇豆等为主要原料,再配以花椒、胡椒、八角、公丁、小茴香、山奈、草果、桂皮、桂仁、藿香、草香、木香、苏麻、 桐花、瓜娄仁、党参、当归、川芎、杏仁、芯极、香松、救架、甘草、芯松、青果、交香、红牡丹、白牡丹、环草、死兰、银兰、白兰、香花、芍叶、金瓜、瓜片、香蕉片和桔皮等 香料和中草药,经腌制而成,故名“百花串”。安顺百花串酱菜选料严格,加工精细。鲜菜 采收后洗净,剔除病虫害部分,削掉纤维及精老部分,根据具体情况加工成片状或丝状,然后用5%盐水浸泡五天。腌过的菜坯按一比一重量比加入酱油浸泡五天。再按本法分三 次倒缸酱制,每次浸泡五天,最后一次在料缸内浸泡七天,即为成品。香料和中草药的加工方法是:将各种香料和中草药研成粉末装入纱布袋内,然后与菜同时放入缸内浸泡酱制。

二.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斑鸠店酱菜

酱菜是斑鸠店镇供销合作社,1962年创制的咸菜新品种,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生产历史,已形成颇有影响的著名地方性小吃。

斑鸠店酱菜以优质面粉和莴苣、无籽黄瓜、芒瓜为主要原料,吸取传统酿制工艺的精髓,按一种新的酿制工艺精心酿制而成。保持了蔬菜本色,有光泽,无沉淀物和杂质。具有鲜、甜、脆、嫩、微咸可口等特点。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调味品。它是佐餐佳品,能增进食欲,开胃爽口,特别是早晚吃粥时,其味更是妙不可言。成为近年来宾馆酒楼和百姓餐桌上的常见食品,也成为馈赠佳品之一。

酱菜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汉朝时我国即已开始酱黄瓜,到清朝时制作技术已大有改进。《随园食单》曾专门记了一条“酱王瓜法”:“王瓜初生时择细者腌之,入酱,脆而鲜。”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六十一回说大观园的姑娘们爱吃“鸡蛋、豆腐,又是什么面筋,酱萝卜杂儿”,这里的“酱萝卜杂儿”,指的就是酱菜。

斑鸠店镇盛产大蒜、黄瓜等瓜果蔬菜。斑鸠店酱菜就是采用当地新鲜蔬菜,入甜面酱制成。酱菜选料严格,加工精细。选料的季节性很强,要求很高。选料要大小一致,长短粗细相仿,选好料要及时加工,保持蔬菜新鲜,这是做到脆、嫩的关键。鲜、甜则取决于甜面酱的质量,发酵要恰到好处。

腌制时要选择晴朗天气,将小乳瓜洗净,去蒂,放盐略腌,取出晾干,再以腌瓜卤汁下锅煮沸,烫过乳瓜,使瓜起脆,再晾干起皱,成瓜胚,然后用次酱先行套浸瓜胚,浸透取出,用手勒净,略晾,再入甜面酱缸内,一个月后可食。

斑鸠店酱菜的主要品种有:糖醋大蒜、乳黄瓜、嫩莴苣、嫩生姜、胡罗卜等,形状有条、块、丁、丝、角等。

三.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泰和酱菜

泰和酱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酱菜是泰和酱食品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甜酸萝卜为最。甜酸萝卜配料独特,是泰和地方传统产品,它集甜、酸、辣、鲜、脆于一身,回味绵长。且有生津开胃、消积化食的功效,有“未吃先流涎吃了还想吃”的吸引力。此外,还有酱藠头、酱萝卜、什锦菜、多味酱等20多个品种,1985年,泰和酱菜在山东济宁召开的全国轻工业系统食品调味技术协作会上,被评为国内独创的地方传统产品;1986年,什锦菜、多味酱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1987年,甜酸萝卜获省优质产品称号,什锦菜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本省各地市以及江苏、浙江、广东、深圳等地。藠头、酱菜已进入香港、日本市场。

泰和酱菜为本区泰和县地方传统。它以当地农家为原料,以五香、甘草、生姜、大蒜、香醋、辣酱等为佐料,经过特定工艺加工精细制作而成。其主要产品有十锦菜、多味菜、甜酸萝卜、甜早瓜、甜菖子、酱早瓜、甜大蒜等二十多个品种,产量由八五年的200吨扩至目前1000吨。各种酱菜产品风味独特,具有香、甜、酸、辣、鲜、脆等特点生津开胃、消保佑化食、增进食欲等补助功能,是人们餐食的佳品,一九八六年曾荣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

酱瓜:选色泽鲜绿、肉厚皮薄、脆嫩香甜的竹瓜(又名早瓜)、黄瓜精心腌制而成。此类产品还有酱姜、酱养子、酱萝卜丝、酱辣椒、豆瓣酱、多味酱等。

什锦菜:它是由细白萝卜丝、姜丝、辣椒等多种腌菜拌和而成的。其成品要求规格整齐,菜形美观,食之爽口。

酸甜萝卜:选个头圆、无空心、皮薄晚种的排田萝卜.经腌晒加糖和辣椒粉酱制成,成品鲜、嫩、酸、甜。

酸甜辣椒:选形长、粒大、肉厚无虫蛀的鲜嫩辣椒,经腌晒加糖酱制而成。成品色绿,多汁,甜酸微辣。

四. 江苏省 淮安市 涟水县 高沟捆蹄

高沟捆蹄

捆蹄是高沟传统名特优产品,始于清道光年间,采用猪蹄膀精肉配以二十多种名贵佐料,猪小肠衣捆扎,经老汤浸泡、高温蒸煮、真空高压灭菌等独特工艺加工而成,具有色泽酱红、鲜味浓郁、咸甜适中、荤而不腻、嚼后生津等特点,其整个制作工艺繁复,有二十多道工序,纯手工制作,工艺口味勘称天下一绝,距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先后在国内多次获得大奖。

五. 湖北省 黄冈市 黄州区 东坡酱菜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任黄州太守徐君猷在黄州城东给了一块坡地给他,让其自我耕种,苏东坡勤耕细作,黄瓜长得清秀甜脆。

闲暇之余,苏东坡还发现黄州盛产白萝卜,且个大味甜。他将自种的黄瓜和黄州盛产的萝卜腌制成酱菜,名“东坡酱菜”,并有诗曰:“江边坡地绿水洼,东坡躬耕种青瓜。香脆嫩爽如莲藕,酸甜开胃胜杏杷。一碟酱瓜惊四座,三根入口颜羞花。文人雅士慕名至,首选东坡酱黄瓜。”当时在黄州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过江名士笑开口,酱瓜萝卜下老酒。东坡亲手来腌制,盘中还有巴河藕。”对东坡腌制的酱菜是恰当的描述。

2003年黄冈德尔福公司在挖掘整理黄冈传统名点名菜时,对东坡酱菜进行科学研发实验,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将东坡酱菜系列推陈出新,进行重点开发推向市场,效果显著。目前,东坡酱菜(酱黄瓜、酱萝卜)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是黄冈东坡美食的一大特色,曾多次荣获省、市金奖、特金奖等荣誉称号。东坡酱菜年销售已达100万元以上。

2006年东坡酱菜在黄冈市东坡美食技能大赛中荣获金奖;2015年3月,在“长天湖杯”首届东坡美食节暨湖北省第五届烹饪技能大赛中,“东坡酱黄瓜”再次荣获金奖,同时被评为特别奖。2015年6月,东坡酱菜被评为“湖北名菜”。

六. 安徽省 滁州 凤阳 恒裕酱菜

恒裕酱菜

恒裕酱菜为安徽恒裕酿造有限公司生产,包括瓶装、袋装等各种方式包装,酸、甜、咸、辣、麻各品位齐全,南北风味俱有。产品在2000年获安徽省政府授予的“安徽名牌农产品称号”。2003年公司通过

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被批准使用“QS”标志。

七. 河北省 保定 莲池区民俗文化 保定槐茂酱菜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槐茂酱菜制作技艺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保定槐茂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中路1431号,是保定市槐茂酱菜厂改制的规范性股份制公司,为河北省中档一型企业。“槐茂”商标多次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2006年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槐茂品牌作为老字号始于1671年(清康熙十年),当年由北京金鱼胡同迁来保定的赵氏夫妇,用几口大缸在西大街从事酱业,专营酱菜和面酱。因店旁有一株古槐而取名“槐茂”,借喻买卖象古槐一样枝叶茂盛,买卖兴隆。生产工艺独特,产品酱香浓郁,风味独特,所产面酱和春不老为保定三宝中的两宝,慈禧太后曾赐槐茂酱菜为太平菜。

槐茂产品采用独特的酿制工艺,酱香浓郁,风味独特,据有悠久的生产历史。槐茂面酱入口甜绵、味道鲜美、酱香浓郁,主要指还原糖标超出国家标准5-10%,为保定菜系的重要原料。槐茂酱菜酱香浓郁、脆嫩爽口,是保定市民逢年过节,串亲访友时的首选地方。

面酱制品有甜面酱、豆香酱等,产品包装精致,形式多样。酱菜制品有宫廷酱菜、什锦酱菜、酱果仁、酱地露、酱包瓜、酱紫萝、酱黄瓜、黄金丝、糖蒜、五香菜等五十余品种,产品包装多为高档的礼品盒套装,如:大红盒、小黑盒、三宝礼盒、脸谱礼盒、篓装酱菜等,是人们逢年过节,串亲访友时用的馈赠佳品。

槐茂产品是保定历史和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定菜系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至今仍是保定菜系制作菜品的重要原料。保定有“三宝两宝在槐茂”之说流传至今。

八. 江苏省 扬州市 广陵区 扬州酱菜

距今已有千年以上历史,三和、四美、五福是老牌酱坊,历史早逾百年。扬州酱菜相传源于汉代,唐代时即遐迩闻名。鉴真曾将制作方法传入东国,日本人依法制作,果觉齿颊生香,至今能循旧法制作,并奉鉴真为始祖,诗曰:“豆腐酱菜数奈良,来自贵国盲人乡。民俗风习千年久,此地无人不称唐。”清代时,扬州酱菜被列为宫廷御膳小菜,曾获国际博览会奖章,西湖博览会金奖。解放前,扬州有酱坊70余家,多为前店后作,每家都有高招,尤以四美、三和、五福为大,“四美”是清初一秀才借用《腾王阁序》中“四美具,二难并”之句起名,含义为鲜甜脆嫩,“三和”是酱园主人自起,含义为色香味皆佳。酱菜既保持瓜果蔬菜清香味,又有浓郁的酱香味,其特点是酱香浓郁,甜咸适中,色泽明亮,块型美观,鲜甜脆嫩是其鲜明特点。主要品种有:乳黄瓜,以每斤30条以上的鲜黄瓜为材,皮薄,肉嫩,青脆无仔,无渣如乳;酱牙姜,选取浙江或安徽嫩姜为材,最肥、最嫩、纤维少、入口脆;螺丝菜,取甘露子为材,形如螺丝又像宝塔,脆而清,细而嫩;萝卜头,挑选每年26个以上的萝卜,小、圆、白,腌好后,必须脆、嫩、甜;什景菜,选用红、黄、翠、绿、黛等多种色彩的酱菜,切成丁、条、块、丝、片等形状,组配成什景菜,外形既美,色彩又多,谁人不爱?难怪诗人要赞美:“色如碧一玉形似簪,清香喷艳溢齿间,此味非比寻常物,疑是仙品下寰。”

九.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剔墨纱灯

剔墨纱灯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剔墨纱灯

无为剔墨纱灯工艺发明于清嘉庆年代,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清鼎盛时有民间纱灯作坊30多家,代代相传,后经历了近百年的战乱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万业复苏。政府把民间工匠组织起来,成立了无为纱灯厂,其产品在全国工艺品展览会,建国十周年庆典中为无为纱灯争得了很高的荣誉。后因各个政治运动和0的冲击,使得民间作坊式的生产断断续续,形不成规模。20世纪80年代实现改革开放,民间和县文化部门集中了社会流散的画师、工匠,研究发掘,恢复过无为纱灯的生产,但由于纱灯全是手工制作,制作过程费工费时,价格太高,产品销不出去而停产。加上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冲击,以及历史形成的传承人缺失,工艺不普及,产品定位不准,导致了目前濒危的状况。

代表性传承人朱晓钟,自幼喜爱工艺美术,在县文化部门一直从事工艺美术工作。20世纪80年代参加了县文化部门组织的恢复无为剔墨纱灯生产制作工作。近年来。为了保护剔墨纱灯这一优秀民间工艺品,朱晓钟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开发,熟练掌握了无为剔墨纱灯各项制作工艺流程,并搜集、整理、保存了有关无为剔墨纱灯的一整套完整资料,使得无为纱灯这一传统工艺得以传承下来。

十. 山东省 临沂 河东区 郑旺酱菜

闻名遐尔的 郑旺酱菜产于河东区郑旺镇,曾经有辉煌的发展历史,上世纪90年代初被评为亚运会指定产品,获得食品博览会金奖。近年来,郑旺酱菜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168”、“正旺”、“怡燕”、“俺老孙”等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大大增强,走俏畅销全国,在郑旺酱菜总厂、大宋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镇已发展酱菜企业26家,年产值1.2亿元,并带动全镇万亩蔬菜的生产。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