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抢购南阳特产 南阳特产必买清单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抢购南阳特产 南阳特产必买清单大全更新时间:2024-01-26 04:49:17

一. 河南省 南阳市 新野县 板面

简介

曾因诸葛亮一把火烧出了名气的三国历史名城新野有一道颇具历史渊源的地方美食——新野板面(又称张飞板面)。它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誉周边。

由来

相传,古城新野“板面条”始创于东汉末年,桃园兄弟刘、关、张驻守新野之时,那位“豹头环眼、吼声如雷”的张飞将军,总嫌面条太软,咬着没劲,吃着乏味。厨师为了满足这位“喝断桥梁、粗中有细”的大将军,多次琢磨,反复研制,才制成这种“板面条”。张翼德吃后哈哈大笑,高竖拇指,连声叫好!自此,“新野板面条”便在豫西之宛、洛,鄂北之荆、襄一带广为流传。

传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板面是由张飞发明的:

张飞的急躁脾气那是人所共知的,所以对任何事情都要求速度,而恰恰因为行军打仗对时间要求很紧的缘故,所以火头军做饭速度自然是跟不上了,有一天张飞正因军事上的事烦着呢,当听到有人抱怨饭还未做好时,更加的恼火了,于是到了军中查看后勤,当看到士兵们仍在靠手擀刀切做饭时,更是气不大一处来,抓起案着的面团摔了起来,边摔边骂,临走之时又顺手把摔出来的面扔到了锅中,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无意的举动,结果做出的面很筋道很好吃,更加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做面的速度要比先擀后切快的得多,于是军中厨师便开始效仿并加以不断的改进,最终形成了这独具特色的板面。

食品特点

新野板面之所以能够风味独特,一是面好,二是臊子(因有地方特色,故又称“新野臊子”)好。

其臊子,一般以牛羊肉为原料,配以辣椒、茴香、胡椒、花椒、八角、桂皮等20多种作料炒制而成。其做法是:精选肥瘦适中的嫩牛羊肉,切成葡萄大小的方丁;将干红辣椒入油中炸至焦黄,色味被收入油中时,捞出控油、晾脆,以刀拍碎备用;将切好之肉丁入油,反复煸炒,至肉块定形后,将拍过的辣椒及精盐等调味品适时放入,以文火煎掉肉中水分,待肉丁着色均匀呈枣红色时,离火降温。成品臊子精在工艺,巧在火候,香而不腻、辣而不辛、咸而不涩,色如玛瑙,晶莹悦目,味道鲜美。这种臊子的一个奇特之处是保鲜期长,不需冷藏可存放一年以上,经夏不腐,味道不变。据说还是当年诸葛亮在深感军队行军打仗,朝此暮彼,居无定所的情况下潜心研究发明的。

其面条制作取自当地盛产的优质小麦精粉,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至筋道,再经过反复揉条摔板,直至其触摸如丝绸、手扯有拉力、提起似瀑布、板时噼啪作响即可。

这样的面条宽窄有致、均匀好看,二两面,三根条,板拉扯直后可达四丈有余。板后面条即入锅、起碗,放几根青菜,浇上臊子,真个是白面条、绿菜叶、红臊子,入口来“辣酥酥,香喷喷”,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臊子和板面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以至于人们如此评价:有其面而无其臊子,味不可口;有其臊子而无其面,便不成特色。

古往今来,岁月流逝,历经一千多年的时光积淀和众多能工巧厨的反复改进,新野板面已更具魅力。无论春夏秋冬,无论达官布衣,各色人等俱百吃不厌。

板面的面要揉得很筋道的,至于料子,新野县的板面的做法是把干红椒用温油炸至半糊(偏糊一点),然后把卤牛肉、卤过牛肉的汤一直倒进辣椒和油里,大火煮开后慢火焖,煮到入味。做好以后最好吃的就是那个辣椒。

做板面时,厨师在案子上排好三根小面棒,左手捏三个头,右手捏三个头,猛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在案子上。接二连三,噼里啪啦,边摔,边拉,边闪,板面由此而得名。三根小面棒在厨师手里由短变长,由粗变细,折合三次,总长度达五丈有余,而且粗细均匀,提起似一道瀑布。

捞起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厨师捏上一些嫩绿的青菜放在上面,然后浇上沸好的枣红色的臊子。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臊子,使人食欲大增。

臊子的制作也十分讲究。用料有茴香、花椒、桂皮、面酱、食盐、红辣椒、牛油和牛肉等。制一锅臊子,各种用料按一定比例和顺序投放。制作时,先将牛油稀释烧沸,然后再下佐料。晒干的红辣椒用量较大,以突出臊子的辣味和色泽,牛肉也占较大的比例。把上等精牛肉切成方楞四正的小块块,待辣椒红颜色下来之后,再把牛肉丢进锅里。这时,必须掌握好火候,才能把牛肉烧得不老不嫩,恰到好处。

臊子做好后,舀到搪瓷盆里,凉后便凝结成固体,随吃随取,常年存放,不会变质。平时家里吃点面食的时候可以放一点,味道很好的。

二. 河南省 南阳 新野县 南阳油茶

喝一口漂着嫩绿的葱花、焦黄的芝麻的咸香可口的油茶,仔细品味那细小的芝麻,那香就在舌尖,那味含的口中。慢慢咀嚼那碾成碎块、炒成焦黄的花生,齿香盈余……南阳油茶的魅力不知倾倒多少食客。旧时,南阳城里卖壶装油茶的小贩那“喝———油茶”粗声怪气的叫卖声,更是古城南阳饮食文化的一道风景。

南阳的油茶,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间。解放前卖油茶的小贩卖的大都是壶装油茶。壶是铜制长脖壶,壶嘴长长的,外套棉套保温。往外倒油茶也是一道“景观”:小贩以脚顶起壶尾,油茶顺壶嘴呈弧状喷出,顿时香气四溢,令食客垂涎。南阳人还为卖油茶的小贩编了一个顺口溜,生动形象:“卖油茶的生得苦,黑了(晚上)白天背夜壶,屁股一撅头一点,倾刻就是一大碗。”

南阳油茶配料为面粉、花生、芝麻、香油、核桃仁、葱等,味道浓郁,咸香适口。

南阳油茶为泊来品,其起源与佛教文化有一定有渊源。

佛教的传入,对我国的饮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佛教禁戒宰杀动物,食素(佛教徒食素始由梁武帝提倡),促进了净素烹饪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清朝是我国饮食文化大盛的朝代,开创了前所未有的饮食文化新局面,研制出了一大批新型食品,油茶就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间,是典型的佛教文化产物。清朝雍正帝信佛教,喜欢素食。相传雍正皇帝为治黄河水患带着大批人马亲临河南,视察黄河。一天来到武陡县,知县吴世碌深知雍正喜爱素食,便召来县内名厨。当时有一厨师姓牛,祖居南阳,在武陡当差,煞费苦心地想出了一个讨好雍正的办法:把花生炒黄去掉外皮和内衣,把嫩黄的花生仁再分成两片;把核桃仁也稍炒出香味,切成豆子大小的块状,再把芝麻也炒出香味;还有面粉加入适量盐放入锅内炒出香味。最后把这些花生仁、核桃仁、芝麻、面粉加一小勺香油,同时放在一容器内搅匀,加上水调成糊状,倒入沸水中做成汤。汤做好了,顿时香味扑鼻,令人垂涎,盛了一碗,敬献给皇上。雍正食后大加赞赏,问是什么食品,牛师傅跪下回奏道:“皇上,这是小民家祖传食品油茶”。雍正吃得高兴,立即指令油茶为朝廷贡品,并传旨开油茶馆。油茶因雍正而声誉鹊起。雍正走后,吴县令依法广为制作,并开油茶店大赚油茶钱,将上好的油茶进贡朝廷,中等的卖给来往客商,下等的卖给普通百姓。南阳的油茶大约就是在此之后兴盛的。

油茶,不仅在河南在南阳有名,在国外也享有一定的声誉。解放前留学欧洲的学生常有背着长脖壶,沿街叫卖油茶勤工俭学的。据资料记载,现在巴黎街头的华人餐馆仍以油茶为上等汤食。

三. 河南省 南阳市 社旗县 炸鹅脖

做法:

1、将葱、姜洗净,均切成末。淀粉加水适量调匀成水淀粉约20克,待用。将肉末放小盆内,加盐、葱末、姜末、料酒、酱油、水淀粉、味精搅拌均匀,再加香油拌匀,待用。

2、将豆腐皮洗净,晾干,用刀切开,再切成6.5厘米宽的长条,取用4条。将肉馅分成4份,分别抹在4条豆腐皮上卷成长卷,再用面粉加水调成糊,抹在豆腐皮包粘缝,包粘两头。

3、旺火坐油勺,用三四成热的油温,将鹅脖下勺微火炸透捞出。待油至五六成热时,再下入鹅脖重油炸一下,呈金黄色,捞出。

4、将炸好的鹅脖用刀改成马蹄块,装入平盘码好,带小碟椒盐上桌。

营养分析:

猪肋条肉(五花肉):猪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但由于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

油皮:豆腐皮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营养价值较高。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可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含有多种矿物质,补充钙质,防止因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促进骨骼发育,对小儿、老人的骨骼生长极为有利。

相克食谱:

猪肋条肉(五花肉):猪肉不宜与乌梅、甘草、鲫鱼、虾、鸽肉、田螺、杏仁、驴肉、羊肝、香菜、甲鱼、菱角、荞麦、鹌鹑肉、牛肉同食。

四. 河南省 南阳 方城 西峡猕猴桃

西峡猕猴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峡猕猴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华猕猴桃俗称“阳桃”。是一种落叶藤木果树。产于南阳的伏牛山、桐柏山区的西峡、内乡、南召、桐柏等县。中华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D、脂肪、蛋白质及铁、镁、钙、磷等矿物质和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是高空、海底、矿井。高山特殊工作人员及老、弱、病、残者的优良滋补品。猕猴桃的果籽含油量高,能榨干性油,可供工业使用。其中,西峡所产猕猴桃品质更佳,并开展了人工栽植,培育出了7951和华生2号优良品种,受到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好评,西峡县成为全国中华猕猴桃商品生产基地县。

西峡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河南省西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确定西峡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西政办〔2007〕5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镇、田关乡、回车镇、五里桥乡、阳城乡、丁河镇、重阳乡、西坪镇、寨根乡、桑坪镇、石界河乡、米坪镇、军马河乡、双龙镇、二朗坪乡、太平镇乡、白羽街道办事处、莲花街道办事处、紫金街道办事处等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五. 河南省 南阳市 新野县 南阳玉器

南阳玉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说南阳的玉雕,就不能不先提及南阳人引以自豪的“镇市之宝”,我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独山玉因产于河南省南阳市的独山而得名,亦称为独玉。南阳盆地玉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开采、雕刻、经营历史悠久,举国著称,被誉为“中国玉雕之乡”,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南阳市卧龙区有一座山叫“独山”,是卧龙胜景之一。独山腹蕴珍奇,盛产美玉,又称卧龙独玉。 独玉是中国的四大名玉之一、独玉色泽鲜艳,硬度高,光泽好,又被国内外收藏家誉为“南阳翡翠”。

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在《南都赋》中这样形容独玉:“其宝利珍怪,金彩玉璞,随珠夜光……”北京市北海公园团城存放了一件“渎山(独山)大玉海”,系元帝忽必烈犒赏三军时盛酒器物,为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原料即是独玉。还有一种说法,“完璧归赵”的和氏璧就属于独玉类。史书上记载,和氏璧为白玉,而独玉有一种叫“透水白”,该品种极为珍贵。再有,历史上楚国都城位于现在南阳市淅川县,拥有和氏璧的卞和又是楚国人。当然,和氏璧为独玉的观点,因无实物只能算作推论。

南阳玉雕使用的原料大部分都是独玉,古时候只作为贡品或为达官贵人所独享。而今发展成为装饰品和生活器皿,走入寻常百姓家。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在卧龙区独山、镇平石佛寺,可谓“村村机器响、家家琢玉声”,一街两行作坊林立,琢玉之声不绝于耳。

玉雕品种颇为丰富,可分成人物、花鸟走兽、山水景观、亭薰、小挂(玩)件等几大类。人物造型多取材神话传说、古代戏曲故事、今人艺术形象;花鸟走兽有百鸟朝凤、喜鹊闹梅以及狮、象、虎、牛、马、猴等;山水景观大多反映峰壑瀑林、小桥流水人家等古诗意境;亭薰有玉瓶、玉环、转炉、亭炉、玉鼎;小挂(玩)件就多了,有数百种,多反映吉祥如意、保估平安的内容。雕刻技法分花活儿、素活儿两类。花活儿如花薰、转炉、飞禽、走兽、仕女人物;素活儿如戒指、手镯、耳环等。现代艺人在继承传统雕刻技法之上,融汇国画写意风格,逐步形成“花活儿以技取奇,素活儿以色显贵”的特点。

六. 河南省 南阳市 宛城区 南阳蒸菜

【南阳名吃】南阳蒸菜:

南阳蒸菜种类繁多,操作方便、色香味形俱佳、鲜嫩可口、 营养价值高,在河南省堪称一绝。许多远道而至的中外宾客到 了南阳,不吃到蒸菜,不算品尝到南阳地方风味名菜。

南阳蒸菜分野生类、蔬菜类和植物类三种,有30多个品种。 野生类如:野苋菜、刺儿菜、荠荠菜、猫妮菜、桐蒿菜、面条 菜、马齿苋、山野菜、珍珠花、茴茴菜、扫帚苗等;蔬菜类有: 芹菜叶、蒜苗菜、四季豆、豆角、西柿花、水芹菜、红萝卜叶 等;植物类有:榆树钱、柳尖、杨槐花、榆树叶、红薯叶、豌 豆秧、柳须根等。

七. 河南省 南阳市 社旗县 社旗花生

花生又名落花生,原产于南美洲一带,世界上栽培花生的国家有100多个,亚洲最为普遍,次为非洲,据中国有关花生的文献记载栽培史约早于欧洲100多年。花生被人们誉为“植物肉”,含油量高达50%,品质优良,气味清香。除供食用外,还用于印染、造纸工业,花生也是一味中药,适用营养不良、脾胃失调、咳嗽痰喘、乳汁缺少等症。花生的栽培管理技术性也相对较强。

花生又名花生的种子(俗称-花生仁)长寿果、长果、番豆、无花果、地果、唐人豆。

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同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高,可以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适宜制造各种营养食品。

现在又有一种彩色花生,又称多彩色花生,多色花生,五彩花生。

彩色花生是普通花生因果仁外皮颜色变异而产生多种颜色而来。彩色花生主要分为富硒黑花生、白玉花生、珍珠花生等几个品种,其中按果仁外皮颜色又能分为黑、紫黑、白、紫红、红白,彩粒等几个色系。 五彩花生有黑色、雪白、白底红花纹、黑底黄花纹、黄底黑花纹等颜色。长出的秧蔓与普通花生没有区别,只是叶片稍大一些。按粒色可分为两粒黑,四粒黑,两粒彩,四粒彩,两粒花,两粒白等。

八. 河南省 南阳市 南召县 南召红薯

南召红薯是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的。南召红薯以淀粉和糖份含量高、无筋无渣、软甜可口而倍受消费者青睐。

南召县红薯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占秋作物种植面积的30%以上,平均亩产鲜薯1700公斤左右,全县年产鲜薯17万吨。全县16个乡镇均有种植,以太山庙、小店、留山、白土岗、城郊等乡镇居多。红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干旱,耐瘠薄,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病虫害,南召县红薯种植绝大部分在丘陵区和山区,这里的土壤没有污染,水质纯洁,向阳利水,自然隔离带好,基本上没有病虫害,种植过程中除施用少量化肥外,一般不施用农药,红薯的加工过程一般都是简单的物理过程,不添加化学试剂,因此,南召的红薯是无公害的安全食品。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种田水平的不断提高,南召县在红薯种植上加大了新品种选育推广和新技术投入力度,大面积引进推广了优质脱毒红薯新品种,推广了地膜育苗、地膜种植、安全贮藏、黑斑病综合防治等技术,使红薯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南召红薯以淀粉和糖份含量高、无筋无渣、软甜可口而倍受消费者青睐。

九. 河南省 南阳市 宛城区 酒精

南阳市酒精生产企业共10家,已形成年产20万吨生产能力,具有规模优势,是南阳市工业支柱产品之一。河南天冠酒精化工有限公司、河南赊店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新野汉华集团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了不断发展的良好势头。98年生产酒精10.5万吨,出口1.8万吨,创汇755万美元,酒精出口量居全国前列。 天冠集团的酒精生产技术和综合利用居世界领先水平,其天冠牌食用酒精被评为“98河南省名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南阳)

十. 河南省 南阳市 邓州市 刘集黄酒

刘集黄酒是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刘集镇的。邓州刘集黄酒酿制以优质的小米,糯米等为原料以及小麦为曲,经矿浸蒸,加油、发酵过滤,陈放等工艺酿制而成。其产品风味独特,色味俱佳,酒香纯正,在黄洒界中独树一帜。

在邓州市刘集镇随便走一走,你能就感受到这个镇跟黄酒有着很深的渊源比比皆是的黄酒招牌,成壶的黄酒排成行……人们一说到黄酒就会想到刘集,刘集基本上等同于黄酒的代名词。上世纪80年代仅邓州城内和刘集两地的黄酒馆就有数百家,现在,刘集镇上大大小小的黄酒作坊仍不下百家。

范仲淹和邓州黄酒颇有渊源。庆历四年春,欲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画了一幅岳阳楼形势图,附信送往邓州,请好友范仲淹为之作序。范仲淹对滕子京千里求文之举很感动,当晚以邓州名贵黄酒招待信使,开怀畅饮到三更。安排信使休息后,范仲淹乘着酒兴,于花洲书院秉烛执笔,一气呵成传世名篇《岳阳楼记》,并把自己的朴实情怀写入序中——“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堪称千古绝唱,一代代传颂至今。

与采用蒸馏技术制作的白酒不同,自然发酵的黄酒具有活血通络、滋阴养颜、祛寒通经、益寿延年的功效,长期饮用黄酒,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一直以来,黄酒都深受消费者青睐。现在,邓州黄酒产能已超过6000吨,产品除满足邓州、南阳市场外,还远销北京、广州、香港、深圳等地。去年底,作为一项产业,黄酒的发展被列入了邓州的“十二五”规划,黄酒产业的发扬光大只在朝夕之间。

刘集镇自古以来就盛产黄酒,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制黄酒,尤以户周和肖周营最为盛,酒质最好。刘集黄酒以大米或糯米为主要原料,加以红曲蒸制发酵而成,酒质绵甜醇香,有活血通络、益气生津、护脾养肝的功效。近年来,长中、光照等黄酒厂家又加入枸杞、党参、红枣等中草药的配方,使黄酒的保健功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刘集黄酒越来越受到周边群众的喜爱,影响力也逐渐扩大。目前,郑州、北京、广州等地均能见到刘集黄酒,刘集黄酒作为该镇的传统和特色产业的地位日益突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