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泰安市东平特产 泰安东平县特产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泰安市东平特产 泰安东平县特产哪里买更新时间:2023-08-24 14:52:29

一.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稻屯洼芦苇

我县芦苇主要产于稻屯洼,东平湖也有少量生产。1990年以前,稻屯洼约有苇田2.5万亩,亩产一般在3000公斤以上,芦苇年总产量约10万吨,居全省前列。

芦苇是禾本科宿根性、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秆高1.5米到5米,中空,圆柱形,节下常有白粉;叶互生,较宽,披针形,质硬;花呈圆锥,花序顶生,大而稠密,呈毛帚状;颖果,长圆形;根茎匍匐,长而粗壮,节间中空,节上生少数须根。

稻屯洼芦苇多为野生。因稻屯洼底泥肥厚,水质优良,日照充足,气候湿润,芦苇生长特别旺盛。一般株高4米左右,茎粗0.5—2厘米以上。秋天,在芦苇集中产区的稻屯洼,一望是茫茫无际的芦荡,芦花如云似雪。不禁使人想起唐朝诗人雍裕之“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的咏《芦花》诗来。芦苇收割后,稻屯洼一带,村村苇垛相连,形如长城;户户打箔编席,日夜忙碌。

稻屯洼所产芦苇除供本地消费以外,还曾大量销往河北、河南、辽宁等地。各种苇编织品,也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湖区很多农民靠种芦苇致富。但是,近年来,由于稻屯洼水面减少,芦苇产量受到很大影响,目前,整个稻屯洼约有苇田2000亩,而且长势远不如从前。对这一重要水产资源,有待于采取保护性措施,使其得到恢复发展。

除稻屯洼外,东平湖亦产芦苇,但质量和产量均不如稻屯洼芦苇。

芦苇用途广泛。它是上等造纸原料;芦根可入药,有清胃火、除烦热、生津止渴之效;芦笋可当菜肴;芦苇的花穗可做扫帚,芦花可做枕芯,茎杆可以造屋、编苇席、做包装品,还可以用来防洪拦浪保护堤坝。

二.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黄河鲤鱼

黄河鲤鱼是生活在肥沃的黄河水中的一种野生名贵鱼种。红尾金鳞是它与别的鱼种最明显的区别。历史上,东平湖作为自然滞洪区时,因与黄河相通,每逢汛期都有大量的黄河鲤鱼进入东平湖内。

黄河鲤鱼体形瘦长,游动骄健有力,它有逆水而上的生活习性,碰上障碍物即蹦跳,民间有“鲤鱼跳龙门”的形象说法,就是指的黄河鲤鱼。它每年在入海口处或黄河流域的支流河里产卵,幼鱼孵出后游入黄河,顶着滚滚而下的波涛往上游动,边游边长,因为黄河水中渗有大量黄沙,它在生长过程中鳞色便随黄水变成金黄色。当游到东平湖一带水域,流速减缓,从上游冲下来的大量草籽、树叶,虫皮以及黄土中的微生物和有机质,在此处沉淀,水质肥沃,天然饵料丰富,适宜鲤鱼发育生长。所以人们在这一带捕捞的黄河鲤鱼特别多,而且肥大、鲜美,此时,一般都已长到1公斤左右。

东平湖陈山口闸建成后,河湖之间没有了自然通道,湖内便不再有黄河鲤鱼了。捕捞黄河鲤鱼只能到黄河里撒网。由于黄河水流逐年变小,黄河鲤鱼的产量也已大大减少了。

黄河鲤鱼肉味纯正,鲜嫩肥美,而且无污泥味,是鲤鱼中的上品。《诗经》上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即是指的黄河鲤鱼。《清稗类抄》中说:“黄河之鲤甚佳,甘鲜肥美,可称珍品”。

黄河鲤鱼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利水消肿,安胎通乳,益气温补的药用价值。

三.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斑鸠店大蒜

斑鸠店镇西靠黄河,东邻东平湖,土壤广阔而肥沃,水资源丰富,十分适宜大蒜生长。自建国初期即已种植大蒜。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至今全镇大蒜面积已达4万多亩,一般年产蒜苔2万吨,蒜头8万吨。每到收获季节,外地客商云集收购,产品远销上海、天津、河北、辽宁、吉林等省市,并出口到越南、日本、韩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成为我省颇具影响力的“大蒜之乡”。

1960年以前,斑鸠店镇种植的大蒜原为本地蒜,产量不高,品质一般,为了提高产量,六十年代从前苏联引进了杂交蒜,试种成功后,经过多年培育,这种杂交蒜表现了很强的生长优势,其主要特点是:株型高大,外皮紫红,成熟较早。每个蒜头内有4—8个蒜瓣,蒜瓣整齐肥大;蒜苔产量高,且苔茎绿、无病斑(即黄点子);蒜泥香、辣味适中;长出作苗菜用时,出的蒜黄多。1991年,斑鸠店大蒜曾荣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是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蒜类产品。

大蒜是上等的辛香类蔬菜和调味品,具有增强食欲,抑制病菌改善人体微循环、补充营养、保障健康功能。据测算,每100g大蒜中含蛋白质4.4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23g,粗纤维0.7g,钙5mg,磷44mg,铁0.4mg,硫胺素0.24mg,核黄素0.03mg,尼克酸0.9mg,抗坏血酸3mg,并含有抗诱变剂硒和杀死癌细胞的活性物质二烯丙三硫、乙烷硫代磺酸乙酯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蒜对多种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及霍乱弧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防治癌症和美容作用,能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力,素有“土里长出的青霉素”之美称。

据蒜农说,大蒜喜生土地、洪淤地,喜硫酸钾肥。斑鸠店镇耕地属冲积扇平原上的粘土地,地力肥厚,农民种蒜多施用农家肥,一般不用含有害物质的化肥、农药,所以蒜的产量高,质量好。大蒜已成为斑鸠店镇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四.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莲藕

东平湖莲藕盛产于东平湖二级湖(东平县新湖乡)内,其荷叶硕大如伞,荷花清淡高雅,莲籽肥胖如栗,藕瓜白嫩酥脆。生食脆若甜梨,煮后香似面瓜。生调凉拌,煎、炒、烹、炸,无一不可。用东平湖莲藕制作的莲藕宴,咸甜酸辣,风味独特,色鲜味美,名贯齐鲁。素有“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及东平湖藕瓜子”之说。 相传北宋年间,善良的荷花仙子路过800里梁山水泊,随手撒下几颗莲子,嘱其落户水乡,繁衍生息,造福渔民。从此后,东平湖便出现了“半湖荷花,全湖飘香”的盛景。东平湖莲藕耐旱、耐淹,生命力极强。目前东平湖莲藕面积达10000亩,形成了延绵10里的荷花带,不仅壮观了东平湖旅游景点,而且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2002年7月,乡政府与深圳德正投资公司签订协议,投资2200万元建东平湖莲藕加工厂一处,促进莲藕主导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鸭架汤

原料:东平湖麻鸭骨架1具,鸭头1个,鸭翅1对,猪肉200克,生藕500克,干冬菇200克,干笋50克,栗子、红枣各10个,莲子30粒,海米20粒,葱段50克,姜片50克,细盐、糖、绍酒、味精各适量。

操作过程:

1、猪肉洗净,切成两块。藕洗净,去皮切成两段。冬菇用水浸泡,择净。干笋、红枣、莲子洗净待用。

2、汤锅内加清水4000克,置旺火上,将鸭骨架、猪肉、藕、冬菇、干笋、海米、葱、姜、料酒、糖同时放入汤锅,待汤开后,再用微火煮1小时。再放细盐、栗子、莲子、红枣煮1小时即可起锅。上桌时加入味精。

此汤特点:鲜香适口,咸中带甜。

六.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泥鳅

泥鳅又名鳅,真泥鳅,鳗尾泥鳅。1950年前后,东平湖内泥鳅最多,一条船每天可捕获三四十公斤,有一年,老湖镇老湖村渔民20条船曾捕过千余公斤泥鳅。据他们说,下大雨后湖里涨水时,泥鳅最多,这时泥鳅多藏在水面漂浮着的草团里,最容易捕获。

东平湖泥鳅有5对须,最长须可伸到或超过眼后,无眼下刺。鳞小,埋于皮下。尾柄上皮褶棱低,与尾鳍相连。尾柄长大于其高,尾鳍圆形,-靠近臀鳍。

泥鳅为小型底层鱼类,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体缺氧时,可进行胸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以各类小型动植物为食。泥鳅分批产卵,繁殖期主要在5—6月,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最大个体可长达300毫米。

泥鳅为小型鱼类,东平湖内捕到的最大个体不超过半市斤。它的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22.6克,脂肪2.9克,钙51毫克,磷154毫克,铁3毫克,维生素A70国际单位,此外,尚含维生素B1、B2、烟酸等营养成份,泥鳅体内所含的糖是鲫鱼的25倍,铁是对虾的9倍,钙超过带鱼、鲤鱼等。其尼古酸的含量也高于其他鱼类。渔民常用泥鳅炖豆腐,美其名曰“龙登白玉堂”。中医学认为,泥鳅性甘平,入脾,肺经,其粘液甘寒。有调中益气,解渴醒酒,祛湿解毒,滋阴清热、通络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阳痿、传染性肝炎、痔疮、盗汗、水肿等症。

东平湖泥鳅体长而粗,肉质肥厚。多分布在湖内和湖周围的河塘沟渠内,年产约150吨。上世纪五十年代时,我县稻屯洼也盛产泥鳅,一条船日捕获量最高时曾达50多公斤。

由于泥鳅做汤菜味道鲜美,能祛病强身,现在已成为倍受人们欢迎的新兴之保健食品。

七.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瓜打

瓜打是用面粉和菜馅加水搅拌在一起,使之成近似于浆糊的面糊状,放在平底锅或鏊子上烙熟后吃的食品。这种食品,在东平县农村比较普遍。

烙制瓜打时,菜馅可以切成细条状,也可以切成丁。面粉和菜馅以大约各占一半的比例拌和,边搅拌边加水,以面糊稀软不淌为宜。搅拌时加入适量精盐、花椒粉等调料。烙制时,在烧热的平底锅或鏊子上涂一层食用油,待油热欲起烟时,将拌匀的面糊敷于其上,厚约1厘米,用文火慢烧,用锅铲反复翻烙,至瓜打外皮焦黄,即可盛入盘内食用。

烙熟的瓜打外酥里嫩,趁热吃香美可口。这是一种可作面食亦可作菜肴的食品,方便易做,农家常用来待客。

八.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菱粉窝头

菱粉窝头是1985年以来我县开发湖产资源而新兴的一种面食小吃,以甜软、筋硬、香醇、口感好而倍受人们喜食。

菱粉窝头小如酒盅,它以湖产优质菱角磨成的面粉为原料,配以少量红糖(或白糖),加水和面,捏成窝头,放入锅内蒸熟而成。颜色类似而口感优于高梁粉窝头,嚼食有特殊的香味,是富有水乡风味的名吃之一。也是到东平湖来的旅游者喜爱的食品。在腊山景区和东平湖景区饭店均可品尝到。

九.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彭集王庄犬肉

“六十年的狗肉汤子——老味啦。”这句民间歇后语,源出于哪里?就出自我县彭集镇王庄犬肉坊。王庄犬肉相传创制于明朝年间,迄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目前,全村有7家犬肉坊,以村民王广千煮制的犬肉为正宗且最负盛名。

王家煮制的犬肉色鲜味美,肉质细嫩,无腥味、异味,食之不腻,老少皆宜。因口感好,味道美,除畅销本地,还远销北京、天津、辽宁、吉林等省市。

王家煮制犬肉,其工艺要求非常讲究。首先,选料严格。王家买狗,以散养家狗为主,家狗又以三四龄的为好,这样的狗出肉率高,肉嫩,煮熟后肉香;不买病狗、瘦狗;也不买以宰杀牛羊为业的屠户家的狗,据说,屠户家的狗,肉食多,煮熟后的犬肉含有腥味、膻味、异味;尽可能选买农户散养,以吃剩饭杂粮长大的狗,这样的狗宰杀煮熟后味正香醇。其次,善存煮狗肉的老汤。以老汤炖煮是保持犬肉独特风味的关键,每次将肉煮好后,用来盛老汤的器皿,必须以沸水冲烫消毒,以确保老烫洁净不腐,下次再用。三是要掌握好火候。

王家犬肉的制作工序是;

1、将无病活犬宰杀、剥皮。然后,把整犬刀割为数块,洗净。

2、置锅于火上,下锅煮肉,去沫。过半熟后弱火慢焖3个小时。

3、待肉煮熟至七成,立即脱汤,上火硝、施色。晾透,放入配有精盐、陈皮、肉寇、丁香、人参、苹果、大小茴香等十几种调料的老汤锅里焐2—3小时,捞出即可食用。

狗,又名黄耳,地羊。狗是被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老子《道德经》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唐代“五坊”中有狗坊,是皇帝畜养猎犬的场所。狗肉入馔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远在西周时期狗肉即已成为筵上佳馔。《史记·荆轲传》:“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可知当年刺秦王的一代猛士荆轲,挑选的助手原来是个善于宰狗的屠夫。那时候,宫廷宴饮,祭祀大典,均有狗肉。周天子所食“八珍”之一的“肝”,就是用加佐料的狗肝在火上炙成的佳肴。这是我国最早的狗肉菜谱。

狗肉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能防治多种疾病。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狗肉以黄狗为上品,黑白次之。味盛,酸湿无毒,食之大补元气。”列举了吃狗肉的种种好处:益气、轻身、安五脏、益脾胃、暖腰膝、壮气力、治五劳七伤等。

狗肉属大补食品,冬季食用效果更佳。

目前,由于狗源不足,王家犬肉日销量仅二十公斤左右,加上另外6家犬肉作坊,日销量也不过百公斤。因为量少,常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十.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黄桑鱼

黄桑鱼,又名嘎牙子、金丝鱼,天然分布于东平湖水域的底层,为野生肉食肉性鱼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湖内黄桑鱼最多,一网可捕四五十公斤,据渔民说,1964年时,雨后撑船下湖,可看到成群的黄桑鱼露头于水面,日捕获量上千公斤。但那时黄桑鱼价格十分便宜,市价仅0.16元1公斤(而现在已高达16元1公斤)。在八十年代后,由于过度捕捞,产量已明显下降。目前年产量约120吨左右。

黄桑鱼背部黄绿色,体侧黄色并有断续的黑色斑块,体裸无鳞,头大宽平,眼小,口裂大,背鳍硬刺,具有锯齿,胸鳍呈扁形。硬刺强大,这于其底栖肉食性是相适应的。

黄桑鱼肉质细嫩,味鲜美、少刺,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据测定,黄桑鱼可食用部分在74%以上,蛋白质含量高达28.7%,脂肪含量为2.5%,此外还含有大量的钙(2.65%)、磷(0.15%)、铁(0.02%)以及大量的微量元素。适合于各种烹调方法,可以做成许多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佳肴,如金丝鱼片,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咸,色美。黄桑鱼还有健脑、补血、调中益阳等保健功能。

近年来,宴席上,多喜欢用黄桑鱼做汤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