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日照特产核桃仁哪家好 日照核桃仁多少钱一斤加工厂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日照特产核桃仁哪家好 日照核桃仁多少钱一斤加工厂更新时间:2023-11-24 00:16:08

一. 山东省 日照 五莲县 五莲豆腐宴

五莲豆腐历史上就有名气,而街头(镇)豆腐更是冠绝五莲。

豆腐卤水蘸成,白嫩爽口,尤其是大豆收获季节,家家户户做豆腐,豆香弥漫全村,让人欲走又止。豆腐宴实际上是一个制作豆腐的流程,先喝豆浆,再喝豆脑,然后吃豆腐,后吃炒豆腐渣,最后喝豆腐汤。佐以青红椒、葱、香菜调制的佐料,配以街头煎饼(红薯打皮后,磨浆打糊,沾鏊制作,酱色雪白,其薄如纸),实属农家名吃。

二. 山东省 日照 东港区 日照金银花

日照金银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日照金银花

日照市东港区金银花协会

11466415

金银花(中药材)

三. 山东省 日照 岚山区 日照东方对虾

日照东方对虾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日照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具有个体大、体型侧扁、甲壳薄光滑透明、肉质厚、肉味鲜美、风味独特、质量上乘等地方特色,为虾类之冠,名列海产“八珍”之首,是我市渔业经济的特色和优势产业。

日照是中国北方沿海富水区,境内淡水资源近丰富,浅海、沿海滩涂面积大,近海有鱼类近百种,是中国四大水产品苗种繁育中心之一。

东方对虾又名中国对虾,是日照市的优势水产品。日照市是全国对虾育苗、养殖的发祥地,拥有全国惟一的东方对虾原种场、山东省仅有的2个农业部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之一,2011年日照东方对虾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0多年来日照市在东方对虾的苗种供应、养殖技术等方面支持了全国的对虾养殖产业,其中日照国际海洋城涛雒镇的对虾养殖、育苗走在全市的前列,每年向全国沿海地区提供200亿尾对虾无节幼体、20亿尾对虾苗种,年产养殖对虾500吨,为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区繁荣、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作出了突出贡献。

东方对虾肉质鲜嫩味美,营养丰富,还利于补肾壮阳,滋阴、健胃。对阳痿、筋骨疼痛、手足搐搦、全身骚痒、皮肤溃疡等症有一定疗效。虾壳对神经衰弱、头疮、疥癣等症有食疗效果。而日照养殖的东方对虾,具有个体大、体型侧扁、甲壳薄光滑透明、肉质厚、肉味鲜美、风味独特、质量上乘等地方特色,为虾类之冠,是日照市渔业经济的特色和优势产业。

日照国际海洋城开航水产有限公司是全市最大的东方对虾生产基地,也是全市最大的无公害对虾生产基地,拥有养殖水面3000亩,年产优质东方对虾150吨,养殖规模、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日照东方对虾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日照东方对虾产地范围为日照近海海域及陆上养殖池塘,养殖区分布于山东省日照市内两城镇、秦楼街道、石臼街道、北京路街道、奎山街道、涛雒镇、虎山镇、岚山头街道、安东卫街道等。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7′15″~120°15′00″,北纬34°55′00″~35°35′53″。

地域范围

日照东方对虾产品地理标志地域范围为日照近海海域及陆上养殖池塘,面积60.15万公顷。地域范围为北纬34°55′~35°35′53″,东经119°17′15″~120°15′。该区域内作业船约1160艘,年捕捞量150吨。养殖区分布于市内两城镇、秦楼街道、石臼街道、北京路街道、奎山街道、涛雒镇、虎山镇、岚山头街道、安东卫街道等。该区域内养殖户100家,养殖面积1500公顷,年养殖生产量1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日照东方对虾个体较大,雌体长18~24cm,雄体长 13~17cm。体形侧扁,甲壳薄,肉质厚,光滑透明,体色鲜亮,个大体肥,肉色晶莹的外观特点。煮熟后通体橙红,色艳悦目。 2、内在品质指标:日照东方对虾具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为虾类之冠,营养价值很高,名列海产“八珍”之一。虾肉中含蛋白质18~21g/100g,钙310~330mg/kg,总磷125~140mg/100g,铁21~35mg/kg。 3、安全要求:本产品的生产技术操作和产品销售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18460.4-2001)、《船渔获加冰保鲜操作技术规程》(SC/T3002-1988)、《渔获物装卸操作技术规程》(SC/T3003-1988)等。

四. 山东省 日照 岚山区 岚山头虾皮

岚山头虾皮

虾皮,学名毛虾。日照沿海均有分布,以岚山、虎山沿海为多。因岚山头在历史上就是水旱码头和商埠,海鲜多从这里向外转运,故得名。

日照沿海,一年有两次虾皮旺发期。第一次在5-6月份,虾皮个体较大,在2厘米左右,渔民叫“二称钩”。第二次在9月份前后,虾皮个体较小,一般体长在一厘米左右,渔民叫“红绒”。捕捞毛虾主要靠手推网,俗称“推虾皮”,技术高的好手,可踏木跷,在深水推网。

推虾皮在日照已有数百年历史,以安东卫和潘家村为最早。

五. 山东省 日照 岚山区 西施舌

古越西施女,容美非凡。西施舌壳大薄脆,外形似扇,形态俊秀,斧足形扁似舌,清白如玉,被誉为西施舌。此蛤壳内软体丰满,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蛤肉含多种氨基酸,营养甚为丰富,有润肺、补阴之功效。

海产贝类,其壳呈三角形,薄而光滑,壳表生长纹细密而明显,呈黄褐色,壳顶部为淡紫色。一般体重250克左右。

西施舌肉形似小舌头,一触便缓缓竖起,片刻又复原状。西施舌之名,一说是因其肉宛若人舌,洁白柔嫩,味道鲜美,故以“西施”冠其名;也有传说是唐玄宗有次吃此贝做的汤,观之若乳汁,食之若甘醴,对其香鲜美味赞不绝口,当即赐名为“汆西施舌”。

西施舌为稀有海珍品,古籍多有记载。《本草纲目拾遗》称“介属之美,无过西施舌”。郝懿行《记海错》亦赞西施舌“味美在肉,……啖之柔脆,以是为珍”。西施舌肉不仅色白质细、鲜嫩可口,而且有开胃、养心、息风、凉肝、明目、益精、润脏等功能,属“补阴要药”,对“消渴症”(糖尿病)有治疗作用。

西施舌的采捕方法较为独特,据载:西施舌仲冬始有,过正月半即无,故采捕季节主要在冬季大干潮。取者先以石碌碡碾沙岸,使沙土平实,少俟视沙际,见有0出泡沫,即知有此物,然后掘取之。至今胶州湾及日照沿海群众仍沿用此法。

西施舌在日照、胶南、即墨、崂山、文登、莱州沿海滩涂均有分布,尤以胶南、日照两县市为多。全省资源量约20吨,年采捕约5~10吨,属珍稀产品。

1977年日照市水产研究所开始进行西施舌人工育苗研究,1978年研究成功;现已开始生产性人工养殖。

六. 山东省 日照 岚山区 岚山对虾

对虾是岚山著名海珍产品之一,它体长侧扁,晶莹光亮,肉质肥厚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虾肉含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系高蛋白营养水产品,为高级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佳品。鲜食可烹调红焖大虾、煎明虾、溜虾段、琵琶大虾、炒虾仁等。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无头对虾、虾仁和钳籽米等,均为海味上品。

七. 山东省 日照 五莲县 文蛤贝壳

文蛤贝壳背缘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形,两壳大小相等;贝壳表面膨胀,光滑,有一层黄褐色的光滑似漆的壳皮。小形个体贝壳花纹丰富,变化多端;大个体则较为恒定。文蛤一般生活在河口附近沿岸的潮间带,以及浅海地区的细沙或泥滩中。文蛤肉细味美,蛋白质含量13.9%,除熟食外,还可以干制或做罐头。药用价值也较高,有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的功效,对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哮喘、慢性气管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等病也有明显疗效。食用文哈,有润五脏、止消渴,健脾胃,治赤目,增乳液的功能,深受国内外食客欢迎。古代医学认为食用文蛤可治恶疮,现代医学认为文蛤软体、消化育囊的提出物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文蛤还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贝类之一。岚山区沿海文蛤资源丰富,拥有适宜文蛤养殖的潮间带滩涂达万余亩。1992年,日照水产部门人工培育文蛤苗种获得成功,为大规模进行文蛤增养殖打下了基础。

八. 山东省 日照 东港区 日照虾皮

日照虾皮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自两城镇的虾皮和西施舌,生长海域在黄海入海口的白马河口与两城河之间的海州湾,东濒鱼虾肥美的黄家塘湾,水质清新,浅海底质平坦,面积广袤,沙质海底,宽广深厚,是“国家级西施舌种质资源保护区”、“省级日本冠鞭蟹种质资源保护区”,南邻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水质资源及海水水质超过国家一类标准,环境优良、饵料丰富,是虾、蟹、贝类等繁衍生息的绝佳场所。

这里的虾皮个头极小,是普通虾皮的1/3大,却饱满均匀,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钙含量突出,有“钙库”之称。“踩高跷推小虾”是近海渔民特有的捕虾方式。西施舌个体较大,壳薄且光滑,斧足形扁似舌,洁白如玉,肉质白嫩肥厚,脆滑鲜美,味香爽口。西施舌蛋白质中含有18种编码氨基酸,其中含人体所需的全部8种必需氨基酸,西施舌还具有清热、利湿、滋阴、化痰、利尿等功能,辅助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是食、药兼备的贝类珍品。

九. 山东省 日照 莒县 浮莱山石砚

浮莱山石产于浮莱山南麓砚一带,另有洛山温砚、寨里龙尾砚等,统称浮莱砚。其特点是:砚石理细而质润,手试如膏,似有油液渗透,与墨相亲,发墨如泛油,墨色相凝如漆。颜色有绀青、褐黄、沉绿等,石内布柑黄色大冰纹,构成天然而有规律的图案。

浮来砚石载于史籍,雍正《莒州志》转载:“东坡守密州,取龙尾石制砚,并为之作铭”;明万历中,浮莱山砚曾作为贡品,深荷宸赏。其后,因开采无方,遂淹没不彰。

浮莱山石产量极少,据称现在砚石已经不易得到,是鲁砚中数量十分稀少的一个品种。

浮来山在莒县城西二十华里,砚石产于浮来山后。此处发现砚石已很久,所以附近有村名砚疃村。石材在周围沟壑、溪边土层中可以挖到,但不甚集中。浮来山石理细质润,与墨相亲,发墨有光。色泽有绀青、褐黄、沉绿等。典型的浮来山石是沉绿地,布柑黄色大冰纹,冰纹与石地色异而质同,青黄相间,构成天然而有规律的图案。浮来山石多为扁平石饼,固边有天然风化石纹,纵横交叉,别具风趣,无须雕琢,即成砚材。

十. 山东省 日照 莒县 莒县大姜

莒县大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莒县大姜”,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注册批准。至此,“莒县大姜”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成为所有莒县地产大姜的“身份证”,成为莒县目前惟一一枚,也是继日照市“日照绿茶”之后在日照落户的第二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金字招牌”

在莒县,大姜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以前就有史籍记载“莒地产芋”,其中的“芋”就是今天的大姜。从莒县地方史志的准确记载追溯,莒县种植大姜至少已有380年的历史。

据了解,莒县大姜有着“外皮金黄、皮薄肉大、肉皮鲜嫩、粗纤维少、口感脆、辛辣适中、姜味浓郁”的“金牌”质量,早在十几年前就漂洋过海畅销日本、韩国,并远销欧洲、西亚等地区,为当地农民挣“洋钱” 闯出了一条宽阔的致富路。目前,在莒县从事大姜专业种植的乡镇多达8个,其中以莒县峤山镇尤为突出,在全县的5万多亩大姜种植面积中,该镇就占了1.6万亩,全镇大约有40%以上的人口收入全部依赖大姜种植,而且该镇还有多位经营者在荷兰、美国、日本等设立了多个大姜进出口贸易公司,年出口创汇逾亿元。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反映该商品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据调查显示,农产品在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价格上涨的幅度一般较原来少则上涨20%,多则能上涨50%,甚至更多。

成功注册的“莒县大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又一次对“莒县大姜”的优良品质予以见证,在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和促进旅游发展等方面,将会发挥独特的作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