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洪江市晓湘村生姜土特产 湖南洪江腌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洪江市晓湘村生姜土特产 湖南洪江腌姜更新时间:2023-09-01 07:37:42

一. 四川省 内江 市中区 香炸苕饼

香炸苕饼为内江宾馆的名菜。

原料:红苕750克

黄油50克

甜豆沙100克

糯米粉75克

面粉50克

白芝麻100克

吉士粉各适量

色拉油1000克(约耗80克)

制法:

1.红苕洗净后去皮,入笼蒸,取出压成泥,加入糯米粉、面粉、吉士粉拌匀成苕泥粉团;黄油和甜豆沙混合搅匀成黄油豆沙馅。

2.将苕泥粉团分成10份,再分别包上黄油豆沙馅,搓成球形,沾匀白芝麻,然后逐一按扁成饼状,即成苕泥奶沙饼生坯。

3.炒锅置火上,放入色拉油烧至四五成热,下入苕泥奶沙饼生坯,炸至色呈金黄且熟透时,捞出沥油,装盘即成。

特点:色泽金黄,外酥香,内软滑甜润。

二.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兴义市 品甸生姜

品甸生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甸生姜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清水河镇的。品甸生姜的姜肉质饱满,质细纤少,色鲜味美,含油量高,淀粉多,含硫低。品甸生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清水河镇气候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多云,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15.3℃,7月份平均气温为26℃,年降雨量为1300毫米,海拔在1000米至1400米之间,相对高差为400米。全镇气候湿润,热量丰富,土壤呈微酸性,特别适合于姜的生长。因此,这里生产的姜肉质饱满,质细纤少,色鲜味美,含油量高,淀粉多,含硫低。一九八三年曾获国家外贸部出口免检优质产品证书。经加工而成的干姜块,又是系列产品姜粉、姜糖、姜汁、姜膏、保健姜汁冲剂等的优质原料,已畅销日本、中东等国家,产品供不应求。贵州品甸(清水河镇原名品甸镇)生姜在国内外市场已经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已形成一定品牌。

品甸生姜久负盛名,1983年,品甸干姜块被国家外经贸部评为优质干姜块。2003年,基地获国家财政部补助建设配套设施;2005年6月起,省农业厅认定兴义市品甸生姜基地为无公害生姜产地,品甸生姜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同年7月申请注册了“清水河品甸”生姜品牌,2009年7月注册了“品甸生姜”地理标识商标。

在合作社的组织下,建有兴义市品甸生姜30000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姜种植农户6000余户,年产量6万吨,原产品销售4万吨,2万吨加工成干姜块、姜片、泡姜,生姜制品加工增值率达30%,年销售收入1.2亿元以上。生姜基地对当地种植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带动农户6000余户发家致富,是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农民经济收入的50%以上。

2013年,兴义市清水河镇生姜专业合作经济协会申报的“品甸生姜”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7827971。

品甸生姜

兴义市清水河镇生姜专业合作经济协会

7827971

生姜

三. 湖南省 怀化 洪江 托口生姜

托口生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托口生姜”已有100多年栽培历史,姜枝细嫩修长,色泽美观,姜肉脆嫩化渣、香辣适中,产品远销湘、黔、川、渝等省、市,去年销售收入1600万元。

托口镇位于洪江市南部,属两省(湘、黔)、四县市(洪江市、会同县、芷江县、天柱县)交接地,东与江市镇相连,南接会同县,西与芷江侗族自治县相邻,北与沅河镇为界,土地总面积117.3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大桥街居委会,距市治黔城22公里。该镇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8公里。境内地势西南高,群山起伏,属低山、中低山区;东北部地势低,属丘陵地夹有小量河谷平原。最高点在豹雾山,海拔804米,最低点为杉木桥,海拔185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8℃,年降水量835mm。

“托口生姜”已有100多年栽培历史,姜枝细嫩修长,色泽美观,姜肉脆嫩化渣、香辣适中,产品远销湘、黔、川、渝等省、市,去年销售收入1600万元。托口生姜独特的鲜脆、肥厚、口味醇正的优势,已成为农副产品的后起之秀,在未来的几年中,将会成为托口的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

作为托口“三宝”之一的“玉竹”牌生姜是托口的,它素以“嫩”、“鲜”、“脆”而闻名,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在以前,人们只是简单的种植加买卖生姜,而市场上生姜的价格一般并不高,所以种植生姜的农户增产不增收。近年来,托口镇党委、政府把生姜的深加工作为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一方面,对生姜市场进行整合,把坛子生姜作为食用产品来开发;另一方面,多次参加省内外的各种农业、食品博览会,成功的把文章做到了省内外很多地区。

目前,托口的生姜加工企业已经初具规模。近年来,产品年产量达到80万公斤以上,年利润已达到了200万以上,并创出了“玉竹”、 “招招”等驰名品牌,产品更是远销广东、浙江、福建等地。

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洪江市“托口生姜”正式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四. 辽宁省 营口市 盖州市 盖州生姜

盖州生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盖州生姜, 产地位于辽宁省营口盖州市,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盖州市的徐屯镇、归州镇等15个乡镇、场、办事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1°56′44″—122°53′26″,北纬39°55′12″—40°33′55″。生产面积3万亩。2011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为盖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盖州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形成了盖州生姜独特的品质,徐屯是生姜盖州主产区,该镇属辽南丘陵地带,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生产的生姜特点是块大肥硕,表皮光滑,由于含有辛辣素、姜油酮等成分,使之具有较浓的辛香味。盖州生姜富含糖分、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均高于同类产品。盖州生姜用途很广,是集调味品、食品加工原料和药用为一体的多用途蔬菜,除用做调味佐料外,还可以加工成姜粉、姜干、姜汁、姜片、姜油等产品。由于盖州生姜含水分较低、姜皮较厚,因而耐储适宜长距离运输,不仅销往国内大中城市,还出口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盖州现生产规模为3万亩,产量12万吨,是辽宁省最大的生姜生产县,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

地域范围

盖州生姜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21°56′44″—122°53′26″,北纬39°55′12″—40°33′55″。覆盖市内榜式堡镇、暖泉镇、东城办事处、西城办事处、青石岭镇、太阳升办事处、西海办事处、徐屯镇、团山办事处、沙岗镇、九寨镇、陈屯镇、梁屯镇、万福镇、归州镇15个乡镇办事处,生产面积3万亩,年产量10.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品质特性特征:盖州生姜在长期的栽培和自然选择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特征,生产出来的生姜姜块肥硕,肉质较厚,辛辣味特浓,且富含多种营养元素。 (2)产品质量安全规定:明确登记产品市场准入所遵循的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名称、具体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GB3059—1996大气质量标准 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3838—1998国家地面水质量标准 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五. 江西省 宜春 上高县 上高生姜

上高县是生姜的著名产地。主栽品种有白丝姜、黄丝姜和山东大肉清退。其中白丝姜和黄丝姜为我县的传统产品。其纤维少,辣味稍强,有香甜味,耐贮存的优点,不仅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而且适宜加工。生姜种植面积为1万亩,总产量15000吨。

六. 湖南省 永州市 江永 福洞生姜

福洞生姜在清代就已驰名于省内外,因原产江永冷水铺乡的福洞村而得名。福洞生姜粗壮如藕,表面银白光亮,块茎上有粉红色的芽尖,纯正的辛香味令人神清气爽。其肉质脆嫩,纤维质少,辣度适中,是加工姜糖和紫油姜的优质原料,也是烹调菜肴不可缺少的香辣佐料。如果加工成咸菜,可以始终保持纯白色泽和脆嫩的口味。江永有一首民谣赞道:“香辣脆嫩福洞姜,盖过远近十八乡,脆如冬笋嫩如瓜,一家炒姜满村香”。

七. 四川省 内江市 隆昌市 山古坊

山古坊是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的。隆昌县山乡食品酿造厂开发了“山古坊香豆腐”、 “山古坊豆豉”、“山古坊酱油”、“山古坊陈醋”、“山古坊松花蛋”、“山古坊咸盐蛋”、“渔箭滩豆腐干”等系列产品。

隆昌县山乡酿造食品厂坐落于有着“中国石牌坊之乡”和“首批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美誉的四川隆昌。企业邻成渝高速和西南出海通道,距成渝铁路九公里,便利的交通在企业迅速发展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也给全国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视产品质量如生命、艰苦创业、真抓实干”的精神为立企之本。山古坊调味品、豆制品系列秉承古法传统工艺精选本企业无公害绿色种植基地纯粮,运用企业独有的传统技术,专业生产“古法传统工艺、非现代食品”的风味豆豉、花生豆腐、剁椒水豆豉、天然风萝卜、渔箭滩豆腐干、四川老腊肉、酱肉、姜汁盐板鸭、无铅无泥五香松花皮蛋、盐蛋等土系列产品。山古坊秉承传统技术作为花生豆腐产品的独特工艺,该产品以豆类系列之中的绿蓝豆为主要原料,工艺精湛,汲取天地之灵气,经天然的传统发酵,并严格把握产品发酵的干、湿温差和技术要领,使发酵出的香豆腐有着麻、辣、香、柔、滑、嫩的独特风味。渔箭滩风景宜人,山清水秀,天赐独特地质、优质泉水及特殊环境气候,与茅台和郎酒的酿造受地理区域限制同似。独特的环境及精湛的工艺使渔箭滩豆腐干有着色泽澄黄、细韧耐嚼、越嚼越香、回味悠长、营养丰富的特点。因此渔箭滩豆腐、豆腐干响誉川南,远近闻名。

八. 山东省 临沂 郯城县 郯城生姜

郯城生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生姜:郯城生姜品质优良,块头大,皮色光亮,鲜艳,汁多、味美,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亦可药用。生姜在郯城种植历史较长,全县种植面积8000亩左右, 年产300万斤, 主要分布在郯城、马头、重坊、高峰头、杨集等乡镇,产品畅销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及东北各省地。

九. 湖南省 怀化 洪江 托口、黔城花篮

洪江市竹编,历史悠久。在传统产品中,托口、黔城的花篮造型美观,工艺精湛,独具一格。70年代即远销美、德、日、新加坡、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1978年11月被外贸部授予"信得过"产品称号。1985年,全市竹编工艺品30万件,产值37万元。

十. 江苏省 镇江市 丹阳 镇江江蟹

镇江江蟹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镇江江蟹是江苏镇江丹阳的。

镇江江蟹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自三国后期至元、清,镇江历史上皆有相关记载,镇江江蟹文化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应和时代元素。江蟹文化助推了镇江江蟹产业的发展,江蟹产业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镇江江蟹文化内涵。 相传早在三国后期镇江人就创造发明了独特的“蟹黄汤包”。相传为纪念孙尚香,镇江人学着汨罗人用粽子来祭祀屈原,便包了肉馒头,投入江中。由于孙夫人生前爱吃螃蟹,遂加入蟹黄,称“蟹黄汤包”。从此代代相传至今,蟹包和肴肉是镇江的两大名产,同获全国“金鼎”奖。 元代,镇江更有输送蟹王之所的美誉。据《至顺镇江志》[元]记载:“蟹,俗称旁蟹,以其横行故也。《本草》:“蟹至八月,即衔稻芒两茎长寸许,东乡至海,输送蟹王之所”。镇江市原丹徒县大港、大路、姚桥三镇,至今仍称谓“镇江东乡”。镇江东乡至今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秋风起,蟹脚齐,打灯笼,围竹篱,大哥挽裤脚,小弟断水渠,大娘洗新姜,二姐打醋急 清朝,“芙蓉套蟹”曾定为镇江乾隆御宴。《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作者曹雪芹笔下生动的描写,至今令人回味无穷,令人难忘。“持蟹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小说故事发生在金陵(现南京市),与镇江近在咫尺,如今高铁仅18分钟行程。其席间品尝的螃蟹有理由相信正是镇江输送的“蟹王”。硕大肥美的“蟹王”,正是昔日达官贵人享用美味佳肴。 截止上世纪80年代初,镇江江蟹皆为长江天然资源捕获物,据水产年报资料,1955年捕捞产量达616.8吨。随着时代发展,江蟹天然捕捞产量已远远难以满足市场需求。1977年开始组织大水面人工增殖放流。《丹徒县志》记载:“螃蟹养殖,1977年从崇明县购回螃蟹苗535公斤人工放养。1980年荣炳公社洋湖水产养殖场放流蟹苗7.5公斤,当年收益”。据《润州志》记载:“1982年,镇江市郊汝山乡新生、长江村人工试养螃蟹各1亩,1985年发展到120亩”。 《镇江年鉴》2002记载:上世纪九十年代,镇江“兴建特色餐饮江鲜一条街”,同时“在扬中、丹徒等地沿江滩地,充分发挥长江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势资源优势,通过‘低坝、高栏、围养’方式发展长江名贵鱼类和江蟹”。近年来,西津渡(镇江)长江蟹文化节、扬中江鲜文化馆应运而生。 为了更好地传承镇江江蟹文化,做大做强镇江江鲜产业,镇江市委市政高度重视江蟹产业发展。2012年,时任镇江市市委书记的张敬华作出指示:要求尽快创建镇江江蟹自主品牌,发展江鲜产业。市农委立即行动,全力推进。2013年将发展镇江江蟹产业列入《农业产业千亿工程规划(2013-2015)》和《镇江现代特色渔业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镇江市江鲜产业协会,注册了“梦之鲜”品牌,开办了镇江市江鲜产业协会江鲜连锁店江蟹直销店。同年3月,镇江市农委出台了《促进镇江江鲜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了镇江江蟹产业发展和壮大,2013年江蟹养殖面积2871.2公顷,产量2135.6吨。

在地域: 江苏

申请人: 镇江市江鲜产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镇江江蟹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镇江长江行政区域段沿江及5条支流(通济河、九曲河、香草河、大运河和便民河)两岸1公里范围内。行政区域包括扬中市所有6个镇(街道办事处),镇江新区大路镇、姚桥镇、大港街道办事处,润州区蒋乔镇、七里甸街道办事处,京口区谏壁镇、象山镇,丹徒区高桥镇、江心镇、世业镇,丹阳市新桥镇、后巷镇、陵口镇、珥陵镇、延陵镇,句容市宝华镇、下蜀镇等7个县(市、区)的23个镇(街道办事处)。地理坐标为:E119°04′15″~119°56′52″,N31°48′45″~32°18′40″。面积2871.2hm2,产量2135.6t。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