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兴义特产李子 贵州特有水果酸李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兴义特产李子 贵州特有水果酸李子更新时间:2023-08-23 21:30:07

一.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小粑粑

小粑粑

苦荞面加上面粉做成皮,火腿、豆腐切成小碎丁,加葱等其他作料炒香后作馅。将馅包入皮中,掐起花边,成半月型,然后在大锅中加水煮塾,吃起来喷香,是当地特有的一种小吃。姐妹饭馆的小粑粑比较不错。

二. 贵州省 安顺 平坝区 林卡辣椒

林卡辣椒是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马场镇林卡村的。林卡辣椒以大小适中、色泽鲜红、皮厚籽少享有盛名。

林卡辣椒现有400余年的种植历史,因产于平坝马场镇林卡而得名,具有色泽鲜红,皮(肉)厚籽少,个头大小适中,色、香、味俱全特点,在食用过程中,体现出突出的香、辣一体性。同时也是提炼红油、加工辣椒制品的优质原料。近年来,林卡辣椒的种植已从2005年的8700亩增长到今年的15000余亩。2005年,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路子,林卡村委会与村民筹资联合组建了贵州平坝林卡香辣制品有限公司,公司拥有固定资产520万元,生产规模450吨。

林卡辣椒新品——香辣丝:把辣椒剪成丝丝状,加入芝麻等调制而成,其产品味道鲜美,香辣酥脆,辣味正宗,可单独食用、下饭下酒,也可作为一道菜,用于调料烹制辣味菜品。

三. 贵州省 毕节 贵州马

【主产区与分布】 以贵州的毕节地区、六盘水市为主要产地,除黔东北和铜仁地区数量较少外,其余全省各地均有分布。

【形成历史】

贵州省的开发较晚,是多民族的地区,久与外界闭塞,以致对境内的古代养马历史,知之极少。按该省从春秋时期起分属夜郎、牂牁和糜莫三国,秦代始在境东北部置黔中郡,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在边远地区则以畜牧业为主,如《史记·西南夷列传》指出:“随畜迁徙,毋常处”。到宋代以后,黔西马始见出名。如大观初年(1107年)准播州(今贵州遵义县)夷界巡检杨荣之靖,每年买马五十匹于南平军(今贵州桐梓县),厚给马值,以示优恤。南宋时在罗殿(今贵州省南部)买马,更推行茶马制度到该地,规定每年买马750匹,于今桐梓县一带。元代在一亦奚卜薜(今黔西地区)养马,并定于每月寅日给盐喂马,与西南行省一并为全国十四道牧区之一。在明、清时代并以贡马出名。

近世马市交易在黔西部、南部已很繁盛,如安顺县、关岭县的花江、贵阳市的花溪、黔西县的钟山,黔南的独山县等均是牲畜集散市场,并以出售牛马为主,这对贵州马的扩大分布起着促进作用。

在1939年以后,原句容种马牧场迁到贵州省,改为清镇牧马牧场,曾在桐梓、惠水、罗甸、安顺等县,举办十处马匹配种站,采用阿拉伯马和蒙古马的0公马改良当地马种。到五十年代末期,采用卡巴金、古粗马作种公马,继续办过配种站,亦时间不长,影响面不大,并分别于1960年前后结束。所以贵州马仍属本地品种。

贵州高原山峦起伏,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自古以来省内和省际的人民生活物资交流均靠马匹驮载运输,随同公路建设马车运输亦与日俱增。

苗、回、彝、水族人民喜欢“耍马”,选购外形优美、体格较大的马,配以美观的头络、鞍具,在一年一度的端阳节“耍花山”、九月重阳前后的“过端”,均要举行骑乘赛马,分别有平地赛跑、冲坡、赛走马、比走法、比速度及比耐力等多种形式,从而加强了马的心肺功能、肌腱的锻炼。所以黔西马是在贵州高原的山区自然条件和人民养马技能选育下,培育出了短小精悍、行动敏捷、役力特强等特点的山地古老品种。

四. 重庆市 万州 分水李子

万州区分水镇石碾李子协会成立于2002年9月8日,是农业部门指导建立的全区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成立时的90户,328人发展到现有会员632户,2086人,涉及分水、孙家、余家、后山等四个镇乡的石碾、张家嘴、兴发、李丫、柏桐、元河等六个村,李子种植面积由800亩扩大到13000亩,是建会时李子种植面积的15倍多,投产李树常年产量已达500余万斤,年产值近500万元,会员户平李子产值0.8万余元,纯收入达0.4万元,人平产值2400余元,纯收入1200元,其中,家庭李子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21户,1万元以上78户,5000元以上的超过了200户,带动了当地李子产业的发展。2003年协会被重庆市批准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市级示范点,2004年被确定为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示范单位,受到了上级农业部门和区领导的关怀,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多次被推荐向兄弟区县介绍合作组织建设经验。

石碾李子协会联系电话023-58437226

五.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兴义市 兴义石斛

兴义,原名黄草坝,因盛产黄草而得名。

黄草,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兰科石斛属植物。石斛属是兰科植物中的一个大家族,全世界约产1000种,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至大洋洲。中国产石斛属植物75种2变种,主产秦岭以南诸省区,尤以云南南部种类最多。贵州省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统计,全省产石斛属植物22种1变种,黔西南产19种,兴义市产16种以上,分别是细叶石斛、罗河石斛、叠鞘石斛、流苏石斛、束花石斛、紫瓣石斛、美花石斛、齿瓣石斛、兜唇石斛、玫瑰石斛、铁皮石斛、盘江石斛、钩状石斛、勐海石斛、重唇石斛、细茎石斛等种类。石斛属植物按照茎的粗细不同被加工成中药材后,民间常分为大黄草、中黄草和小黄草,每一类中都有多种原植物。解放前,兴义市石斛收购的最高年产量达35担(每担约50kg)。解放后,1951年收购的黄草.jpg黄草达30多担,1964年上升到50多担,“文革”期间年收购量为20多担。在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据有关人士介绍兴义的石斛植物随处可见,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石斛植物在自然界中仍然可以找到,并有初步的人工栽培,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石斛用途的拓展,新药的开发,石斛的市场需求量加大,各地均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进行大量收购,由于带兜采集等不合理的采收方式,野生石斛资源急剧下降,造成资源快速濒危,首先是黑节草(铁皮石斛)告急,其次是金钗石斛(石斛)在兴义消失踪迹,再就是小黄草(美花石斛、粉花石斛)罕见。黄草原植物一种一种地变为濒危植物种,以至被列入国际濒危植物(禁止贸易)的名单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

石斛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收载的原植物有金钗石斛、环草石斛(美花石斛)、马鞭石斛(流苏石斛)、黄草石斛(束花石斛)、铁皮石斛5种。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的植物化学家和药物化学家对石斛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石斛原植物中的5种植物的化学成分是各不相同的。金钗石斛是唯一含有石斛碱的一种植物,铁皮石斛含石斛多糖较为丰富,环草石斛则含石斛宁、石斛宁定等成分,马鞭石斛则含豆甾醇类及谷甾醇类等等,药源混用实际上是不妥当的。石斛属植物开发的药品较多,南京金陵制药厂的“脉络宁注射液”以金钗石斛作为原料药,浙江天皇药业公司生产的“铁皮枫斗胶囊”、“养阴益气胶囊”等以铁皮石斛为原料药,石斛属植物生产的20多种成药产品中,多以金钗石斛和铁皮石斛作为主要原料,以美花石斛(小黄草)作为主要原料的药品未见有报道,其开发利用的途径相对较少。

石斛属植物除药用价值外,国内还用来生产保健品,如“铁皮枫斗晶”、“石斛鲜露”等产品,分别利用铁皮石斛及金钗石斛作为原料。民间用美花石斛(小黄草)之叶来杀蛆灭蝇。石斛还具有重要的花卉价值,泰国国内有2800多个专业兰场生产兰花出口,1996年创汇达8200万美元,其中石斛兰占有较大的比重。兴义市石斛资源中的束花石斛、细叶石斛、流苏石斛、美花石斛、钩状石斛,玫瑰石斛等均为重要的花卉资源,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束花石斛的花大,花被肥厚、花期长,可作切花材料。细叶石斛的茎似紫竹,叶似竹叶,花为兰花,花色金黄,故在十九世纪《兴义府志》中有“紫竹兰”之称,兼容了竹兰之美。黄草,各个种的经济价值也是不相同的,尤以铁皮石斛的经济价值为高,以铁皮石斛加工而成的“西枫斗”,国际市场价格为每公斤1300美元。“龙头凤尾型铁皮枫斗”国际市场价格为每公斤3000美元。铁皮石斛鲜植物的价格在兴义市场售价也达每公斤200元。其次是金钗石斛,其价格为每公斤10多元到30元左右。第三为小黄草(美花石斛),每公斤价格为8至15元,产量-格也低,传统种植的经济效益较差。以上三种石斛中以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的栽培价值较大,应用价值较广,种植的经济效益较好。

兴义是贵州的石斛之乡,具有最为丰富的石斛种类资源,黄草坝的美名已作为历史,黄草资源的现状令人堪忧,种质资源的保护已极为重要,若不及时采取原产地及迁地保护措施对种质资源加以保护,黄草坝的美称将会名实不符,石斛药材也将无处可采。

贵州黔西南、黔南和黔北的赤水和习水均为贵州的热区,是发展石斛种植的最佳生态区域,若采用合理的开发方式,既有资金投入,又有地方技术保障,石斛资源的开发将会变成一个很有希望的效益型产业,将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六. 贵州省 铜仁 万山区 铜仁糍粑

铜仁糍粑,亦有“年粑”、“寿粑”、“抛梁粑”之称,其用途一是逢年过节赠亲友,素有“拜年拜年,糍粑上前”的习俗,二是招待客人,三是农村建房上梁时用于向众人抛洒,谓之“抛梁粑”,有喜庆吉祥之意。

七.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贵州白山羊

贵州白山羊原产于黔东北一鸟江中、下游的沿河、思南、务川等县,分布在贵州遵义、铜仁两地区的20余县,目前总数已超过100万只。

该羊,公、母羊均有角,颈部较圆.胸深,背宽平,体躯呈圆桶形,体长,四肢较矮。毛被以白色为主,其次为麻、黑、花色,毛被粗短。少数羊鼻、脸、耳部皮肤上有灰褐色斑点。

成年公羊体重32.8千克,成年母羊为30.8千克,肉质细嫩,肌肉间有脂肪分布,擅味轻。周岁揭羊平均活重 24.11千克,月同体重11.45千克,内脏脂肪重1.40千克,净肉重8.83千克,屠宰率53.30%,月同体净肉率 68.72%:

其性成熟早,公、母羔在5月龄时即可发情配种,但一般在7-8月龄才配种,常年发情,1年产2胎,从1-7胎 (4岁左右)产羔率逐渐上升,为124.27%-180%,品种平均产羔率273.6%,年繁殖存活率为243.19%。

八. 贵州省 铜仁 碧江区 蹄膀

蹄膀

蹄膀为铜仁传统的待客名菜。系用猪腿喇叭肉做成,色鲜味美,肉滑质细。

九.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威宁荞麦

威宁荞麦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威宁荞麦

贵州威宁盛产荞麦,素有“荞乡”之称。荞麦分为苦荞和甜荞两类,反映出荞本身甘苦统一的特性,也寄寓着人民生产荞麦的内涵。甜荞口感好,但营养不及苦荞。故有“甜荞养嘴不养身,苦荞养身不养嘴”的评说。威宁的农业科技开发研究者,深谙苦荞消炎健胃的价值。苦荞含有19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为人体必需,含有铜、铁、锌、铬、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C、E,特别是防癌治癌的芦丁含量最高。因此,确定了以食代药的开发构想,研制成了“老荞酵”荞酒、荞益粉、荞炒面等系列食品。

产地范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雪山镇、哈喇河乡等34个乡镇(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威宁荞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威府呈〔2015〕152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

《威宁荞麦》(草案)

十.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兴义市 仓更板栗

仓更板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仓更板栗主产区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南部以仓更镇为中心的沿江(南盘江)七个乡镇(仓更、沧江、洛万、巴结、泥凼、三江口、捧乍),素有“板栗之乡”的赞誉,年平均气温20℃,年降雨量135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70%左右,区域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贵州省板栗主产区之一。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仓更板栗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无污染,是纯天然食品。2007年7月,经贵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检测,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之后历年送检均达标)。仓更板栗高含糖量、低水分且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清香可口,受到省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产品远销广州、深圳及浙江一带。目前仓更及周边板栗种植面积达18万余亩,挂果8万余亩,年产板栗3000万斤,产值5000多万元,是沿江(南盘江)区域支柱性产业。目前,该区域有气调保鲜库3个,库容1300吨,能够保证板栗长年供应。

发展简史

自光绪二十三年以来,仓更人民就有在庭院种植板栗的习惯,自20世纪60年初就开始发动群众种植板栗,那时的板栗除庭院的,大都归集体所有,自1979年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板栗年产55吨,1990年年产291吨,2000年板栗年产1200吨,大规模种植是在2000年至2005年,仓更通过退耕还林,育林荒山,天保工程项目资金及对部分困难群众采取无赏供应苗木,发放无息贷款扶持,发动群众大量种植板栗。与此同时,沿江其他六个乡镇也大规模发动群众种植,板栗基地逐步形成并逐渐壮大,2011年6月,沿江七乡镇联合组建“兴义市仓更板栗协会”及联合党总支部,整合区域种植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申报注册地理标志,参加各种展销会,推进板栗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同时,为广大栗农提供种植、管护、销售、贮藏、加工等全方位服务,在保证仓更板栗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质量。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