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和县特产腊肉 安徽寿县特产腊肉专卖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和县特产腊肉 安徽寿县特产腊肉专卖店更新时间:2023-08-13 10:44:03

一.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乌鸡白凤丸

《泰武牌》乌鸡白凤丸为本区泰和制药厂生产的传统名药。该产品历史悠久、加配上考究,用料精良。它以国内珍禽泰和乌骨鸡为主要原料,加配上等党参、黄芪、熟地、淮山、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五味子、丹皮等20余种中药制成。产 品分大蜜丸和瓶装小蜜丸二种,具有清热、补血崩不止等症有显著的效果。此外,对治疗胃溃疡、慢性肝炎、肺结核等病也有很好的疗效。曾于一九八二年、八五年和八六年分别评为江西省和国家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多年来,该产品畅销全国二十七个省市,八三年后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深受国内外用户欢迎。

二.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南溪米酒

南溪米酒,远近闻名。酿者代代相传,饮者千年礼赞,南溪人自酿自饮,自行其乐,故南溪有酒乡之雅称。千百年来,南溪人逢年过节、婚庆寿诞等红白喜事必饮米酒,视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生活幸福、其乐无穷的生活写照。南溪米酒浓醇香甜,最能醉人,充满朴实无华的乡土气息,是酒族中最为真纯质朴,具有乡土本色的美味,冬饮驱风去寒,夏饮提神健脑,具有养颜益寿,滋阴补阳,舒筋活血等功效。

三. 甘肃省 陇南 西和县 西和梨

汉源镇:盛产八盘梨、金瓶梨。

西峪乡:八盘梨、金瓶梨。

四.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役乳兼用牛

省畜牧技术推广站和泰和县畜牧兽医站在泰和县澄江,上田,沿溪等地,将体格健壮,气宇轩昂的瑞士西门塔尔公牛与毛色金黄,温顺娴静的本地母牛黄牛杂交而培育出一种新畜种,这种牛,肢直蹄坚体敦实,两眼大而明亮,尾巴摆动有力,既可耕田,又能挤奶,称为役乳兼用牛,据1984年对六头役乳兼用牛产奶量统计,第一个泌乳期每头平均产奶1590公斤,日平均5。2公斤,乳脂率为5。18%;产奶二十天后,便进入使役期,担负五至七亩耕种任务,也未见产奶下降。其中二号牛,在炎热天气下连续使役一星期,每天耕作时间长达四、五个小时,日产奶仍能保持5公斤左右,1985年又对进入第二个泌乳期的三头牛测定,日平均产奶8。7公斤,产奶量比第一个泌乳期提高60%。这项研究。天辟了把传统的役使耕作型牛育成役,奶,肉综合经营型牛的道路,发展前景广阔。

五. 安徽省 马鞍山 和县 巢湖蜂蜜

 巢湖市境内蜜源植物广泛。每年春季油菜花、紫云英、槐树花、以及桃、他、梨、杏等果木之花盛开时,外地养蜂户纷纷来巢放蜂采蜜。建厂于巢湖的安徽百春制药有限公司利用巢湖蜂蜜资源,开发研制成蜂蜜果糖、百春胶襄、蜂胶牙膏等营养保健品和中药制剂,属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的高新项目。

六.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蜀口茶

蜀口茶叶产于泰和县马市镇的蜀口洲。该地产茶始于唐代,距今一千多年。明成化年间,蜀口洲引进遂川县珍稀名茶狗牯脑,使蜀口茶品质显著提高,成为一方名茶。蜀口茶精心制作后,形如鱼钩,条索紧细,银毫披露;汤色明亮,略呈浅绿;茶味浓郁,入口醇香,回味久长,沁人肺腑。清朝曾列为贡品,1985年,蜀口茶获吉安地区茶叶评比第二名,1987年,在广交会上,首次打入国际市场,颇受外商青睐。

七. 安徽省 马鞍山 和县 新桥茶干

新桥茶干

新桥茶干,生产于安徽省和县具有悠久历史的革命老区。这里盛产的优质大豆品种,无污染,这里生产的“新桥茶干”畅销大江南北,远近闻名,且多次在展评会上获得好评。

“新桥茶干”是和县地方老字号传统。选用上等优质大豆,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辅以对人体有益的八角、桂皮、丁香、甘草等天然名贵中草药,浸润酱制使汁液深入产品组织内部,其配方独特、用料考究,味道鲜香纯美,口感更是块块劲道,食用后回味无穷。

相传著名诗人刘禹锡食后赞叹到:“其形似币,五香俱全”,名噪一时。

地址:和县功桥镇新大街12号

电话:0565-5302092013856532131

八.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泰和红瓜子

泰和生产红瓜子已有500多年历史,比我省素有“瓜子大王”之称的信丰还早50年。红瓜子的特点是色泽殷红、壳薄仁厚、肉脆味香,有润肺、消食、提神之功效,是人们酒前饭后,品茗聊天时不可多得的佳品。人们还特别喜爱它独有的红色,视它为吉祥的象征。泰和的红瓜子远销赣州、广东等地,并通过港澳销往国外。

九.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兴和县 覆膜玉米

玉米生产和乌兰察布,这似乎是一对没有关系的概念。然而,近年来玉米生产在乌兰察布这块被视为“禁区”的土地上已逐渐被摆上农业之正席,成为全盟发展农业的重要举措。可说玉米生产的推广,拉开了乌兰察布盟农业变革的序幕。地膜覆盖玉米技术在乌兰察布从示范到推广,从水地到旱地,从前山地区到后山地区,已经历了十几个年头,是市场经济为这项新技术的推广注入了催化剂。目前,玉米生产已成为全盟发展粮食生产,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实现民富、政富等连台戏幕中极为重要的一出。乌兰察布盟地区积温偏低,年降水量平均400毫米。无霜期120天左右,在应用地膜之前,全盟玉米种植面积仅2。53万亩,亩产量175公斤。1986年进行玉米覆膜试验成功后,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努力下,玉米覆膜面积迅速扩大。与此同时,全盟技术人员重视覆膜玉米的深度挖掘,形成了间套作的立体农业新格局。近年来,全盟上下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技术措施,加强项目管理,玉米种植成效十分显著。大面积种植覆膜玉米,首先加快了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速度,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充分利用了乌兰察布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自然特点,使玉米产量大幅度增加,创出了新的产量水平,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玉米新技术带给乌兰察布盟的不仅仅是今天的一切,它的长远意义更在于明天,覆膜玉米,改变了农民的传统观念,而这恰恰是市场经济中全盟通向富裕的锁孔,这一无形动力已经逐渐射到农业的其它领域。“围绕市场种田,调整结构挣钱”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响亮口号在乌兰察布盟的特色农业产品在本地的广泛推广,预示着农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乌兰察布盟农业的明天和未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