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杨凌兴平有啥特产 兴平有啥可带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杨凌兴平有啥特产 兴平有啥可带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12-23 13:58:49

一.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荞麦面鱼子

荞麦面鱼子

说到夏天吃冷食,很多人都觉得吃雪糕、冰淇淋、绿豆汤、可乐才过瘾,在陕西人的传统生活里,也有很多清凉有趣的小吃能够拯救炎热夏季疲惫不堪的食欲哦,像我以前介绍过的·烙蛋盒-近几年西安兴起的风味小吃·老鸹撒陕西关中风味面疙瘩汤·地道陕西地方风味略阳酸菜·冬日里自家烩麻食暖和又顶饱·陕西彬县方师酱汁猪蹄·汁香四溢的三原合汁挂面·烙蛋盒-近几年西安兴起的风味小吃·老鸹撒陕西关中风味面疙瘩汤·地道陕西地方风味略阳酸菜·冬日里自家烩麻食暖和又顶饱·陕西彬县方师酱汁猪蹄·汁香四溢的三原合汁挂面:凉皮、酸梅汤、煎饼、蜂蜜凉糕、擀面皮、钟楼小奶糕、冰峰汽水都是老陕传统的消夏小吃,此外还有一种小吃——鱼鱼,也是非常受欢迎的。

在关中平原中部的兴平县,至今还有一些塬(丘陵地带,陕西俗称塬)上农民户连电灯都没用上,住在窑洞的时候,晚上以“洋油灯”照明。到了夏天,窑洞里不通风,干热炕人,白天劳动,汗如雨下,想喝冷饮是不太可能的,只能吃荞麦面鱼子来犒劳自己的肚腹。

荞麦面鱼子其实就是用荞麦面做的漏鱼,因为形象像鱼而得名,其实它的形状更象蝌蚪,灰白色,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种极普通的夏季小吃,每次我要拍照的时候,老乡都在旁边看稀奇,说:沃有萨好拍地(这有啥好拍的?)。

荞麦面鱼子的做法很简单,将荞麦面用清水调稀,倒入漏勺,向正在滚着的沸水锅中漏,有时可以用右手执勺,左手拍打右手腕,将荞麦面糊漏入沸水中。等到煮熟了,用漏勺捞起,放入冷水中浸凉,再换井水泡上就可以待用了。

每逢镇上庙会,街旁总有几处卖面鱼子的食摊。摊子间,摆一张小桌,有三、五张小板凳,桌上放一筷笼,插满了木筷。在小桌的一旁,另放着两个大盆,上面盖着盖子,一盆装面鱼子,一盆装兑好黑醋、酱油、蒜泥、辣椒酱、芝麻酱、香油、咸胡萝卜末、咸白菜末的井水。食用的时候拿漏勺将面鱼子从盆中捞起,控一下水,装在碗中,再用汤勺舀兑好味的井水就行了。荞麦面鱼子既可以稠吃,也可以稀吃,带着汤水吸溜上一大碗轻轻松松,又酸、又咸、又辣让苦夏中的人们身心为之一振。

兴平是中外游客去法门寺、乾陵观光的必经之路,如果有机会去旅游,一定别忘记去尝尝这独特的小吃。

二.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兴平辣椒

兴平辣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陕西省兴平市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全市总面积507平方公里,总人口5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4万人,辖7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223个行政村,辖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光照充足,地下水资源丰富,素有“关中白菜心”、“平原粮仓”和“辣蒜之乡”的美誉,是陕西省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县市之一。

兴平地区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0.1卡/cm2,日照时数为2005.4小时,年平均气温13.1℃,最高温度42.2℃,最低温度-19.9℃,年平均降水量528.4毫米,海拔高度390—541.8米,是大蒜和辣椒生产的优生区。

辣椒和大蒜是我市的传统农产品,栽培历史悠久,素有“唐蒜明椒”之称,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兴平辣椒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辣椒7000吨;大蒜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年产蒜苔3万吨,蒜头3万吨,辣椒和大蒜的年产值近3亿元。兴平大蒜蒜头肥、瓣个大、包衣紧、味辛辣,蒜苔翠绿鲜嫩、体长均匀、辛辣适中、味道鲜美,久负盛名。兴平辣椒生产基地属典型的温暖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光热资源丰富和雨热同季的特点,年降水量的85~90%集中于线辣生长的旺盛期,有利线辣生长发育。另外,兴平市的辣椒生产基地海拔在400—500米之间,生育期季风较多,风力缓续,对改善线椒作物群体通风透光条件显然有益。因此,兴平的线椒色泽红亮,辣味浓郁,营养丰富,品佳味香,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椒中之王”和“一枝独秀”。

兴平辣椒种植面积35000亩,主栽品种为兴平线椒和优质8819线椒,年产辣椒10000吨以上,年加工辣椒粉和辣椒油20000吨(从新疆、岐山等地调入)。1999年“兴平线椒”被国家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抽检为“一级品”。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土壤:培育兴平线椒的垆土是自然褐土经人类长期的耕作和施肥,堆积覆盖形成的。垆土土体结构为“蒙金型”,上层为覆盖层,质地为砂轻壤至中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高,结构良好,通透性好,利于作物生长。下层为粘土层质地吸收性强,能托水托肥,具有耕作性良,上松下实,保水保肥,抗旱抗涝等特性,该种垆土仅分布于以兴平市为中心的渭河冲积平原上的狭小地带。

气候:兴平线椒生长地的气候属于雨热同季的暖温带半湿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受秦岭山系等独特的地理因素影响,该地区辣椒成熟期的夏季昼夜温差极大(13.6℃),这十分有利于秦椒养分的积累。

二、源远流长的栽培历史

兴平市从唐期初年即开始种植秦椒,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经过数代人的辛苦培育,并结合当地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逐渐培育出今日享誉国际市场的天下第一椒——兴平线椒。

三、举世无双的辣椒品质

兴平辣椒以株型紧凑,结果集中、果实长、果顶实而弯、果肉厚、油分大,辣味浓厚为特点,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具有开胃健脾、活血名目、健美减肥之功效,远销东亚、东南亚等10多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顾客青睐。

兴平辣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陕西省兴平市桑镇、汤坊乡、丰仪乡、庄头镇、赵村镇、马嵬镇、阜寨乡、田阜乡、西吴镇等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兴平土织布

兴平素有“布衣之乡”的美誉,民间盛行土布纺织,历史上的张良卖布即源于此。

土织布是世代沿用的一种纯棉手工纺织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中国纺织史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中农村是纯棉土织布的发源地,它历史悠久,在关中农村一直延续农闲时妇女们在家纺线织布的习俗。

土织布所具有的民族图案、古老民间工艺等特点已使它成为了一项文化遗产。在当今崇尚绿色、回归自然的消费潮流中,受到广泛追捧。

四.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兴平醪糟

兴平醪糟,酿造历史悠久,源于汉而盛于唐,经历清代至今技术日趋成熟,有史记载“甜酒亦以糯米酿成,和糟而食,故名醪糟”。

兴平醪糟是汤式食品。选用高级糯米,经筛、捡、淘、泡、蒸后,并拌入特制曲母,利用一定温度储封发酵而成。以气味醇香、清甜质绵、耐饥止渴、益脾健胃而著名

陕西关中各地,不只老百姓自己做了醪糟食用,县城里,小镇上,大多都有专门叫卖醪糟的生意人,随着夜市兴盛,醪糟是最普遍也最受欢迎的一种小吃。城市里还有卖冰镇醪糟的。还有的专门卖那未经加水的原汁醪糟,叫做醪糟醅子。糯米又称江米或酒米,故而醪糟也有叫做江米酒的。在众多的醪糟中,兴平市的最著名,人称兴平醪糟或兴平桂花醪糟。制作方法与民间一般的方法略同。特点是汁浓味醇,烧开后糯米浮于水面,酒香扑鼻。据传兴平醪糟起源于西汉,武帝时把全国各地的民工征来修建茂陵,其在位54年,茂陵就修了53年。其中就有吃米饭长大的民工,但工程量浩大,吃饭都很紧张,随生产出了醪糟这一既有营养,又能放置多天,又能解暑的好食品,并流传至今。

历史渊源

《辞海》里的解释为:醪,本指汁资混合的酒,即酒酿。《后汉书.樊传》:“又野王岁献甘醪膏饧。”李贤注:“醪,醇酒汁滓相将也。”引伸为浊酒。杜甫《清明二首》诗: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由此可见,醪糟起源于汉代,其历史比大唐军中充作干粮的乾州锅盔更加久远。在杨贵妃生活的盛唐开元天宝年间,醪糟已经由宫廷贵族饮品演化为民间的大众饮料。

于是兴平醪糟悄然进入杨妃东渡的千古传奇,并在杨贵妃的生死关头充当了救命祥符。

话说天宝十五载,安禄山破潼关,杨国忠倡唐玄宗逃往四川。玄宗乃命龙武大将军陈元礼领六军马九万匹出发。玄宗独与贵妃姊妹及太子皇子妃皇孙等皇室成员和亲近宦官出延秋门,向西南而去。一行人行至离长安百余里的陕西兴平县马嵬驿,将士们干粮袋里的锅盔早已荡然无存,又饿又疲乏,都特别痛恨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兄妹,于是六军停顿不肯前进。军士故意诬说杨国忠与叛军勾结谋反,遂将其杀掉。杨国忠既死,大将军陈元礼上奏玄宗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应再在左右,请陛下割恩,一同正法。”玄宗无奈,不得已而赐贵妃自尽。遂命宫监将军宦官高力士牵贵妃到佛堂执行死刑,用白练缢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千古绝唱《长恨歌》不朽名句传诵至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敬请聪明的读者仔细玩味“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其中的深奥玄伟大天才的经典名篇,留下杨贵妃生死的千古悬疑!

笔者对杨贵妃东渡之谜破译如下:

宦官高力士将杨贵妃牵佛堂,即将行刑,高力士请杨贵妃留下遗嘱。贵妃含泪拜佛道:“佛爷,佛爷!我杨玉环在宫时,哪里防到有这个结局?想是造孽深重,因遭此遣,今日死了,还仗佛力,超度阴魂。”说至此,伏地不动披发委地。高力士闻外面哗声未息,忙将贵妃牵至佛堂后院一棵梨树下,解下罗巾,系住树枝。杨贵妃不禁泪下如雨,泣不成声道:“可叹荣华富贵过眼烟云,如今命该如此,虽香消玉殒死而无怨,只求临行前喝一碗兴平醪糟,以表对大唐饮食文化最后的怀恋与赞美,而且权当痛饮壮行酒,但愿十八年后又是一位美人儿!”

高力士应允了杨贵妃的最后请求,传唤一名宫女用托盘端进一碗兴平醪糟。该宫女容貌酷似杨妃,而且杨妃对该宫女有救命之恩。于是酷肖杨贵妃的宫女以死相报,心甘情愿充当替身,与贵妃换了衣裳。在大唐王朝盛极而衰的转折关头,佛堂兼行刑室里仅有高力士、杨贵妃与宫女三人,被白练缢死的是酷似杨妃的可怜宫女,而身穿宫女衣装、手端托盘及饮尽兴平醪糟的空碗而出者,才是真正的杨贵妃。由于是暗箱操作,调包计得以成功,杨贵妃金蝉脱壳死里逃生,终于东渡扶桑。兴平醪糟从此名声鹊起,饮誉四方。

有诗为证:

兵变马嵬驿,命系一杯醪。

杨妃东渡怨,犹念大唐潮。

五.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桑镇大通坊香椿

桑镇大通坊村共有耕地1150亩,传统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辣椒、大蒜为辅,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缓慢。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制定了大棚香椿生产规划,组织群众参观学习,采取政府贴息贷款、聘请农业科技技术人员指导、网上发布信息等方式,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为群众提供服务,调动了群众投资建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2年,全村已发展香椿大棚72个,占地102亩。( 兴平)

六. 陕西省 咸阳 杨凌 鸡血面

材料:宰鸡1只,面粉,鸡肉、花椒、姜片、精盐、葱花、香菜各,葱白2根,醋、白酱油、味精、胡椒粉各少许。

做法:1.碗内加凉水,滴入鸡血,用筷子搅匀。2.锅内放入鸡肉,加花椒、姜片、精盐、葱白煮烂,捞出晾凉,撕成小块。3.鸡血加水把面和好,擀成薄饼蒸熟,切成细条放入碗内,上面摆上鸡丝。4.锅内加原汁鸡汤、白酱油、胡椒粉、葱花、香菜、味精烧沸,起锅浇在面碗内即成。

特色:汤清味醇,香辣适口,是关中风味小吃。

七.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兴平赵家醪糟

兴平赵家醪糟

陕西兴平赵家醪糟始于清代,祖传至今已是-传人。该系列产品有忆寿牌醪糟罐头和醪糟汁,采用传统工艺下曲发酵,加上现代科学技术,产品营养丰富、绵甜可口、舒筋活血、健胃增食、消暑祛寒,形成了该厂独特风味,畅销西北五省,远销台湾、美国、日本等地,被人们称为“兴平一绝”。

兴平赵家醪糟先后被《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大众商报》、《咸阳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并被编入《陕西海外旅游采供大全》、《兴平县志》、《兴平文史资料》及《可爱的家乡》等丛书。

兴平赵家醪糟酒曲厂现又开发了辣油香、家乡玉米糁、手工挂面等产品,辣油香选用优质秦椒加工而成,突出香、新、鲜的特色;家乡玉米糁,选用兴平优质玉米做原料。玉米是杂粮营养高、口感好的食品。用玉米糁煮成的玉米粥,粒如珍珠、软粘稠糊,若配以红枣、红小豆和枸杞等,可制成八宝珍珠粥,口感更佳。

八. 陕西省 咸阳 杨凌 枣卤沫糊

红豆熬汤,放红枣汁,调入面糊,煮熟热食。味美色佳,有滋补功效。

九. 陕西省 咸阳 杨凌 海味罐罐茶

制作材料:水发海参,熟火腿,鸡蛋,茶叶,藿香,茴香,生姜,葱,香油馓子、面粉、熟猪油、菜籽油,核桃仁,精盐、五香调料各适量。

制作方法:1、将藿香、茴香用清水洗净,同茶叶一起放入陶罐内置炉火上煮,生姜去皮洗净拍松,连同精盐一起放入罐内。

2、碗内放入面粉,加水搅成稀糊。另取一陶罐倒入熬好去渣的茶叶、藿香水,加开水烧开,再倒入稀面糊烧制成茶汤。

3、水发海参洗净切成指甲盖片,用上汤煨制收汁,放入碗内。鸡蛋磕入碗内搅散,加精盐、调味品入锅炒好盛起,切成小块。火腿切成丁,核桃仁切成粒,分别用油、调味品、精盐入锅煸炒,香油馓子掰成小段。

4、盆内倒入煮好的茶汤,撒上葱花,再将烧好的海参用勺铺在中间,核桃粒、火腿丁、鸡蛋块围在海参周围,香油馓子撒在四周即成。

特色:滑润爽口,酥脆香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