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石塘特产鱼面 鱼面湖北特产做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石塘特产鱼面 鱼面湖北特产做法更新时间:2024-04-12 21:16:59

一. 湖北省 武汉 汉阳区 云梦鱼面

云梦鱼面,起源于云梦县而得名。系用鱼茸和面粉制成面条蒸熟晾凉,加猪里脊肉,木耳,葱白等而成。1911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得银质奖章。云梦鱼面可炒,可煮,可炸,还可汆成名贵得汤菜。

关于云梦鱼面的产生,《云梦县志》就曾作了记载:清朝道光年间,云梦城里的"许传发布行"由于做生意的外地商客很多,布行就开办了一家客栈,专门接待外地商客。客栈特聘了一位技艺出众、擅长红白两案的黄厨师。

      有一天,黄厨师在案上和面时,不小心碰翻了准备氽鱼丸子的鱼肉泥,不好再用,弃之又可惜。黄厨师灵机一动,便顺手把鱼肉泥和到面里,擀成面条煮熟上桌,客商吃了,个个赞不绝口,都夸此面味道鲜美。以后黄厨师就如法炮制,并干脆称之为"鱼面",这样,鱼面反倒成了客栈的知名特色面点。后来有一次,黄厨师做的面条太多了,没煮完剩下了很多,黄厨师就把它晒干。客商要吃时,就把干面条煮熟送上,不料味道反而更加好吃。就这样,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之中,风味独特的云梦鱼面终于成为一方名点了。  

     云梦鱼面之所以味道特别鲜美,自然离不开云梦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物产资源条件。由于盛产各种鱼鲜,故以所产鱼面最为出名。云梦民间流传歌谣有:"要得鱼面美,桂花潭取水,凤凰台上晒,鱼在白鹤咀。"说的是城郊有一"桂花潭",清澈见底,潭水甘美;"凤凰台"距桂花潭不远,地势高阔,日照持久。城西府河中"白鹤分流"处,所产鳊、白、鲤、鲫,鱼肥味美,是水产中之上乘。

云梦鱼面的生产,由于经过不断地研制和加工,质量愈做 愈精,其面皮薄如纸,面细如丝,营养十分丰富,食之易于消化吸收,并具有温补益气的作用,被人们美誉为"长寿面"。此面不仅国人称赞,1915年,为参加"巴拿马国际商品大赛",鱼面师精心地把一斤斤盒装鱼面,都切成"梁山刀"(即一百零八刀),色白丝细,从而征服了洋人,使其荣获银奖,因之驰名国际市场。  

云梦鱼面的制作方法:

采用以鲜鱼(青、鲤、草鱼为佳),除去内脏、鱼鳞、头尾、骨皮,绞成肉浆,与上等面粉、包谷豆粉、海盐、纯碱、清水搅拌均匀,压成薄面皮(每张150~200克,厚度1厘米),上甑蒸熟,取出摊晾,折叠切丝,晒干装盒,便可以贮存携带。

云梦鱼面的食用方法  

一.煮食:用清水稍加煮沸,加上蒸、姜、酱油等佐料即可,营养丰富,滋补健胃,味鲜可口,如用鸡汤、排骨汤煮食,味道更鲜美。

二.炒食:先将鱼面放在开水里浸透,再去掉水分,用麻油或猪油、香菌、冬菇、玉兰片或肉丝加上陈醋拌炒。

三.炸食:先将食油烧沸,把鱼面放在油里,炸得鱼面沸起即可食用。 

二.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搓鱼面

   搓鱼面是甘肃张掖特有的面食品种,因其成品的形状中间粗、两头尖,酷似小鱼而得名。其作法是用手掌将面条搓成约一寸长的面段,然后入锅内或煮或炒熟都可,在热天里还可以凉拌食用,是当地人喜爱的美食。

三. 广东省 韶关 仁化县 石塘炸鱼块

石塘炸鱼块取石塘当地的大鱼,刚出锅的干炸鱼块炸得黄黄的,一股焦香的孜然味儿立即钻进每个人的鼻孔。鱼块炸得大,直接下手掰着吃更爽,掰开炸酥的鱼肉,一股热气“腾”地冒出来,一块儿一块儿地撕着吃,滋味儿浸得最透,外面炸得酥脆,里面却是软香,撕着吃还不怕有刺,端起一杯石塘米酒一同吃,更别有一番风味。

四. 福建省 福州 连江 福州鱼面

鱼肉制作,耐煮,鲜 ,味美,,,,福州。产自宝岛台湾只有一水之隔的福州黄岐岛。

福州鱼面,是用纯鱼肉打制而成的鱼肉面条。

材料:鲜鳗鱼,太白粉

制作:先是刮取黄鱼、鳗鱼等色白质细的鱼肉。然后剔刺去皮,稍蘸番薯粉(太白粉)或散粉用棒敲打成薄片,接着烤熟后或切成菱形、方片,或切成挂面、细丝面等形式,晒干收存,用时入汤煮。

特色:松软香脆,则柔滑如面,味鲜爽口。烹食鱼面一般多以上汤再配以适当的调味料。泡熟之时 , 热气腾腾 , 鲜香扑鼻 , 食之爽滑无比 , 鲜味无穷 ,令人百食不厌 , 实属上乘佳品。

五. 广东省 韶关 仁化县 石塘咕噜肉

炸咕噜肉,是一款带有浓厚地方风味的食品,年代久远,历史悠长,口味独特,属于石塘传统美食。只需将肥猪肉放置调匀的面糊,盛入板瓢,入油锅去“泡”(平声,土话,意味炸),待面团泡成金黄,掏出即成。因其表皮爆裂而约定俗成,被冠名为“炸咕噜肉”。炸至金黄色,即用漏瓢掏出,其炸肉表皮爆开,松脆可口,掰开来其色呈蛋黄色,麦香浓烈,面粉油光可鉴,且呈蜂窝状,望之口舌生津,垂涎欲滴。

六.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陆长兴爆鱼面

陆长兴面馆招牌就是作面,果然下面,煮面就是拿手,细细的龙须面在锅里滚上两下就熟了,用长筷子挑进碗里,再夹上两大块鱼,浇上汤就得了。爆鱼面的鱼味道类似熏鱼,鱼是大鱼,作的很酥,鱼刺也挑的方便,而面呢,吃起来利索,还有一丝丝甜味,漂着葱油。一碗才6块,果然超值。

陆长兴是苏州面馆业中的后起之秀。1992年,受到洋快餐启发的陆氏父子申请注册了“陆长兴”商标,陆长兴由此成为苏州餐饮行业第一块商标。1998年,在苏州工商联、苏州电视台等单位以及苏州市民参与的“苏州十碗面”评选中,陆长兴的爆鱼面、葱油香菇面双双荣列其中,成为唯一一家有2个品种入列的面店。陆长兴的面名声在外,不仅是本地人,就是许多到苏游客也对它赞不绝口。与朱鸿兴一样,陆长兴也开出了碧凤坊店、吴中路店、葑门店、牛角浜店、接驾桥店等连锁店,每家店同时在早上5点迎客。各店的生面和各种面浇头统一配送,进入了规模经营的新时代。

爆鱼面

【所属菜系】江苏菜

【菜肴口味】甜香

【特点】精熬红汤,五热一体,浓而不腻,食而不厌。与“白汤卤鸭面”同为昆山奥灶馆名点,统称为“奥灶面”。

【原料】爆鱼:鲜活青鱼50千克,植物油25千克(实耗2500克),大曲酒500克,绍酒1000克,绵白糖5000克,葱、姜各750克,味精250克;

红油面(每碗):龙须面(加蛋)120克,红油20克; 汤料:爆鱼(浇头)45克。

【制作过程】

1、青鱼选料严谨,必须鲜活,坚持鱼不落地,保持清洁。

2、鱼块开片均匀,讲究烹前味渍透。

3、炸鱼块掌握好油温,一次定型,两次成熟,达到外色金黄起脆。

4、将渍鱼原汁入锅吊清后,加调料、原汤进行烩制,起锅必须捞去葱结、姜块,达到咸中有甜,甜中滋鲜,软糯入味,百食不厌。

5、红汤熬制:将动物的骨骼(鸡架、鱼头、鳝骨、猪爪等)加酱油等调料文火熬制16小时。

七. 广东省 韶关 仁化县 石塘堆花米酒

石塘镇位于仁化县西南部,主要生产堆花米酒的石塘古村历史悠久,村落规模宏大,自明朝洪武年间至今,石塘村已经有650年历史,到清代咸丰年间已发展为有名的千家村,村内现有古建筑133座,其中保存完好的有106座,是韶关市范围内集古屋、古巷、古井、古寨、古风、古韵于一体,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古建筑群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古村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双峰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广东省委党史教育基地。2009年,石塘村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12月又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韶关市唯一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评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同时还拥有“石塘月姐歌”和“石塘堆花米酒酿造技艺”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优良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独特的民俗文化,形成了石塘村深厚的饮食文化。石塘村历来就有酿酒的习惯,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光绪年间,石塘村就有酒庄80多家。

米酒历来以“烧酒”称之。南宋年间,因江西吉安籍名相文天祥称赞“店家酿得如此好烧酒,真是香气扑鼻,层层堆花。”而得名“堆花米酒”。至文天祥抗击元兵,宁死不屈,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之后,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忠烈贤相,更将堆花米酒作为对忠臣的怀念;从此,堆花米酒的名气便响彻了大江南北。明朝末年,江西吉安部分人南迁至仁化。那时的石塘村已是远近闻名的千家村。其中一位有名的酿酒师傅来到石塘赶圩,被石塘村周围起伏的山峦、潺潺的溪流,清凉的井水和田野里饱满的稻谷所吸引,不由得感慨:“这是一个多么好的酿酒的地方啊!”于是,他便在石塘扎根下来,用村里清澈甘醇的井水,上等的大米酿出了石塘堆花米酒,其味、其香、其形可与江西吉安的堆花米酒媲美。

石塘堆花米酒采用当地优质的地下水源、自制酒饼以及传统工艺纯手工酿制而成,集色清、气香、味醇、质好于一身,在粤北颇有名气。良好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质的水资源铸就了石塘堆花米酒优质特性,其清正醇香、口感宜人而远近闻名,乐昌、曲江、仁化各地来石塘赶墟兑购米酒的不计其数。

几年来,石塘镇依托石塘古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文化底蕴及其“名片效应”,抓住贯彻落实省委书记12013年5月2日在石塘古村调研的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利时机,做强做大堆花米酒产业,培育独具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

一是组建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生产。2013年6月组建了堆花米酒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首批21家酿酒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抱团取暖”,原酒年产量从原来的100多吨增加200多吨,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初步实现了规模效益,推进了地域特色产品的产业化生产进程。二是完善软件建设,实现市场准入。在县专项工作组的重视和支持下,全面完善了石塘米酒的注册商标、商品条形码、产品包装设计、食品卫生安全、生产流通等一系列手续,并邀请县质监部门进行检测,顺利把石塘堆花米酒推向市场,为实施堆花米酒品牌战略奠定了基础。三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13年,石塘镇大力筹集资金近100万元,建立了旅游咨询展示中心、石塘堆花米酒展览馆,完善了产品展览、营销,鉴赏体验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展示了石塘堆花米酒的历史渊源、酿造流程、品质特征、工艺传承、远景规划等情况,提高了石塘堆花米酒的知名度,有利于做大做强石塘堆花米酒产业品牌。四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2013年来,石塘镇先后协助广东南方电视、北京旅游卫视和韶关电视台拍摄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塘堆花米酒》、“堆花米酒”特色场景和《发现》等专题推介片。 2014年1月,成功举办了石塘堆花米酒旅游文化节,通过堆花米酒非遗技艺演示、堆花米酒品鉴与评比等系列活动,“以酒为媒”,进一步挖掘和展示了石塘堆花堆花米酒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旅游资源、地域、地方美食等角度出发,深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推介石塘堆花米酒,形成了广泛的社会赞誉,为塑造石塘堆花米酒品牌奠定了社会基础。

八. 安徽省 合肥 肥东县 石塘驴巴

素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誉的石塘“驴巴”,堪称饮誉华夏的一道名点。究其来历,相传楚汉相争时,项羽兵败垓下,洒泪别姬(别姬桥、虞姬墓传说在肥东,见85年版《肥东县志》)。姬等被汉兵追至今石塘镇附近,饥乏交加,求食于一黄姓蹄角行(从事牲畜买卖和肉食加工出售)主,店主怜之,以锅中卤煮之熟驴肉配料与之,姬等果腹以为美食,罢,又遁去。未几,为追兵所杀,姬之尸首随水淌于一石桥下被阻(“石塘”地名因此取谐音而得之),美人虽去,而黄记“驴巴”因了美人香名,口口相传,口耳相传,成为地方名产。(转自1994年《合肥晚报》)

安徽省肥东石塘镇有一——石塘驴巴。巴,肥东方言就是“精巴巴的”,“驴巴”意为驴身上的瘦肉。石塘镇会做此菜的有5人,手艺传自祖上,至于从哪代开始传起已无从可考。其他几位拥有祖传绝技的无一例外也姓黄,因为相传有千年历史的石塘驴巴,就是黄氏家族所创。史料记载,隋唐时期石塘乃水陆重地,一些商人的驮驴因长期役用衰老,常在石塘宰杀换驴,由此石塘就有了驴巴这道名菜,该菜宋朝更被包拯举荐为贡品。

采用---驴肉:高蛋白,低脂肪,老少皆宜。

驴蹄筋:强身壮骨。

驴鞭:滋阴壮阳。

配料:驴肉、食盐、味精、多种中草药等

食用方法:热食,冷食均可(不宜加醋)

九. 湖北省 黄冈市 黄梅 黄梅鱼面

黄梅鱼面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梅鱼面是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的。黄梅鱼面色白如银,条细如丝,烹调方便,并可陪辅各种肉类和素菜,使主菜更为增色,吃起来味道鲜美。

黄梅鱼面原名捶鱼面,作为一种地方,明朝时作为贡品连年上贡朝廷,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黄梅鱼面问世以来,深受食客欢迎,它具有健脑、降血压、预防冠心病等多种功效,富含人体所需蛋白质、钙等多种微量元素,因吃起来味道鲜美,柔韧皆可。它色白如银,条细如丝,越煮越清,面越透明。烹调方便,可油炸,生炒,热煮。并可陪辅各种肉类和素菜,使主菜更为增色。易贮耐存,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其味鲜美,虽为之鱼,然食无鱼味,实乃一绝。

黄梅鱼面做法,去鲜鱼之刺皮,剁其肉至泥酱状,加一定比例的淀粉、食盐揉搓成面,将面分成团,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蒲扇大小之大而薄面饼,然后卷成卷,放蒸笼猛火蒸20~30分钟,出茏后摊开,待冷却后用刀横切成薄饼,于日光下晒干即成。可单炖,加肉同炖,做火锅主料,亦可油炸而食。炖熟为面条状,故称鱼面。黄梅鱼面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不含添加剂、防腐剂和人造化学物质的传统风味食品。该产品营养丰富、鲜香味美、爽滑不腻、柔韧适中、烹调简便、易贮耐存等特点。具有多种食用方法,实为喜庆宴席、馈赠亲朋之佳品,深受当地人喜爱,除了日常食用外,还是喜庆宴席、馈赠亲朋之佳品,被称为黄梅人最拿得出手的土。

黄梅县开始正视地方资源优势,科学论证,稳步规划,不断做大做强“冷门”农产品的加工产业,以水产品为例,普通的鱼类养殖加工似乎前景暗淡,只能维持难以发展。黄梅县借助民间鱼面制作工艺,依托水产品产量优势,将鱼面加工从农村推向市场,形成了极具黄梅特色的鱼面产业,“仙品皇”、“二度梅”、“年年有余”等品牌迅速走红,"仙品皇"获湖北省名牌,“二度梅”鱼面亮相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并获金奖。其中“仙品皇”牌黄梅鱼面作为粤梅食品有限公司的品牌产品,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大力开发这一品牌资源,经上市就俏销广东、江西、安徽及省内的众多大型超市,使产品在大中城市悄然“吃香”。

黄梅县志记载,黄梅鱼面,始产于下新镇鱼村,相传有五百年的生产的历史,精品多以新鲜鳇鱼的鱼肉与上等苕粉,按1:1的比例混合制成。色如白银,条细如丝,久煮不糊,晶莹透明,色味均佳,风味独特,历来是款待宾客、馈赠亲友的佳肴和珍品。60年代,下新国营水产收购站已批量生产。鱼面问世后,深受食客欢迎,随之而来下新的鱼面作坊不断增加。它具有健脑、降血压、预防冠心病等多种功效,是一种低胆固醇、纯天然的绿色营养食品,又因味道鲜美,柔韧皆可。它色白如银,条细如丝,越煮越清,面越透明。烹调方便,可油炸,生炒,热煮。并可陪辅各种肉类和素菜,使主菜更为增色。易贮耐存,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黄梅鱼面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黄梅县黄梅镇、下新镇、独山镇、濯港镇、大河镇、五祖镇、停前镇、柳林乡、杉木乡、苦竹乡共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十. 广西 桂林 全州 石塘生姜

石塘生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味辣、皮薄、肉嫩、鲜脆”是全州石塘生姜的特点,作为“全州三辣”土品之一,以“五指姜”为上品的石塘生姜每年上市时都能热销一空,甚至远销湖北、广东、福建以及东南亚等国内外市场。

近年来,随着标准化生产新技术的引入,石塘生姜从产量到品质都有了提升,带动了全州全县的产业辐射。今年,全州县生姜种植面积2.85万亩,生姜产量12万吨,平均售价6000元/吨,产值达7.2亿元。“石塘镇种植效益得到提高,也辐射带动了安和、两河、凤凰等周边乡镇规模化种植石塘生姜。种生姜已经成为了当地农村经济的重要项目之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现辖行政区域。

《全州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石塘生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通知》全政发〔2016〕50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石塘生姜》(草案)

(当地种植户供图)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