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攸县特产皇图岭 攸县特产皇图岭大花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攸县特产皇图岭 攸县特产皇图岭大花片更新时间:2024-04-11 09:55:42

一.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涂岭猪脚

最惹人垂涎的要属红烧猪脚。酱红酱红的汤汁上漂浮着微微泛黄的油晕。轻风微拂下,油晕在汤里轻轻地来回荡漾,仿佛陶醉在自己的梦里。几颗快乐的葱油头,调皮地晃荡在油晕周围,时不时大胆地闯进去,搅碎了油晕的清梦,又大摇大摆地荡开。轻倚在盆壁上的几片树皮,颇有点“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

说到口味,新式的微焗椒盐猪脚毫无疑问应该在民主选举上一举夺魁。轻轻撕开锡箔纸,香中带辣的气味捷足先登,闯入鼻腔。探清敌情后,它悄悄地牵引着味觉神经,直命大脑:“先下手为强。”轻轻地缓过神来,才看清了粉嫩粉嫩的猪脚,正无比娇艳可爱地尽显媚态。这个时候,很多人已经禁不住挽起袖子,埋头大吃起来。一吃,才知道百折不挠的Q劲下,深入筋骨的香酥无尽。细嚼之后,猪脚皮化而不腻。轻咽之下,胃里升腾起绵绵暖意,五脏六腑顿时香韵悠长。

古谚云:“冬食猪脚赛熊掌。”民间习俗中吃猪脚蕴含“否极泰来、延年益寿、福禄双全”等寓意。在涂岭的婚俗中,男方要送上两只猪脚给女方。这两只猪脚,必须是一只前蹄、一只后蹄,寓意“前脚走、后脚跟”,也就是夫唱妇随的意思。此外,在涂岭,猪蹄也是各种节日、红白喜事桌案上的必备食物。

邂逅涂岭猪脚,吃的是美味,看的是靓物,受的是吉言,享的是好心情。

二. 湖南省 株洲市 攸县 攸县辣椒酱

辣酱最早起源于湖南和湖北,是湘菜和鄂菜常用的一种调味料。其传统制法是,将新鲜红辣椒洗净,晾干表面水分,再剁成细粒,然后按一定比例加入姜米和精盐,拌匀后装入坛子中,密封腌渍约半个月即成。近年来,辣酱在各大菜系中被广泛使用,由此出现了一系列风靡各地的剁椒菜肴,如剁椒蒸鱼头、剁椒拌茄子、剁椒烧豆腐等。

三. 湖南省 株洲市 攸县 攸县豆腐

攸县豆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攸县的豆腐名气远扬,有香干子、桃水的百叶豆腐、皇图岭的水豆腐和丫江桥的油豆腐。

攸县豆腐生产历史悠久。据《攸县志》记载,明清时期,攸县豆腐就作为一个行业而繁盛,誉满三湘。攸县许多豆腐师傅都是祖传父教,世代为之。制作的豆腐工艺独特,做工精细。从用水、选豆、磨豆、蒸煮、点膏等方面严格把关,保证了质量,以其新鲜滑嫩、色泽温润、清香美味而颇受欢迎。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攸县共有300家左右的公司或小作坊生产豆腐,年产值4000万元。其中注册了公司并通过工业企业生产QS认证的有三家,分别是拉子豆腐、万事发和世纪红,其中有2家5个产品获国家专利。目前产量较大的是拉子豆制品公司,常年员工有35人左右,最多一日消耗黄豆达5800斤,年实际产值近1000万元,主要产品为“拉子”牌腐乳、腐竹、香干等9个系列21个产品,销往北京、长沙、上海、深圳、乌鲁木齐等地,产品供不应求,北京卫视、湖南卫视、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均作过专门采访报道。“万事发”、“拉子”豆腐多次获省农博会金、银奖。攸县青椒炒香干飘香世博会,并将在广州美食节和亚运会上崭露“芳颜”。

攸县香干的制作方法:选新鲜的黄豆,剔除杂质后洗净,用水浸泡数小时,让黄豆吃透水,之后磨成浆,滤去豆渣,适当加温后放置于容器内,与掺入的石膏水搅拌均匀,待豆浆将要凝固时,虑出水分,再用瓢将豆腐花舀出,人工用滤布将豆腐花的水分再次虑干,轻压定型,即成香干。

四. 广东省 广州 花都区 瑞岭盆景

瑞岭盆景

赤坭镇瑞岭村的盆景栽培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远近闻名,村中家家户户均有盆景园。盆景培养制作巧手比比皆是,他们远涉祖国南北山区,挖掘桩树头,运回村后进行精心培养,裁剪造型。该村盆景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成为岭南盆景的生产基地。1999年村民姚尧花了十多年培植的一棵九里香盆景树,老树新发,曲枝徊环,巧夺天工,出售价值达到42万元。英国女皇访问我国时,我国政府送给她一盆名贵盆景,就是出自瑞岭村。

五. 湖南省 株洲市 攸县 大蒜,生姜、白芷

茶陵县有三宝,大蒜,生姜白芷脑。其白芷为全国三大名芷。( 株洲)

六. 湖南省 湘潭市 湘潭县 沙子岭猪

沙子岭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沙子岭猪产于湖南省湘潭县沙子岭一带,中心产区为湘潭市、湘潭县以及衡阳县和常宁县等地。产区多为沙壤土,江南多为红壤和黄壤,属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左右,冬夏温差较大。农作物一年二至三熟,以水稻为主,旱作物有薯类、大麦、小麦,大豆、花生、油菜、高粱、玉米、棉花等。物产丰富,素称“鱼米之乡”。粮食加工、制粉、酿造业发达,农副产品充足,四季青料和野草丰茂,为发展养猪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地理分布

沙子岭猪主要分布于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以及衡阳县和常宁县,此外,湘中、湘东、湘南和湘西一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品种特征

沙子岭猪头短宽,额部皱纹多呈菱形,皱纹粗深者称“狮子头”,头长直额纹浅细者称“万字头”或“油嘴筒”;耳中等大、下垂。背腰多稍凹,四肢较结实,但常年圈养者多见卧系叉蹄。毛色为“两头乌,中间白”,即头、颈和臀、尾为黑色,黑白交界处有2~3厘米宽的黑皮着生白毛,称“晕带”,躯干、四肢为白色,额上有一小撮白毛,称“笔苞花”或“白星”,有的白毛延至鼻端称“破头花”,有的尾尖有白毛,少数猪躯干上有一、二块不定型的黑斑,称“腰花”或“点花猪”,头尾黑毛区较小,黑色区常以两额角为中心联于头顶,称“点头墨尾”。0数一般6~7对。

品种性能

沙子岭猪成年公猪体重106.80±5.54公斤,体长132.00±4.00厘米,胸围109.30±2.22厘米,体高74.30±0.67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17.0±1.52公斤,125.3±0.35厘米,118.8±0.67厘米,66.5±0.28厘米。沙子岭猪具有早熟易肥、骨细、瘦肉率较高、肉质细嫩等特点。但腿臀不够丰满,体质结构疏松。

地域范围

沙子岭猪原产湘潭市沙子岭,历史悠久,是湖南省优良地方品种,湖南省生猪生产中的当家品种。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8′00″~113°05′00″,北纬27°20′55″~28°05′40″,南北长81公里,东西宽108公里,总生产面积501500公顷。目前,中心产区在湘潭市的雨湖区、湘潭县、湘乡市和韶山市等。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沙子岭猪的毛色为“点头黑尾”,即头和臀部为黑色,其他部位均为白色,背部间有黑斑或隐花,占17%。头部黑斑以两额角为中心分为两块联于头顶,其遗传性稳定。头部黑斑块有未越耳根和越过耳根的两种表现型,黑斑未越耳根的占27.0%,越过耳根6厘米的占14.0%,6厘米以内的占59.0%。臀部黑斑绕尾根呈圆形或椭圆型。成年猪的鬃毛长、粗,公猪鬃毛长8.0厘米,最长8.5厘米,背部鬃毛面积的长度为41.7厘米,最宽部位为12.0厘米;母猪鬃毛长9.7厘米,最长11.0厘米,背部鬃毛面积的长度为47.0厘米,最宽部位为12.8厘米;肥猪的鬃毛细短,仔猪被毛较稀细,皮肤细嫩、红润、有光泽。成年猪皮肤较厚,肤色淡白。 2、内在品质指标:沙子岭猪体重在75-100kg屠宰,肉色红润,瘦肉率45~48%,肉质细嫩,pH为6.1~6.2,粗蛋白22.8%±0.52,粗脂肪3.5%±0.55,粗灰分1.0%±0.04,肉含16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9种,达60.0%,肌肉营养价值较高,肌间脂肪2.8~3.2%,大理石纹清晰,熟肉率高,系水力强,肌纤维细,肉质细嫩味香。 3、安全要求: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应符合《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要求,精饲料无发霉、变质及异味。兽药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病、死猪,应按照GB16548的要求进行处理。粪便经堆积发酵后可作农业用肥,污水经发酵、沉淀后才能作为液体肥料使用。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应符合农业部的《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的规定。疫苗的接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要求进行接种。

七.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石门岭杨桃

三河镇:三河豆腐干、石门岭杨桃。

八. 湖南省 株洲市 攸县 攸县血鸭

攸县血鸭是经典的湘菜,挑最生猛鲜活的嫩土鸭宰杀,让鸭血淌入盛了料酒的碗内。鸭子去毛剖腹切块,再就与生姜、红辣椒、蒜瓣一道入油锅爆炒,然后又加鲜汤焖至快干,最后将鸭血整个儿淋在鸭块上,边淋边炒,再加料起锅。鸭血香滑且清火败毒,鸭肉异常鲜嫩,吃了一块,筷子就停不住了,真是美味的佳肴!

“攸县血鸭”是用攸县麻鸭加工制作而成的一道美味佳肴。取生长期仅两个月左右的小麻鸭,在宰杀时要很好地取其鲜血。方法也有讲究,先在碗中放适量清水和适量食盐,盐量一定要恰到好处。因为盐少了,鸭血难以黏稠,盐过多则味咸色黑。主厨将鸭颈割破,倒提起麻鸭双脚,让其血流入碗内。麻鸭血放尽后,马上就要搅和,达到水、盐、血三者交融,以筷子可以挑起黏糊的鸭血为佳。

炒血鸭的主要特色就是靠鸭血。将麻鸭拔干净毛后,剖腹取出内脏,将其碎剁,取生茶油放入锅内烧热,将麻鸭肉片和生姜、辣椒、桂枝(粉)一起放进锅内炒至六成熟,放入热水,煮至九成熟,再将鸭血糊入其中,看到鸭血由鲜红变成酱紫色,这时候的鸭血就全部黏糊在鸭肉上面,血鸭就可以上口吃了。攸县血鸭其味道甜沁、新鲜、脆嫩,无论是下酒,还是送饭,都是上乘佳品。

改革开放以后,众多攸县人走向全国各地创业,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等许多大都市都有攸县人的身影,他们中有些人在城市开酒店、饭店,自然就把家乡的饮食带到了当地。“攸县血鸭”这道家乡菜,现在已经传到全国各地。我曾有幸在谭冬生将军广州的家里做客,他特意嘱咐厨师做“攸县血鸭”这道菜。谭将军说,戎马生涯几十年,都没有改变吃家乡菜的习惯,最具特色的就是“攸县血鸭”。在北京饭店,在上海锦江饭店,都有“攸县血鸭”这道菜挂牌,可是由于鸭子并非正宗的攸县麻鸭,做法也不如家乡人地道,所以其味道远远比不上在攸县本土吃到的血鸭那样原汁原味。

九. 湖南省 株洲市 攸县 攸县麻鸭

攸县麻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攸县麻鸭是湖南省著名的蛋用型地方鸭种,全身羽毛黄褐色与黑色相间,形成麻色,故称麻鸭,具有体型小、生长快、成熟早、产蛋多、饲料报酬高和适应能力强的特点。。攸县麻鸭一般在70~75日全身长满羽毛,90日龄公鸭为1120克,母鸭为1180克,120日龄公、母鸭均为1240克,随后体重相对稳定。120日龄母鸭进入产蛋期,产蛋期长达3~4年,年产蛋200~250个,最高可产310个。攸县麻鸭产于攸县洣水河和沙河流域,中心产区为网岭、鸭塘铺、大同桥、新市和高和等地,全县年产麻鸭400万羽,产蛋7000吨。

攸县饲养麻鸭历史悠久,早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麻鸭就是攸县农家饲养的家禽品种,经过长期实践,攸县人们在麻鸭选种、孵化和饲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许多农户以养鸭为生,或开鸭店,销售雏鸭;或赶群鸭沿醴陵、株洲、湘潭、长沙一带游,就地销售;或到长沙、湘潭、汉寿、南县等地开设鸭店并传授技术。县境鸭塘铺、鸭店里等地名,均因孵鸭、养鸭而得名。

攸县麻鸭在国内享有盛誉。1981年7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攸县麻鸭》科教片。1984年2月,攸县麻鸭又被列入湖南省地方良种,载入《湖南省家禽品种志和品种图谱》。为了保护攸县麻鸭这一地方良种资源,提高品种纯度,攸县科委和畜牧、肉食、外贸等部门,于1981年将新市、大同桥划为“攸县麻鸭保护区”,开展原种繁殖。1998~1999年,省畜牧局和县畜牧局共同开发攸县麻鸭规模开发技术,其成果被授予株洲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