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临桂天之翔土特产超市怎么走 临桂土特产批发市场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临桂天之翔土特产超市怎么走 临桂土特产批发市场在哪里更新时间:2023-08-08 06:25:15

一. 广东省 中山 沙溪走地鸡

沙溪走地鸡肉质鲜美,加上烹饪的手法较为独特,做出的白切鸡响誉中山,被成为沙溪的三道菜之一。选用的鸡均在2至3斤左右,拔毛后,分几次进水,并用冰水过冷河,然后用姜蓉、酱油等调料,吃食时沾着调料吃,这种鸡皮爽脆肉、入口嫩滑,鸡味特浓,深受中山人和港澳地区的食家的欢迎。高佬饭店、圣狮市场饭店等的白切鸡较为受欢迎。

走地鸡多数是农家人自己养的,首先喂饲料和小米喂到大约一斤重,就改用谷子、米糠、叶菜或是放养在田间让它自己吃草的种子或小虫子等等。

走地鸡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吃的也都是天然食物,产出的鸡蛋品质自然会好一些。而一般养鸡场生产的鸡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洋鸡蛋”,因采用了专门的产蛋鸡种和人工饲料,其营养价值可能不如走地鸡的蛋。 因此,即使价钱贵出许多,很多人还是愿意购买走地鸡的蛋,尤其是给老人、孕妇和孩子吃。

二. 广西 桂林 临桂县 四塘马蹄

临桂四塘马蹄的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四塘马蹄销国外之美称,乾隆年间曾为贡品。四塘马蹄属水果型鲜吃马蹄,与淀粉加工型不同,形状扁圆形,肉厚皮红润,食用时易削皮。四塘马蹄以个大皮薄、色泽红润,脆甜、消渣而著称。富含维生素、矿物质、马蹄素等,具有清热、止渴、解暑功效。可作水果鲜吃,也可用作蔬菜蒸煮,味道特佳。每年种植面积10000多亩,年产量2万多吨,是全国最大的水果型马蹄基地,四塘马蹄素有“地下水果”之美称,2008年四塘被授予马蹄之乡,注册了“万山千山”马蹄商标。

为了发展马蹄产业,临桂县政府十分重视,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加大了品牌建设力度,产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临桂县现有初级包装加工小型企业十几家,有2个马蹄专业合作社,全县马蹄年总产值7000万元,并且具有逐年递增的潜力。

大家都知道临桂县四塘乡的马蹄远近闻名,今年四塘马蹄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现在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采挖季节,身边记者要带大家到田里去看看这马蹄如何采挖的。

四塘乡每年都要种植成千上万亩的马蹄,今年也不例外,不仅在种植面积上比去年有所扩大,就是产量也比往年要好。记者问当地农民有什么诀窍,他们说也许是种植的季节掌握得好吧。

四塘乡界牌村村民

徐秀松

我们是在立秋之前个把星期种的

一般这个时间种的马蹄质量比较好点

秋后一个星期种的马蹄就没那么好了的

整个桂林附近的种马蹄时间都在立秋前后,也就是跟种二季稻的时间差不多,为什么他们这里种出来的马蹄就特别大,样式也比较好看呢。

四塘乡界牌村村民徐秀松

马蹄主要强调土质和施肥管理

加上种子的调节

今年时用了的马蹄种最多明年还可以留(种)一年

马蹄的种苗好,田里的土质好,加上当地有着丰富的种植马蹄的经验,所以亩产都能达到1500公斤以上。

四塘乡界牌村村民

徐秀松

我看种马蹄比较麻烦呵

种不麻烦

挖麻烦

挖的人工比较大

挖一亩田要二十个工

这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马蹄,少的有一亩多,多的达到了五六亩,到了采挖马蹄的季节,全家老少都要出动,也要采挖一两个月才能挖完。随便走进村里的农家,到处都堆放着采挖回来的马蹄。你看,这是主人用来请客人吃的马蹄,够漂亮吧。它们不仅个大,形状好看,吃起来又脆又甜。

四塘乡界牌村村民

徐秀松

这种马蹄都蛮好哪种马蹄好吃点消渣点

短把把的这种式样就消渣来得脆一点

这种肯定就老一点

这种拿来当淀粉用呢

煲汤煮火锅呢这种好吃点

现在四塘乡马蹄基本上不用着农民挑到市场上去零卖了,早早地就有人来定点进行收购。采挖回来后的马蹄不用洗干净,带少量的泥土凉干,然后包装好就往外销。

四塘乡界牌村村民徐秀松

市民买回去能保多久

把这个透明胶撕开

把盒子打开盖

一般能保存一两个月样子

如果要想保久点有什么办法保久点呢就要有太阳重新晒干一下子

将盒子倒出来晒干然后用个小的尼龙袋装好

那样起码保存三四个月

如果你在市面上买到已经洗干净的马蹄,那只能趁鲜吃,要想保存一段时间的话,就得买带泥的马蹄,当然还不能有损伤。

三. 广西 桂林 临桂县 宛田冬笋

宛田冬笋产于临桂县宛田山区。外观呈圆锥形,壳有黄色绒毛,个头饱满,色泽金黄。以肉质细嫩、爽口清脆、柔软细滑、味道、味道鲜美、香气扑鼻著称。由于其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及氨基酸成份,并含有一种白色的含氮物质,其与多种肉类烹调后味道特别鲜美,被益为“食蔬第一品”。

四. 广西 桂林 临桂县 桂林荷叶粉蒸肉

荷叶粉蒸肉是桂林地方传统节日名菜。采用带皮五花肉、绿豆、荷叶、桂林腐乳,青蒜等作原料,将五花肉煮熟,上酱、油炸、蘸上绿豆粉,用荷叶包裹成封包形,排入碟中,上笼旺火蒸熟即成。其特点是:色泽绿黄,荷叶清香,松软可口,肥而不腻。具有清热解毒,调和五脏,助脾开胃,降胆固醇之功效。

原料:

主料: 猪肋条肉(五花肉)600克

辅料: 荷叶50克 粳米100克 籼米100克

调料: 小葱30克 姜30克 沙姜1克 桂皮1克 八角1克 丁香1克 甜面酱50克 黄酒30克 酱油30克 白砂糖15克

荷叶粉蒸肉的做法:

1. 将粳米和籼米淘洗干净,沥干晒燥;

2. 把八角、山奈(沙姜)、丁香、桂皮同米一起放入锅内,用小火炒拌至呈黄色,冷却后磨成粉;

3. 刮净肉皮上的细毛,洗净,切成长6.5 厘米的均匀长方块10 块(每块约重60 克),每块肉中间剞一刀;

4. 将肉块盛入陶罐,加入甜面酱、酱油、白糖、绍酒、葱丝、姜丝搅拌后约淹渍1 小时,使卤汁渗入肉内,然后加入米粉搅匀;

5. 荷叶用沸水烫一下,每张一切成四,放入肉块包成小方块,上笼用旺火蒸2 小时左右即成。

五. 广西 桂林 临桂县 猪肝夹肥肉

这道菜是用腊制的猪肝与腊制的肥猪肉做成。具体做法是:冬天将猪肝洗净,沥干血水分块,拌入白胡椒粉、粗盐、三花酒,装入盆中盖上盖子,腌一天一夜后挂于通风处晾干。当猪肝晾至七成干时,取下放在木板上整理成条状后,在猪肝上面加放一块木板,在木板上面放上石磨或石板加重,压一天一夜,使猪肝成扁平块状,增强其密实度,便于今后切片时不松散、不破碎,口感好。肥肉的制作方法是:将猪的背脊肥肉连皮切成宽3-4厘米的块状,刮洗干净,装入盆中放入适量粗盐、冰糖和三花酒,加盖腌一天一夜后挂于通风处吹干即可。食用时将腊制好的猪肝、肥肉共同放进蒸笼里蒸熟(猪肝放在肥肉下面);然后将猪肝切成薄片,肥肉去皮,切成块,一块肥肉配一块猪肝依次叠装入菜盘之中,再放回蒸笼里蒸上片刻。猪肝为酱紫色,食之味道独特;肥肉为白色且透明,食之带沙。一块猪肝配一块肥肉一起送入口中,一股天下无双的味道,会让客人不知不觉地将半斤肥肉下了肚。

这道菜平时很难品尝得到,一般都是在春节前后主人接待贵宾时才被端上饭桌。当地人专用这道菜来接待第一次春节回娘家的新女婿。因为“猪肝夹肥肉”香中带微苦,且油腻,在当地流传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得肥、坚得擂”的说法。所以,岳父岳母专做这道菜来测试新女婿是否为“吃苦耐劳”之人。每当用膳时,陪同新女婿吃饭的女方家人,往往暗中记下新女婿吃了多少块“猪肝夹肥肉”,以此来判断其的人品与健康状况。假如不敢吃这道菜,则被认为是身体健康状况与人品欠佳,故有“吃苦耐劳肝肥现”的说法。

六. 广西 桂林 临桂县 临桂回族板鸭

会仙旧村板鸭的制作工艺产生于清朝末年。由白崇高老先生家五代传承。其产生的背景是:会仙历史上自然条件差,当时人民生活贫困,旧村回民因不食猪肉,逢年过节均只以鸡、鸭为主。由于贫困,只好把鸡、鸭以腊制方式存放,只有来客人或过节才拿出来吃。长期的手工加工成为主业,旧村人逐渐成为加工、制作板鸭主力军,旧村板鸭也成为送礼佳品,一直流传至今。

旧村板鸭制作工艺尽管不很复杂,但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均很高。选本地产重量约为3-4斤的活鸭,经宰杀、腌制、定型、晾晒、烘烤等十多道工序。自创始以来,世代相传,形成了一个村庄带动一个村庄、互相学习腌制板鸭的风俗。且历代都有代表性传承人。旧村板鸭手工技艺是会仙镇人民长期劳动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

七. 广西 桂林 临桂县 临桂豆腐乳

据本地方志,宋后期就已在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生产;盛行于清代乾隆年间。横山豆腐乳色泽金黄,皮薄细腻,香醇爽口,开胃醒脾,营养丰富,可用作调味佐餐,是村民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食品,并且在桂林一带享有盛名,村民们用它来招待亲朋或者馈赠好友,洋溢着浓浓的乡情。

近代以来,“横山豆腐乳”历经数百年制作经验,技术日臻成熟,并且一直保持着原有的独特风味,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技艺的传播、发展受到制约。现在,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下,村民们才又重振雄风,使其昔日风光再现,以崭新面貌挺进市场,赢得广大顾客的青睐。

近年来,成立了“横山豆腐乳制作工艺协会”,并大力发展了家庭作坊生产,引进资金,注册了“下边村”、“清横”、“横谋”等商标,扩大了规模,增加了产量,保证了质量,由原来生产量的几万瓶增加到现在的每年生产500万瓶,畅销祖国大江南北,并且还走出了国门,远销东南亚。

八. 广西 桂林 临桂县 旧村板鸭

临桂县会仙镇旧村板鸭已有200多年的制作历史,它是选用老鸭、稻谷鸭和草籽鸭经开膛、独特秘方腌制、上板和整形等几十道工序制作,最后还要晾晒半月左右,即可蒸熟来吃。其味香色美,油而不腻,食后回味无穷,实为宴请及送礼佳品。

九.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江加走木偶头

泉州江加走木偶头:系艺师江加走(1871-1954)为地方流传的木偶剧种所制的雕刻艺术品。分提线与掌中两类。前者别称傀儡戏;后者别称布袋戏。全以手工制成。人物形象性格鲜明,艺术处理相当完美,颇具典型。如;媒婆,下巴可动,表现其能说会道,善于随机应变的特征。其制作,举凡头像、手掌、脚趾,均用质轻的樟榆木刻制。清乾隆年间,当地已有专营偶头雕刻的粉彩铺多家,“西来意”所制的提线偶头造型典雅为世所重,涂门街黄氏兄弟及其传人的作品亦著声誉,而集大成者当推江加走。其作品早年行销于台湾及东南亚华侨旅居地,部分销给闽南地区的木偶戏斑;新中国成立初,被列为国际交往的珍贵礼品。

十. 广东省 清远 英德 英德走地鸡

英德走地鸡属于清远麻鸡品种,其外形特征为“一楔、二细、三麻身”,烹饪后皮色金黄,皮薄肉嫩、鸡味浓郁、品后喉甘舌润。“一楔”指母鸡体型象楔形,前扼紧凑,后躯圆大“二细”指头细、脚细;“三麻身”指母鸡背羽面主要有麻黄、麻棕、麻褐三种颜色;”三黄“是指嘴黄,脚黄,皮黄。公鸡体质结实灵活,结构匀称,属肉用体型。出壳雏鸡背部绒羽为灰棕色,两侧各有一条约4mm宽的白色绒羽带,直至第一次换羽后才消失,这是清远麻鸡雏鸡的独特标志。英德走地鸡生产量低、饲养期长,母鸡年产蛋仅80-95枚,肉鸡上市饲养期长达130-160天,肌肉脂肪沉积适度,肉质鲜美,鸡味浓郁,使人食后尚觉喉腔甘润,回味香醇。英德走地鸡之所以风味独特,除得益于千年品种遗传外,更主要的是在山清水秀的北江沿岸优异的自然环境中培育而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