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大同特产哪最全 大同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大同特产哪最全 大同十大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3-08-08 01:36:54

一. 山西省 大同 左云县 抿面

"抿面":用冷水将豆面搅和成软糕状的面丝,分成适当的块儿,放在"抿面床子上"(用铜或铁制成的床底,布满小孔的工具),将"面丝"抿于汤锅中成短粉丝状的一种面食。将其带适量汤捞于碗内,调以醋、酱、葱、咸菜等食之,香、软、滑、细,人曰"一轱辘而下",为我县一般居民日常待客之传统茶饭。亦为豆面之代表饭,通常人们所说的吃"豆面"即指"吃抿面"。

二. 山西省 大同 云冈区 野生沙棘

地方,俗称酸溜溜,是一种多年生野生落叶灌木。果实呈椭圆形,成熟后为橙黄色或红色,味酸可口。每到农历九月,在百草枯槁的百里煤田上,惟独沙棘生长茂盛,果实累累,像一串串红色珍珠,在山坡丘陵上到处可见。城内大街小巷沿街叫卖,儿童一边咂嘴一边吸食,酸中带甜的果汁余味无穷,沙棘含糖20%,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以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近年来开发出多种饮料、食品,无菌无毒,甜酸味美,清暑解渴,沁人心脾。

三.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煤雕

煤雕作品早在我国东汉时期即有记载。

一块块被丢弃的煤矸石,经山西大同民间艺人施玉平精雕细刻后,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云冈大佛、伟人、妈祖,一件件影雕作品,同黑白摄影作品一样逼真。

大同煤雕以大同煤层深处树化石为原料,精心磨制而成。作品纹理清晰,石质细腻,真正赋予了煤艺术生命。大同是闻名全国的煤乡,这里孕育着大量晶莹的煤炭。煤炭除了燃烧带给我们温暖之外,一种存在久远却鲜为人知的艺术形式又悄悄地绽现在了世人的眼前———“煤雕”,当煤炭被赋予千姿百态的形象时,这种超自然的艺术生命力也卓然显现。

四. 陕西省 榆林 定边县 塞上香哪

香哪,是榆林传统名食品中的一绝,其历史悠久,用料考究,制作独特。其渊源可上说溯至1000多年前的唐代。今天,"榆林香哪"的用料和制法根唐代的"消灭饼"一脉相承,只是有所改进和提高。它与其他油炸食品相比较,最独特之处在于制作时用酒和面,另外加熟猪油等其他原料,经复杂精致加工,制成坯饼,先入油浸泡,再用旺火炸,捞出洒上白糖即成。一句话,就是面粉加白酒、猪油制饼,油煎而成。色泽发白,清香酥软。

塞上香哪"色泽油白,清香绵软,有浓郁的酒香味。数百年来,一直是榆林一带的传统风味食品,不仅是当地宴席和馈赠亲友的上乘美点,而且远销国外多地方。

五.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甜杏仁油

“恒卓”甜杏仁油,以绿色仁用杏基地生产的原料,采用新的低温物理压榨工艺技术制成,气味清香,在温度低至一10℃时仍可保持透明,是公认的健康营养油。

甜杏仁油具有滑而不腻,不粘锅的特点,适用于各种烹饪方式,尤其是牛排等西餐的制作中使口感细腻润滑。最宜凉拌、煎、炸、炒因油温高易破坏甜杏仁油的活性成分。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3.88%,其中,含C16:0棕榈酸4.3,C16:1棕榈酸—烯酸0.6,C17:1十七烯酸0.1,C18:0硬脂酸1.0,C18:1油酸73.3,C18:2亚油酸20.0,C18:3亚麻酸0.1,C20:0花生酸0.1,C20:1花生一烯酸0.1。富含维生素A1、B2、B5、C、D、E和类黄酮及锰、铁、锌、磷、硒等微量元素,具有明显的降血脂、软化血管、抗氧化、抗衰老作用;能促食欲,食用后容易消化,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不会产生脂肪积累;令肌肤光滑柔细,增进肌肤弹性,有利健美。

六.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大同铜器

     大同铜器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造型美观,久负盛名。历史上有“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内买铜”之说。大同铜器已有25大系列,235个品种,458个花色,主要有铜火锅、酒具、宫廷餐具、铜牌匾等。大同铜器不仅在国内各地受欢迎,而且还畅销于日本、马来西亚、德国以及港澳地区。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访问大同时,曾以大同铜火锅相赠。

七.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浑源土豆

在浑源,土豆种植遍布全县,但真正的土豆销售以川下(平原地区)为主,而种植面积广大并且产量丰富的南山和北坡地区,土豆限于转运和销售不便,除了少部分自己吃之外,大多被磨了粉面(淀粉)。这是因为浑源境内山高沟深,交通条件较差,尤其是山区,爬坡上梁道路特别难走,而土豆的产量又比较大。

过去,磨粉面全凭手工,类似擦土豆丝一般的圆孔擦子,一个个土豆经摩擦变成碎末状,挤水、澄清,再用清水漂白几次,粉面沉下去,去水,沉淀物再粉碎晾晒,直到干透,粉面便形成了。浑源的粉面质地非常好,它以白、精、纯著名,名扬山西的浑源凉粉便取材于此。一般来说,50公斤土豆可出粉面5公斤至6公斤左右,笨重的土豆转化为贵重且轻盈的粉面,便于运输。土豆磨成粉面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耐储存,土豆即使窖藏也放不过一年,而干燥无水的粉面可以放置多年。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磨粉面全部实现机械化,从磨制到澄清再到出粉,既省事又快捷。

浑源粉面用途很多,除了制作凉粉外,还可以用来制作粉条、粉块、粉剂等。浑源粉条也特别有名,民间有云:浑源的粉条无限长。把粉面加了白矾和成面,用压床压制粉条,只要不把面剂压到底,出来的粉条始终是一孔一根,要多长可多长。在浑源街头,卖粉条的商贩常常把粉条像电线一样盘起来,卖的时候要从中间撕扯开,粉条就像皮筋一样,弹性十足。浑源粉条好就好在耐煮、有嚼头、柔韧性好,它是浑源人特别爱吃的一种菜蔬类食物,做什么菜都要加上一些粉条。浑源粉面还可作粉剂。早年间食物以粗粮为主,当地人便以粗粮诸如玉米、莜面等为主打,添加少量粉面,混合面就变得筋道无比,好吃耐饥,就是现在人们还经常这样吃。

八. 山西省 大同 云州区 大同苦菜

苣萍,亦名甜草菜,《本草纲目》称之为败酱草。因为生长在山沟野外,不受化肥和农药污染,苦菜自然是一种天然的绿色食物。在晋北广大的乡村,人们对苦菜是崇敬的。不要说“男人出口外,女人挑苦菜”的年代,即便在今天,苦菜仍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野菜。特别是到了夏天,人们宁可十日无肉,也不可—顿缺苦菜。

苦菜具有霖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核黄素、脂肪、糖、无机盐、磷、钙,铁等檬量元素,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清热解毒、利胆、降压、通脉、补气、治疗肠炎等多种疾病。

苦菜的吃法很多。“三月三,苦菜芽往出钻”辙苦菜芽拔回后,不用下锅煮,洗净后可以直接调了吃.苦菜芽鲜嫩,带着一点淡淡的涩,不过人们吃的正是这个鲜,这个原汁原味。苦菜长到一扎高时,正是烈日炎炎的夏季,挑的人也多了。沸水里焯一会儿,捞上后切碎就可以调着吃了。调苦菜色泽油绿,味道鲜美,肉质嫩脆,很多人都喜欢吃。在乡下,人们则喜爱吃酸苦菜。苦菜上锅焯上一会儿后,放入一个小坛子里,添上几碗小米汤,用不了几天就发酵好了。锄田回来的乡下人,吃上几口酸酸的苦菜,再喝上几碗酸酸的苦菜汤,解渴又消暑,那滋味别提有多美了。

到了秋天,眼看就吃不上鲜苦菜了,一些农妇便急急的出去挑苦菜,这时候的苦菜老是老了点,但她们有办法让它变得鲜嫩起来。将苦菜择好,上锅蒸了,再拿出去晾干,不留一点水分,然后密封在一口大瓮里,倒扣在限湿的地方。到了冬天,苦菜就发酵好了,这时候再加上调料真好的不的真吃,滋味不比刚采摘时差。实际上这仍然是酸苦菜,但季节变了,苦菜少了,便觉得这酸苦菜也真好的不的了。

九. 山西省 大同 左云县 稀粥

稀粥:当地居民所说之稀粥(稀饭)可以小米熬之,它可以分为三大类,十一种。 第一类为"黄稀粥",即用清水熬淘净之小米而成的日常食用之稀粥。这是最平常、最合人口味的基本稀粥。食之清香、甘甜,视之纯净、淡黄,素称"养人"之饮食,产妇、病人多用之。 第二类为"炝饭"。其中又可分为五种:即"白豆儿稀粥、葫芦稀粥、萝卜稀粥、山药稀粥、肉稀饭"。"白豆儿稀粥"是先将淘净之扁豆倒入沸水中煮至半熟,接着"沙入"(沙是过滤沙子)小米,急火煮沸,撇去米沫(漂浮的谷皮、杂质等)熬熟,加入少量的食盐,再用小勺炝"素油"(葫油)、葱花、花椒,倒入粥中搅匀即成,此粥食之,豆稍硬而香,米绵烂而汁清,味道别具一格。"葫芦稀粥"、"萝卜稀粥"皆宜用较嫩葫芦、水萝卜或白萝卜为之,将其切成小长条薄片儿,或用擦子擦成细丝儿与小米熬之,其他制作过程与上述"白豆儿稀粥"皆同,食之味鲜美,各具特色。"山药稀粥"则是用山药小片儿或细丝为之,其余做法同上,味道咸香。"肉稀粥"则用红、白相间之嫩羊肉细丝儿为之,先将肉丝入锅用清水煮至半熟,接着"沙入"淘净之小米,熬成后加盐、炝油、葱、椒等,此粥食之细嫩清香,肥而不腻,乃最上等之稀食。以上五种稀粥的共同点是皆要炝入素油、葱、椒,故总名之曰"炝饭"。 第三类为"碱饭"。用较老的葫芦或南瓜,"上了面"(即成熟饱满)的白萝卜,用碱浸煮过的红豆(扁豆)汤,绿豆、"豆花"(去了皮的豌豆碎瓣)与小米合熬成的这五种稀饭,因其皆须放入少量的碱,以使其绵烂、色泽鲜浓,故总名之曰"碱饭"。喝之味道纯正面绵厚,别具风味。

十.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灵丘黄米面

灵丘黄米面由黍子加工而成。灵丘黍子有上千年的历史,制作的油炸糕营养丰富、外脆里软、又筋又黄、香甜可口,别具风味,誉满雁门关外,驰名山西、河北、内蒙、北京等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