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东平特产腐竹 腐竹特产出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东平特产腐竹 腐竹特产出在哪里更新时间:2023-08-10 05:53:26

一. 广东省 云浮 云安县 托洞腐竹

托洞腐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托洞腐竹”产于素有石城之称的云浮市云安县石城镇托洞。托洞腐竹之所以久负盛名,皆因其原材料和传统的制作与其他腐竹制作不一样。制作时采用当地大云雾山下土生土长的黄豆或小青豆(黄豆的一种)作为主要原料,并且采集来自大云雾山山泉的水制作,整个制作流程都不添加任何材料。所有变化过程都是基于物理反应所至。

煮沸豆浆然后熄火,待豆浆表面平静、冷却,渐渐地结出一层淡黄色的“皮”,这皮即腐皮。挑起晾晒在竹竿上,直至风干,即成可口的腐竹。存放成品腐竹要放在通风干爽处。潮湿的地方最好不要存放,因为会影响腐竹的质量,如果时间长的话会变质。好的食材不一定要大厨师出场,即使一般家庭亦都可制作出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肴。譬如,用温水将干的腐竹浸开后,姜葱起镬烧开水灼熟后醮豉油食,入口绵滑、豆味浓郁;又或者加入猪小肚白果一齐煲上三个小时,一煲香甜淳厚的靓汤令你大饱口福。 

“托洞腐竹”产于素有石城之称的云浮市云安县石城镇托洞。“托洞腐竹”采用大云雾山下土生土长的正宗托洞黄豆或小青豆(黄豆的一种)作原料,用最高峰云雾山引来的清冽山泉制作。整个制作过程包括选豆、去壳、磨浆、滤渣、煮浆、擦边、挑皮、晾晒、转竿等等,“托洞腐竹”传统制作方法的所有程序都不添加任何其他材料或添加剂,产品色鲜体薄,油亮清香,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托洞腐竹”产品的主要特征是:外观油亮光泽、呈淡黄色;口味纯正、甘淡而清香、无异味、韧性好、有嚼头、吸水膨胀后不粘糊,在同类产品中尤以久煮不糊而见长。蛋白质含量高达48.8%、脂肪含量达25.1%,胆固醇及饱和脂肪很低。同时还含有糖、铁、钙、磷以及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因其所含均为植物营养素, 故被称为“素食之最”。其甲级品曾多次获广东省、国家农业部颁发的优质产品称号。

托洞腐竹产地范围为广东省云安县现辖行政区域。

二. 广东省 韶关 乳源 大布腐竹

大布腐竹

大布腐竹采用传统工艺和精选的优质大豆及富含多种矿物质的山泉水精心制作而成,香滑爽口,含大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是最富营养价值的豆制品。

三.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草编、条编织品

东平县出产的条编织品,曾以编工精细、造型考究、品种繁多、质量优良而闻名于世。

东平境内河流纵横,山区广布,滩涂、坡地,多适宜灌类植物生长,阴柳、白腊等小灌木很多,条类资源丰富,产量高,为发展条编织业提供了理想的物质条件;同时,作为农业县,我县是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这为发展以麦杆、玉米皮为原料的草编织品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条件。

据考证,我国手工编织品的出现可能比陶器还要早,从出土文物看,战国的竹器、汉代的彩箧,制作已相当精美。我县条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明清时期已有条编织品出现。当时人们只是用灌条编织一些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如筐、篮、簸箕、背篓等,编织技术精巧,样式美观大方,产品结实耐用。人们以自编自用为主,多余者才去出售。清末以后,条编织业有了一定发展,品种增多,生产规模扩大,除了自产自用,还作为商品销往省内外。有不少山区和水乡农户以条编织业为生。出现了“十里长村无闲妇,家家尽是编织人”的繁忙景象。建国以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倡导下,草编和条编织业得到蓬勃发展,编织技术迅速提高,1958年,州城镇西门村青年妇女王善芬参加省里群英会,曾以15分钟编1个蒲包的惊人佳绩,受到人们称赞。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县州城镇、彭集镇、沙河站镇都曾出现过规模较大的编织生产。为了提高质量,编织时一般在地窨子里,因为地下潮湿,可以使条货或草杆保持柔软,而冬天在地窨子里进行编织又可保暖。这一时期的草编、条编织品达到一百多个品种,以柔软光亮,朴素大方的特色,受到外商喜爱,如生产的提篮、花篮、沙发、茶几、果盘、花瓶等造型美观的家庭陈设品和日用品,曾大量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地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换回了大量外汇,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

四.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梅州英冠腐竹

梅州英冠腐竹是梅州大浦的。其韧劲很好,经煮不烂,有嚼劲!是烹饪煲汤等的佳选!

五.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褶纹冠蚌

东平湖褶纹冠蚌,是生长于湖中的一种野生蚌类。俗称“鸡冠蚌”、“湖蚌”、“扯旗蚌”。瓣腮科蚌属底栖水生动物。壳大型,壳质较薄,两壳略膨胀,壳顶位偏前方,外形呈长椭圆形。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长而高,后背向上斜伸展为大型的冠,壳后背部自壳顶起向后有一系列的逐渐粗大的纵肋。绞合部强大,韧带粗壮,位于冠的基部,左右两壳各具一后侧齿,无拟主齿。前侧齿细长,弱蚌老蚌的个体则消失,壳外表面深黄绿色、黄褐色或黑褐色,带有褶纹;里面平滑,有很厚的珍珠层,呈银白色、鲑肉色或银白而带天蓝色。

褶纹冠蚌,栖息于湖内泥底或沙底及静水或水流较缓的地方,水质要求PH值在4.5—9.5范围内。通常群聚于1—3米深处。在冬春天气寒冷时,以整个身体埋在泥沙底中,仅露出壳后缘部分,以壳后缘张开进行呼吸和摄食。夏季天热时则上潜出大半个蚌壳。它以水中的微生物为食料,2—3年长成。

东平湖褶纹冠蚌个体大,质量好,产珠量高。湖蚌较大者重1公斤以上,一般的大如鹅蛋;1970年,我县曾在大安山一带试验以蚌育珠,每只蚌经过三夏两冬的培育,可产珠5.2克,其珠多为玉白色和淡粉红色。湖里蚌类资源相当丰富。上世纪八十年代,江苏省太湖周围乡村育珠缺少蚌源,曾来我县大量收购。仅1986年就曾扒捞出1500余吨。

蚌全身是宝,可综合利用。蚌肉味道鲜美,含有高蛋白,可加工成罐头;育珠后,用蚌珠制成的珍珠粉是良好的药物,具有安神定惊、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能,可治疗神经衰弱、小儿发热惊风、肝炎、咽喉肿痛以及青光眼、高血压诸症。蚌壳可作贝画,或磨粉后配制成优良的畜禽饲料。

褶纹冠蚌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动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东平湖是蓄积黄河、运河、大汶河的水而形成的山东第二大淡水湖。从各大水系里冲下来的多种有机质在湖内大量积存,滋生出丰富的微生物,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褶纹冠蚌的繁殖场。随着东平湖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和科学管理,蚌类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

六.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斑鸠店大蒜

斑鸠店镇西靠黄河,东邻东平湖,土壤广阔而肥沃,水资源丰富,十分适宜大蒜生长。自建国初期即已种植大蒜。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至今全镇大蒜面积已达4万多亩,一般年产蒜苔2万吨,蒜头8万吨。每到收获季节,外地客商云集收购,产品远销上海、天津、河北、辽宁、吉林等省市,并出口到越南、日本、韩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成为我省颇具影响力的“大蒜之乡”。

1960年以前,斑鸠店镇种植的大蒜原为本地蒜,产量不高,品质一般,为了提高产量,六十年代从前苏联引进了杂交蒜,试种成功后,经过多年培育,这种杂交蒜表现了很强的生长优势,其主要特点是:株型高大,外皮紫红,成熟较早。每个蒜头内有4—8个蒜瓣,蒜瓣整齐肥大;蒜苔产量高,且苔茎绿、无病斑(即黄点子);蒜泥香、辣味适中;长出作苗菜用时,出的蒜黄多。1991年,斑鸠店大蒜曾荣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是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蒜类产品。

大蒜是上等的辛香类蔬菜和调味品,具有增强食欲,抑制病菌改善人体微循环、补充营养、保障健康功能。据测算,每100g大蒜中含蛋白质4.4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23g,粗纤维0.7g,钙5mg,磷44mg,铁0.4mg,硫胺素0.24mg,核黄素0.03mg,尼克酸0.9mg,抗坏血酸3mg,并含有抗诱变剂硒和杀死癌细胞的活性物质二烯丙三硫、乙烷硫代磺酸乙酯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蒜对多种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及霍乱弧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防治癌症和美容作用,能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力,素有“土里长出的青霉素”之美称。

据蒜农说,大蒜喜生土地、洪淤地,喜硫酸钾肥。斑鸠店镇耕地属冲积扇平原上的粘土地,地力肥厚,农民种蒜多施用农家肥,一般不用含有害物质的化肥、农药,所以蒜的产量高,质量好。大蒜已成为斑鸠店镇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七. 河南省 许昌市 魏都区 河街腐竹

许昌县河街乡素有“腐竹之乡”之称,是全国最大的豆制品生产集散地之一,目前全乡已发展腐竹生产专业村21个,有5000多户从事腐竹生产,就业人员达 15000多人,年生产销售腐竹3000多万公斤。腐竹生产带动了种植业(大豆)、养殖业、交通运输业、印刷包装业、食品加工机械业等相关产业的兴旺发展。现在,河街乡有运输专业户800多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腐竹生产的下渣是养猪的好饮料,几乎所有的腐竹专业户同时又是养猪专业户,全乡拥有养猪大户5000多家,年生猪存栏4.5万头,被命名为许昌市生猪生产基地。同时据统计,河街黄豆市场的日成交量150多吨,年消化黄豆5000多万公斤,是全国最大的黄豆销售市场。现在该乡的豆制品生产已经形成以腐竹为主,豆皮、豆丝、植物肉、豆腐五大系列十多个品牌。河街生产的“关公牌”和“北京牌”腐竹分别获得九四年全国优质农副产品展销会金奖和九五年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商品展销会金奖。河街腐竹不仅以其多品种高质量畅销全国各地,占领全国60%以上的销售市场,而且还打入了国际市场,腐竹产品销往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增加了出口创汇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稳地占领了销售市场。

八.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石河王粉皮

东平县梯门乡石河王村生产的纯绿豆粉皮,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村中王氏族谱记载,是明代时一位姓王的人创制的。

石河王粉皮外形美观,呈圆形,直径约30厘米,有放射状花纹。色泽纯正,清亮透明,且薄而均匀。每公斤约40张左右,耐久贮。石河王粉皮系采用优质绿豆粉为原料,经过精心镟吊而成。韧性很强,久煮不粘。与肉同炖,柔滑而不腻,咀嚼耐回味。石河王粉皮吃法多样,凉拌时先用热水烫软,然后切成丝、条或块状,佐以蒜泥、姜末等,食之香味醇厚,清凉爽口,使人有醒神益智之感;热吃时可与鸡、鱼、肉及其他蔬菜相配,味道更佳。即是宴客之美味,也是赠送亲朋好友之最佳礼品。

石河王地处山区,制作粉皮系利用山泉水和当地产的优质绿豆,将绿豆经多次过滤浸泡提出淀粉,用传统的制作工艺,镟吊出的鲜粉皮经自然光照干透,属绿色无污染食品。

九.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炸荷花

我县州城内盛产荷花,每年六月,州城荷花盛开,成为一大景观。荷花味清香,花瓣鲜嫩,因此,很久以来,荷花成为美食之一。炸荷花就是以荷花为主料,豆沙馅为配料,油炸而成的食品。基本做法是:

取白荷花2朵,约200克,豆沙馅20克,白糖100克,鸡蛋清10克,白油500克(耗50克),精面粉70克。

将荷花去掉外面的花瓣,选用大小均匀的中层花瓣24片,用清水洗净,用布擦干。取12片花瓣铺平,上面均匀地抹上豆沙馅,用另外地12片花瓣盖在豆沙馅上。蛋清放入汤盘内,打成蛋泡糊,加入少许面粉拌匀。然后,锅内加入白油小火烧至三成热,将制好的荷花沾一层面粉,挂上蛋泡糊后下入油锅内,边炸边用筷子翻动,至挺身捞出。待油温升至七成热,重炸一遍,捞出装盘,撒上白糖即可。

此菜特点:色泽鲜艳,荷香味浓,酥嫩甜美。

十.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乌鳢鱼

乌鳢是鲈形目鳢科乌鳢属。又名黑鱼、乌鱼、乌棒、蛇头鱼、文鱼、才鱼,是名贵的野生鱼种。1970年以前,东平湖内乌鳢最多。单船日捕获量可达二三十公斤。据说,1964年,现在的二级湖排干水时,一个人一天在湖底淤泥上可以拾到一“挑子”即一担乌鳢(约50公斤左右)。六十年代老湖区内出现干湖现象时,也曾捕获大量乌鳢,最重的达8公斤。

乌鳢体呈圆筒形,尾部侧扁,体色黑麻,系底层肉食鱼类,常生长于水草茂盛、水质混浊的池沼水泊,河套湖汊,幼鱼以浮游生物为主,成鱼捕食鱼虾蚌、螺及水生昆虫。乌鳢生长发育快,在野生环境下的蛤鱼,平均重达142克,2龄鱼367克,3龄鱼970克,4龄鱼1750克,乌鳢饲养在七十年代便已开始,目前鱼苗的人工繁殖技术也已过关。乌鳢的饵料以小鱼、小虾、蚌肉、蚯蚓、蝇蛆及屠宰的废弃料为主料,一般死鱼的植物性颗料饵料为辅料。乌鳢的抗病力强,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强,成活率可达70%以上,且放养密度可稍大,产量较高,经济价值比一般家鱼高1—2倍。人工饲养前景可观。

东平湖乌鳢性成熟年龄一般为,体重在1斤以上,怀卵量约为1—2万料,产卵期4—8月。一次产完,6月为高峰,产卵一般在水底淤泥较多水草茂盛的地方,由于东平湖条件适宜,乌鳢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野生乌鳢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乌鳢的势头空前高涨,全县已发展乌鳢养殖6000余亩,仅此一项可增加群众收入3240万元。为更好地促进这一名贵品种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县渔业技术主管部门已在苗种的培育、喂养、病害防治方面,进行技术培训、指导,以提高这一名贵鱼种的产量。

乌鳢肉肥刺少,无细小毛刺,其蛋白质含量为19.8%,脂肪为1.4%,味道鲜美,目前已成为高档宴席的必备佳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