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商洛市秦岭特产 商洛山里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商洛市秦岭特产 商洛山里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11-09 17:14:07

一. 陕西省 商洛 商南县 商洛黑木耳

商洛黑木耳,史称 “上洛耳”,素有山珍美肴佳称。古往今来,商州人总把“上洛耳”视为礼尚佳品,大凡到商 州来的客商,也把能食得上“上洛耳”为幸事。故有“客自远方来,食以上洛耳,饱尝口头福,酬谢山珍儿”的赞句

商洛黑木耳具有片大、肉厚、鲜而不腐的特点。用木耳炒大肉是人们最喜食的名菜。它不仅 是肥肉鲜而不胧腻,还有清香扑鼻,开窍振欲,消化纤维的奇效。用木耳佐以粉面、黄花、五香调料做成鲜耳汤,不但颜色鲜妍,味道芳香,还能开脾健胃,提神益智。



二.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洛南核桃

洛南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洛南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洛南核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洛南核桃个大、仁饱、皮薄、质优,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二十多年来,曾连续多次获得国家、部、省等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2000年3月又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在“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和历届杨凌农博会上备受客商欢迎。洛南核桃仁医用价值颇高,保健作用明显。具有“补气养血、补肾固精、温肺润肠、补脑益寿、通润血脉、生发养颜”之功效。长期食用,可以促进发育、健脑益智、增强记忆、提高免疫力,有明的防癌抗癌作用。洛南县素称“核桃之乡”,核桃的栽培历史已有两千多年。解放后,特别是1958年毛主席关于“商洛每户种一升核桃”的光辉批示发表后,核桃生产有了长足发展。近年来,该县一手抓科管,一手抓发展,使全县核桃生产迈进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良种化栽植、科学化管理、产业化开发的轨道。至目前,全县核桃树总株数已达300万株,其中挂果树150多万株,常年产量300多万千克,最高年产500万千克.。

农业部颁布2011第1699号公告,对“洛南核桃”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洛南核桃”成为我县首个被国家实施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区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为因素,并以地域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地域范围

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商洛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09°44′10″-110°40′60″,北纬33°25′00″-34°25′58″,北与本省渭南市的潼关县、华阴市、华县相接,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两县接壤,南与本市的商州区、丹凤县相邻,西与本省西安市蓝田县毗邻,幅员面积2830.16平方公里,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土石山区,核桃种植涉及全县25个乡镇,381个村民委员会,3027个村民小组。洛南核桃总生产面积1800公顷,年产量498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大、皮薄、仁饱、果粒大小均匀,果面洁净,果实饱满,口感油香。 2、内在品质指标:洛南核桃富含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及粗蛋白、粗脂肪等,其中钙含量高达790.96mg/kg,硒含量2.3×10-3mg/kg,铁含量57.52mg/kg,锌含量26.62mg/kg,蛋白含量15.89%,脂肪含量60.8g/100g,油酸含量15.36%,亚油酸含量66.24%。 3、安全要求:洛南核桃严格执行NY5307-2005《无公害食品落叶果树坚果》。

三. 陕西省 商洛 柞水县 柞水核桃

柞水核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柞水核桃,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文献记载,是西汉张骞从西域带回植于京都长安,然而“龙凤之地”不适核桃生长发育,便被发配到商洛山中。岂知,核桃却因祸得福,寻到了安家落户、发家兴族的宝地,从而繁衍成为一个旺族。唐代以后,柞水核桃已有相当规模。

地域范围

柞水核桃产地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9′25″~109°36′20″,北纬33°25′31″~33°55′28″。东临商州、山阳,南接镇安,西临安康地区的宁陕县,北与西安市的长安、蓝田接壤。其分布区域包括全县16个乡镇。区域保护面积20000公顷,年总生产规模3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柞水核桃坚果方椭圆形,横径35-55mm ,外壳自然黄白色,缝合线紧密,种仁饱满,取仁容易,种皮色浅,仁味油香,涩味淡。平均果重大于10g,出仁率大于50%。 2、内在品质指标:柞水核桃营养丰富,各品质指标符合国家特级标准要求,脂肪含量≥65%,蛋白质含量≥14.0%。 3、安全要求:柞水核桃执行《无公害食品落叶果树坚果》(NY5013-2006)标准。

四.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洛南酸菜

酸菜又称泡菜、渍菜,是选用大元白菜或圆白菜及其他调料等,经过渍泡,在乳酸杆菌的作用下进行发酵而成。

营养功效: 酸菜味道咸酸,口感脆嫩,色泽鲜亮,香气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不但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可以促进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酸菜发酵是乳酸杆菌分解白菜中糖类产生乳酸的结果。乳酸是一种有机酸,它被人体吸收后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同时,白菜变酸,其所含营养成分不易损失。

五. 陕西省 商洛 山阳县 山阳龙须草

“少时青青老来黄七搓八扭结成双。春打草鞋走山路夏编凉席铺软床。秋织蓑衣遮风雨,冬拧绳索套麝香。更喜姑娘手艺巧,精制草编销远洋。”这首在山阳县广为流传的歌谣,唱出了商州“三宝”之一龙须草的用途。唱者自豪,听者悦耳。山阳龙须草叶狭线形,丝象龙须而得名。其命名还有个美丽的故事呢。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统一华夏后,教民耕种,他遍尝白草,探索草性,正当他跋山涉水找到繁殖力最强的生长在商州境内的龙须草时,天空突来玉龙,传玉帝圣旨,说黄帝劳苦功高,封为天皇,令其速回天宫。人们不舍黄帝离去,苦苦抓住龙须不放。但午时三刻已到,玉龙腾空而去,人们手抓的龙须全然变成了金色的龙须草,惠泽当地百姓。这里的龙须草长达一米,是一种很理想的纤维资源,本色金黄,有光泽,且易染色。它系野生之物,山阳人民采取草籽繁殖和分根栽培的办法,大力发展,全县各地均有分布,年产量干吨左右。先时人们用之搓绳、打草鞋、造纸、编蓑衣。建国后,国家大量收购,充人造棉、人造丝和优质纸原料。1972年以来,色河中村等地农民利用龙须草编织地垫、凉席;门帘等,出口日本、美国、东南亚、西欧一些国家和地区,换取外汇,成为山阳县的大宗外贸商品。

龙须草自古为山阳县“三宝之一”。现在是该县大宗外贸商品。

龙须草系天然资源,野生之物,可进行人工栽培。它叶狭线形,本色金黄,有光泽,且 易染色,进行工艺编织。它用途广泛,是人造革,人造丝,和优质纸的原料,又可编成地垫、凉席、门帘等生活工艺品。

六. 陕西省 商洛 柞水县 腊肉炒粉皮

腊肉炒粉皮

腊肉炒粉皮是的传统名菜,腊肉香而不腻,粉皮滑软爽口,是佐酒的佳肴。《重修县志》中有载“年节时,家稍宽裕者,无不宰猪,腌以盐,熏以烟,即为腊肉”。柞水的腊肉炒粉皮不同与饭店、宾馆里的腊肉炒粉带,它是选用上好的腊肉和洁白的洋芋粉精工细作而成。

将选好的腊肉,最好是猪后臀肉,肥瘦都有,用温水洗净,放在铁锅里煮熟,切成薄片待用。洋芋粉放大碗内,放盐、水适量,鲜蛋一枚,搅拦成糊状。锅置火上,把粉糊制成硬币厚的粉皮,将其切成菱形方块待用。置炒锅,放腊肉烤炒,沥出油来时,放葱、姜略炒,再放青椒、粉皮翻炒,出锅时放蒜泥即好。成菜香气四溢,爽滑可口,腊肉棕红,粉皮白中微黄,色美味香,营养丰富,回味悠长,是招待宾朋的首选菜肴。粉皮的厚薄程度,亦可展示主妇的厨艺。

七. 陕西省 商洛 山阳县 山阳茶叶

山阳茶叶--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山阳县位于秦岭南麓陕西东南部,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气温13.1摄氏度,终年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是一个典型的土石山区县。境内山大沟深,群山纵横,流岭、鹘岭、郧岭横贯东西,金钱河、银花河穿越山岭之间,形成“三山夹两川”地形。长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水质清冽。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极适于茶叶的栽培,茶园土壤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土体疏松,质地砂壤,通透性能良好,不积水,营养元素丰富而平衡。这里生产的茶叶品质独特,富含茶多酚、维生素B1、维生素B5、维生素C、维生素E、氨基酸、肌醇、牛磺酸、铁、锌、氟、硒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茶味醇厚,品位极佳,实属茶中珍品

八. 陕西省 商洛 镇安县 镇安大板栗

镇安大板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镇安大板栗以其个大、甜脆、含淀粉率高的独特之点,赢得了荣誉。早在明末、清初,我国古都北京、长安(今西安)以及太原、洛阳等城市的商贩就打出了“镇安糖炒大板栗”的标签。

镇安板栗树是乡土树种,系天然生长之山毛榉科,落叶乔木。商洛各县均有分布。据一九六零年中央林业部干果研究室来镇安考察,认为板栗树的祖先地在镇安县回龙乡的梓桥沟和小木岭山系的栗湾堂(今柞小辖),并鉴定为优良品种。一九七零年将镇安县大板栗编入中国果树栽培学教科书。一九七八年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将镇安大板栗栽入《陕西果树志》。镇安大板栗树是用当地野毛栗树嫁接而成。工序是:每年春季果农从板栗树剪来长150至 200公分长的枝条,插于30至50公分粗齐头断茎的毛栗树茎上,用胶泥严封接头伤口。待接枝发芽成活,便是大板栗树了。板栗树生长块慢与幼林抚育有直接关系。一般3至4年就有挂果,7至8年果苞满枝,10至15年进入盛果期。五月开花,花落结果,八至九月成熟。果实外壳满刺青苞,成熟后青苞炸裂,即显露出颗颗大板栗。每个栗苞含果实2至3颗,果扁圆,棕褐色,壳嘴有柔毛,贴果实处有膜皮,果肉呈乳黄色。果实颗均重量35至45克。

镇安大板栗营养丰富,味道甜脆。据测定含淀粉72.38%、糖4.7%、每百克中含糖量14克左右相当于等量面粉的含糖量,是红薯含糖量的一倍。虽说栗子所含蛋白质只是等量面粉的一半 ,但在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核黄素等方面都大大超过大米或面粉,在含钙、磷方面和大米、面粉相等。然而栗子甘美可口,老幼皆宜,所以是有名的木本粮食。同时,生栗子还是一昧良药 。如患肾虚、腰脚无力症,每日食生栗3至5颗,细嚼慢咽,久必强健;如患跌打损伤、筋骨肿痛或竹刺入肉者,将鲜栗捣烂如泥敷患处,有止痛、止血、吸出脓物的功效。

九. 陕西省 商洛 柞水县 商芝

商芝即蕨,分布于商洛各县、市,年产量数百万公斤,因丹凤县商山而得名。商芝呈淡紫色,雅称紫芝。因其幼芽远瞧似鸡爪,近看像拳头,又叫鸡爪、拳芽,是一种含有异香、营养极为丰富的野生名菜。其根含丰富的淀粉,是口味独特的冲服剂,具有去热利水之功能。近多年,商芝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同时也受到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等国人民的欢迎。商芝和“商山四皓”有着奇缘。秦代“四皓”吴实、周术、唐秉、崔广四位掌管朝廷史事书藉的博士官,见秦政暴虐,焚书坑儒”,他们怀着“非义不动”、洁身养性、修道成仙的情志,同来商山隐居,“岩居穴出”,以商芝充饥。他们在自编的《采芝歌》中云:“莫莫商山,深谷逶迤,烨烨紫芝,可以疗饥。”到了汉朝刘邦即位,请“四皓”出山辅佐,面对高官厚禄,他们不受,在商山均身康百岁。李白描写他们是“秀目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妙。”商芝因之声誉大 振,被称为延年寿益之“仙肴”。历代诗人咏“四皓”时,都有对商芝 的赞叹之句,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香闻紫芝草”,晋代陶渊明的 “紫芝谁复探”,清代王学逊的“菇芝人未老”。商州素以野山野味驰名省内外。商州厨师用商芝可烹调出十几种菜肴。如商芝蒸肉,商芝小炒,商芝拼盘,商芝滚汤。

十. 陕西省 商洛 柞水县 柞水搅团

柞水搅团是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特色小吃。柞水搅团所用面粉必须是粗粮,将包谷面均匀地搅拌于滚开的锅中,边撒面粉边搅拌,直到把面搅作一团,将做熟的搅团用勺子盛在碗里,浇以热汤酸菜,即可食用。

搅团,名不见经传,真正的民间食品。以陕西而言,关中和陕南的贫苦农民,几乎家家都吃,吃了不知几百几千年。先前没听说有谁称赞过它,现在提起时,还会有人觉得寒碜,感到凄凉。公社化期间,在柞水县,常听人把搅团叫做“哄上坡”,意思是说,尽管填饱了肚皮,下地干活时,刚爬上坡,就饿得肠肠肚肚咕咕叫,不顶用的东西。

然而搅团似也不可小看。既然老百姓吃了许多年,便属有功之物。既吃之,即便在穷苦时,不得已,却也不会没有一定的发展与提高。尤其是不会没有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民风民俗渗透其间。而且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与条件的改善,搅团也如其他许多特色食品一样,可能变得身价百倍。搅团的制作方法,可以说很简单。但也不易做得很地道。做搅团有许多讲究,所用面粉必须是粗粮,大多为玉米面、万不能用小麦面,否则,就会做成浆糊,将包谷面均匀地搅拌于滚开的锅中,边撒面粉边搅拌,直到把面搅作一团,不沾锅底为适中,同时要谨防面团藏在其中,要搅得十分地均匀,无一点疙瘩方好。俗话说:搅团要好,七十二搅。这是形容,其实何止七十二搅?总要成百成千方好。搅团搅团,要害就在这一搅之上。均匀之后再倒入适量的开水,盖上锅盖,用温火慢慢闷 烧,让面全部熟透,再行搅拌,令其柔韧,至此,搅团就算做成了成品大约可以形容为较稠的糨糊。

搅团时也有若干不同的吃法。最普通的吃法是:将做熟的搅团用勺子盛在碗里,浇以热汤酸菜,即可食用。若要变换花样,还可用一种特制的漏勺,将热的搅团盛入,漏进凉开水盆中,成蝌蚪状,这叫做鱼鱼,或者粉鱼,或者1骨斗,可浇热汤吃,可凉调吃,也可炒了吃。还有一法,将搅团趁热倒入盆碗之中,待凉透后,慢慢地倒出来,切成条块,烩了酸菜浆水吃、炒了吃、凉调了吃,皆可。在贫穷的过去,人们只要稍有可能,总也常常变换方式来吃搅团。而如今搅团作为商洛的特色餐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特别是烩搅团块时,用了酸香扑鼻的浆水菜,而又加以上好的油泼辣子,再调点香菜末和葱花,滴几滴香油,这是很好吃的,至少应该归类于粗粮细作。还有一点,商洛人吃搅团,大多要调辣子,调得碗里红如血,吃罢嘴角一片红,耍的就是这个辣劲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