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大同特产高阳杏脯多少钱 大同市阳高县杏脯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大同特产高阳杏脯多少钱 大同市阳高县杏脯介绍更新时间:2023-08-08 00:21:24

一.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浑源莲花豆

北岳恒山有三宝:黄芪、蚕豆、灵芝草。恒山蚕豆盛产于浑源东南山区一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VB1、VB2和尼克酸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莲花豆选用恒山蚕豆为原料,配以精炼植物油、多种调味料,采用科学配方和草药浸泡,口感更脆,色泽美,回味无穷,是老少喜爱的营养补品,送亲访友的馈赠礼品,旅游观光的必购食品。( 浑源)

二. 陕西省 延安 宝塔区 风味钱钱饭

粗粮精制的钱钱饭。黑豆经浸泡,膨圆胀大,放在碾上压成片,形如铜钱,所以百姓称"钱钱饭"。豆钱二成米八成,对掺起来,逐次下锅,待豆钱半熟时,再放小米。可驱寒保暖,通体舒泰。据说貂婵就是吃钱钱饭才变得美艳动人的。( 延安)

十六国时期,石勒与牧马元帅汲桑起兵反晋,汲桑兵败被晋军士杀死,石勒因为兵败后,军士伤亡严重,无奈引兵投降了汉王刘元海。汉王平时得知石勒善用兵,且英勇善战,遂亲自召见,盛情款待,封石勒为安东大将。石勒受封后,统领大军,转战于并冀,与王弥、王波形成割据势力。光初二年(公元319年)称王建立后赵。光初十年(公元327年)石勒大败刘耀,刘耀带领残兵败将逃跑,石勒率领三军奋勇直追,追到离石西北(今临县境内),在紫金山间安营扎寨。

临县久旱,加之兵祸连年,百姓饥寒交迫,到公元328年,远近亢旱,赤地千里,石勒军士饥肠辘轳,无以为食有的士兵偷窃、抢掠百姓财物。石勒整动军纪,命士兵采集榆钱饱腹。把钱钱用水掏静,掺小米熬成“钱钱饭”充饥。石勒还命士兵带上“钱钱饭”赈救灾民。使当地人度过了灾荒。后百姓为纪念石勒赈救灾民,在紫山修建应候庙,亦名石勒寺,俗称大王庙。每逢忌祀,总要供奉“钱钱饭”。无榆钱季节,以黑豆捣扁而代之。后逐渐流传下来,延续至今。

“钱钱饭”的原料为小米和黑豆。钱钱的制作是把黑豆用开水煮过,煮到膨胀即可,凉后置于石头上(有一个平面即可),用铁锤捣,捣成铜钱厚薄为宜。钱钱饭的做法比较简单。首先将小米用凉水淘过后下锅,再把钱钱煮进去,约二十分钟即可,即可食用。爱吃稠而糊者尚需继续熬煮,此为纯钱钱饭。也有将蔬菜混入钱钱米中熬煮。诸如红薯钱钱饭,土豆钱钱饭。红薯钱钱饭是从农历九月收获红薯到次年夏前。百姓以红薯代替粮食做餐,先将水烧开,然后放进红薯,待水沸后,再放小米,钱钱煮熬成稀状或稍稠状即可食用。

“钱钱饭”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夏有止渴消暑作用,冬有保温驱寒功效。

钱钱饭由粗粮精制。原料为黑豆,经过浸泡,放在碾上压成片,形如铜钱,所以百姓称“钱钱饭”。豆钱二成、米八成,对掺起来,逐次下锅,待豆钱半熟时,再放小米。

三.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浑源蚕豆

蚕豆有许多制法,可磨面食用,还可油炸、干炒,要说出名,当数“浑源蚕豆”。其制法要经过多种工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钙、磷、铁和维生素,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远销河北、内蒙地区。与之匹配的“浑源莲花豆”更是受到周边地区和各地游客的青睐和喜爱,成为游客出行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风味食品”。

四.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李峪杏干

浑源县东坊城乡李峪村是当地特有的小气候果林基地。该村盛产的桃结杏个大饱满、水多味甜,因采摘后不易长期保存,当地人就将杏肉放在阳光充足的干燥之处,制作杏干。杏肉水份经风干后,保持了鲜杏的天然色泽和营养成分,吃上一口,慢慢咀嚼,酸甜突口,色、香、味俱全。

五.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玉米皮编

是用玉米棒子皮编制的一种新兴的工艺产品,有茶垫、汽车座垫、地席等十多个品种。产品造型美观,工艺精巧,光洁舒展,富有弹性,透气性好,远销日、美、英等18个国家和地区。生产于灵丘县。( 大同)

六.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灵丘荞麦

灵丘荞麦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荞麦食味清香,是很受欢迎的食品。荞麦食品是直接利用荞米和荞麦面粉加工的。荞米常用来做荞米饭、荞米粥和荞麦片。荞麦粉与其它面粉一样,可制成面条、烙饼、面包、糕点、荞酥、凉粉、血粑和灌肠等民间风味食品。

荞麦籽粒、皮壳、秸秆和青贮都可喂养畜禽,而广泛用作牲畜饲料的是碎粒、米糠和皮壳。荞麦碎粒是珍贵饲料,富含脂肪、蛋白质、铁、磷、钙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其营养价值为玉米的70%。有资料报导,用荞麦粒喂家禽可提高产蛋率,也能加快雏鸡的生长速度;喂奶牛可提高奶的品质;喂猪能增加固态脂肪,提高肉的品质。荞麦比其它饲料作物生育期短,既可在无霜期短的地区直播,也可在无霜期长的地区复播,能在短时期内提供大量优质青饲料。

地域范围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灵丘荞麦特定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经灵丘县农业局研究决定,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拟划定灵丘荞麦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北部山区及部分丘陵地区,包括:白崖台乡、东河南镇、赵北乡、史庄乡、武灵镇、石家田乡、柳科乡、落水河乡等八乡镇,涉及188个行政村,总生产面积2000公顷。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3°51ˊ-114°33ˊ、北纬39°33ˊ-39°38ˊ之间。境内海拔最高点2083米,最低点938米。东与河北省涞源、蔚县接壤,西面是本省的繁峙县、浑源县,北与广灵相连。总生产面积3万亩,年生产总量450万公斤。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由于自然条件和气候因子存在很大差异,土壤分布比较复杂,大体可分为以下4个土类:褐土地处褐土向栗钙土过度的交接地带。褐土广泛分布于唐河二级阶地、黄土丘陵区和土石山区。其特点是,除石质山区为沙页岩、花岗片麻岩、石灰岩风化而形成以外,一般都是在富含碳酸盐的第四纪黄土及黄土沉积物上发育而成,疏松多孔,结合力差,易被冲刷,且又处在褐土向栗钙土过度地带,成土作用时断时续,发育不完整,剖面的形态特征不典型。大部分剖面下部钙积现象较明显,有假菌丝的钙积层,粘化现象

不明显。其面积为336.99万亩,占总面积的89.73%,是主要的农业土壤。棕土分布于太白山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顶缓坡平台之上。形成的气候条件是季风区山地高寒湿润气候。形成的生物条件是,在远古为森林,后由草本植物所替代,植被由黄花,竹节草、莎草及台辞等组成。枯枝落叶和植物残体分解缓慢而大量积累,周而复始,长期停留在生物循环中,这层疏松的有机物,截拦和积蓄了大量的降雨,使土壤常年保持相当的水分,盐基大部分被淋洗下去,土壤呈微酸性-中性反应,土体大部有铁、锤等胶体的淀积。其面积为1.57万亩,占总面积的0.38%,是放牧的理想场所。山地草甸土分布于东北部的甸子山、凤凰尖一带的山顶平台及缓坡处,是在高寒湿润和亚高山草甸植被的生物气候条件下,依附优越的地形环境形成的。其特点是,剖面疏松匀,为壤质。表层有呈灰褐色的腐殖质层,最表层为海绵状,有真菌丝存在。土壤中吸收性复合体缺乏盐基,呈微酸性-中性反应。其面积为3745亩,占总面积的0.09%,是季节性放牧的优良牧地。草甸土分布于唐河两岸以及南山河谷阶地上。这类土潮湿,地下水位高,生长喜湿的草本群落和灌木水柏枝等。面积为10.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5%。PH值在8.0-8.5之间,呈弱碱性。土壤有机质平均1.0g/kg,土壤全氮平均0.5g/kg,有效磷平均12mg/kg,速效钾平均为110mg/kg,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地貌:中部太白为巍山突兀而起,唐河横贯县境东西。两岸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盆地,四周群山环抱,峰峦重叠。赵北河、梭沟河、泽水河、塌涧河、大东河横穿北部地区汇交于唐河,形成了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黄土丘陵景观。东南部山大沟深,峰峦起伏,悬崖峭壁,保护范围内中部平川区,面积189.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北部丘陵区,面积754.8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7.6%,北部土石山区,面积435.2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6%。共有大小山峰230余座,沟壑2000多条。

(2)水文情况:全县河流多属山溪性河流,坡陡,流急,洪水暴涨暴落。可分为2系10河,均属海河流域。

唐河水系。主干河唐河发源于浑源县抢风岭,从蔡家峪村入境,流经东河南、武灵、落水河、红石楞4个乡(镇),横贯全县,县域内长52公里,东至下北泉村,在河北省涞源县汇入大清河。在县境内主要有赵北河(长38公里)、华

山河(长25公里)、塌涧河(长21公里)、大东河(长33公里)、招柏河(长22公里)、上寨河(长15公里)等六条支流汇入唐河,其次由梭沟河、泽水河汇入。唐河为最大河流,年径流量2.7亿立方米。

三楼河水系。三楼河发源于太白山脚下的东岗村,流经原银厂、白崖台、三楼3个乡,县境内长54.6公里,南出花塔村入河北省阜平县沙河。汇入三楼河的还有独峪河(长34公里)。下关河虽不汇入三楼河,但也流入河北省阜平县沙河,与三楼河同属一系。下关河发源于上寨镇的青庄,流经下关全乡,县内长40公里。三楼河水系多属常流河,年径流量为0.9亿立方米。

两水系,受季节性降水影响,流量变幅较大。春季干旱,河水大减,有时甚至断流,汛期多降暴雨,山洪迅猛,水带泥沙,可引洪灌溉。

全县有115公里长的沟道1074条,其中611公里长的有103条,12公里以上的有9条。这些沟道大部分属季节性水道,一般只在暴雨后流洪水,且水势汹涌咆哮,较难利用。

唐河两岸的平川区及黄土丘陵区,地下水较为丰富,储量1.1亿立方米,埋藏深度在120-200米之间。土石山区地下水较多,多聚集在河道内,一般埋藏深度2565米。石山区地下水大部分蓄积在河道内,埋藏深度达120米。

(3)气候情况:灵丘县地处暖温带向中温带过渡的中间地带。在西北寒流与东南季风的交互作用下,加之境内地形复杂,各区域间相对温差较大,形成了特有的气候特色,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季风强盛,雨热同期。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暂,冬季漫长少雪。温度:全年平均气温7℃。夏季凉爽,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21.8℃,适宜作物生长发育。高温危害较少,高于35℃的温度二、三年出现一天。冬季寒冷,不利于种植越冬作物。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10.1℃,年较差为31.9℃。无霜期:大多数农作物在日平均气温10℃以上才能活跃生长,数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持续期称为作物生长活跃期。全县无霜期累年平均为150天左右,平川区无霜期为150天,北山区无霜期为110天(柳科乡)-120天(赵北乡);南山区无霜期为160天(红石塄),我县作物生长活跃期一般始于4月27日,终于10月2日。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2887.3℃。累年各月平均,日较差最大的为5月份16.1℃,

最小的为8月份11.4℃,全年为14.3℃。白天温度高,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夜间温度底,减少了作物呼吸消耗,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

中部平川区历年平均降水量为460毫米,北山区410毫米。年降水量变差大,灵丘最多降水年是1956年的658毫米,最少降水年是1984年228毫米,最多年与最少年相差430毫米,相当于年平均降水量。风向风速:因受季风和地形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风向的日变化较明显,受同一性质气团控制时夜间或白天也有转风现象,年平均风速2.2米/秒,最大风速为21米/秒,次大风速为18米/秒、16米/秒。一般年份,4月份风速最大,8月份风速最小。风力一般为4-5级,冬、春两季风力较大,8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为16.2天,最多年29天,最少年2天。大风多出现于4月、5月,占年均大风日数的44%;8月、9月大风天气最少,只占0.38%.夏季伴随雷阵雨天气也会出现7-8级或8级以上大风,对农作物危害很大.

(4)人文历史情况:据《汉书》记载:“……后诸郡多种。滑细如粉,亚于麦面,风俗所尚,供为常食。……,然中土南方农家亦种,但晚收。……实农家居冬之口馔也。”这意味着我国在十三世纪以前,荞麦在北方和南方都有种植。并且成了某些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不仅在北方荞麦已经“供为常食”,而且在南方也成了“农家居冬之馔”。根据以上资料,可以初步确定,我国荞麦栽培的开始时期不迟于西汉,即公元前一世纪前后。经过西汉、魏、晋、南北朝的逐步发展,南北方都有荞麦栽培,但在北方种植为主,并在北方一些地区成为主食。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荞麦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地力消耗大。应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种植。但不宜连作,忌碱性较重的土壤,以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的沙壤土为宜,最好选择在豆类、马铃薯和中耕作物之后。要求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适宜本地的气候条件、适应性广、优质、丰产、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黑丰一号作主干品种,筛选去杂去劣,后晒种1-2天,提高发芽率。

(3)生产过程管理:精细整地:荞麦幼苗顶土能力差,根系发育弱,对整地的要求较高,应尽可能抓好耕作整地这一环节。播种:时间6月15日-7月5日(夏至前后);方法,机播或犁开沟、手撒籽;深度,1.5-2寸;亩留苗2-2.5万株,播种量每亩5-6斤。增施肥料:荞麦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亩施入草木灰100-200斤,磷酸二铵10斤,并加入适量优质有机肥作种肥,能显著提高产量。开花至结实期,亩用0.5千克尿素、2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60千克喷施1-2次。盛花期人工辅助授粉,注意防治病虫害。适时中耕:苗期结合定苗浅锄一次,现蕾期中耕一次。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

(4)产品收获:荞麦最适宜的收获期一般以植株全株子实有2/3变黑,1/3处在乳熟期时,为最佳收获期,应及时收割堆放,促使其后熟。为减少落粒损失。收获应在清晨至上午11时之前进行,种子水份含量14%以下时及时入库。

(5)生产记录要求: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荞麦,变称鞑靼荞麦(F.tataricum),属蓼科荞麦属,是三种荞麦(甜荞、荞麦、有翅荞麦)的一种,茎直立,茎杆高大,棱角明显,少分枝,质软。叶阔戟形,子叶小,绿色到深绿色,翰叶较圆。总状花序,不集生,有疏花,花小,多黄绿色,无香味,自花授粉。瘦果较小,呈三棱短圆形,棱角钝而作波状,表面粗糙,呈色灰褐色。

荞麦子实由果皮、种皮、胚乳和胚四部分组成。果皮厚占全粒重的25-30%;种皮很薄,紧附胚乳,呈黄绿色;胚很发达,占比重很大,被胚乳紧密包围,位于子粒中央,薄大而扭曲,黄断面略呈S型。荞麦立秋前播种,其粉所制食品颜色发绿,原产于印度,我国有野生和栽培两种。灵丘荞麦千粒重在19.5克,容重在712-720g/Kg左右。

荞麦麦营养成份与其他的主要粮食相比,其蛋白质、脂肪都高于小麦粉和大米。维生素B2高于大米、玉米粉2-10倍,芦丁和叶绿素是禾谷类粮食

所没有的,至于无机盐、微量元素等,也都不同程度不同高于其他粮食。特别是氨基酸、苦味素和赖氨酸、色氨酸、精氨酸都高于小麦粉和大米、玉米和黄豆。

(1)优质蛋白质:荞麦粉的蛋白质既有水溶性蛋白,又有盐溶性球蛋白,这两种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50%以上,这与一般谷类粮食的蛋白质组成不大相同,相反却接近于豆类。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荞麦中却非常齐备。此外,荞麦蛋白质的18种氨基酸还含有成年人和儿童必需的组氨酸和精氨酸。荞麦中必需氨基酸的配比适当,与鸡蛋(最接近人体需要的平衡的必需氨基酸)相比最接近,其他小麦粉、玉米粉、黄豆粉等都不及荞麦粉。另外,国家宵作物品种资源数据库的数据表明态度:荞麦中的除8种氨基酸外,有解除疲劳作用的天冬氨酸含量也比较高。

(2)易消化吸收的糖:荞麦胚乳中大部分为淀粉(糖),形成多角形的单粒体,定数同大米淀粉相似,但是与其他谷类粮食淀粉相比,荞麦粉最易为人本消化。

(3)丰富的硒元素:硒是人体内必需的极其重要的微量元素,有“生命”的厅效元素之称,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唯一认定的抗癌、防癌物质。已知人体内40多种疾病与饮食中缺乏硒元素有关。山西荞麦中硒元素含量之高比较罕见。如果中国荞麦种植资源中包括山西部分山西荞麦麦硒含量为中国荞麦麦5倍;如不包括山西部分,则山西荞麦硒含量为中国荞麦麦9倍。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山西荞麦的富硒特性更显突出。

(4)独特的维生素:荞麦维生素有独特之处,荞麦粉维生素E中r_生育酚含量最多,说明它抗氧化能力强,不但对不妊症有疗效,对防止老年细胞再生有效果,还能保持增强运动的持续性,对动肪硬化、心脏病、高血压、肝脏病、糖尿病等几乎所有的成年病有预防和治疗效果,对过氧化脂质引起的疾病有一定期疗效。VE在人体中具有防氧化、抗衰老作用,对所有中老年疾病有防治作用,尤以冠心病防治效果显著。VPP是维持脑神经细胞正常功能、开发语言能力的重要物质,是制造神经末梢和传递神经冲动化学物质的主要原料。荞麦还富有其他谷类所不具有的叶绿素和芦丁。芦丁(VP)是黄

酮类物质之一,是一种多元酚衍生物,基本结构是2-1色原酮,芦丁是桷皮素-3-0-芸香糖苷,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有止咳、平喘、祛痰、扩长冠状血管和降低血管脆性的作用,可用于防治高血夺及脑溢血的辅助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脆弱引起每天食用2两疗效粉就相当于食用100-150片20毫克量的芦丁片。

(5)品类齐全的微量元素:荞麦麦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十分丰富,其中钾、镁、铜的含量最高,比小麦粉、大米高2-4倍,镁的含量最高,比小麦粉高4倍,比大米高3倍多。荞麦中的多种微量元素可以起到保肝、增强肾功能、造血功能及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达到强体健脑、美容、提高智力、保持心血管的正常运行,降低胆固醇的效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农牧渔业部确定灵丘县为“国家优质荞麦生产基地”。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本地还盛产莜麦、豌豆、黄芪、小米、绿豆、胡麻等杂粮,灵丘县已经成为优质杂粮生产基地。

灵丘县荞麦加工企业依靠本地小杂粮资源优势,采用民间加工配方,结合现代化加工工艺,开发出以荞麦为主的小杂粮系列产品,产品主要有荞麦精粉、荞麦营养面、荞麦银耳面、荞麦降糖茶、荞麦即食糊、无糖荞麦露、荞麦米茶等多个产品,利用荞麦加工出的附产品(糠皮)又开发出了荞麦枕、荞麦座垫、荞麦褥等,产品销往北京、杭州、太原、大同、朔州等大中城市,并远销海外,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荞麦属于加工原料,一般不进行较为规范的包装、标识。贮藏条件:阴凉、通风、干燥处。运输:密封、无污染运输。

七. 山西省 大同 云州区 大同小明绿豆

大同小明绿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同小明绿豆主产区在大同县,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大,是该县传统的名优和出口的拳头产品。该县的小明绿豆颗粒饱满,色泽深绿,发芽率和营养价值高,经测定,蛋白质含量25.6%,脂态含量0.7%,此外还有VA、VD等多种成分,绿豆芽百克VC含量为6毫克,是茄子的2倍。小明绿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消肿下气,清热解毒、利小便、止渴消暑。

大同小明绿豆

地域范围

大同县周士庄镇19个村,巨乐乡15个村,许堡乡20个村,峰峪乡17个村,吉家庄乡23个村,杜庄乡4个村,西坪镇6个村,瓜园乡11个村,共计115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0′00″~113°35′00″,北纬39°43′00″~40°16′00″。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官特征:大同小明绿豆颗粒饱满、均匀,色泽鲜绿、手感柔绵,有黄土高原特有的清新气味。内在品质:蛋白质量≥25.6%,脂肪含量≥0.8%,VA、VD、VB2含量丰富,绿豆芽百克VC含量约为6mg。安全要求:大同小明绿豆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安全,产品至少达到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并积极组织企业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

八.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羊毛地毯

羊毛地毯是我国正宗出口的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织造风格独特,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根据专家勘测,我国青海省曾经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毛毯残片,8字形的“扭麻花”编结法已经和现在的编结法很相似。大同地区的毛织地毯,远在春秋战国赵武灵王设郡之时就已经开始生产,东汉时期已经具有很高的生产技术水平,能够用红、褐、紫、绿等各种颜色织出各种花纹图案。解放以后,大同、山阴、浑源等地都建立地毯厂,若论其毛质优良、做工精细、图案新颖、色泽调和、经久耐用,则以大同县地毯厂为最。大同县地毯厂建于1970年,是专门生产出口地毯的厂家。生产高级纯毛90道机拉洗手工栽绒地毯,产品设计精致,四角对称,分为大边、中边、小边,中间图案常为山水风景、奇花异草、松鹤延年、五幅捧寿、福禄祯祥、吉祥如意等。如今该厂生产床毯、炕毯、地毯、沙发毯、汽车座毯等一系列产品,通过纺线、染色、织毯、平整、剪花、洗光等工序,均能保质保量经久耐用,具有用着舒适、隔潮保温、除邪去寒、冬暖夏凉、有利健康等特点,既有使用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因此,它不仅在全国各地受到欢迎,而且畅销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和港澳地区。( 大同)

九. 陕西省 宝鸡 陇县 陇县钱钱肉

钱钱肉是中国大西北的珍稀名品。以甘肃省陇西县所产的最为名贵。但在丝绸之路的东起点长 钱钱肉,既是用公驴的生殖器(又称驴鞭)腌制烧成。在每年的寒冬腊月之际,长安有不少的作坊便把失去役力的驴子宰杀,取公驴的生殖器,取掉尿道冲洗干净,整条放入瓮中撒上土硝,食盐等压实腌制密封,约15天后取出晒干,再放入锅中加入五香调料,用文火煮烧,捞出晒干后再放入特制的卤汤中再煮,经反复几次才制成。

钱钱肉约有一尺长黑红色。吃时须切成小圆片,中间一个小孔,似旧时的铜钱,故称

钱钱肉色美味鲜柔韧经嚼,吃后嘴里长时间留有香味被誉为营养滋补品。自古有—— 陇县一绝之称。早在唐代就作为贡品敬献给杨贵妃,吃后也赞美不已。

清光绪26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慈禧太后逃至长安,陕西巡抚端方为了讨好巴结慈禧,特献上长安*钱钱肉*给慈禧太后品尝。慈禧尝后只觉其绵软而香,确实另有一番风味。立即下旨: 每年进贡3000斤。这使长安百姓连连叫苦,殊不知这东西得之不易啊

后来一位聪明的仗义之士,为了报复端方,巧妙地告诉慈禧所食之物是用公驴的生殖器所制……

慈禧一听暴跳如雷,连连恶心,几乎把前日下肚的东西都呕吐出来。并决定以‘欺君子罪’将端方抄斩。后又一想此事若传出去,有失太后尊严,遂改用‘釜底抽薪’的做法,免去了端方陕西巡抚的官职。

十.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恒山黄芪

恒山黄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于山西浑源恒山。

恒山黄芪被誉为“黄芪王”,其条匀顺直,皮光纤细,色泽黄亮,粉性大,空心小,为中国北芪之正宗。

恒山黄芪富含蔗糖、葡萄糖、淀粉、粘液质、叶酸、甜茶碱、胆碱、树胶、纤维素以及多种氨基酸。

功效:我国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黄芪列为上品,称其为补药之长。根入药,味甜,性温和,具有泻阴火、益正气、壮脾胃、去肌热、排浓止痛、活血医疮等功能,主治表虚自汗、气虚内伤、脾虚泄泻、浮肿及痛疽等症。当地群众用黄芪煮肉、汇酒,可促其早熟,除去腥气,增加营养,黄芪羊肉汤是浑源一带款待贵客必不可少的佳肴。

恒山黄芪产地范围为山西省浑源县官儿乡、千佛岭乡、青磁窑乡、东坊城乡、裴村乡、大磁窑镇、黄花滩乡、大仁庄乡、沙圪坨镇、王庄堡镇共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山西省地方标准:《恒山黄芪》(草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