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庆阳特产桃脯 庆阳杏脯特产专卖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庆阳特产桃脯 庆阳杏脯特产专卖店更新时间:2024-05-10 16:22:13

一.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庆阳刺绣

庆阳刺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庆阳刺绣

刺绣是庆阳民间工艺美术品中的一大类,其分布面广,涉及千家万户,以庆阳、正宁两县的刺绣最为有名。

庆阳刺绣品种很多,有服装、坐垫、鞋面、袜底、枕顶、肚兜、耳枕、帽、荷包、烟袋、针扎和布玩具等多种,虽不及苏绣和其它绣派驰名,但它源远流长,历久不衰,有着深厚的基础、独特的风格,随着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它愈发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来。

庆阳刺绣色彩艳,层次分明,对比强烈,沉而不浊,艳而不俗。在色彩的配置上以红、黑、兰、白为主色调,取得了一种鲜明、艳丽、纯净、典雅而又沉着有力的效果。

庆阳刺绣产地范围为甘肃省庆阳市现辖行政区域。

二.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庆阳面塑

【庆阳面塑】采用黄土高原的冬小麦精面精粉、荞麦面粉为原料,经过发酵或烫面等处理,做成祭祀供品,食用品等。面塑制作分蒸、烤、烙等工序,造型栩栩如生。经过长期的实践,巧妇们总结出在面泥中放人白矾、食盐,可防止裂纹、虫蛀。

三.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羊羔肉

环县羊羔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羊羔肉是庆阳地区环县的地方传统名吃,羊羔肉味鲜,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非常可口。立春至端阳节后前后,是食用羊羔肉的最好季节。羊羔肉做法较多,有清炖和蒸做红烧烩汤较为普遍

环县草场广阔,羊只年饲养量在50万只以上,是滩羊生产基地之一,盛产羔羊。

羊羔肉,即哺乳期的羔羊肉。庆阳羊群一般冬季下羔,到第二第三、五月份,正是羊羔哺乳期。环县习惯于把正在哺乳旺季的羔羊宰杀后食用,这种羊羔肉鲜嫩味美,不膻不腻。做法为:先将宰杀后的羔羊肉清洗干净,入锅清炖,火候不宜过大,羔羊肉嫩,一般不到一个钟头就可煮熟,捞出锅去掉骨头,色泽鲜亮呈褐黄色,鲜美脆嫩,是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羊羔肉做法较多,以清炖和蒸做较为普遍。清炖羊羔肉,色泽金红,细嫩溢香,味道美爽。制做时选择好月龄肥羔,开膛后,除去内脏蹄脚,浸泡洗净,切成小块;然后用烧沸的清油(植物油),把切成条状的干辣角油炸后捞出,再将肉块下锅猛炒;随后放人生姜、花椒、胡椒粉、食盐等佐料,并适量加汤(以肉烂汤干为宜):快炖熟时,再加葱花、味精,用温火再炖至熟食用时,需再备一盘香菜、大蒜,以助美食。蒸做羊羔肉,肉色金黄,味道鲜美。蒸做时,仍是将宰杀、洗净的羊羔肉切成小块,再加姜粉、花椒面和少许大香、葱花等佐料。蒸做前,羊羔肉需在清水中浸泡一小时后才可入笼;蒸熟后,再加过油葱花、味精调拌,即可食之。

羊羔肉,即哺乳期的羔羊肉。环县羊群一般冬季下羔,到第二年三、五月份,正是羊羔哺乳期。环县习惯把正在哺乳旺季的羔羊宰杀后食用,这种羊羔肉鲜嫩味美,不膻不腻。环县羊羔肉之所以好吃,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草种资源有关。环县有大小沟道1.7万余条,水质苦咸,矿化度高,无污染;全县天然草场43.93万公顷,人工草场6.67万公顷,牧草种类多,特别是环县以北的天然草场中草药秦艽资源丰富。因此,人们对环县滩羊和山羊有这样的美誉“吃的中草药,喝的矿泉水,拉的六味地黄丸”。可见环县羊羔肉营养价值之丰富和味道之鲜美。

每年立春至端阳节前后,是食用羊羔肉的最好季节。环县羊羔肉有三种不同风味,即清汤羊肉、清炖羊肉、蒸羊肉。

清汤羊肉的制作方法是:将羊羔宰杀后剥皮掏腹,剐净肉入锅,倒凉水用大火煎煮,水开后改用文火慢炖,然后把配好的调料即姜片、胡椒、花椒、大香等用纱布包袋与辣椒入进锅内再煮,肉快熟时放食盐。肉煮熟后捞出,把锅刷净,倒入清油,爆炒备好的清菜。待青菜半熟时,往锅里倒入煮肉的汤水,烧开。将煮好的肉块切成四公分长,二公分宽的薄片盛在碗内,把熬好的汤舀进碗里,撒上香菜,葱花即可食之。

清炖羊肉的制作方法是:把羊羔肉剁成带骨小块入锅,倒凉水,用大火煎煮,文火慢炖,然后把配好的食盐、调料和红干辣椒放入锅内煮熟。在上面撒上香菜和葱花即可食之。

蒸羊肉的制作方法是:把羊肉切块,准备一定的发酵面团,并在面团里揉进调料和盐。然后用面团包裹羊肉块,放进蒸笼里蒸熟,调上蒜泥和酱油即可食之。

羊羔肉可以壮阳补气、开胃健脾、预防感冒,又是妇女产后气血不足及腰酸背痛的良药,羊羔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钙、铁等营养成份,经常食用对人体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

环县羊羔肉不仅是款待亲朋好友的美味佳肴,而且是倍受国内外宾客青睐的餐桌珍品,环县的羊肉食品远销国内外各大中城市,效益十分可观。在全国不少大中城市,凡挂有环县羊羔肉招牌的饭店、食堂,总是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2013年,环县畜禽改良站申报的“环县羊羔肉”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3068168。

四. 甘肃省 庆阳 庆城县 庆阳驴

庆阳驴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庆阳驴体格粗壮结实,体长稍大于体高,结构匀称,头中等大小,颈肌肥大,胸部发育良好,腹部较大,四肢端正,关节明显,蹄大小适中而坚实,性情温驯,行动灵活,毛色以三粉驴为主,还有少量青色和灰色。

庆阳驴1岁时就表现性成熟,公驴1岁半配种,就可使母驴受孕;母驴不到2岁就可产驹。幼驹初生时,公驴重27.5千克,母驴重26.7千克。公驴以2岁半~3岁,母驴以2岁开始配种为宜,饲养好的可利用到20岁。终生可产10胎。屠宰率可达50%以上,净肉率35.7%。

产地及环境

庆阳驴主要产于甘肃省庆阳地区的庆阳、宁县、正宁、镇原、合水等县,以及平凉地区。产区位于甘肃东部黄土高原,海拔1000~1700米,在泾河上游,属温带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9~10.5℃,最高气温21~40℃,最低气温-15~-30℃,无霜期120~180天,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以7~9月份较多。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为玉米、高粱、糜、谷和马铃薯等。此外,还种植苜蓿等牧草,约占耕地面积的6.8%,平均每头大牲畜有苜蓿地1.8亩,加上农副产品的利用,故饲料条件颇好。良好的自然条件是形成庆阳驴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理分布

庆阳驴重要分布于庆阳地区和平凉地区。

品种特征

庆阳驴属中型驴。体格粗壮结实,体形接近于正方形,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个别驴头稍大,眼大,耳不过长。颈肌厚。胸发育良好,肋骨较拱圆,背腰平直,腹部充实,尻稍斜而不尖,肌肉发育较好。四肢肢势端正,骨量中等,关节大而清楚,肌、腱明显,蹄大小适中。毛色以黑毛为最多,黑毛驴的嘴周围、眼圈和腹下,包括四肢上部内侧,多为灰白色或淡灰色;其次尚有青毛和灰毛两种毛色,数量都不多。

地域范围

庆阳驴的主产区是以董志塬为中心的西峰区、庆城县全县和相邻宁县的和盛、焦村,镇原县的屯字、上肖、孟坝、临泾,环县的曲子、木钵,合水县的何家畔、板桥等地,目前存栏2.55万头,年出栏0.6万头,生产驴肉5.4万kg。产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泾河上游。西南至镇原县,西北接环县,东临合水,南靠宁县,北到华池,界于东经106°24′~108°42′,北纬35°25′~37°9′。南北长约130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总面积3679平方公里。

五.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杏干干

#庆阳杏干干#杏干味甜、质软,杏仁香脆可口,性热,具有活血补气,增加热量的作用,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C等成分,庆阳杏干采用庆阳特有气候天然晾制而成,口味独特、老少皆宜、口感舒适,只要您吃过天然正宗的,就会得到您的好评,是居家零食、招待客人、旅游,馈赠亲朋好友之理想佳品。

六.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蒸鸡肉

宁县蒸鸡肉属于庆阳的一奇一绝。在宁县南区早胜、良平等地较为常见。宁县蒸鸡肉一般选用的土鸡都是用五谷饲养的。因为用五谷饲养的鸡肉,皮质细嫩,口感独特。一般选用母鸡为制作材料,将鸡剥尽洗白,用刀剁成小块,用麦面、鸡蛋、香油、盐、姜粉等调料搅成糊状,糊了鸡肉,再用白面擀成面片摊开来,铺上肉糊,用另一层面皮盖了,边上堵一圈面棒,内一层肉,一层面,三四层后入锅蒸制,大约3、4小时后即可出笼食用。

鸡肉的蒸制是特别费时间,一般晚上制作好鸡肉入锅,每隔两个小时,需给笼屉里加水,待到将近天明时才可蒸烂,当然在售卖的时候,用大铁桶箍成的炉子下,一直需要用木柴煨火,保持蒸鸡肉的热度和香味。在售卖蒸鸡肉时,也很有讲究,在鸡肉各个部位的叫法也有所区别,一般有鸡头、龙杠、胸脯、马子、膀子、胯子、鸡爪和心肝肺等名称,顾客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在去买。

宁县蒸鸡肉不仅味美,而且色佳。一般蒸制出来后,笼屉边上的鸡油将两层面底全部渗透,呈现着纯黄的香色,香味融入面中,鸡油面也黄黄的,中间夹着烂熟的少许鸡肉,吃起来软软的,柔柔的,美味可口。

七.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九龙金枣

宁县九龙金枣是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宁县九龙金枣又名宁县晋枣,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其枣梭状圆隆,个大、皮薄、色玫、肉厚、核小、味甜。鲜食脆酥醇甘,适口性强。

枣系多年生鼠李科落叶乔木,在庆阳市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相传宁县地方——大枣在周代即作为方物进贡王室(进贡朝廷),因而得名“晋枣”。唐时武则天特别喜用,因之声名更加远扬。庆阳的枣主要分布马莲河流域的庆城以南川道地区,其中在宁县境内比较多见。驰名中外的为宁县九龙金枣(主要是宁县晋枣),在当地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在《诗经》和隋唐史志中均有记载,1986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农产品,1996年获甘肃省第二届名优产品鉴评会金奖。 宁县大枣即九龙金枣主要品系有吊枣(即晋枣和马牙枣,统称九龙金枣)、夏枣(又名圆枣)和冬枣(又名相枣或木枣)三种。晋枣栽培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是枣产品中的当家栽培品种。

九龙金枣皮薄肉厚,脆甜可口,营养丰富,平均单果重25克。最大的可达40克,实为枣中之王。宁县生产的“金丝蜜枣”色泽黄亮,肉质肥厚,含糖量高,曾多次被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产品远销日本、香港、澳门和全国16省、市,深受好评。 宁县的马莲河川,九龙河川和城北河川是九龙金枣的主要产地,这里生产的九龙金枣分为吊枣和圆枣两种。吊枣又称晋枣,据史料记载,晋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周时代,就作为宫品向朝延进贡过,因之得名晋枣,这种枣形如琥珀,枣果有梭状圆隆,个大、皮薄、色玫、肉厚、枣核小,鲜食脆酥醇甘,味甜如蜜,适口性强,营养十分丰富,可称天然绿色食品。圆枣又称夏枣,也是枣中精品。九龙金枣含有脂肪、蛋白质、磷、钙、铁和丰富的维生素B,是滋补上品,有健脾止泻,补血补铁,补心安神的作用,用吊枣和圆枣制成的金丝蜜枣、金枣罐头、金枣酒等产品色亮形好,品质优良,堪称佳品,是天然的绿色保健精品,尤其是蜜枣加工考察兼有鲜枣干枣之长,色艳香浓味甜质脆,颇受人们的喜爱。 九龙金枣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糖份外,维生素含量是其它果品的几十倍,被誉为“百果之王”,营养与药用价值极高,对其进行深加工,生产蜜枣、枣粉、枣咖啡、枣茶、枣饮料、枣胶调补品、枣味饼干、枣味奶等,市场前景广阔。

九龙金枣是宁县传统名优,发展九龙金枣是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的科学决策。近以来,该县坚持把九龙金枣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县上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实地考察,解决具体问题,采取政策优惠,经济扶持,科技培训,典型引路等措施,狠抓九龙金枣基地建设。县上反复考察论证九龙金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全县建成十万亩九龙金枣基地,为了使这一决策落实到实处,县上专门成立了九龙金枣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和技术小姐,并按照依托资源,规模经营,面向市场,系列开发的思路,抓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资源改造,科技推广等环节,使九龙金枣生产初迈上了商品化生产规范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系列化开发的轨道,形成了以马莲河、九龙河、城北河、泾浦河四河流域为主的四个大枣生产基地,以县城农贸市场为主导的金枣批发市场和以公路沿线新建的十多处田头市场。标准化栽植技术的推广,助推了以金枣为产品的加工企业。宁县先后帮助兴发果品厂、赛鲜果脯厂、新世纪果品、盛丰、泥阳公司等企业改扩建了厂房,使其拥有了必备的生产条件。

随着标准化生产的深入推进,宁县金枣产业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基本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模式。全县金枣标准化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目前,全县已建成优质枣园3.98万亩,初步形成了以马莲河、九龙河、城北河、泾蒲河、川台地为主的红枣基地。2008年全县枣园持果面积达1.8万亩,产鲜枣200多万公斤,产值达700万元,枣区农民最高收入达2.1万元。今年,九龙金枣喜获丰收,全县枣产量预计可达240万公斤,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前几年县上还连续4年成功举办了"九龙金枣节",进一步提高了九龙金枣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九龙金枣先后被全国优质红枣评优会评为优质产品,被首届中国(国际)枣业博览会评为金奖产品,九龙金枣入选甘肃十大名果,在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上,九龙金枣、红富士苹果被评为“奥运果品”。

八.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米面馍馍

庆阳市米面馍馍采用当地新鲜米面,经“烧、晾、箩、发、和、揉、烙”七道程序精制而成。金黄酥软、糜香浓郁、入口甜美,食后回味无穷。

九. 甘肃省 庆阳 合水县 粘面

粘面

粘面又称粘面糕。把粘糜子碾成面粉,制做时,根据食量所需。先将一半面粉倒入开水锅中,用擀面杖搅熟后,舀出放在案上,再将剩余的一半面粉掺入,搓揉均匀后,撕成小拳头大的疙瘩,用大火在锅内蒸六个小时左右,俗称“发酵”。发至有甜味时,端出放于案上,搓揉成圆柱形,俗称面糕。切成圆薄坨片,用油炸或油锅烫烙后,撒入白糖或蜂蜜食用,粘而又甜,老幼喜食。

十.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菜面

菜面是流行于宁县广大地区一种特色面食,因其面条用蔬菜揉和而成,且颜色为绿色,所以称之为“菜面”。制作菜面的步骤简单,制作前先将鲜嫩的菠菜或苜蓿下锅煮熟,再在和面时,放入熟蔬菜,进行搅拌,揉成均匀的菜面团,最后擀成面条或搓成条状,煮熟配以佐料食用,别具风味。制作菜面时,必须先把蔬菜煮熟透,一方面可以更加柔软,便于和面粉揉和在一起,另一方面在沸水中煮菠菜或苜蓿,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