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浏阳特产茶油辣椒鱼仔 浏阳茶油剁辣椒酱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浏阳特产茶油辣椒鱼仔 浏阳茶油剁辣椒酱更新时间:2024-01-13 00:09:35

一. 江西省 赣州 上犹县 上犹山茶油

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取自油茶树的种籽。山茶油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去壳,晒干,粉碎,榨油,过滤,全过程均为物理方法,因此它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茶油中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和其它添加剂。经测试: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油酸达到80-83%,亚油酸达到7-13%,并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B、D、E等,尤其是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经科学鉴定,山茶油的油酸及亚油酸含量均高于橄榄油。

二.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册亨县 册亨茶油

册亨茶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册亨茶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册亨茶油是贵州黔西南州册亨县的。

册亨茶油产地范围为贵州省册亨县者楼镇、坡妹镇、冗渡镇、丫他镇、巧马镇、秧坝镇、双江镇、岩架镇、八渡镇、庆坪乡、达央乡、威旁乡、弼佑乡、百口乡共1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浙江省 衢州 衢江区 衢州山茶油

衢州山茶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衢州山茶油

衢州市山茶油质量安全协会

山茶油有“东方橄榄油”、“油中软黄金”之美称。山茶油的油酸属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占80%左右,在目前各类主要食用油中是最高的。

2015年,衢州市油茶基地面积达到了69.48万亩,约占全省油茶面积的27.3%,油茶产业总产值9.5亿元,约占全省油茶产业产值的42%,居全省第一。全市油茶加工企业19家,其中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9家,另有小型榨油作坊155家。

2015年,我市油茶产业产值95200万元,其中一产27711万元,二产59209万元,三产8280万元。油茶产业涉及全市645个村、63.12万人。

2006年“常山山茶油”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我市最早的山茶油区域品牌。图为使用“常山山茶油”品牌的包装盒。

油茶产业是一二三产统筹发展的产业,我市油茶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其中,“常发”在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并同时成立了山茶油现货交易中心。

四. 湖南省 长沙市 浏阳 浏阳臭豆腐

臭豆腐是一项流传于全中国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豆腐发酵制品,但在各地的制作方式、食用方法均有相当大的差异。臭豆腐分臭豆腐干和臭豆腐乳两种,都是相当流行的小吃。臭豆腐乳曾作为御膳小菜送往宫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亲赐名御青方。臭豆腐在上海,台湾是颇具代表性的小吃。

“臭豆腐”其名虽俗气、外陋内秀、平中见奇、源远流长,却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休闲风味,古老而传统,一经品味,常令人欲罢不能,一尝为快。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制作方式和食用方式均存在地区上的差异。长沙和绍兴的臭豆腐干相当闻名,但其制作以及味道均差异甚大。但都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这是臭豆腐的特点。老人常吃臭豆腐,可以增加食欲,还能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长沙的臭豆腐以火宫殿为官方代表,毛泽东、朱镕基等曾光临并夸奖,美国《食品》杂志也亲临采访。火宫殿选用上等黄豆做成豆腐,然后把豆腐浸入放有干冬笋、干香菇、浏阳豆豉的卤水中浸透,表面会生出白毛,颜色变灰。初闻臭气扑鼻,用油锅慢慢炸,直到颜色变黑,表面膨胀以后,就可以捞上来,浓香诱人,浇上蒜汁、辣椒、香油,即成芳香松脆、外焦里嫩的臭豆腐。长沙街头也有很多民间制作臭豆腐的能手,经典长沙臭豆腐到处深受民众的喜爱。绍兴油炸臭豆腐是用压板豆腐切成2.5厘米见方的块,放入霉觅菜梗配制卤中浸泡,一般夏季浸泡约6小时,冬季浸泡约2天,然后捞起,用清水洗净,晾干水分,投入五成热油锅中炸至外脆里松即可,颜色为黄色,可蘸辣酱吃。武汉街头的臭豆腐多以“长沙臭豆腐”为招牌,但制作方式并不相同,是用铁板浇油煎,中不空并且为淡黄色。天津街头多为南京臭豆腐,为灰白豆腐块油炸成金黄色,臭味很淡。
北京闻名的王致和臭豆腐为臭豆腐乳,与南方流行的臭豆腐干是两种不同的食品。王致和臭豆腐乳不能油炸,为馒头和大饼等面食的配品,

五. 广西 河池 巴马 巴马山茶油

巴马山茶油

活了100多岁的巴马长寿老人从小到大常吃山茶油,这是事实;从小到大吃山茶油的人不一定能活100多岁,这也是事实。在这个微妙关系中,巴马山茶油闯出了名气,食可健身,用可美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

罗乜政,女,瑶族,巴马瑶族自治县所略乡尚勤村么妹寨人。1990年5月5日上午,她吃了一碗饭,喝了约200克米酒和一碗开水,躺回床上无疾而终,享年130岁。《巴马县志》记载,罗乜政身高168厘米,有几次挑100公斤的石灰到42公里外的燕洞圩卖,不觉得很累。罗乜政食量很大,最多的一餐可以吃一公斤米和1.5公斤鸡肉,平时常吃的油料包括当地产的山茶油。

许多媒体采访巴马长寿老人时,往往离不开饮食话题。长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巴马长寿老人有吃山茶油的习惯,巴马境内的所略、那社、燕洞等乡镇是山茶油原料——茶籽的主产区。广西医科大学做了一项研究,山茶油的物理、化学特性与橄榄油极为相似,且相对于橄榄油,山茶油的不皂化物含量很少。与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猪油相比,山茶油的油酸含量最高,达80%以上。油酸是食用油中一种重要营养成分。

产茶籽的树在当地叫油茶树,有开红花、白花两种。开红花的油茶树主要分布在桂北地区,巴马的油茶树多见开白花的。

当地有人一早起来,梳洗完毕,不给头发上护发水,也不往脸上擦化妆品,而是往头发上或脸上抹一点山茶油,头发即刻油亮,脸也光滑。以前,茶籽榨油后剩下的茶麸是民间的洗衣粉或者洗发水。巴马茶籽的出油率较高,100公斤茶籽最高可以榨出30多公斤的油。

1982年以前,所略乡福乡村人榨油用的是土造榨油机。当地人在介绍这种机器时,可用“张牙舞爪”来形容——介绍者的普通话不怎么样,说的时候一帮人特别兴奋,所以每个介绍者各自做着不同的“动作”,不等别人明白头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就往前说下去。其间,有个人突然站起来对记者说:“给你画个图,就明白了。”

唰唰几笔,一幅榨油示意图呈现在记者眼前:大大的圆木(已被掏空“肚子”)旁站着一个人,那人举着一把大铁锤,直往大圆木上面的尖形木块砸去,一锤一份力,力从尖木底部传递到圆木“腹腔”内的木塞,木塞顺势挤压圆木内的茶籽饼,茶油就从圆木下方的孔里漏出。木塞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直到把油榨干。

圆木直径有大有小,较大的直径达五六十厘米,长6米左右,一次可榨约75公斤的茶籽。这种土法榨油,要先把油茶籽碾碎蒸熟,压成月饼状,一一塞进圆木“腹腔”。最初,每块茶籽饼约有10厘米厚,油被榨干之后,“瘦身”成一块薄砧板的样子。如此榨一次油,要花半天时间,且需五六个人帮忙,轮流挥锤,耗时耗力。

土法榨油最热闹的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仅福乡村就有5台土造榨油机。每台榨油机一有声响,油香就满村飘,大人、小孩闻香赶来,守在油房旁,为的是得到一点茶油或者茶麸,用来吃或者洗头、洗衣。

1982年,福乡村拥有第一台电动榨油机。从这一年起,土造榨油机在该村慢慢消失。电动榨油机榨油不用什么技术,把晒干的茶籽直接倒入机器,等着盛油就可以了,出油率比土法榨油高出一倍。

村里人常常带了原料,叫当地人榨油。奇怪的是,村里人不但不用交加工费,还可以得到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酬金,条件是村里人要毫无保留地留下茶麸。原来,茶麸的卖价不便宜,曾一度达到每公斤约4元的价格,榨油者就靠这些茶麸挣钱。

巴马种植油茶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清朝中期。1962年,全县茶籽产量为51万公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年产量。到上世纪70年代才得以恢复,年产量稳定在100多万公斤。据巴马林业局统计,目前该县有37.6万亩油茶树,年产茶籽约600万公斤,产量依然不算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大部分油茶树没有进行改良,亩产量只有几十公斤;二是油茶树过于亲密接触,树的光照不足;三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在收获油茶籽时,要刨平树下的地面。

为何要刨平地面?巴马林业局的干部说,此举实际上是农户为了方便捡籽。捡籽是当地收茶籽的传统习惯,即茶籽熟了,自然落地,人工从地上拾捡收回。刨平树下的地面虽然提高了拾捡速度,但造成了水土流失,加上农户一般不对茶树追肥,所以影响次年茶树生长。有的农户更“出格”,在收获前一个月就把树下地面刨平,其实这时候还属于当季茶籽生长期。这样“捡”回来的茶籽自然不够饱满,出油率大打折扣。这些年来经过宣传,不少农户改变了“捡籽前刨地”的不良习惯。

周涛是福乡村委支书,也是当地一名油茶树种植大户,拥有80亩油茶树林。凭借茶籽,他一年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现在他像村里许多人一样盖了平房,把收回来的茶籽挑到屋顶晾晒,楼上还盖了小屋,存放干茶籽,十分方便。但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晾晒茶籽就没有这么快活。

那时候,周涛家里没有平房,能晒茶籽的地方不容易找,只好在室内烤茶籽。整个房间,甚至连着几个房间,全部立起支架,支架之上放置大大小小的竹筛,或者仅放一个房间那么大的竹筛,筛上铺满四五厘米厚的生茶籽,然后在支架下方烧微火烘烤,隔一段时间让茶籽打个翻身。几个翻身之后,用脚一踢,茶籽互相撞击的声音嘭嘭闷响,说明还得继续烤;要是声音啪啪作响,就表明已经烤干,可以入库或者出售。烤完一批茶籽,视天气情况而定,短则几天,长则两周时间,是一件很折腾人的事情。而且如此烤出来的茶籽,好像到煤矿里走了一遭,“皮肤”变得更黑,所榨出来的油也会丧失光泽。

所略乡农户收获茶籽有两种方式,一是捡籽,二是摘果。摘果是一种省事的做法,在茶籽还未自然开壳落地之前,就将其摘下,晒干后取出壳里茶籽。相对而言,捡籽更能保证所榨茶油的品质,摘果之法会增加茶油的泡沫,且油色不够明亮,出油率低一些。

不管价格多么高,福乡村的村民都会在家里存留50公斤左右的茶籽,等有空就拿到村里加工点榨油,用来自己吃。原始的山茶油带黄色,装在瓶子里,就像花生油一样。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新工艺可以把山茶油提炼,形成透亮的山茶油,也就是今天在超市内看到的透明的山茶油。这种山茶油除了食用,还常常被人用来美容。

茶籽价格最好的那一年是2007年,当时外地老板与本地老板抢购巴马茶籽,每公斤价格由8元抬至11元,11元的价格是外地老板开出的。实际上,这一现象暴露了巴马人今天的困惑:深加工企业人士认为,原料不够,所以影响到山茶油加工;而管理部门人士及农户却说,事实并非如此,外地老板的收购价高,巴马的大部分油茶籽流向外地就顺理成章。以福乡村为例,该村60%的茶籽被外地老板买走,这些外地老板来自湖南、江西等省。这意味着,巴马山茶油加工企业之所以遭遇原料不足,关键在于自己的收购价上不去。此外,这些企业目前还没有建成属于自己的大规模油茶树林。

六. 江西省 上饶 广丰区 广丰茶油

广丰茶油是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的。广丰茶油色清味香,橙黄透明,耐贮藏,含不饱和脂肪酸90%左右,长期食用可控制人体血清中胆固醇增高,有益于健康,外调和出口十分畅销。

广丰县种植油茶历史悠久。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西省选定广丰油茶籽为良种,县境东南泉波镇黄泥坳村尚有清代所植百年油茶老树。民国三十三年,全县产油茶籽150吨。1978年,广丰被列为江西省油茶生产基地县之一。广丰油茶出籽率、出油率高,抗病虫害能力强,产区分布在杉溪、排山、社后、管村、吴村、大南、下溪、壶峤、泉波、毛村、嵩峰、沙田、桐畈、岭底、五都、横山等乡镇,所产果实东北乡为大籽(霜降籽、立冬籽l果大皮厚仁小,出油率在22%—26%之间;东南乡为小籽(寒露籽),果小皮薄仁大,出油率在24%—28%之间。全县油茶籽年产量:1985年2235吨,1995年2188吨,2000年4800吨,2002年4890吨。

七. 湖南省 邵阳市 邵阳县 邵阳茶油

邵阳茶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邵阳茶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邵阳县生产茶油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2008年茶油产量突破5000吨。业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实地考察后,经过专家论证,最终批准命名湖南省邵阳县为“中国茶油之都”。涌现出了“茶籽皇”、“宝庆桂芳”、“日日恋”、“蓉峰”等一批精制茶油知名品牌。

湖南省作为我国油茶中心产区,拥有4600多万亩山地适宜栽培油茶,现有油茶林面积达1778万亩,占全国油茶林总面积的1/3,茶油年产量10.4万吨,占了全国茶油总产量的近一半,油茶面积和茶油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邵阳县生产茶油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块古老而肥沃的红土地上,不但油茶生长条件得天独厚,油茶栽培和茶油食用文化源远流长,这里的人民也对油茶树情有独钟,几乎家家户户都栽植油茶树,他们说,这叫“一年栽种,百年受益”。素有湘南“天然油库”之美誉。

特别是2006年以来邵阳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立足农业办工业,围绕工业兴产业”的思路,坚持把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经过充分论证分析,提出了建设南方茶油主要生产基地的工作思路,把壮大油茶产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长抓不懈,“坚持科学发展、做大油茶产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围绕茶油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决定》、《邵阳县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等文件。3年来,新造优质高产油茶林5万亩,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10万亩,培育油茶生产基地129个,其中500亩以上的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13个,1000亩以上基地10个,2008年茶油产量突破5000吨。业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实地考察后,经过专家论证,最终批准命名湖南省邵阳县为“中国茶油之都”。

作为“中国茶油之都”,邵阳县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据统计,近年来全县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4000万元,并通过整合部门资金、吸纳社会资金、争取银信资金、激活企业资金等多元化投入拉动油茶产业发展。同时,该县还充分利用“中国茶油之都”的品牌优势和油茶资源优势,招商引进“长江粮油”、“瑞柏茶油”、“华强粮油”、“兴隆粮油”、“日恋油茶专业合作社”等一批茶油规模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另外,该县积极争创国家、省级农业(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冠名申报和认证工作,涌现出了“茶籽皇”、“宝庆桂芳”、“日日恋”、“蓉峰”等一批精制茶油知名品牌。

邵阳县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

11116368

茶油

邵阳茶油

邵阳茶油产地范围为湖南省邵阳县现辖行政区域。

八. 江西省 赣州 宁都县 食用茶油

油茶树又称木梓,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秋季开白花,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种子含油率20%至35%,榨出的油供食用及工业用。主要产于我国丘陵地区。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赣南广有种植油茶且栽培历史悠久。

茶油是赣南、优势产品,也是赣南传统的重要商品,销往沪、粤、苏、浙等地。茶油能制作客家美味食品:名菜佳肴如小炒鱼、烩鱼饼、鱼丸、荔枝鱼卷、烩肉皮、宁都灯盏糕等。茶油又是制作高级食品、化妆品、人造奶油及肥皂、凡士林、润滑油和防锈油等的优质原料。茶油色清味香,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4%以上,不含芥酸等。常食茶油,对预防高血压、冠心病、高胆固醇病等有特效,故有茶油“肥嘴不肥肚”之说,被誉为“保健油”、“高级营养油”。油茶浑身是宝,其茶籽壳可制茶碱、栲胶、糖醛、活性炭、碳酸钾、水糖醇等。枯饼具有肥田、杀虫、去污的功效,也可作制农药的原料。油茶花是丰富的蜜源,亩含蜜量达15至20公斤。油茶树干木质坚硬,可制作工具。

九. 广东省 韶关 乳源 乳源山茶油

乳源县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区西部,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空气环境良好,资源充足,终年雨水充沛,南岭山区土壤偏酸富含钙、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最适合油茶树的生长,茶果饱满、丰富是为数不多的良种主产区,油茶种植主要分布在一六、乳城、大桥、大布等镇,全县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山茶油1000吨,年产值5000多万元。

乳源山茶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3%~95%,为各种食用植物油之冠,其中油酸74%~87%,亚油酸7%~14%,亚麻酸0.2%~0.8%。原料采摘自没有污染的有机基地经去壳、晾晒、破碎、榨油、过滤的工序获取油脂,全过程均为物理方法,使茶油的原始成分充分释放,与此同时,利用现代物理提纯技术采用水化脱胶、物理脱色脱臭、低温养晶、冬化过滤等工艺物理提纯而成。整个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产品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其耕作、采摘、压榨、精炼、灌装、包装和运输均符合有机食品标准,同时通过“从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品质控制,从源头把控,精细管理。

乳源山茶油采用低温物理压榨工艺,确保不破坏山茶油中对人体有益的各种功能性成分,能够保留山茶油的原生态品质。低温物理压榨在源头上阻断了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的生成。通过低温物理压榨制油法制取的毛油品质优良,只需要经过水化脱胶、脱色脱臭、冷冻过滤的物理精炼即可达到国家一级茶籽油(压榨)食用标准,并且最大限度的保留山茶油的原色原味。

目前乳源山茶油生产单位主要有:广东宝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乳源瑶族自治县云雾山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乳源瑶族自治县奔裕康种养专业合作社。

十. 广西 柳州 三江侗族自治县 三江茶油

三江茶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桂北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属中亚热带气候。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茶油树生长的好地方,被列为全国油茶重点生产县之一,获得了“中国油茶之乡”称号。目前,三江有茶油林61.7万亩,覆盖全县15个乡(镇)的各个村屯。据清代嘉庆年间《廖志》记载“境多坡地,少平原之故,田谷不能自给……。”“县山地多,乡民有山地者,多不愿佃农,因土地肥沃,种茶、桐可获厚利”。可见三江茶油种植源远流长。

三江茶油树生长于山坡灌木丛中,整个生长过程不需使用化肥农药,因此茶油是纯天然的有机食油。经常食用茶油可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是高血压、心血管病、脂肪肝患者的理想食用油。茶油不仅是食用油中之珍品,而且是人们滋润皮肤、护理泽发的天然化妆品。三江茶油具有烟点高不起泡,清澈明亮,是烹饪、煎炸、凉拌等多种风味菜肴之首选用油脂。适应饮食业,宾馆,家庭使用,也是馈赠亲友之佳品。

三江茶油每年10月份开始采收加工上市,年产茶籽1.66万吨,产值达3.3亿元,全县种植茶油的农户仅此项户均收入达4800元以上。

三江茶油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