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黄山特产珍珠耳怎么吃 石耳安徽吃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黄山特产珍珠耳怎么吃 石耳安徽吃法更新时间:2024-01-15 13:57:49

一. 广西 防城港 港口区 火龙珍珠鲍

火龙珍珠鲍

此菜精选优质鲍鱼与鸽蛋、菜心为原材料,并辅以高汤、姜片、、葱段、料酒等调味料精制而成,其造型新颖,型态美观,软烂香浓,营养滋补。

二.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茗菊

著名特种茶新品种。它由毛峰和贡菊共同构成。贡菊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既可泡茶饮用,也可配药,具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凉解毒的功效,可治伤风感冒、疔疮肿毒、血压偏高及动脉硬化等症。贡菊白中泛黄,属于白菊,花朵大,瓣细而厚,性微寒,味甘苦,有清香,比之同类菊花,色泽鲜艳
黄山茗菊,既有贡菊的白芯展露,又有毛峰茶的绿叶衬托,两者结合,茗菊香尤高,汤色更清绿,滋味倍鲜甜。( 黄山)

三. 江西省 上饶 万年县 社里珍珠

社里村凭珍珠养殖与加工产业,入选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近年来,万年县以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为抓手,不断推进品牌特色化,呈现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的良好态势,目前,全县已有15个专业村被列入省“十百千”工程“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万年生猪、大米加工、珍珠养殖被列为省“十百千”工程三大基地。

四. 广西 北海 合浦县 合浦珍珠

自古就有“西珠(意大利产)不如东珠(日本产),西珠不如南珠”之说,中国海产珍珠最负盛名的是南珠,而北海、合浦产的“廉珠”又是南珠中的佼佼者,可谓珠中极品。

南珠资源之保护和人工养殖历受重视。自1958年在北海海域培育出中国第一颗人工海水养殖珍珠至今,北海珍珠已成规模,并于近几年有较大发展。1996年全市养殖面积为5万亩,比1990年增加4万亩之多。

钟灵毓秀,南珠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沧桑,在北海与世界各地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将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五.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比耳脐橙

比耳脐橙

龙山县酉水河流域由于常年有效积温高、土质肥沃,适宜水果生长,尤以岩冲比耳脐橙最为出名。该产品果型椭圆美观、色泽深红艳丽、含糖量较高、味酸甜适中、口感极佳。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南省优质水果银质奖,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且供不应求。故龙山县将该品种扩大种植,现已具5万亩规模,产量达4万吨以上。

六. 台湾省 台中 珍珠奶茶

提起珍珠奶茶,台中市是发源地,台中市民最早享受它迷人的滋味。1987年,台中市政府附近的茶馆首先推出珍珠奶茶,因口感Q软、搭配浓淡合宜的奶茶,滋味超优,原创者就是春水堂现任产品研发部经理林秀慧。 林秀慧回忆着说,父母亲曾在菜市场摆摊做生意,她国小起假日必到菜市场帮忙, 当时市场里让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位「粉圆伯」,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和哥哥分享一碗热热、粘稠且口感滑Q的粉圆;从此嘴馋时, 她就会动手煮一锅粉圆解馋。

民国73年(1984年),林秀慧进入当时四维街、春水堂的前身的「阳羡茶行」从事吧台工作, 她学会调茶做饮料,尤其钟情奶茶,随后升任采购,到传统场采买时,看到「粉圆」总顺手买一包回店里,接着她尝试让粉圆与奶茶结合, 一杯杯动人口感的珍珠奶茶就这样诞生。 初期,珍珠奶茶有如林秀慧的「私房茶」,只分享老板与同事,因大受好评,民国76年林秀慧升任四维店的店长时,想卖这款私房茶, 同事们于是一起动脑筋为茶饮命名,有人忽发奇想「奶茶里的粉圆一颗颗像珍珠般」,于是「珍珠奶茶」这个美丽名号就这样叫开了。 很快地,这款茶饮红遍台中市各泡沫红茶店,1个月后、整条四维街、 市府路近大小红茶店,全部卖起珍珠奶茶。 有一度珍珠奶茶成台中饮品的特色饮品,外地民众到台中,必定来上一杯;3个月后更惊人,几乎全台都看得到珍珠奶茶身影,近年来更因台湾茶店拓展海外连锁, 带着这款茶饮远征中国大陆、东南亚;目前欧洲与美洲都喝得到它,去年日本餐饮业者为了学「正统」的珍珠奶茶,还专程到台中市茶店取经,希望调制出台湾味的茶饮。 直到今天,虽然茶饮不断翻新,珍珠奶茶依然稳居各泡沫红茶店、茶摊与连锁店点单率前3名。

七.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臭”鳜鱼

黄山“臭”鳜鱼

黄山“臭”鳜鱼又名“腌鲜鳜鱼”,此菜烹制后以其香鲜透骨,鱼肉酥烂并带有特殊的芳香滋味而倍受广大食客的喜爱,许多来黄山旅游的客人都慕名前来品尝此肴,尝后都为有如此美味而赞不绝口。此菜历经2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具有如此影响力,关键在于它的特殊性,在烹制之前腌制后的鳜鱼闻起来“臭”,烹制后的鳜鱼吃起来香。这一“臭”一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增加了此菜的魅力,使其成为徽菜的经典之一。

黄山“臭”鳜鱼的腌制方法:

制作黄山“臭”鳜鱼主要是鳜鱼的腌制,因为鳜鱼腌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菜质量。腌制黄山“臭”鳜鱼首先要选用新鲜之鳜鱼,去掉鱼鳞及内脏,清洗干净并沥干水分。

可选一木桶,先在木桶底部撒上少许精盐,然后逐一将鱼表面抹上适量的精盐,整齐地放入桶内,一层一层往上码,最后在鳜鱼上面压上重物将鳜鱼压紧,每天上、下翻动一次,数日后闻到“臭”味时便可出桶,将鱼清洗干净便可用来烹制,腌制后的“臭”鳜鱼一次用不完可以冷冻保藏。

腌制“臭”鳜鱼的关键:

(1)在腌制“臭”鳜鱼的过程中,温度和盐量的变化都起到了决定性因素。一般情况下温度在10-30℃为宜,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腌制的速度越快;盐量则以每25kg鳜鱼400-500克盐为宜,在此范围内盐量越少腌制的速度也越快。以25kg鳜鱼500克盐为例,当温度在10-20℃时,腌制时间约为7天,当温度在20-25℃时腌制时间约为4天,温度在25-30℃时则需2天时间便可腌制完成,达到“臭”的效果。

(2)腌制“臭”鳜鱼的桶以选用木桶为佳,这样才能使“臭”鳜鱼“臭”味醇正。在腌制过程中外加重物压制可以使“臭”鳜鱼烹制后肉质紧密,每天上下翻动一次能使盐份均匀地渗透每一条鳜鱼,使其出品统一。

(3)腌制“臭”鳜鱼还可以分为整条腌(适合于250克-500克/条的鳜鱼)和块状腌(适合于较大的鳜鱼,改小块后再腌制),烹制后风味都一样,但因块状鳜鱼具有易受味,便分食的优点,故而更受食客们之喜好。

八. 安徽省 安庆 潜山 天柱山石耳

潜山县天柱山不仅风光秀丽,而且物产丰富,尤其是出产于山中的石耳,更被视为山珍,是潜山县著名的。石耳是依附在花岗岩山体上的一种藻类多年生隐花植物,属地衣门耳科。天柱山境内奇峰林立,秀峙云天,且均为花岩山体。这里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终年云雾缭绕,非常适宜石耳生长。但由于石耳大多生长于高山绝壁与人迹罕至处,采摘极其不易,故天柱山区仅能产石耳300多公斤。物以稀为贵,故当地百姓认为石耳是天地精气所结,将其列为山珍极品。

九.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珍珠红酒

珍珠红酒,质量上乘,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优质酒、国家优质酒、轻工部银杯奖、首届中国黄酒节特别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第二届北京博览会金奖、首批获得“绿色食品”称号、广东省政府指定的“宴会酒”,是接待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等外宾的宴会用酒。其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港澳地区,出口东南亚、非、欧美等二十几个国家。

它曾经代表着兴宁最高荣誉,二十年前就在国际上拿过大奖,那时还没演化到拿奖可以用钱买。它是一种黄酒,用一种特有的珍珠米酿制而成,凭着它,兴宁酒厂变成广东省珍珠红酒厂。近年来,黄酒在国内国际市场都没多大需求量,酒厂只能惨淡经营。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石耳

黄山石耳 山菜珍品,俗称“石衣”,为黄山。形状如木耳,个头比木耳大数倍,为药用名贵蔬菜。石耳生长与悬崖峭壁的阴湿缝隙之中,一般六七年才能长成。石耳药用价值较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石耳可以“明目益清”。

采集石耳十分艰辛危险,药农用粗绳绑身自悬崖攀下至半空凌空采摘,稍有不甚可能粉身碎骨,所以有些石耳因生长处过于危险,不可采集而历经百年,大如面盆。

“黄山石耳”是一种药用山菜,在徽菜中属上等名菜。

“黄山石耳”形状和木耳相似,但比木耳大,表面呈黑色,有细刺,背部长着一层青苔似的淡绿膜,正中有蒂,长在悬岩绝壁阴湿处的石隙之中,一般要六七年才能长成。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石耳性甘平无毒,能明目益精”;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中称石耳“久食色美,益精悦神”。民间常用石耳治喉痛,疗效显著。《本草纲目拾遗》又曰:“作羹饷食,最为珍品。”用石耳煨肉或炖鸡,鲜美可口,素为食客称赞。采“黄山石耳”是件艰难的事,黄山山高林密,山上山下温差大,一般在5一10月这段时间采摘。药农要选择晴好的天气,结伴而行,随身携带粗麻绳和特制竹筐等物品,攀悬岩,登陡壁,寻找到石耳踪迹后,先要选择下山的地点,将粗麻绳一端系在山顶大树上或穿在山岩石孔中,一端拴在药农身上。药农由此下放到三四十丈的深谷中去采摘,得来堪称不易。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