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汕头特产海马有哪些品种 潮州产地三斑海马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汕头特产海马有哪些品种 潮州产地三斑海马更新时间:2024-01-10 14:28:57

一.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薄壳米

薄壳米

地处南海之滨的澄海盐灶,自古生产加工一种潮汕独特海味--薄壳米,颗粒鲜红,肉质肥嫩,色香诱人,味美可口,营养丰富。饱享过盐灶薄壳米的海内外食家都赞美不绝。

薄壳,又名海(虫间),学名寻氏肌蛤,因壳薄故而称为薄壳,属贝类海产品,生长繁殖在浅海湾的滩涂中,有野生的和人工放养的,常成片粘连在一起,用足丝粘附在泥沙石上。渔民们采捞后,经加工脱壳煮熟,捞取其肥嫩肉块而俗称薄壳米。因盐灶人世代相传盛产而远近驰名,故有“盐灶薄壳米”的美称,也是南国海滨独特的海鲜美食。特别深受世人所喜爱。

古往今来,盐灶人对薄壳的野生捕捞,人工养殖,采捞加工和煮熟脱壳有悠久历史,积累和改革了熟练的潜水采捞技术和加工工艺操作方法。加工薄壳米一般要经“脱磴”、“浸漂”、“煮沸”、“捞米”、“装篓”等几道工序,每100斤鲜薄壳经“大炉锅”(大鼎)加热煮熟后,用笊篱(工具)捞上后加入食盐水,并滤去水分,就制成肥嫩可口的海鲜美味--薄壳米。每100斤鲜薄壳可加工出10公斤左右的薄壳米,然后分装成一篓一篓即成为成品运往南粤各地上市销售,丰富了千家万户的“菜篮子”。

盐灶薄壳米美食方法殊多,食家如有机会光临盐灶,可将刚捞起未加盐水的薄壳米拌入熟猪朥(猪油脂)和白砂糖,再拌添点芝麻油和青芫荽,入口美味无比。也可用薄壳米与薯粉(地瓜粉)均匀搅拌,用煎盘旺火煎烙成“薄壳米烙”,当煎至上下两片都俱熟之时,再铺灑入鸡(鸭)蛋,烙至香黄盛于盘上,端上筵席,表皮香酥,肉质爽嫩,别具风味,诱人馋涎。用鲜嫩韭菜花与薄壳米一起热火油炒成菜,味道也鲜美可口。潮汕人家早餐喜爱将薄壳米蘸普宁豆酱辣作为小菜配吃白米粥,更加美味,增进食欲。

二.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猪头粽

猪头粽

澄海猪头粽(又名首花),是潮汕著名土之一,历史悠久,驰誉中外。制作猪头粽有一套精湛的传统工艺,必须选用新鲜猪肉及部分首皮作原料,要瘦肥搭配适度,而后加进鱼露、酱油、白糖、高梁酒和八角、川椒、丁香、桂皮、大茴、小茴等十多种香料作调味品。然后用豆腐膜包裹起来,置于一个特制的木规之中,外加以比例适当的重物压榨,挤出其中的猪油和水份,方可开规。

经过精工配制而成的猪头粽,切开后呈赤棕色间灰白点,表面油润有光泽,肉质不松也不黏,既韧又脆;入口不咸不淡,甘饴香醇,有一股特别宜人口胃的风味,是潮汕人早餐或饮啤酒的最佳佐料,现在已被列为席上珍馐,是冷盘菜中最常见的一种美味。

澄海猪头粽,尤其以澄城老山合与苏南老雷两家,最为著名。

三.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腌咸菜

即腌大芥菜。潮汕农民种大芥菜很有技术,每个包芯如小钵那么大,每株连外瓣一般都有几斤重,俗称"大菜"。咸菜的腌制是把收割的大芥菜去掉残瓣外叶,干破为两半或四片,晒去外表水份,用盐揉得外瓣稍软,放进陶缸中,要一层层放得整齐均匀,每层又要加撒食盐在上面,表层要多些。再用石头压着。几天之后,一缸满满的大菜变成八分满,就可吃用了。如数量较多,可以吃上一年。只要取用时手要干,不要滴进生水就不会发霉。腌制一两个月内的称为"新咸菜",几个月以上的称为"老咸菜"。感菜是潮人吃白粥的最常用佐餐腌菜,还可以配合肉或鱼类、海贝类煮成汤菜。( 汕头)

四.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金玉三棱橄榄

金玉三棱橄榄

橄榄是橄榄科橄榄属的常绿乔木果树。原产于我国。

是南方特有的热带亚热带果树之一。其优稀品种三棱橄榄是金玉,栽培历史150年以上。三棱橄榄果皮黄腊鲜亮,倒卵形,果基较平钝,微呈三棱状,故而得名。平均单果重10克,果实横径2.2厘米、纵径3.7厘米,核肉肉易分离。果肉白色、脆而化渣、香浓、回味惹事甘甜,含可溶性因形物12%,果实可食率82.84%,100克肉含维生素C为18.64毫克,钙146.72毫克。蛋白质为3.54毫克,纤维6.08克。据有关测定,三棱橄榄果质优良,维生素C和蛋白质分别相当于普通橄榄的225%和147%。栽培适应性强,耐旱耐瘠,适栽于肥力中等的植地。适应鲜良,价格为普通橄榄的5-30倍。三棱橄榄源于多玉芦塘,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该村西部瓠靴山发现,经长期选优去劣,嫁接繁衍。果农已掌握其快速育苗技术,在选地建园,成片规划;合理密植、及时高接;抓住花前肥和果实膨大肥轻施,秋梢肥和过冬肥得施的“二轻二重”科学用肥法;加强土壤管理;重视整形修剪、培养矮化树冠和健壮结果母枝、促花壮华保果及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上下功夫。特别是重视对老树的更新复壮、高接换种;建立三棱橄榄优质基因苗圃;成立三棱橄榄技术协会三项措施,更使金玉的特种水果三棱橄榄的民展蓬勃地兴起!

五.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鸭母捻

名小食。一种有馅的糯米粉制汤圆。取其形似母鸭在水上游荡浮沉而撰名。本为元宵节的小吃,故俗称元宵。

据传,宋代已有元宵节家家吃汤圆的习俗,取其平安吉利,合家团圆之意。清代水粉汤圆用水粉作汤丸,滑腻异常,中用松核桃、猪油、糖作馅,或嫩肉去筋丝捶烂,加葱末秋油亦可。水粉的制法:以糯米浸水一日夜,带水细磨,用布盛接,布下加压以去其渣,取细粉晒干备用。此法一直流传。

潮汕的鸭母捻,制作时将糯米磨成浆,压去水份,调成糯米浆皮分别包裹豆沙、瓜册、芋泥等馅料,揉搓成形似鸭蛋状,放入糖汤煮熟。

六.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乌丁白菜脯

乌丁白菜脯

七.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公固鹅肉

公固鹅肉

松发卤鹅又名

公固鹅肉

,因其

咸、香、瘦、烂

之食质美味而驰名潮汕乃至东南亚等地。

创始人许松发,澄海县苏南许居村人。清光绪年间,许松发在家乡敕书楼巷开店卤鹅,该店无论选材配料,还是炖制功夫,均特别严格,首先分春夏秋冬四季选鹅,其标准每只在14至18市斤方能合格,将鹅杀血涤净阴干后,以丁香、川椒、肉桂等18种名贵中药及特制鱼露、鼓油为佐料,按比例添水下锅,放入秘传

卤母

。炖锅用薄铁皮制造,每锅放进肥鹅两只,旺火煮沸后,抽火文炖,因常发

公公固固

之声,故唤

公固鹅肉

,今松发子孙继操旧业,仍在救书楼巷开店,销路甚畅。

八.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精制芋泥

甜类菜肴。精制芋泥为宴席佳品。

煎制芋泥,以淀粉质较多的槟榔芋为佳,其他芋种次之。

制作时先将芋头洗净蒸熟,剥去外皮,辗压成芋茸。先备铁锅放入猪油,随后将芋泥及白糖放如,用文火煎熬,并不断用炒勺翻搅,至芋、油、糖充分溶化融合,至有一定粘稠性和光亮度即成。

以芋泥、玻璃芋泥、金瓜芋泥和清汤芋泥等多样品种,其特点是柔软滑润,甜而不腻。

九. 广东省 汕头 潮南区 冬瓜糕

冬瓜糕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