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余姚拥军路特产 余姚特产十大必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余姚拥军路特产 余姚特产十大必买更新时间:2024-01-10 16:53:54

一.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白羽王鸽

白羽王鸽是由美国育成的著名肉用鸽品种。由于其乳鸽生长快、饲养周期短,并可烹制出高档美味佳肴而成为快速发展的特禽品种。我市规模饲养王鸽始于1996年,目前全市规模最大的“余姚市恒大禽业有限公司”率先从深圳和南京引进种鸽,经过五年精心选育,已形成存栏种鸽1.5万对,并集育种、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市级“菜篮子”建设基地。近几年,又先后掘起“章臣鸽业有限公司”、“宏翔达养殖有限公司”、“振华禽业有限公司”等王鸽规模饲养场。我市现有种鸽2.3万对,可年繁育种鸽7万对和联产联销乳鸽30万只。( 余姚)

二.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三黄鸡

产品名称: 余姚三黄鸡

产品产地:宁波余姚

产品特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产品简介: 余姚优质三黄鸡因其饲养期长、羽色漂亮、肉质鲜美,深受余姚附近消费者的喜爱,随之也迅速发展起来。三黄鸡苗鸡供应价年平均价1.5元/只左右,商品鸡价格年平均12元/公斤左右。
产品历史: 2000年全市优质三黄鸡种鸡的饲养量达到6万多套,年可提供优质苗鸡1000多万只,年饲养优质三黄鸡商品鸡300多万只。

三.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雷竹生

产品名称:余姚雷竹生

产品产地:宁波余姚

产品特性:鲜嫩爽口

产品简介:目前以三七市镇为重点雷竹面积已达一万余亩,年产雷笋达0.4万吨,面积产量都在逐年增加。雷竹采用复盖技术后,提早了出笋时间,从秋季到翌年春季均有鲜笋上市,并已作为余姚市的农产品品牌,注册为“舜源雷笋”商标,通过分级分档,统一包装,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产品销往临近县市及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不断扩展市场,深受市民青睐。

产品历史:余姚市雷竹生产历史悠久。据调查,本市三七市镇已有百余年的栽培历史。在廿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缓慢。近20年来发展种植的雷竹几乎分布于全市各乡镇。

四.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榨菜

余姚榨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余姚榨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余姚榨菜,浙江省余姚市。余姚市是我国著名的榨菜生产加工基地,是全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加工基地,是农业部命名的“全国榨菜之乡”。榨菜是余姚市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一个产业,全市截止2009年有榨菜基地面积12万亩,年产鲜榨菜头10亿斤以上,加工产值12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60%,并出口10余个国家和地区。

产品特点

余姚榨菜菜色微黄,具有质地嫩、脆的特点。

主要产地

种植地主要集中于姚北濒杭州湾的泗门、临山、小曹娥、黄家埠等乡镇。

种植情况

余姚榨菜种植连片集中,加工初具规模,市场覆盖全国。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菜农超过10万人,年产鲜头达到10亿斤。余姚市有榨菜加工企业120余家,年加工产值达到10亿元。营销网络遍布全国,产品远销海外。

产业发展

余姚榨菜生产起源于六十年代初,从姚北棉区开始,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六十年代开始试种,七十年代逐步推广,八十年代广为普及,九十年代迅猛发展,已成为余姚市农业的主导产品之一。 各榨菜加工企业加大技改投入,致力于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强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使余姚榨菜倍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并涌现出了一批名优品牌。通过几年的努力,余姚榨菜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拥有1000万元以上资产,符合现代食品加工企业要求的企业达到10家,有20家企业增添了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关键作用的高温杀菌设备,4家企业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这些骨干龙头企业对提高余姚榨菜的整体档次和知名度以及市场占有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姚北榨菜与四川榨菜不同的是:四川榨菜春种秋收,余姚则是秋种春收;四川榨菜种在山坡地上,余姚榨菜种在沿海平原松软的沃土里。由于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生长期间越冬经霜,加上菜农的精耕细作,因此,姚产榨菜圆头大,特别鲜嫩,口感爽脆,市场占有率高,效益也好,由此带动榨菜种植业迅猛发展。经过近四十年,截止2008年11月,种植面积已超过10万亩,年产鲜头10亿斤,菜农队伍超过15万人。小包装榨菜,非常适合旅游者携带,品尝十分方便,当然也是居家食用的佳肴。[2]

五.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绣花鞋

绣花鞋,是越地余姚的一朵民间剌绣艺术奇葩。据传说在鞋子上绣花习俗,盛于南宋时期,深受北俗绣花针法影响。绣花鞋,又称“花鞋”,图案采用当地四季花卉,融北方针绣,绣法有四种:缉绣、辫绣、拉锁针和直针绣。采用的线:常用有“红”、“绿”、“黄”,俗称“余姚三彩花线”。鞋子上绣花,一是绣在鞋面正中,二是绣在鞋帮合缝处。花样左右对称,富有美感。目前遗有北宋、南宋时期针法,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港地区仍有人来余姚考察这一绣花习俗。其鞋式共分七种:

1、儿童绣花鞋。主要有“宝宝囡囡鞋”( 又称“蝴蝶花鞋”)、“老虎头花鞋”、“狗头花鞋”、“狮子头鞋”,共同特点是在鞋面图案讲究一双大眼睛。

2、姑娘花鞋。主要鞋式有“蝶穿梅花花鞋”、“腊梅茶花花鞋”,“杨柳春篮”花鞋。

3、新娘绣花鞋。分“踏糕鞋”、“婚礼鞋”、“新娘鞋”三种。以花纹样,祝福新婚百年和好。

4、中年妇女花鞋。主要花鞋有“蓝采和花鞋”,由荷花、兰花、梅花组成,寓家庭和美,日子安康;“三梅花鞋”,以春梅、腊梅等花卉组成,辅以荷花纹样,寓品质高洁,勤俭持家。

5、老年绣花鞋。花样繁多,寓意深远,主要鞋种有:“祝寿花鞋”、“三荷花鞋”、“八仙花鞋”、“藕荷花鞋”、“万世称心鞋”、“福寿鞋”、“寿山福海鞋”、“十全十美鞋”等。

6、寿鞋绣花鞋。丧礼用鞋,主要有二双,一是“三荷万年青花鞋”,由三朵荷花加万年青花纹,喻脚踏荷花,进入佛国,荫泽子孙。二是“仙桥荷花鞋”,由荷花和桥组成,桥下有荷叶和藕,象征脚踏仙桥,进入仙境。

7、寡妇花鞋。只有一双,称“三兰花鞋”,由三朵兰花组成,花瓣以兰色为主,象征品质高洁,寡妇贞洁。

六.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四明山红枫

四明山红枫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四明山红枫是浙江余姚市四明山镇的农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四明山镇花木产业进入持续快速发展轨道,并在在2001年获“中国红枫之乡”称号。四明山牌红枫被先后被评为“宁波市名牌产品”和 “浙江省名牌产品”。

七.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佛雕

[余姚佛雕]。佛雕起源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余姚木雕,是以佛像雕刻为主,始于明代,集中在余姚陆埠镇,代代相传,声誉甚高。清代时为佛雕鼎盛时期,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庙宇以及泰山、华山、普陀等著名寺院的佛像,多出自陆埠工匠之手。我国的佛像雕刻,大体分为木雕、石雕、泥雕、铜雕等多种,东南沿海一带则擅长木雕。木雕则有浙江艺派和福建艺派之别,浙江艺派的集中地是以陆埠为中心,技艺闻名遐迩。余姚木雕,多取材于佛教经典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释迦牟尼、观音、罗汉、弥勒、韦驮、地藏、济公、关公等600余种。这些佛像多用樟木、柚木手工雕刻,造型精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线条流畅,风格朴质,被佛教1奉为珍宝。余姚木雕工艺历史悠久,几经兴衰。解放前夕,佛像木雕濒临绝传。新中国建立后,政府将分散在各处的艺人组织起来,成立工艺美术雕刻厂,请老艺人传艺授徒,木雕技艺重获新生。但在“文革”期间,佛像被批判为封建迷信产品,佛像木雕又临绝境。改革开放以后,佛像木雕工艺重现光辉前景。目前,余姚陆埠木雕佛像是宁波一宗出口工艺产品,主要销往美国、东南亚各国以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八.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吊红

“吊红”(柿子)。每年入秋后,开始逐渐成熟,由青转变成红色,悬吊在树上极为美观,故宁波一带称其为“吊红”。盛产于余姚大岚镇(柿林村),“柿林”牌吊红个大、质软、味甜,除生食外,还加工成柿饼进入市场。

九.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年糕

余姚年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糕是余姚市三七市镇的特色产品。近年来,在“生态育糕、品牌强糕”两大战略的引领下,三七市年糕走出宁波,远销到全国各地。

为了提高年糕品质,该镇近年来陆续建设了1万余亩年糕专用稻米基地,现在这里生产的年糕不仅外观洁白如玉,而且口感韧糯滑爽。同时,该镇积极引导年糕生产企业打响品牌,提高三七市年糕的知名度。为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该镇一些年糕生产企业近年还开发出多个品种多种规格的年糕产品,如统一精制年糕厂与中华老字号———宁波缸鸭狗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火锅年糕、切片年糕、手工年糕等10多个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销售区域和销售量。

据统计,三七市镇现有上规模的年糕生产企业10多家,年生产能力达7000余吨,年销售收入超过2500万元。年糕已成为三七市镇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娃娃”。

十.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浙麦冬


产品名称: 浙麦冬

产品别名:姚麦冬

产品产地:宁波余姚

产品特性:养阳、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之功能。

产品简介:浙麦冬,系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又称麦门冬,应产地原属余姚,又称姚麦冬,是全国重点产地之一,浙麦冬为植物的干燥块根,短壮饱满,色泽黄亮,质量优于四川、福建所产。清朝末期,宁波药行兴盛,药商云集,争购浙麦冬,运销香港,日本乃东南亚诸国和全国各大白术,象贝在内的三大浙货之一。是一种贵重的常用中药材,为浙江中药的 “浙八味”之一,因亦称浙贝母,又因其始种于象山,因又称象贝,亦称大贝、大贝母、元宝贝、珠贝系百合科越年生草本药甲植物,初夏时植株枯萎、收获其地下鳞茎、洗净后加工晒干处理,便成药甲的贝母,

产品历史:据《象山县志》记载,象山“有种植浙贝历史,以后移栽鄞县小溪、堇江一带,有万人种贝以此为生……” 早在明朝,浙中地区就有栽种麦冬的历史,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清朝末年,宁波药行兴盛时期,姚麦冬已成为宁波“三大浙货”(白术、象贝、麦冬)之一,各地药商云集,争购姚麦冬,运销香港、日本、东南诸国。目前浙麦冬主要分布于慈溪市西部和北部平原,以及余姚市东部、北部地区。

浙麦冬呈纺缍形,似枣核,长1.5-3厘米,粗0.3-0.6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级。质柔软,断面黄白色,半透明,具木质芯。肉质具油性糖质。以肥大黄白者为佳。据《本草纲目》记载:“麦冬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强阴益精,定肺气,安五脏,止烦热,久服轻身明目不老不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