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合肥特产徽永祥麻饼 安徽特产老式手工麻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合肥特产徽永祥麻饼 安徽特产老式手工麻饼更新时间:2023-08-08 17:16:10

一. 安徽省 合肥 长丰县 下塘龙虾

下塘龙虾是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姜大坝龙虾养殖场生产的优质龙虾。

龙虾,翔游浅底的水中呆“将军”,它既没有使人眼前一亮的尊容,也没有跻身珍稀和名贵之 列,甚至于一度被人们误解为泛滥成灾的渣滓。如今,在人们的眼中,龙虾的形象大为改观,身价倍增,套举时髦的话,人气指数一路飙升。

自省城合肥向北沿合水公路驱车数十公里,便来到素有“千年古镇,四方辐辏”之称的下塘。徜徉于古镇的店铺酒肆,品位风味独特的下塘烧饼,其乐无穷。不过,阡陌之间纵横交错的龙虾养殖场更能聚焦游人的目光。沿堤而行,红褐色的精灵们时而倏地一窜,时而趴在水草上悠闲地呼吸新鲜空气,此情此景,令人驻足流连,耳目一新。

龙虾,学名“克氏鳌虾”,追溯求源,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传入我国,其子孙香火旺盛,绵延不绝。在农村,大家都称它海虾,因为其横行与稻田水沟,在田埂边打洞生息繁衍,往往头天稻田里的水还满盈盈的,第二天就底朝天,这都是龙虾惹的祸。有如此的“能耐”,龙虾一族自然难逃厄运,人人得而诛之,或丢弃于田边,或带回家成为家鸭的美味佳肴。

在农村,虽然大人们对龙虾颇不感冒,但孩童们还是从中寻到了许多乐趣,度过了许多美好的童年时光。春暖花开时节,池塘和水沟里的一切都变得生动起来,春草挟着水珠荡漾,龙虾也蠢蠢欲动,犹如之蛙以为自己是塘中主宰,自以为是的挥舞着大爪寻觅猎物。

这时候,放学的孩子呼朋引伴,随手掰根枝条,毫不费劲的找来饵料,用绳拴住,抛下自制的简易渔具,不出三分钟,就有呆头呆脑的大龙虾成为俘虏。如此反复,收获多多。即使是侥幸逃脱多次的狡猾的龙虾,终究抗拒不了美味的吸引,直至成为孩子们的战利品时还紧紧地钳着食物,憨憨的模样令人忍俊不禁。

随着时代的变迁,原先被农户们视作洪水猛兽的龙虾逐渐成为香饽饽。龙虾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从虾壳中“甲壳素”提纯的“可聚糖”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祛除体内毒素等功能,被科学界誉为继蛋白质、脂肪、纤维素、淀粉、维生素之后的“生命第六要素”。一年四季除了冬季以外,每到逢集,农村集镇的路边、巷道,都少不了龙虾经纪人忙碌的身影。龙虾享受到隆重的礼遇,乘上了汽车、火车甚至飞机,一路颠簸奔向各大宾馆饭店。随着龙虾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原先自生自息的龙虾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由于龙虾易饲养,繁殖快,精明的农户看准行情,走上了人工养殖之路。九十年代初,下塘镇农户率先吃起了“螃蟹”,经过科学养殖,获得了较高的回报。周边乡镇的农户一应而起,打响了龙虾养殖的穿插战,稻田、水沟、塘坝都被充分利用起来,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下塘龙虾养殖呈现规模化的发展态势,赢得了“龙虾之乡”的美誉,大大增强了全县各乡镇农户养殖龙虾的信心。座落在下塘镇的龙虾加工企业安徽金鹏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开足马力,每年加工鲜活龙虾120万公斤,产品进入欧美和韩国市场,成为合肥地区第一家龙虾加工出口企业。强大的“龙头”、繁荣的市场推进了龙虾产业的健康发展。

龙虾给农户带来了实惠,为食客带来了欢娱。2003年,首届“中国合肥龙虾节”在一片欢腾中拉开帷幕,它迅速聚集了世人的眼光,新闻媒体也对这一新生事物给予了长篇报道。

火火的盛夏,火火地度过。龙虾煎、炸、烹、煮、烧、烤皆宜,令人大快朵颐。君不见,马路边的龙虾城、大排挡人潮如织。吃龙虾、喝啤酒已是消暑度夏的一种惬意方式,小而紧凑的空间里,彼此不必矜持,不同的情绪可以自由地释放。、红红火火的合肥龙虾节刚一开幕,下塘镇便抢占商机,强劲推出“访千年古镇、游龙虾之乡”活动,让都市人体验到了休闲度假的生态观光的乐趣。旖旎美妙的田园风光、意韵悠长的掌故传说,使游客沉醉其间,流连忘返。

朋友,百闻不如一见,放下手中繁杂的事务,到龙虾之乡来吧,龙虾之乡定会让你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二. 安徽省 合肥 庐江县 庐江米线

庐江米线,系优质大米精制而成的,具有色泽光润、柔韧、滑爽、不断条、不糊汤之特性,堪称美食。 “正清“牌庐江县米线是安徽省庐江县明清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荣誉产品,选用安徽优质灿米,以传统生产工艺,结合现代先进技术精而成。产品严格Q/LJMQ001-1998生产标准,色泽光润,柔韧爽口,是老少皆宜的无污染绿色食品。庐江米线有:炒米线、汤米线、凉伴米线和油炸米线四种食用方法,风味各异,别具一格,余味悠长,堪称美食,倍受亲睐,已远销北京、上海、深圳、海南、合肥等省市,并走向国际市场。地址:安徽庐江县沙溪乡 传真:0565-7322004 电话:0565-7375176联系人:朱滨电子邮件:ljkw@mail.hf.ah.cn( 庐江)

三.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通山麻饼

通山麻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山麻饼是湖北咸宁市通山的。

通山大畈麻饼:大畈麻饼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商贸人士沿富水河至长江,往来做生意,从而给富水中游的大畈街带来了商机和繁荣。传说麻饼始创于阮氏之手,当时堪称湖广“一绝”。大畈麻饼曾享誉武汉三镇,销遍荆楚大地。大畈麻饼配料精致。由高级面粉、上等芝麻,优质茶油,加之冰糖、葡萄干、陈皮、金钱桔等十几种食料,先人工拌、揉、搓、打、削成圆形,再一蒸二熏三烘四烤,然后出笼凉干即可食用。

通山麻饼

通山县麻饼协会

14633305

麻饼(糕点)

四. 安徽省 合肥 肥东县 双椒鱼头

双椒鱼头借鉴了湘菜中常用剁椒、豆豉的特点,打破传统的单调烹饪,采用野山椒制成的酱椒和剁椒,使得鱼头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对比的刺激,也更加激发食欲,让人一看就口水直流。

原料:

鱼头1个、剁椒(红、绿)2种各适量、盐3克、花椒10粒、蒜5瓣、五花肉少许、白糖、料酒2汤匙、鲍鱼汁1汤匙、色拉油10克、姜丝、葱丝各少许。

做法:

1、鱼头洗净,从中剁开。加盐、姜丝、葱丝、料酒腌制10分钟。

2、肉洗净切片或碎丁。

3、热锅凉油放肉煸炒,然后放红剁椒、蒜碎、白糖、料酒稍翻炒。

4、热锅凉油放花椒,炒香,捞出花椒,放绿剁椒、鲍鱼汁稍翻炒。

5、鱼头摆盘,一边放红剁椒、一边放绿剁椒。

6、蒸锅放水做开,放鱼头大火蒸六至八分钟即可。

五. 安徽省 合肥 巢湖市 蚕豆辣酱

合肥东南郊的巢湖地区盛产鱼、虾、蟹、贝及经济水生植物。其中银鱼、白米虾和中华绒鳌蟹称巢湖“三珍”。银鱼:鱼体细长,光滑透明,洁白如银。可鲜食,也可制成银鱼干。用银鱼做的银鱼汤、银鱼炒蛋、银鱼丸子、银鱼烧豆腐等味道特别鲜美。白米虾:煮熟后仍洁白如雪。用白米虾做成菜肴,其色、香、味俱佳。素有:“巢湖白虾甲天下”之称。白米虾还可药用,有脱痘疮、下乳汁、强身补精、解毒之作用。中华绒鳌蟹:是一种河蟹,色绿体肥,秋季上市。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用巢湖螃蟹制作的蟹糊、醉蟹等,为巢湖地区独有的风味。

六. 浙江省 金华 永康 永祥拱瑞杨梅

永祥拱瑞杨梅是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江南街道的。拱瑞杨梅从南宋时期开始便是朝廷的贡品。永祥拱瑞杨梅品种有近10个,其中当家品种———荸荠种占70%以上。

江南街道拱瑞下村,地处永康市的西南山区,是永康盛产紫杨梅的原产地。在该村长达3华里多的大坑两边的山脚到山腰与山顶上,种植的杨梅有3000多亩,且历史久远,被称为“拱瑞下杨梅”,素称杨梅之上品。

每当仲夏,杨梅缀满枝头,宛若灼灼星火,身入其境,大有“未尝嘴流涎”之感。因此,在《永康地景赋》中有“拱瑞杨梅,恍如赤玉盘枝”之赞,民间有“拱瑞杨梅好吃连核吞”之说。

为发扬光大“拱瑞杨梅”品牌,着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为山农多增收,多增效,永康市政府从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开始,每到仲夏杨梅收获季节里,就要举办“拱瑞杨梅节”。这样,随着杨梅节的举办,拱瑞下杨梅辐射到了附近的10几个村,种植面积到目前为止已增至到6千多亩,逐渐形成了杨梅种植的产业化和品牌知名度。之后,从2007年开始,“拱瑞杨梅节”改成现在的“永祥杨梅节”,并在下山门村与拱瑞下村的两个村中轮流举办。

七. 四川省 成都市 崇州市 街子老号汤麻饼

街子老号汤麻饼

清乾隆51年(公元1786年),崇州市街子镇南场口头脑聪慧的乡民汤仕元成立了一家以制作素点心为主的手工作坊:长发祥号(寓意汤家长发财、长吉祥),创造出了一种麻饼,即后来享誉川西的名小吃“汤长发”麻饼。这种麻饼采用上等面粉、白糖、冰糖、菜油、芝麻等为原料,经制皮、制心、制油、制酥等特殊工艺程序后,制作成圆型,然后粘上脱皮芝麻,烘烤而成。因其火工精当,黄而不焦,皮酥心脆,香甜化渣,上世纪四十年代被列为当时蜀州四大名小吃(天主堂鸡肉、致华堂白雪糕、石观音板鸭和汤长发麻饼)之一。

八. 安徽省 合肥 庐江县 巢湖白鹅

巢湖白鹅远祖是鸿雁,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有关于家鹅的饲养管理和选种繁育等技术记载。巢湖白鹅分布全市水网地带,主产于庐江。康熙《庐江县志》即有巢湖白鹅饲养纪实。巢湖白鹅头有肉瘤,颈弯长能挺伸,体躯宽而长。它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肉和蛋营养丰富,是蛋白质的理想来源,既能鲜吃,又能腌制。羽毛可做饲料、肥料、坐垫、床垫和手工艺品;羽绒富有弹性,保暖性强,可制被褥、枕塾和各种羽绒服。巢湖白鹅体型偏小,耐粗饲,生长快。菜鹅的育肥期为100天之内,成年鹅体重可达3千克许。种母鹅均重4千克许,年均产蛋35个,产苗鹅25只。巢湖白鹅以草、菜为主食,饲养成本低廉,经济效益可观。肉、毛分售,价值更高。目前年饲养量数以千万计 ,在省内外有颇高的知名度,且销路越来越广,除自销当地市场外,在周边城市均受欢迎。( 巢湖)

九. 安徽省 合肥 庐江县 庐江矾石

庐江矾石

在庐江县东南25公里的群山间,白天一片青烟迷雾,夜晚万盏灯火通明,这就是全国著名的两大明矾生产基地之一——庐江矾矿。

庐江矾石,是白垩纪燕山运动时期的产物,距今有1.3亿年。传说前11世纪的周朝,矾山的劳动群众就发现了明矾。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班氏兄弟首创煎制法提取明矾,至今已逾千年。到了宋代,大小矾山属无为军,官府在此专设昆山矾场,严格控制明矾产品。1083年,无为军的矾课就有150万斤,官府在此设官收矾,低价收,高价售,获巨利,并严禁矾产私卖。

元时庐江矾产量在全国7处总产量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征课亦最多,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记述,此前庐江矾课定额已达2400锭。明初庐江矾矿大衰落,中期有所发展,但官府下达3个矾场收购总数才22.07万斤,仅为庐江矾矿北宋元丰六年150万斤的七分之一。清朝时,官府严控,据嘉庆《庐江县志》记载:“早先采矾,困难重重”。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大小矾山有“矾窑18篷”。当时官府控制村民开矿炼矾,不准妨碍坟墓与农田。春夏秋3季禁止烧煎,只能在农历十月初一日起煎,十二月三十日熄火,一冬只能烧5窑,产量甚微,且矾价低,“每石值银二钱五分”,一冬产值只有“六七千两”,窑户困难无人过问。

光绪时,才准一年四季开采炼矾。民国时,窑户增至66家。新中国成立后,矾矿获得了新生,1950年建立了地方国营工农矾厂,1956年3月,吸收48家私营矾厂合营为庐江矾矿。如今已发展为3000名工人,年开采明矾石12万吨,明矾产量2万余吨,还大力开展了明矾石综合利用,成为化工部和安徽省重点骨干企业。1980年代成功地试制了特级明矾——大明珠,它以明、净、透等特点誉满全球,产品畅销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十. 安徽省 合肥 包河区 白切

白切是安徽省四大名点之一,合肥市发发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香奈尔白切,白切片薄甜脆、质白透明的特点,香奈尔白切口感酥脆,甜而不腻。香奈尔白切的特点是乳白透明,片薄甜脆,因拌有芝麻,故香、甜、脆三味俱佳,而成为优质名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