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干货特产干香菇广东 香菇干货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干货特产干香菇广东 香菇干货土特产更新时间:2023-10-11 01:35:47

一. 广东省 清远 佛冈县 黄枝香豆干

黄枝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优质食品》,外地游客及海外侨胞回乡都会带本,深受大众喜爱。

大埔豆腐干质坚有韧性,香韧可口,可下酒佐菜,本产品高温灭菌,真空包装,营养丰富,口味独特,是送礼绝佳品。

本产品为加辣包装,如不吃辣的朋友请购买五香豆腐干。

二. 湖南省 株洲市 炎陵 炎陵香菇

炎陵县生产香菇历史悠久。《县志.乾隆版》中就有“伐木种菌”的文字记载。段木香菇,肉食厚,朵形好,香味浓。含蛋白质、脂肪、尼克酸、钙、磷、铁、硫胺素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营养物质和稀有元素。经医学研究,经常食用香菇可预防肝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提高血红蛋白,增强肠胃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炎陵香菇分为野生香菇、段木栽培香菇和木屑栽培香菇。其中尤以野生香菇著称,椴木香菇次之,而木屑栽培香菇廉价,亦受欢迎。椴木香菇肉食厚,朵形好,香味浓。每500克含蛋白质62.5克,脂肪32克,尼克酸65克,碳水化合物300克,钙620毫克,磷207毫克,铁126毫克,硫胺素0.25毫克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营养物质和稀有元素。

炎陵野生香菇,当地人又称冬菇。春、秋、冬季均有采摘,除去泥砂杂质,用文炭火烤干,以备食用或出售;也可以鲜用,炎陵市场天天都有新鲜的野生香菇出售。

炎陵野生香菇口感好,鲜嫩润滑;味道纯正,香气扑鼻。它是一道名副其实的美味佳肴。

炎陵野生香菇,性味甘、平、凉;入肝、胃经。有补肝肾、健脾胃、益气血、益智安神、美容颜之功效。它还有药用价值:化痰理气、益胃和中、解毒、抗肿瘤、托痘疹;主治食欲不振、身体虚弱、小便失禁、大便秘结、形体肥胖、肿瘤疮疡等病症。

炎陵野生香菇的识别方法:新鲜的炎陵香菇扁平而薄,上面光滑,下面呈白色,皱褶深,菇蒂短小,有微微的香气。烤干的炎陵香菇体型小,有扑鼻的纯正香气,周边较薄且微微卷边。游客在购买时请注意甄别(菇蕾除外)。

经医学研究,经常食用香菇可预防肝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提高血红蛋白,增强肠胃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癌细胞的作用,是一种高级绿色食品。

三. 湖北省 荆门 钟祥 钟祥香菇

钟祥香菇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钟祥香菇产于钟祥市张集、客店、胡集、东桥等18个乡镇、场、街办、管理区。钟祥香菇有浅褐色、深褐色或深肉桂色,花纹明显;肉质白色、肥厚;品质独特,煲烫或清炒,香味浓郁持久,食之滑爽、细嫩;营养丰富,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粗多糖, 维生素B1,是典型的保健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钟祥香菇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上世纪70-80年代已成为钟祥市主要的出口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销路好,是畅销商品。”常年种植数量6000万袋,每年可生产优质鲜菇9.6-12万吨,干香菇3.6-4.8万吨,还可将香菇加工成香菇酱、香菇汤等系列产品近万吨,产值近10亿元。产品畅销北京、上海、昆明、西安、深圳、武汉、合肥、香港,远销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20个国家。

据了解,近年来钟祥市张集镇香菇种植发展迅速,农业部门统计,2010年,香菇种植种植户有4000余户,种植大户280多家,食用菌产业产值6.1亿元,出口创汇650万美元小香菇已成为张集农民增收致富名副其实的大产业。

2014年,钟祥市食用菌协会申报的“钟祥香菇”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钟祥市钟祥香菇产于钟祥市洋梓镇、长寿镇、丰乐镇、胡集镇、双河镇、磷矿镇、文集镇、冷水镇、石牌镇、柴湖镇、旧口镇、长滩镇、东桥镇、客店镇、张集镇、九里回族乡、郢中街办、官庄湖管理区等18个乡镇、街办、管理区。钟祥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游,江汉平原北端,江汉平原与鄂北岗地的过渡带。版图面积4488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7′-113°00′,北纬30°42′-31°36′之间。全市地貌分为丘陵、平原、山区,三者所占比例为5:3:2,海拔高度32.5-1051米。东与京山县相连、南与天门市、沙洋县接壤,西与荆门市毗邻,北与宜城市和随洲市交界。钟祥香菇常年种植数量6000万袋,每年可生产优质鲜菇9.6-12万吨,干香菇3.6-4.8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钟祥香菇菌盖圆形或椭圆形,颜色有浅褐色、深褐色或深肉桂色,花纹明显,纹沟呈白色;香菇边缘有深色鳞片,菌盖直径2-8cm,菌柄中生或偏生,肉质白色、肥厚,有香菇特有的清香味。煲烫或清炒,香味浓郁持久,食之滑爽、细嫩。 2、内在品质指标:钟祥香菇品质独特、营养丰富,可溶性膳食纤维≥8.9g/100g,粗多糖含量≥6.12g/100g, 维生素B1含量≥0.21mg/100g。 3、质量安全规定:钟祥香菇执行《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NY/T2375-2013》标准。

所在地域:

湖北

申请人:

钟祥市食用菌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划定的地域

保护范围:

钟祥市所辖洋梓镇、长寿镇、丰乐镇、胡集镇、双河镇、磷矿镇、文集镇、冷水镇、石牌镇、柴湖镇、旧口镇、长滩镇、东桥镇、客店镇、张集镇、九里回族乡、郢中街办、官庄湖管理区等18个乡镇、街办、管理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7′~113°00′,北纬30°42′~31°36′。

四. 浙江省 金华 磐安县 “一腿”香菇

一著名营养学家曾形象地比喻:吃“四条腿”(猪、牛、羊)的,不如吃“两条腿”(鸡、鸭、鹅)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菇类)的和“没有腿”(鱼类)的。

在蘑菇、金针菇、木耳等众多的食用菌中,“一条腿”香菇是最常见的菇类。市售香菇都为人工栽培,按生产季节分为“秋菇”、“冬菇”和“春菇”三种;按品质不同可分为花菇、厚菇和薄菇三种,其中以花菇为最优。香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高级营养蔬菜,也是一种具有奇妙药效的药物,具有加快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都具有一定的效用。在抗癌药物的筛选上,专家也对香菇寄予了厚望。

目前,正是冬菇生长旺期。磐安是“香菇之乡”,当地人清洗香菇有一招:买了鲜菇后,先倒入盆内,用温水浸泡稍许,然后用手朝一个方向旋搅10—15分钟,让香菇徐徐落下沉入盆底,然后轻轻地将香菇捞出,并用清水冲冼干净。若用干香菇烹菜肴,也有一个浸泡(又称复水)是否得当的问题。据行家介绍,干香菇复水的最佳方法是:将干香菇洗净后,立即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在冰箱的冷藏柜冷却至5℃左右的冷水中浸泡,并继续让它在冷藏柜中浸泡30至40分钟。用此法复水的干香菇风味不比鲜香菇逊色。

香菇菜肴制作简单,最适合家常餐桌。

一、双冬三丝

1.香菇剪蒂,水洗,温水浸发,切丝;冬笋去壳,先开片后切成丝;青椒去蒂去籽,切丝。

2.砂锅加入油,油烧热后,先把冬菇丝、冬笋丝入锅炒几下,后投入青椒丝稍煸炒,在适量清水中加入少量黄酒、精盐、味精等调味品,炒至入味,然后淋入少许淀粉薄芡,再淋上麻油,起锅装盘即成。

特点:色彩美观,清香可口。

二、炸鲜香菇

1.香菇剪蒂洗净、沥干;青椒去蒂去籽,洗净,切成小方片。

2.锅置火上烧热,加入熟花生油烧热,鲜香菇入锅炸至出味捞起,留锅底油,投入青椒片炸片刻,倒回炸过的鲜香菇,下精盐、味精、酱油炒至熟,翻锅淋上麻油,迅速起锅装盘即成。

特点:外脆内香。

三、菇炖排骨

1.香菇剪半柄,水洗后温水浸发;排骨剁成方块,水洗净捞起沥干;菜心切成方块。

2.排骨放入油锅炒片刻,加入适量精盐及清水,盛入砂锅,放入香菇、姜片先炖半小时,再加入菜心、料酒、味精炖熟,起锅装盘撒上葱花即成。

特点:清香味甘。

五. 福建省 宁德 柘荣 洋中香菇

改革开放以来,宁德洋中香菇生产不断发展,菇叶厚、香味浓,价格适中。1986年以来,洋中已成为来自浙江、江西省及本区的香菇市场,日客流量达300多人,交易额300多万元。1989年,年产值6000多万元。

值高,质好、香气浓、适宜加工,产品深受欢迎。资源蕴藏量152.6万株,年产量达1.4万担,居全省之首。

六.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永平香菇

香菇是永平的珍贵食用菌类之一,每年的4-6月是香菇出产的旺季,生长于麻栗、水冬瓜、山毛榉、锥栗等100多种阔叶腐木之上,多为群生。

永平香菇不但色泽新鲜,菌体肥大,而且品质较好,以其营养价值丰富、药用价值高而广受消费者的欢迎。享有“植物-物顶峰”和“保健食品”的美誉。出菇初期呈扁半球型,后渐平展,直径约为5-15厘米,有淡红色和茶褐色两种。菌肉白色、肥厚、致密,味道鲜美醇香,营养价值丰富。

永平香菇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丰富,在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香菇就含有18种,特别是含有7种人体本身不能合成的,必须的氨基酸。另外,还含有大量的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30多种酶,含有蛋白质、脂肪、硫胺素、粗纤维、核黄素、尼克酸等。从香菇中可提取香菇菌素、香菇素、香菇多糖、蘑菇核糖核酸等药用物质。经常食用不但能增强人的体质和抗病力,防止软骨病,促进儿童骨骼的健康发育,而且有益气健肌、治风破血和益胃助食、理疗小便不禁的特殊功效。民间还用来助痘疮和麻疹的透发,解食物中毒,治头痛头昏,预防感冒等。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香菇还有预防人体各种黏膜和皮肤炎症以及高血压、肝硬化、佝偻病、坏血病、癌症等疑难杂症的功效。

永平香菇社会产量每年约20万斤,产品远销省内外大中城市及港澳、日本、东南亚等国际市场,深受客户欢迎。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七.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香菇

香菇是宁德地区一大。其中以古田县人工栽培香菇为最。它原系野生食用菌,可蔬可药的山中珍品,近年来古田首创露天袋栽香菇,产品畅销国内外。

古田县香菇人工栽培具有悠久的历史。七十年代以前栽培方法均为传统段木砍花人工栽培,产量极低,生产周期长。八十年代初,古田县大甲乡农民彭兆旺,创造发明了室外阴棚木屑袋栽新技术。该技术每百斤木屑产干菇8公斤,比室内袋栽可增产两 成多,比段木栽培法提高产量3倍多,生产周期短,取得香菇生产新突破。此项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应用,目前已在全国普及。古田县杂木资源相对较丰富,地形地貌和小气候的多样性,为不同温型、不同季节的香菇栽培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农村有的劳动力资源,十几年来蓬勃发展的香菇生产为该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熟练技术队伍,技术力量雄厚,并建立了一批国内外市场行销网络,成为全国香菇的主产区之一。目前,全县有3.5 万户农民栽培香菇4000万袋,产量2400吨(干品)。

古田县生产的香菇,外形美观,肉质肥厚,鲜食口感脆嫩,味道鲜美烘干后香味浓郁,干品煮食口感脆嫩,味道清香,深受消费者青睐,古田香菇荣获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大量出口到日本、韩国、台湾以及欧洲、美洲等世界各地。

八. 广东省 茂名 化州 笪桥黄瓜干

笪桥黄瓜干是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笪桥镇的。化州笪桥黄瓜干(巴瓜)扁薄、色黄白、味甘、淡甜爽脆,风味独特,是人们夏天最佳的菜品,茶楼酒家的美食。

在整个粤西甚至于全省,当提及黄瓜干,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化州市笪桥镇。至于该镇何时开始种植黄瓜已无据可查,但仅制成黄瓜干这一传统工艺都已有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就连笪桥镇的名字都与黄瓜有关。笪桥圩建于明末清初,当时,圩前有一条小河环绕,人们以竹木搭桥过河趁圩,而在小河两旁则常见有用竹笪晾晒黄瓜,久而久之,用竹笪晾晒黄瓜子桥边已成风景深印人们脑中,于是便有了笪桥名字。

黄瓜属葫芦科植物。笪桥一年四季均可种植,春季、冬季种植40天可收获,收获期为一个月左右;夏季、秋季种植30天可收获,收获期为一个月左右,以春季产量最高。目前,全镇年种植黄瓜超万亩(含复种),年产黄瓜干1600多吨,年产值达3千多万元。

笪桥种植黄瓜及加工制作黄瓜历史悠久。其种植的黄瓜,体形通直、端正、饱满、均匀,味甘性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妙制配菜,味道香甜可口,是群众家常喜爱的菜品。同时,它更是制作“笪桥巴瓜”的原料,经加工制作出来的黄瓜干(巴瓜)扁薄、色黄白、味甘、淡甜爽脆,风味独特,是人们夏天最佳的菜品,茶楼酒家的美食。

笪桥黄瓜干作为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农产品,早已声名远播,现在已实行种植基地化、管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加工科学化,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环保产品,成品供不应求。

九. 浙江省 丽水 庆元 庆元香菇

庆元香菇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庆元香菇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产品名称:庆元香菇

产品产地:丽水

产品特性: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产品简介:香菇,又名香蕈,是食用菌的一个主要品种。香菇"肌理玉洁,芳香韵味",营养丰富,风 味独特,素有"诸菌之冠,蔬菜之魁"美称。是我国传统的"山珍"之一.

香菇不但是席上之珍,还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它含蛋白质中的十八种氨基酸, 其中人体必需的有七种。香菇中还含有一般蔬菜所缺乏的维生素D原(麦角固醇)。它同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接触后变成维生素D,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防治婴儿的佝偻病,有助于骨胳、牙齿的生长,促进身体正常发育。香菇中还有三十多种酶,是纠正人体酶缺乏的独特食品。香菇中所含的腺膘吟可预防肝硬化,还可抑制血液中胆固醇的增加,有降低血压的功效。香菇中所含由 B.…I.3萄糖甘酶和 B.…1.4葡萄糖聚搪所组成的香菇多糖以及干扰素诱导物,对抑制病毒和抗癌变有良效。据清代黄宫锈《本草求真》记载:"香菇味甘性平,大能益气。助食及理小便失禁"。我区民间也有以香菇辅助治疗小儿天花麻疹、粘膜溃疡、坏血病等症 的经历。因此,香菇也是药中之宝。最近几年,香菇在国内外还被称为"植物食品的顶峰"、 "8 O年代菌星"、"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免疫促进剂"而倍受欢迎。

产品历史: 相传明朝年间,因久旱无雨,皇帝朱元璋为祈雨需素食,数日后已食而无昧,国师刘伯温献上香菇,朱元璋食后顿觉神怡,赞口不绝,下旨把香菇定为岁岁需上献皇家的“贡品”,并敕定香菇为刘伯温国师家乡处州府龙泉、庆元、景宁三县生产的专利产品,其它地域一律不允许种制香菇。庆元民间自此就把香菇视为“皇上圣品”、“菜中之王”。对此,民间有“国师献山珍,香菇成圣品,皇帝开金口,谕封龙庆景”之说。 据此,庆元(处州)人对香菇怀有特殊感情。

十. 湖北省 十堰市 房县 房县香菇

房县香菇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房县香菇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房县香菇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房县香菇认定标志产区位于房县城关镇、青峰、大木等19个乡镇。房县香菇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生产,唐朝庐陵王居房时已作为贡品。1981年9月在云南昆明召开的全国食用菌评审会上,房县香菇获得第一名,综合质量优于日本香菇,从此房县香菇名扬四海,畅销海内外。目前,房县香菇的年产量已达数百万公斤,近5万名农户靠栽培香菇脱贫致富。

房县地处秦巴山脉腹地,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适宜,系专家公认的香菇生产“黄金地带”。房县所产香菇(木耳)因其栽培历史悠久,自然条件独特,产品质量上乘,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直畅销五大洲,被誉为“香菇燕耳之乡”。

房县香菇主要是以栎树、青冈栎等优良树种生产,超过了日本和国内其它地方所产。房县香菇大多采用山泉水、饮用水增湿和无农药栽培,完全属高蛋白、低脂肪的天然无公害有机食品,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防治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高血压,预防肝硬化,能益气补血,化淤理气,具有抗肿瘤、抗癌、美容的特殊效果。

㈠外在品质

房县香菇菇形紧凑,形状有半球型、扁半球型、伞型或扁平型,铜锣边,菌柄较短,菌褶金黄,花菇菌盖略呈褐色、花纹明显色白,如龟裂,厚菇、薄菇菌盖呈褐色或淡褐色。

㈡内在品质

突出表现在“两高”、“两少”:“两高”即营养成分高,药用价值高,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国家标准,富含多种核酸类物质和维生素,对小儿佝偻病、成人心脏病、贫血、抗癌等病有食疗作用;“两少”即杂质含量少,有害物质少。

地域范围

房县香菇产于湖北省房县城关镇、青峰镇、大木镇、门古镇、军店镇、化龙镇、土城镇、红塔乡、榔口乡、沙河乡、万峪河乡、桥上乡、窑淮乡、上龛乡、九道乡、中坝乡、白鹤乡、五台山林业总场、姚坪乡等19个乡镇。房县地处鄂西北,界于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2′-

111°15′、北纬31°34′-32°31′,海拔180-2485.6m。北与郧县、丹江口市接壤,南邻神农架林区,东界保康、谷城县,西连竹山县。总生产面积53333.3公顷,总产量535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房县土壤种类较多,有黄棕壤、山地棕壤、石灰岩土、潮土、紫色土、水稻土等6个土类,15个亚类,44个土属,146个土种,201个变种,总面积6628万亩;全县土壤中性偏碱;普遍缺氮、严重缺磷、大部分缺钾、有机质含量偏低、部分土壤物理性不良;房县地貌由北部、中部、南部三大地势部组成,整个地势是西高东低、南陡北缓、中为河谷平坝。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四周高山环绕,由两侧分向中部倾斜,略成盆地形势。

(2)水文情况:房县地域辽阔,河沟纵横,有堵河(发源于神农架林区阴峪河)、南河(发源于神农架林区的温水河)两大水系。雨量充沛,年均降

雨量为914mm,年均经流深465mm,经流总量20.46亿m3,年降雨产水量46.57

亿m3,过境容水量16.37亿m3。

房县是南水北调水源区,境内没有大型工厂,无“三废”排放和空气污染,也没有重金属污染历史,根据环境监测部门监测,房县境内地表水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水质标准;水质感观良好,无色、无臭、无味、透明,pH值在5.5-7.5之间,砷≤0.05、镉≤0.005、铅≤0.05等有关指标符合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饮用水质准则。

(3)气候情况:房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均温10-

15°C,昼夜温差明显;年均空气相对湿度75%;年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无霜期223天;全县各地年降水量的差别不大,总的特点是南部地势高的地方降水多;北部地势低的地方降水略少。年均雨量750-1160毫米,降水集中在4-10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5%,其季节分布是:3-5月平均为235.9mm占26%;6-8月平均为406.2mm占44%;9-11月平均为226.8mm占25%;12-2月平均为45.1mm占5%;本县雨日在100-140天之间,年平均雨日117天。雨日由北向南逐渐增多。

(4)人文历史情况:从唐朝至今,房县人民一直有生产、食用香菇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农桑辑要》上就有记载,在唐朝苏恭著《唐本草注》中就提到了房县香菇的人工栽培方法。史书记载,唐中宗李显(庐陵王)流放于房县回京后,钦点“房县香菇”作贡品,从而使“房县香菇”成为房县“流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我县栽培利用的历史渊源可究。房县县委、政府十分重视香菇生产,一直把香菇作为房县的主导产业,先后出台了《房县食用菌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政策,使香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模式不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销售渠道不断拓宽,香菇生产已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房县香菇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986年国家商业部把房县列为全国香菇重点生产县,2006年房县香菇分别通过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房县已发展成为鄂西北最大的香菇集散地。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房县香菇基地位于房县城关镇、青峰

镇、大木镇、门古镇、军店镇、化龙镇、土城镇、红塔乡、榔口乡、沙河乡、万峪河乡、桥上乡、窑淮乡、上龛乡、九道乡、中坝乡、白鹤乡、五台山林业总场、姚坪乡等19个乡镇。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的要求。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栓皮栎、麻栎、青冈栎等壳斗科树种做原木;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条件的非转基因优良菌种,符合NY5095-2002的标准。

(3)生产过程管理:房县香菇生产过程必须执行《房县香菇生产技术规程》(Q/FXXG-005)。为了保证房县香菇的品质特色,尤其要注重以下环节:①原木的砍伐。选择树龄8-25年,粗度约10-24cm(直径),在休眠期砍伐(以农历二九至四九最宜)。②消毒。将原木在烈日下爆晒,以紫外线杀死外层的霜霉孢子。③菇蕾期连续2-3天人为拉大昼夜温差10℃以上;人为造成55~68%的空气湿度,采用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变湿措施,经过3-4天;人为造成40%的遮荫率,促进花菇形成。④主要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可根据害虫的种类,选用无公害食品许可使用的高效低毒无残毒农药,也可用除虫菊、泽漆、青藤根、雷公藤、石蒜等经济有效、无残毒的土农药。农药使用必须符合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待香菇菌盖展开七八分,菌盖的边缘仍然内卷,菌褶的内菌膜刚破裂时及时采收,香菇采摘要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早上,鲜菇要用竹制器具盛装,使用专用车辆及时运输符合绿色食品加工条件的加工厂加工,加工人员要经过房县香菇生产技术培训,持证上岗,原料进入烘箱前人工拣除其中的杂质,按照分级标准分级后上筛烘干,烘干时要将鲜菇均匀排放在烤筛上,菌褶朝向热能辐射的方向以利均匀脱水,烘房开始温度控制在40℃左右,约烘烤1-4小时,要打开风扇,使排风量、排气量达到最大,促进菇体水分蒸发,使水分含量降至60-70%。而后再采用慢速升温,每小时升温1-2℃,使温度保持在40-50℃,保持6-10小时。此时排气量可

略小些,以免菇体表面温度高而湿度低,内外水分扩散不平衡引起菇体表面

皱缩、变形,延长干制时间,待菇体变硬,菌褶变为淡黄色,要减少通风量,并使温度保持在50-55℃,3-4小时,防止温度变化过大而影响干菇表面光泽和外部形态,最后温度由55℃上升到60℃,保持时间1-2小时,以排除菇柄与菇盖连接处残留水分并杀死虫卵,同时要关闭风门,使香菇内外温度一致,含水量降至10-13%之间,一般冬菇干制需要13小时,春菇需要15-17小时。

(5)生产记录要求:房县香菇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必须准确、清晰、工整、完全。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房县香菇的菇形紧凑,形状有半球型、扁半球型、伞型或扁平型,铜锣边,菌柄较短,菌褶金黄。花菇菌盖略呈褐色、花纹明显色白,厚菇、薄菇菌盖呈褐色或淡褐色。色鲜、肉厚,为菇中上品。

(2)内在品质指标:房县香菇清香、滑腻,营养丰富,风味独特。100g干品含粗蛋白≥20g、粗纤维≤8g、灰分≤8g。卫生指标、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安全要求:房县香菇执行《无公害食品食用菌》NY5330标准。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房县香菇按照《房县香菇分级标准》分为花菇1级、花菇2级、花菇3级、厚菇1级、厚菇2级、厚菇3级、薄菇1级、薄菇2级、薄菇3级共9个等级。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房县香菇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3)贮藏、运输: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2006)。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