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潜山网红山里特产 潜山特产介绍简短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潜山网红山里特产 潜山特产介绍简短更新时间:2024-01-08 04:27:16

一. 安徽省 安庆 潜山 石耳炖鸡

石耳炖鸡是徽菜名品,石耳是徽州山区一种附在岩石上的地衣类植物,富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极高,古人说石耳 “作羹饷客,最为珍品”。母鸡的营养价值也很高,鸡肉含丰富的蛋白质,有健脾开胃、补虚损、壮盘骨之功效。石耳与鸡同炖,堪称营养佳品之巧配,甚为珍贵。 此菜鸡肉酥烂,汤汁鲜美,有特殊芳香,为炖菜珍品。是在国家级风景名胜九华山必食菜品。

二. 山西省 晋城 泽州 泽州红山楂

泽州红山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晋城自古称“泽州”,而山楂又是泽州的传统资源,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生长的山楂有极好的内在品质,酸中带甜且个大,俗称“山楂王”,因地名所得“泽州红”。陈沟乡杨坪村古庙的碑文中(光绪十六年十日立)记载:“吾村向来山多地少,衣食无赖,先人因此培植红果树已糊口之资。”光绪三年,泽洲大旱,颗粒无收,这里的人们全是靠山楂果换粮食和山楂叶充饥求得生存。新中国成立,东北的商人就赶着驼队来收购山楂果,每家每户都能以山楂果卖与客商驮到天津口岸,运销海外。

产于山西晋城。泽州红山楂是全国山楂之精品,味酸中带甜,个大,被称为“山楂王”。

据化验分析,泽州红山楂含碳化合物22%,蛋白质0.7%,脂肪0.2%磷,0.025%,铁0.0021%,钙0.085%。铁和钙含量居水果之首。总糖量10.15%,含酸量4.93%,总黄酮含量0.44%,含维生素C91.3mg/100g,,比苹果高17倍。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红萝卜素、核黄素C、维生素B2,,尼克酸等营养成份。药用可配制成49种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散淤、化痰、提神、止血、醒脑、消食开胃、降低血压之功效,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明显疗效。近年研究,泽州红山楂内含抗癌元素牡荆素较高。其叶能提取“山楂黄酮”,是安神类药品主要水成份。

地域范围

泽州红山楂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主要涉及泽州县的高都镇、巴公镇、下村镇、李寨乡、南岭乡等14个镇3个乡,涉及632个行政村。自然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5°12ˊ-35°42ˊ,东经112°31ˊ-113°14ˊ。东西长约62.75公里,宽约58.85公里,保护面积2023平方公里。生产总面积2000公顷,年生产总量45000吨。主产区包括高都镇的大兴、大路、善获、丰头、北上矿、麻峪;巴公镇的东四义、山耳东、二仙掌、柳坡掌、郭庄;下村镇的塔里、瓮山、杨山、王坡;李寨乡的李寨、陡椒、坚水;南岭乡的李沟、黄沙底、闫庄等23个村。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山楂,又叫“山里红”、“仙果”,“牧狐狸”,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树皮暗灰色,有浅黄色皮孔,小枝紫褐色,单叶互生或于短枝上簇生,叶片宽卵形,伞房花序,花白色,后期变粉红色,果实球形,熟后深红色,表面具淡色小斑点。生于海拔400-1000米间的向阳山坡、杂木林缘、灌丛间、蔬林内。山楂果实酸甜可口,能生津止渴,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1.外在感官特征:泽州红山楂属地方名优品种,该品种红圆个大,单果重达20 g左右,果肉呈粉红色,果肉味醇、酸甜可口,素有全国“山楂王”之美称。2.内在品质指标:泽州红山楂不仅皮红肉红、酸甜味美、品质独特,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除满足国家行业标准SB/T 10092-92《山楂》的标准要求之外,独特的品质指标包括:含糖量≥6.0%,总有机酸(以枸橼酸计)≥1.5%,总黄酮(以芦丁计)0.10-0.25%,总膳食纤维35-50%,果胶含量1.0-2.0%,维生素C≥25mg/100g,β-胡萝卜素可达20-70μg/100g,总磷10-25mg/100g,铁4-20mg/kg,钙480-1200mg/kg,铁和钙的含量均居水果之首,营养丰富。3.安全要求:泽州红山楂的卫生安全指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SB/T 10092-92《山楂》以及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相关规定。

三. 安徽省 安庆 潜山 潜山鲜笋

鲜笋:中国是食笋最早的国家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竹笋主要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拥有相当丰富的营养价值,其特有的粗纤维、丰富的微量元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无污染的生长环境等已使其被认为是最佳的绿色食品,目前,在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地,已被不少人认为是餐餐必备,天天必食的蔬菜之一。

四. 安徽省 池州 石台县 雾里清茶

雾里清茶是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的。雾里清茶其品质特点是:条直似花瓣、犹如牡丹、白毫显露,色泽翠绿诱人,香气清高幽远,滋味甘醇鲜爽,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成朵,嫩绿明亮。

雾里青,属绿茶类。宋代叫“嫰蕊”,1990年代称“雾毫”。明朝中叶,雾里青经京杭大运河销往俄国。明武宗正德三年(公园1508年)“雾里青”茶被列为朝廷贡品。(如今,皖南深山中还蜿蜒着一条古徽茶道)。清乾隆年间,雾里青茶开始销往欧洲。从广州登上“哥德堡号”运至瑞典,再分销其他国家。1745年,(三百多年前)哥德堡号商船广州启程回国,不幸的是在离瑞典歌德堡港口几百米的地方触礁沉没。200多年后,瑞典的海洋考古专家在深深的海底对这艘古船进行打捞,在打捞上来的青花大瓷坛中发现许多青花小瓷罐,里面装的是茶叶。令人震惊的是,被海水淹没了200多年后,这些锡纸严密包装、在海底与空气隔绝的茶叶仍然能饮用。通过瓷罐商标和专家的考证,这就是产于中国安徽南部高山云雾之中的极品名茶“雾里青”。当年,雾里青在欧洲被视为茶中珍品,价格十分昂贵,贵族以品“雾里青”为时尚和荣耀。不惜用同等分量的珠宝交换。

二十年前,因为一位老茶人的苦苦搜寻,曾经失落数百年的“雾里青”野生茶树在千米高山上重现身影。安徽天方茶业集团在这位老茶人的帮助下,于2004年恢复了这一历史名茶的制作工艺。在当今手工消失的时代,雾里青茶完全遵照当年十般手工,三十七道工序而达到经典,云雾、野花、富硒地,孕育了传奇雾里青茶的高贵品质。

雾里青,居中国名茶之冠。产于安徽省皖南仙寓山原始森林。位于北纬三十点五度和东经一百一十七点五度的交汇处,四周山峰耸立,云遮雾绕,天地葱茏,原始古朴。野生茶树多分布在海拔1000多米以上的高上幽谷中,优美 生态环境里,每一棵茶树让人感觉到大自然一尘不染的纯净和清新;有种超凡脱俗的奥秘和神圣。完全处于野生状态的"雾里青"茶树,终年与阔叶林,野花等植物相拥相伴,和谐生长。山谷水气蒸腾而形成云雾,一年之中达200天之多,正值“雾里青”茶树萌芽期,受云雾的滋润,加之花香的熏陶,从而造就了“雾里青”茶的独特品质。

雾里清茶的品质特征:

1、干茶用力捻即成粉末,全芽肥嫩,茸毫披露,嫩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浅黄明亮,叶底嫩绿完整。 鲜叶标准为全芽,芽头肥壮,芽长15~20mm。

2、汤色青碧透明,回味甘醇,富含丰富的有益微量元素,特别以其“富含硒”和“野花香”而成绝于世。

3、冲泡在杯中的雾里青不仅有一种特殊的清香,而且还有一缕白色的雾气缓缓上升,久而久不散。一根根饱满秀丽的茶芽开始渐渐竖立杯中,宛如一群仙女在云雾中翩翩起舞。

雾里清茶的冲泡方法:

1、依个人口味加雾里青干茶(3g-4g)放入玻璃杯中,干茶与水的比例直接影响茶的浓淡,一般的比例在1:50或1:80。

2、加开水(80℃-85℃左右)约1/3茶杯,摇动后。

3、待茶叶充分吸水、舒展,再加水至7-8分满,即可趁热饮用。 4、喝至剩下1/3茶汤,再加开水冲泡,这样前后茶汤浓度较均匀。

冲泡小贴士:

1、泡茶前,先以开水洗杯,将杯具温热后,再放入干茶。

2、雾里青以全嫩芽头为原料,冲泡水温不宜过高,80-85℃为宜,一般饮水机的温度刚好合适。

3、冲泡时,建议使用透明玻璃杯。朵朵茶芽袅袅浮起,好比出水芙蓉,赏心悦目。

4、可反复冲泡3—4次,一般杯中茶水剩1/3时,就应该加入开水,这样能维持茶水的适当浓度以及口感。

五. 大洋洲 澳大利亚 迪吉里杜管

迪吉里杜管起源于澳大利亚北部,是最受游客欢迎的艺术品之一。这种民族色彩浓厚的乐器,是用白蚁蛀通中心的木条制成,清洁之后再用蜂蜡或树脂涂盖咬嘴部份,吹法与其他管乐器相似。迪吉里杜管长度由一米至一米半不等,而咬嘴的直径则由三十至五十毫米不等。管子长度不同,吹奏出来的音调和声音都截然不同。

传统上,人们在仪式表演上用迪吉里杜管模仿野生动物和大自然的声音,讲述他们的故事。游客可以在市场和节日中倾听专业演奏者演奏迪吉里杜管,或者在艺廊购买一支带回家。

迪吉里杜管仪式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而北领地则是感受这一体验的最佳地点。

六. 安徽省 安庆 潜山 天柱山五香干

天柱五香干,风味独特,香嫩可口,成为天柱山旅游休闲食品中的佳品,深受游客喜爱。五香干的来历,民间传说因王安石而起。

王安石离任舒州通判时,摆一桌宴席招待文朋诗友。没想到厨师第一次上菜时,就上了两盘豆腐。王安石问:“同是豆腐,为何分作两盘?芽”厨子说:“一种是加茶叶煮的,一种是茴香煮的。”大家品尝后觉得味道不错。接着第二次换菜,又上了一盘酱煮豆腐,大家一品尝更觉得这种豆腐色味俱佳。第三次换菜,又上了用八角、胡椒煮的两盘豆腐。客人们感到这豆腐烧得更好,香美极了。这时王安石告诉厨师,今天五种味豆腐都不错,客人喜欢吃,叫他把这五种佐料放到一起烧制,果然有一股独特的香气,赢得满桌喝彩。

这扎干的五味佐料豆腐,就形成了“五香干”。五香干加工制作技术,在潜山世代相传,成为有名的地方。1988年9月,天柱五香干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并被推荐参加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荣获银牌奖,还被登录香港出版的《世界名优食品大全·中国美食》一书。

七. 安徽省 宿州 萧县 徐里石榴

萧县徐里石榴

萧县孙圩子乡徐里村地处山区山坡地发展杂果享有盛誉,“萧县葡萄,砀山梨,徐里的石榴盖满集”就是有力的左证。经过多年的发展,徐里现有石榴3000万亩,年产量达600万斤,该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河,特殊的小气候,为石榴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产石榴个大、皮薄、汁多、味甘,历史上曾有贡品。徐里石榴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鲜食水果之一,据北京食品质量监督检查所分析,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其中有18种是人体所必须的,尤其是色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含量较多,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较多,每百克含有11毫克,最多可达24、7毫克。石榴可以止泻化淤、消渴祛火。研究表明,石榴皮、根对各种杆菌、疾病及各种皮肤病有一定疗效。酸石榴籽泡在优质白酒中,常饮,可治疗慢性气管炎。常食石榴或常饮石榴饮料可有效的地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石榴成熟之际,适逢国庆、中秋两大节日。石榴还是人们全家团聚、宴庆佳宾、赠亲友的时令珍品

八. 安徽省 安庆市 潜山市 舒州竹席

舒州竹席,潜山古曰:舒国、舒州。因地得名而称之为舒席。舒席古时叫簟,唐李贺诗赞:“稍和竹簟寒”,“织可乘香汗”。白居易亦有诗云:“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由此可见,舒州竹席在唐代就很有名气了。到了明、清时代,舒州竹席更是名震中外,远销港、澳、日本、泰国、菲律宾、缅甸、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和地区。1958年曾把编有天安门和双狮抢球图案的竹席送到北京展出,受到人们很高的评价。说它细如绸毯,凉如冰,图案精美,工艺超群。舒州竹席细、薄、柔滑、坚韧耐磨、不生蛀虫、容易折叠。共分三大类:一是工艺舒席,二是精制睡席,三是普通睡席。其原料大都选用水竹,经过剔除凤头、罗尾、爆节、伤痕、杂枝,然后经过剖、刮、煮、晒、选、编等工序方才成席。其中工艺竹席、精制竹席要求更为严格,不仅要选用小叶腊竹为原料,还要剖成薄如牛皮纸的细篾片,然后用青、黄二色柔软如丝的篾片,编制成具有细、柔、光、滑等特点的童席、枕席、屏风、壁幛等十几种高级竹席制品。潜山,还有大量的竹器可供友人选购。这些竹器大到竹床、竹桌、竹椅、竹篮,小到笔筒、烟盒,还有用篾丝编制的花篮、果篮、花瓶等等这些竹制品。构思新颖,工艺精巧,深得人们赞赏。

九. 安徽省 安庆 潜山 潜厚朴

厚朴又名川朴、温朴、紫油朴,属木兰科落叶乔木。树皮有温中、下气、燥湿、消痰的作用,为理气常用药,树干是建筑用材。以潜山县所产的潜厚朴品质最佳(《本草纲目》已有记载)。

十. 台湾省 台中 苑里兰草·大甲蓆帽

苑里兰草、大甲蓆帽,是中台湾素享盛名的招牌。溪石磊磊的大安溪,为苗栗县与台中县划出地理分野,而其下游湿地孕育出的兰草,也为两岸城镇创造出盛极一时的蓆帽手工业,其中以北岸苑里的手编生产,以及南岸大甲的外销出口,名气最为响亮。兰草编织起源于原住民的手艺,早在18世纪,苑里一带的平埔族妇女就发现野生兰草晒干后相当坚韧、不易折断,于是拿来编制袋子、刀带及头带等用品,后来更自创编出兰草蓆,由于睡来舒爽芳香,又便于折叠携带,来此开垦的汉人试用后纷纷叫好,便开始学习编蓆技法,同时大量种植兰草及改良加工技术。当时,汉人在织法上加入龙凤及山水图案,称为“加纹蓆”,由于品质精良、造型优美,加上透气舒爽,因此深受达官显贵喜爱,而有“龙须蓆”美称。苑里妇女更创出草帽织法,技艺迅速普传到邻近乡镇,自此,苑里的手编蓆帽蔚为一格,领衔风骚。而在此同时,大甲商人则率先设立了商行,为市场丰厚的苑里帽蓆打开外销之路。当时海线铁路未开通,苑里的帽蓆都靠轻便铁路运到大甲,再由纵贯铁路转出口,因此“大甲帽蓆”声名远播,倒是真正的产地——苑里,反而名气略逊一筹。如今的苑里,是西部海线上一个悠闲的小镇,老街上如今仅剩159号的“振发”和116号的“谦昌”两家帽蓆老店,贩卖本地纯手工制蓆帽、名片夹、杯垫、手提袋,店中不乏几十年前的古董,保存了昔日兰草编织的好手艺。此外,苑里镇农会四楼也设立一座兰草文物馆,详细展出苑里帽蓆编织的历史,以模型展示兰草编织的过程,并陈列龙凤蓆、草帽、提袋等精美编织品。至于昔日的外销集散地大甲镇,目前市面上只能买到素面草蓆及草帽。为了让民众进一步了解草编之美,大甲镇农会里也有座草编展示馆,陈列国宝级的龙凤蓆及草帽、提袋等作品,但仅上班时间开放。( 苗栗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