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特产湖南酱板鸭 正宗酱板鸭湖南特产第一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特产湖南酱板鸭 正宗酱板鸭湖南特产第一名更新时间:2024-01-02 07:52:36

一. 湖南省 娄底市 新化 梅山板鸭

梅山板鸭是湖南地方土品,选用特种红毛鸭,造形扁平,轮廓桃圆;表皮奶酪色,瘦肉酱色;食之皮酥、骨脆、肉嫩、咸淡适中,瘦肉甘香、肥肉不腻。秉承正南安板鸭的风味。

二. 上海市 崇明 崇明酱包瓜

产于上海崇明。
它的主要制作方法是将生瓜放在甜面酱中腌制,加工腌制的原料和工艺特别讲究。首先,采收生瓜要选取早期和中期结的,头尾一样粗,且尚未熟透。其次,要用一套特殊的酿制工艺,把面粉中的糖分充分酝酿出来做成甜面酱。当生瓜投入酱缸后,一方面经过酶的作用,甜面酱中的种种糖类逐渐为瓜所吸收;同时又通过酶的催,使瓜中本来所含的碳水化合物(酶)一淀粉、糖、纤维素、葡萄糖、核糖、果糖等转化或酿制出来,使瓜产生种种特殊口味和特殊质地。

特点:肉厚皮薄,食之甜而不腻,脆嫩爽口,堪称是酱瓜中的佼佼者。瓜体呈透明状,放在灯光下一照,条条都是嫩黄色的晶体,里边的瓜子粒粒可数,切片佐食,胜似蜜饯。

三. 安徽省 阜阳 阜南 郜台板鸭

“郜台板鸭”系地方,是一种独具风格的佳味肉食。产于淮河岸边阜阳县蓄洪库内,该板鸭均选用当地的优质放养鸭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及现代新技术精制而成。日晒夜露,自然风干,任其冬霜滋润,表皮受阳光烘照,通体油珠闪亮,营养丰富。浸料齐全,食用时无需任何调料。 郜台板鸭系安徽,产于淮河岸边阜南县蓄洪区内,历史悠久。该板鸭均选用当地放养120日龄左右的笨鸭,采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新技术精制而成。日晒夜露、自然风干,不加任何调料。制作考究、营养丰富,形板味美,浸料齐全。食用时无需添加任何作料,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四. 湖北省 襄阳市 宜城 宜城板鸭

宜城板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宜城板鸭,采用古田螺、鱼虾、稻谷为主的当年成鸭,以独特的配料将3-4斤重的成鸭进行育肥、李杀、去毛、精制,造型、晒干及寒霜侵蚀、真空保鲜技术等二十几道工序加工而成,产品外表呈白色、淡黄色。腹腔内壁干燥、肌肉切面紧密呈玫瑰红色,咸淡适宜。暗香可口、其状如扇、外形美观、携带方便。鸭肉丰满细腻、肥而不腻、皮薄鲜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之功能,吃活多样,饮酒佐餐之佳肴、馈赠亲友之上品。

生产历史

早在清朝道光(1782~1850年)年间,宜城的郑集、璞河一带出产腊制板鸭,风味一时无二。《宜城县志》记载,清朝时期宜城出产的板鸭色泽光亮、香味扑鼻。湖北的襄阳、随县、仙桃、洪湖和河南省的南阳、宝丰等外地的客商纷纷来到宜城收购板鸭,然后运到汉口、郑州等地销售,四季不断

制作过程

宜城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成就宜城板鸭浓郁特色和优良品质的基础。制作上等宜城板鸭的原鸭,对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环境条件都有特定的要求,只有适宜的生态环境才能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优质原种。而宜城位于鄂西北部,地处汉江中游,地理和气候条件独特,境内山清水秀,是名副其实的优质原鸭产区。

宜城板鸭选料考究、加工精细,每年农历九月开始制作,到翌年二月二结束,尤以霜风天制作的板鸭品质最佳。

从原鸭到成品板鸭,要经过十几道基本工序,制作时间持续数月。每年中秋前后,厂家开始大量收购自由放养的草麻鸭。原鸭购进后,一般育肥28天。育肥鸭在通过禁食、宰杀、放血、退毛等一系列程序之后,就进入最重要的腌制环节,宜城板鸭的腌制极有讲究,鸭体被撒满细盐,需要人工反复擦拭,再被放入缸内。腌制时间需要有经验的师傅来决定,时间一旦过长,则板鸭咸味太重,影响质量。腌好的板鸭定型后就可进行晾晒了,一般需要日晒夜露5~7昼夜

历史传说

传说在楚昭王时,楚国郢都(即今湖北宜城市)宫廷里有一位名叫石纠的厨师,手艺高超,经他烹制的菜肴,精美无比,深得楚王和内臣外宾的喜爱。

石纠家住宜城蛮河岸边,家中只有六十多岁的0独自生活。一天,石母在洗衣时不慎滑入蛮河,多亏几个放鸭人将她救起;石母上岸后就病了,又多亏乡亲们细心照料,才得好转;乡亲们又捎信到宫中,将事情告诉了石纠。

石纠是个孝子,他闻讯后急忙告假,连夜赶回家里看望母亲。对救他母亲的放鸭人和照料母亲的乡亲,他一一上门酬谢。为怕母亲再发生意外,石纠从此再不敢离家。

石纠一边照料母亲,一边谋划着为乡亲们做点什么。他见乡亲养了不少鸭子,可是鸭蛋和鸭肉都不值钱,便将自己的手艺用上了:他把在宫中酱制天鹅和禽蛋的手艺,用来加工成酱板鸭和酱蛋,谁吃了都说好。弄到集市上去卖,很受欢迎,还能卖得好价钱。

自石纠回乡后,楚宫中的烹饪质量不如以前,楚王食欲下降。于是宫中派人寻访,找到了石纠,要他回宫去。石纠为了尽孝和报答乡亲,请求来人帮他辞掉宫中的差事,还请他带回去一些自己制作的酱鸭和酱蛋给楚王。楚王品尝后大加赞赏,对石纠孝敬0、报答乡亲的情分,更是赞不绝口。他传令下去,将酱板鸭和酱鸭蛋赐名为“贡品酱板鸭”、“贡品酱鸭蛋”,常年生产,供应楚宫。

石纠领着乡亲们,靠着生产贡品致了富。这贡品酱板鸭、酱鸭蛋的美食和独特制作工艺,也流传至今。

宜城板鸭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宜城市《关于划定宜城板鸭原产地地域范围的请示》(宜政文[2003]62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宜城市现辖行政区域。

五. 湖南省 常德市 武陵 常德酱板鸭

常德酱板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据说酱板鸭最先是从泰国传入了湖南,然后进入常德的,聪明的常德人在吸收了原来工艺的精华基础上,根据常德人自身的口味,通过技术改良,推出了酱板干子、酱板口味蛇、酱板毛豆等系列,酱板系列在经过特制的卤水浸泡,吃起来的那种感觉必叫终身难忘。

主要有两个牌子,金丹和童胖子。其实最开始做酱板鸭的是金丹,也就是一开始在中药厂旁边的一家小店子,当年生意真是好得难以形容,现在人家可是修了一栋楼了,还开了N个分店。然后童胖子呢,也是一个很有名气的牌子,也有很多连锁店,长沙也有几家。但是本地的常德人都普遍认为金丹的要比童胖子的好吃,但是金丹的发挥不是很稳定,有时候味道一般,童胖子就一直是一个味道,不是特别好,也差不到哪里去。童胖子在外地的名气还是要大得多。

    如果不是送人或者是带到外地,推荐买散装的吃,味道比真空包装(保质期3-6个月)的要好得多。

还有特别推荐酱板牛肉,酱板鸭掌。酱板鸭舌,非常润味!

常德酱板鸭

湖南省武陵区护城乡、东郊乡、东江乡、河洑镇、丹洲乡、芦荻山乡、南坪岗乡、城东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三岔路街道,鼎城区武陵镇,桃源县漳江镇、 陬市镇、青林乡、临澧县安福镇、佘市桥镇、望城乡,安乡县深柳镇、黄山头镇、大鲸港镇共22个乡镇(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武陵区申报常德酱板鸭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批复》,常政函〔2012〕91号

湖南省常德贺童泰味酱板鸭厂企业标准:Q/KAKF001-2009《常德酱板鸭》

一、原料及辅料要求

1.原料:

(1)品种:本地麻鸭。

(2)产地条件:产地范围内的天然湿地、湖泊、河流,有丰富的稻谷、鱼虾、田螺、水草、昆虫等生物资源,尤盛产淡水田螺。

(3)原料鸭:放养或半放养370天至700天、活体重1400g至1600g的体格健实、毛色鲜亮的成年母鸭。

2.辅料:

(1)卤料原料:野山椒、野花椒、辣椒、本地茶油等天然卤料。

(2)水:城市供水,水源地为沅江、澧水。

二、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原料鸭→宰杀、清理→腌制→撑板成型→烘烤→晾挂(取撑架、烧毛)→配料→卤制→内包装→杀菌、检验→封袋装箱→出厂。

2.关键加工工艺:

(1)腌制:用生姜、桂皮、盐、白糖、酱油、白酒等按比例配制腌制液,进行腌制,时间1至2小时。

(2)撑板成型:用竹片或金属撑架将腌制好的白条鸭鸭身撑开固定,穿上挂钩,适当晾干。

(3)烘烤:炭火烘烤,烤炉升温至65℃时,将鸭子送入炉中,80℃至90℃烘烤8至10小时。

(4)晾挂:半成品贮藏室晾挂1至2小时,取掉撑架,湿度85%以上、温度15℃至24℃的环境中放置24小时以上。用酒精喷灯喷烧,清除鸭体表面突出的毛桩。

(5)卤制:

①调制卤水:辣椒、香料、药材等辅料熬制2小时后,加入盐、糖、料酒等调味料。

②卤制时间:40分钟至90分钟。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外观:通体红光油亮,色泽呈深红或酱褐色。撑板成型完整,形体扁平柔和,有质感。

(2)口感:酱香浓郁,香辣爽口,皮酥肉紧,不腻不腥,极有嚼劲。

2.理化指标:脂肪含量为8.5%至8.9%,蛋白质含量为30%至41%。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六. 江苏省 南京市 江宁 湖熟板鸭

板鸭,是江宁湖熟久负盛名的。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时作为贡品进献皇宫,称为“贡鸭”;官吏之间也经常以板鸭为礼物互相馈赠,名曰:“官礼板鸭”。湖熟板鸭坚持传统的“炒盐腌、清卤复、晾的干、煮的足”制作工艺,成品皮白、肉红、肉嫩,“食之油而不腻,香酥适口,回味返甜”。

湖熟板鸭畅销国内21个省市并出口到日本、美国、韩国、德国、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先后荣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成果金奖、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优秀产品等多项殊荣。

“南京鸭都美名扬,江宁湖熟是故乡。”南京盐水鸭作为拥有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传统名优,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湖熟,不仅是“湖熟文化”的发源地,这里腌制的板鸭、盐水鸭也有数百年历史,作为江苏省级“非遗”,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技艺的两位传人也全部来自湖熟。

素有“小南京”美誉的湖熟街道位于南京中华门外20公里处,是著名的“板鸭之乡”。湖熟板鸭明、清时便成为皇室贡品,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获得一等奖和金制奖章,从此蜚声海内外。目前,湖熟街道已有鸭产品加工企业25家,养鸭户150户,年饲养量万只以上的38户,从业人员3500人,每年出栏180万只鸭子,加工达800多万只,销售额达到1.9亿多元。

湖熟鸭正是继承了板鸭的传统工艺,即制卤、煮制配料不变,炒盐、干腌、腌制等工序不变,保证了鸭质地晶莹、肥而不腻、咸而有味的口感。同时,当地生产加工企业还积极走规范化生产道路,迎合消费需求,拉长了鸭产业链,提高了鸭产品的附加值。

2003年,湖熟鸭产品通过了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同年6月,湖熟鸭业协会成立,23家企业、30户养殖大户加盟,构建了“公司+协会+农户”的现代化运作模式。通过协会的整体统筹,加强了会员间经济、技术交流,逐步推进了商标管理和工艺标准,舞活从炕孵、饲养、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板鸭一条龙”经济。

七.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淮山板鸭

淮山又名山药,修河畔抱子石电站下游六都村的农民种的山药质白皮薄体粗壮。修水的板鸭基地在上奉,上奉板鸭全是用放养的水鸭制成。淮山板鸭汤因其鸭肉鲜美、山药爽口、汤甜大补,近年来成为修水人家庭和宴席上的一道美食佳肴。

取上等山药洗净上笼蒸熟,趁热剥去外皮,滚刀切成不规格状备用,将上奉板鸭斩成2~3厘米小块,置冷水浸泡24小时,取出后滤去水与山辣、姜未、料酒同倒锅中炒过,加水置瓷钵中细火慢炖,炖滚后再倒入切好的山药继续炖至肉烂。起锅时试味再酌情加适当佐料。

八. 江西省 九江 德安县 德安矮子板鸭

德安矮子板鸭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的。德安矮子板鸭采用腌、烤、晒的传统工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方法加工,素以“色、香、味、形”俱佳而著称,有“腊味之王”之称。

德安县矮子板鸭,采用传统工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方法用精制盐腌制、漂洗、定型、自然晒露而成,保持原生态腊肉农家风味,纯香扑鼻,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做成的板鸭外形美观,色、香、味、型俱佳。色泽白净,皮薄肉嫩,尾油丰满,骨脆酥香,咸淡适中、味香可口,诱人食欲,是馈赠亲友的地方最佳礼品及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腊味珍品。德安“矮子”板鸭将一如既往的以“正宗、地道、绿色、无污染”的产品服务于广大消费者。

九.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板鸭

无为板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又称"无为熏鸭",是无为县传统清真名食,已有100多年历史。以巢湖麻鸭为原料,→般选用当年4斤以上的肥鸭,配以J却挂、八角、花椒、丁香、小茴香等约30种中药和调料,先熏后卤,色泽金黄油亮,皮脂厚润,肉质鲜嫩,醇香味美,回味隽永,闻名全国。( 巢湖)

光绪年间,由新疆等地迁来无为县定居的五十余户回民首创,制作已有200多年历史,以鼓楼口林鸿兴经营的板鸭最有名。无为板鸭制作精细,首选上等麻鸭,体重在2公斤上下。宰杀洗净后,在翅下划二寸长刀口抠出内脏灌水洗净后,放入食盐,灌进硝水晃动,再入缸腌制,先腌鸭身,两小时后将鸭头朝下,再腌两小时,挂在风口晾干水分。接着用细铁棍作架,将鸭置上,下以木屑缓慢燃烧熏烤,每隔五分钟翻熏一次,待到鸭坯色泽金黄闻到香味,加八角、花椒、桂皮、丁香、小茴香等香料入布袋,扎口,放进注水锅内,再加香菇、冰糖、酱油、醋、葱、姜,烧开后,放入熏烤过的鸭坯,用小火约炖十分钟,再用柴灰压火焖三十分钟即可。成品鸭金黄油亮,皮脂厚润,肉质鲜嫩,醇香味美,兼具北京烤鸭的芳香和南京板鸭的鲜嫩。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全县已有1000多户加工板鸭,有的还制作熏鹅出售,无城西郊凌井行政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板鸭村”。目前有4万多人在全国各地加工销售,年产销板鸭、熏鹅约500万只,获纯收入3亿多元。在无为县城区,每日热销板鸭逾8000只,数百家餐馆大多将无为板鸭作为一道必不可少的特色菜。居民家中来了客人,也以购买板鸭为敬客。此外,走亲访友,捎上几只无为板鸭已成为礼尚往来的首选,无为板鸭约有50%成了馈赠品。

无为板鸭有人说又叫熏鸭,想是讹传,地道的无为人从不这么叫,即便在外地,也都叫无为板鸭,这名字早已深入骨髓,雷打不动了。不过板鸭的做法确实与熏有关,先宰杀拔毛,然后不开膛破肚,用铁钩从1处掏出五脏六腑,再配以八角、丁香等,先熏后卤,当遍身酱黄、通体流油、香气四溢时,鲜嫩爽口、回味无穷的板鸭就做好了。一只板鸭,从宰杀到熏烤,再到卤制,环环相扣,工序繁杂,颇不简单,然对于制鸭人,却熟练得像变魔法,这在旁人看来,是不大不小的眼福。

板鸭是无为的名片。在无为,做板鸭的不计其数,出名的大多在城里,城南马家、城东燕家,可谓妇孺皆知的老字号,卤水配料和熏烤火候,都是祖上秘传,从不示人。无为人不必用口尝,看色泽闻香味,就能断定品质好坏,外地人在这方面永远搞不懂。所以无为人给外地人送板鸭,常常要交代是“马家”还是“燕家”,以示正宗,可尽管如此,外地人还是不解奥妙。至于无为人外出做板鸭,即便不正宗,只要挂“无为板鸭”的招牌,一定就名声响亮。

说“无为人会吃”,是玩笑,却也到位。无为小城是千年古城,凹凸的石板路,幽深的古巷,随处可见,很有古徽州韵味,在那样的街巷,板鸭摊星罗棋布,香味飘出老远,无时不吸引人的食欲。板鸭吃法考究,宜冷不宜热,否则味道就差了九成。卤水有时可缺,但醋、麻油、蒜瓣断不可缺。外地人常抱怨味道不对,殊不知吃法有误。无为人吃板鸭甚至有专门名词,叫“斩板鸭”,“斩”字用方言说,很变调,却极有味,仿佛带着板鸭香。而鸭肉与头、颈、爪、翅、内脏,一定分开吃,鸭肉以外都叫“肫爪”,懂美食的更青睐“肫爪”,三两客人上门,寻一处酒楼,斩一副肫爪,一瓶老酒,细嚼小酌,那感觉不亚于神仙。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历史。据无为县志记载,板鸭在清道光年间就已闻名,“民俗婚筵多用鹅,后改为鸭。”至今男女订婚送板鸭的风俗依旧不变,这叫“超节”。只要定了亲,逢年过节,男方就得给女方“超节”,连女方的七大姑八大姨,也一一不能落。开支虽然不小,可娶媳妇的事,男方总是笑嘻嘻的。但板鸭更多用在日常待客,只要来客,就买板鸭,这做派约定俗成,城乡一致,板鸭买来,主人觉得很对得起客人,客人也感到受了礼遇,心也就拉近了距离。

人鸭同理,出名都需要沾光。我一直觉得板鸭生错了地方,倘若落在皖南,多少沾上名人雅士的光,说不定早就成为皇家贡品,可板鸭偏偏生在水乡无为,至今还在民间打拼,并未真正登上大雅之堂,是真正的平民鸭,连做法也纯手工,并不成规模,曾有试验流水线制作的,却因口味难敌手工,还是打不出去,可见凡事都是少而精,多就滥。至于买卖,板鸭历来只摆摊,不开店,小本经营。张记、王记、李记,一家家板鸭摊像一粒粒珍珠,撒在无为的古巷老街,也把香味撒遍了小城。

但板鸭的名声到底还是一年年叫响,如今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星级饭店也有了它的身影,省城就有饭店打直销牌,说每天直接由无为运来,很正宗,看来身价的确高了。我来省城多年,年年仍与板鸭打交道,除了在饭店吃过,更多是老家带来的,比较起来,还是老家的正宗。看来板鸭与人一样,也是要寻根的。但板鸭的味道在外地一直没被普遍接受,所以如此,有说是偷工减料,有说是配方不对,其实更与用鸭有关。板鸭用的是麻鸭。无为乃鱼米之乡,水田成片,很适合养麻鸭。在我儿时,村村都有专业养鸭人,县冷冻厂也放养大批麻鸭,冬天一到,一批批麻鸭在望不到边的水田里“嘎嘎”歌唱,此起彼伏,煞是壮观。如今养麻鸭的已稀少,而无为人做板鸭遍及全国各地,不可能都再用土生土长的无为麻鸭,可外地鸭品种养法都不同,味道也就有别,即便在无为,鸭源也紧缺,只好用鹅代替,如今无为城除了秋冬季节,再有名的板鸭摊也基本只有板鹅,而无板鸭,实属遗憾

十. 江西省 上饶 玉山 三清腊板鸭

三清腊板鸭是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的。三清腊板鸭瘦肉多、干度好、营养佳、肉嫩皮薄、骨脆肉香、腊味醇和、鲜爽美口。实为“江南美味珍上品”。

三清腊板鸭选用三清山脚下信江源头河溪畔农家野外放养,觅食田螺、捕虫食草的土鸭为原料,宰后经 “ 三天腌制七天露晒 ”的独特配方和工艺精制而成。

配料:红毛谷家鸭、食盐等。

食用方法:用温水浸泡漂洗数次,切块蒸、煮、炖均可,不需其它佐料即可食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