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中国52个非遗特产食品是什么 非遗食品 一览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中国52个非遗特产食品是什么 非遗食品 一览表更新时间:2024-01-16 12:39:13

一.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慈利 中国鸽子花树

书名珙桐,又名空桐。是我国特有的单科种的古老,孑遗的珍贵树种,属珙桐科珙桐属, 为落叶乔木,胸径一般为50厘米,高十五米至三十米。其木材为浅黄色,结构均匀,轻软,是制作仪器、乐器,家具的好材料。“物以稀为贵”。珙桐这一珍贵树种,在世界稀有,引起很多专家学者的重视。他们不畏艰险,远涉重洋,来我国实地考察,引进苗木,进行栽培并获得成功。一 九七五年,国家规定珙桐为国家一类保护树种。( 张家界)

二. 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 加格达奇区 中国北极蓝莓

中国北极蓝莓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北极蓝莓来自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根部常年生长在冻土中,能抵御-50℃严寒,是一种完全无污染的天然浆果。大兴安岭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生产绿色食品的重要区域之一,特别是野生蓝莓储量占全国的90%以上,占全世界的30%。

中国北极蓝莓来自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根部常年生长在冻土中,能抵御-50℃严寒,是一种完全无污染的天然浆果。

生长在巍巍兴安岭的积翠森林中。这里位于祖国的北部边陲,东与小兴安岭毗邻,西以大兴安岭山脉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濒广阔的松嫩平原。这里冬寒夏暖,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8℃,平均降水量746毫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是我国北部的一块净土,覆盖着广袤无垠的森林,素有“绿色宝库”之美誉。在这浩瀚的绿色海洋中繁衍生息着野生动物390余种、植物资源966种,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才孕育出了酸甜可口、营养丰富的野生蓝莓。

大兴安岭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生产绿色食品的重要区域之一,特别是野生蓝莓储量占全国的90%以上,占全世界的30%。在大兴安岭首届国际蓝莓节暨山品交易会上,蓝莓作为全球新兴和快速发展的“第三代果品”,它的加工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大兴安岭的蓝莓企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产品开发也日趋成熟,主要有鲜果、果汁、果酱、果干,果脯、罐头、果酒以及各种蓝莓提取物保健品。此外,工艺复杂的蓝莓冰酒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今再加上地理标志产品这张名片,相信蓝莓将会带动更多的绿色产业发展。

据2007年资源普查,大兴安岭蓝莓自然量为19933.3吨,年经济量为12956.65吨。随着蓝莓开发利用,野生蓝莓资源将越来越宝贵,而大兴安岭的野生蓝莓资源的优势也将越来越明显。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一张天然的名片,通向国际市场的“金护照”。近日,我区“中国北极蓝莓”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现了我区蓝莓从“无名小卒”到“大名鼎鼎”的质的飞跃,也为即将举办的中国大兴安岭首届国际蓝莓节暨山品交易会增添了亮丽色彩。

地理标志产品是一个国家地理、文化和传统工艺的结晶,是优良品质的代表。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标志已经成为一种独特资产。“中国北极蓝莓”是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产品,被誉为“浆果之王”。

据2007年资源普查,大兴安岭蓝莓自然量为19933.3吨,年经济量为12956.65吨。随着蓝莓开发利用,野生蓝莓资源将越来越宝贵,而大兴安岭的野生蓝莓资源的优势也将越来越明显。我区蓝莓产品的开发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从原始的出售蓝莓原果及果汁,到现在已经开发出的蓝莓五大类30多个品种产品。

去年12月份,在“中国北极蓝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上,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政法大学和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等单位的专家,根据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对“中国北极蓝莓”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名称、保护范围、产品特色、生长环境、技术规范、产品知名度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审查和讨论,专家组认为大兴安岭“中国北极蓝莓”这一特色产品,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知名度,符合申请地理标志产品的有关规定,确定“中国北极蓝莓”保护对象为鲜果,保护范围为大兴安岭地区现辖行政区域,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总面积8.46万平方公里。

大兴安岭地区 成立了“中国北极蓝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公室,负责“中国北极蓝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日常工作,并制定《中国北极蓝莓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对野生蓝莓的保护,按照《黑龙江省野生药材保护管理条例》及《大兴安岭林下资源保护管理办法》规定进行管理保护。划定野生蓝莓的资源保护区,确保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次,“中国北极蓝莓”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加强野生蓝莓资源的保护利用,实现野生蓝莓资源的可持续经营起到了重要的意义。根据《大兴安岭蓝莓果产业化发展规划》设计,“中国北极蓝莓”近期种植6万亩,每年种植7800亩,建设期为2009年~2015年,达产后年产蓝莓果3万吨。远期种植目标为20万亩,达产后年产蓝莓果10万吨。

中国北极蓝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现辖行政区域。

三. 云南省 文山州 砚山县 文山县风味食品

文山县风味食品:椒盐饼、火烧、温淘米线、油炸粑、扭磁粑、豆沙粑粑等都是文山有名的小吃。产于文山县平坝乡的壮酒,是典型的清香型粮食酒,口感清凉幽香,醇厚绵长,余味甘甜。( 文山)

四.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卤制食品“鲜巴佬”

卤制加工鸡翅、鸡腿等产品是苍南县传统食品。现有浙江和丰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力开发和发扬传统食品,主要生产“鲜巴老”牌三大系列15个品种,产品均采用品质优良的国产或进口原材料,辅以名贵中药,精心加工卤制。产品畅销江浙闽京及香港、新加坡等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苍南)

五. 湖南省 娄底市 娄星区 淡水珍珠、中国黑杨

汉寿是淡水珍珠人工养殖的发源地,全县吊养面积6700公顷,年产珍珠60吨。淡水珍珠三年 成熟,珠粒浑圆,晶莹剔透,光彩照人,不仅是首饰精品,而且还是名贵药材,具有美容、 保健、治病等多种功效。全县现有珍珠加工企业10多家,年加工珍珠首饰30多吨,产品销往 东南亚和欧美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汉寿县林科所和中国林科院合作选育的速生黑杨新品种。20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中国黑 杨具有繁殖简单、速生优质、适合加工等特点。目前全县已建成中国黑杨基地18万公顷, 形成了围堤湖、洋淘湖、目坪湖等667公顷连片的杨树生产基地。活立木蓄积量达150万立方 米。杨树加工初具规模,年加工原木10万立方米,主要生产装饰板、包装板、日用品等,产 品畅销国内各地,并出口东南亚地区。( 娄底)

六. 湖北省 黄石 西塞山 中国劲酒

湖北劲牌酒业有限公司是以生产优质滋补保健酒??中国劲酒为主的专业保健酒酿酒公司。公司始建于1953年,经过近半个世纪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发展成集科研、生产、营销于一体的中国大型专业滋补保健酒酿造基地之一。公司拥有员工l 8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2人,生产面积近10万平方米。

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挖掘古方,在清末宫廷御酒总监陈伍荣老先生提供的原始组方基础上,配以御苁蓉、淫羊藿等三十多种名贵动植物药材,应用现代生物医学技术,潜心研究,经过十余次组方,开发出“中国劲酒”,率先开拓中国滋补保健酒市场。中国劲酒是中国滋补保健酒的典型代表,具有抗疲劳、免疫调节等保健功能。十几年来,中国劲酒以其醇厚的酒质、怡人的口感和显著的功效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畅销全国,并远销韩国、台湾和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劲酒三次在国家级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连续五次被评为“湖北消费者满意商品”,并于1997年被国家卫生部认定为“保健食品”。

近年来,公司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断研制开发了半壶、大团圆、命之源、喜宴酒、米酒、纯净水、果醋等几十种不同的档次、不同口味的系列产品。同时为使消费者能喝到更高品质的中国劲酒,湖北劲牌酒业有限公司投资2 000余万元兴建了一座矿泉基酒酿造基地,并在大冶市的药材产地设立了自己的药材种植园和动物养殖场,另外还投资800余万元正在与国内一流医科大学合作筹建一座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开发更适合人们需求的滋补保健酒品。

七. 广西 梧州 长洲区 冰泉牌大豆食品系列

梧州冰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远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荣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
( 梧州)

八. 江西省 赣州 南康 中国甜柚之乡

南康市是全国闻名的“中国甜柚之乡”,所产甜柚皮薄肉嫩,清心 润肺,为历朝贡品,素有“天然罐头”美称。( 南康)

九.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中国丝绸博物馆)、江苏省(苏州市)、四川省联合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还包括各种巧妙的工具,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以及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

嘉兴是中国蚕桑丝织的发源地之一,蚕桑丝织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年的历史。四千多年来,人们因为蚕桑丝绸而有着共同的生活习俗和生活环境。在这种共同的文化圈中逐渐形成了传统生产技艺,其中包括栽桑、养蚕、缫丝、剥丝绵、丝织机具、织物设计和织造。而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方式则有家族、师徒、群体等形式。当地蚕农把蚕从卵到蛹到蛾的变化与人从生到死,再到灵魂升天的过程相联系,从而对蚕产生崇拜心理,敬蚕育蚕,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蚕桑丝织特征的民俗活动,涉及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民间信仰、语言文学和传统艺术。

早在新石器时代,嘉兴就有了原始的缫丝、织造技术。唐代中期所产的语儿巾名闻海内外。北宋时秀州绫已列为贡品。嘉兴又产锦,后人有诗赞曰:“宋锦由来出秀州。”至明清时,农村“桑林遍野”,集镇“蚕丝成市”,城乡“机轴之声不绝”,濮院绸“日产万匹”,王江泾被誉为“衣被天下”。丝绸贸易兴盛,万商云集,塞北、岭南、西陲以至琉球、吕宋,无不有嘉兴丝绸的行踪。在经济大流通中,嘉兴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丝绸之府”。

“清明轧蚕花”、“蚕花水会”、“乌镇香市”等众多的蚕桑生产民俗经久不衰。在民间,还普遍保存了剥清水丝绵、扯绵兜、缫土丝等传统手工技艺。如含山轧蚕花约起于南宋,历明、清而益盛。时间分头清明、二清明、三清明,从开始到结束,要闹上十来天。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时节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在山上留下“蚕气”。谁能到含山踏青,谁就能把蚕花喜气带回家,便能得到蚕花“廿四分”(即双倍丰收之意)。因此,八方蚕农每年清明争相上含山。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盛装,到山上购得蚕花数朵,或别在发髻,或挂在胸前,或插在帽檐,或插在甘蔗上,相互挤轧,热闹非凡。家庭的主人还身背蚕种包,意为沾蚕神仙气,求得蚕茧丰收。

嘉兴市是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传承社区和保护责任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生态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为了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加强蚕桑丝织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嘉兴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嘉兴市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规划》,五年内将构建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体系、制度体系、产业运作体系和宣传推广体系。

十.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泰和酱食品

泰和的酱食品有酱油、豆豉、酱菜三大类。泰和生产酱油已有160年的历史,其配料精当、制作精细、味道咸中带甜、浓度高、烹调菜肴色泽和润。品种有建设、生产两种普通酱油,还有制作技术比较复杂,用料、工艺要求较高的富强特级酱油,近年来又在富强酱油基础上配以泰和乌骨鸡,制成营养丰富、香味醇美的乌鸡酱油。产品远销省内外。民国初年,泰和沿溪渡的酱油在美国芝加哥国际酱油评选会上获优质奖;50年代,富强酱油在上海华东调味品协作区评比中被评为优等产品;乌鸡酱油在1989年的广交会上获得好评。

泰和生产豆豉早在宋朝就颇负盛名,四川豆豉的制作方法即由泰和传去。泰和豆豉乌黑、香甜,既能佐餐,又可作菜肴调味品。据清道光《泰和县志》载,豆豉还可作药用:豆豉性温,能发能补,对伤寒头痛、发热鼻塞、流鼻涕初起,以之加葱姜少许,煎汤热服,出汗即愈。

酱菜是泰和酱食品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甜酸萝卜为最。甜酸萝卜配料独特,是泰和地方传统产品,它集甜、酸、辣、鲜、脆于一身,回味绵长,且有生津开胃、消积化食的功效,有"未吃先流涎,吃了还想吃"的吸引力。此外,还有酱荞头、酱萝卜、什锦菜、多味酱等20多个品种。1985年,泰和酱菜在山东济宁召开的全国轻工业系统食品调味技术协作会上,被评为国内独创的地方传统产品;1986年,什锦菜、多味酱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1987年,甜酸萝卜获省优质产品称号,什锦菜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本省各地市以及江苏、浙江、广东、深圳等地。荞头、酱菜已进入香港、日本市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