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省桂林市阳朔县土特产 桂林阳朔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省桂林市阳朔县土特产 桂林阳朔土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3-10-09 05:42:15

一. 广西 桂林 阳朔 阳朔九龙藤蜂蜜

阳朔九龙藤蜂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阳朔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桂林市南面,世界著名的漓江贯穿南北,山清水秀.阳朔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量丰富,四季分明,夏长冬短,春秋适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为353.2天,年平均气温19.5℃,年平均降雨量156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为168.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29.7小时,8-10月昼夜温差达10℃以上。根据《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规划》(2013-2025年)阳朔县67.4%的面积属于漓江风景名胜保护区,同时属于南方咯斯特地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优越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九龙藤蜜源植物生长,九龙藤花蜜源丰富。

地域范围为阳朔县的白沙镇、兴坪镇、福利镇、高田镇、葡萄镇、金宝乡、普益乡、杨堤乡、阳朔镇共九个乡镇,范围覆盖全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3′-110°40′,北纬25°38′-25°04′,保护面积为1436.91平方公里。年养殖蜜蜂4.3万群,年产九龙藤蜂蜜1000吨,产值8000万元。

品质特色:(1)九龙藤植物生长在喀斯特大石山上,纯野生植物,土壤不施化肥等肥料,植物不喷任何农药。(2)阳朔九龙藤蜂蜜蜜源为九龙藤,学名龙须藤,《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大词典》上记载其特征:有卷须,其根、茎可入药,药性:微苦、平、无毒,功效祛风除湿,行气活血。色泽:阳朔九龙藤蜂蜜的颜色随着放置时间的推移,逐渐由浅琥珀色变为琥珀色;气味:有九龙藤独特的花香味;滋味:入口微苦,回味甘甜;状态:常温下呈粘稠流体状,不易结晶,结晶后颗粒细腻、柔软,手揉后易溶化。内在品质指标,经检测:阳朔九龙藤蜂蜜果糖和葡萄糖含量65%-76%;酸度12.5-32mL/kg;淀粉酶活性(1%淀粉溶液)8-36.5mL/g-h;钠含量高达35.5-49.2mg/kg;富含十余种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其中:苯丙氨酸51.7-97.5mg/kg、赖氨酸33-73.9mg/kg、异亮氨酸37.7-85.8mg/kg、亮氨酸59.9-136.7mg/kg、天冬氨酸98.5-206.4mg/kg、谷氨酸64.6-140.6mg/kg。2、产品质量安全规定:严格按照《NY50032-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5139无公害食品蜜蜂饲养管理准则》、《GB/T19168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实施。

二. 广西 桂林 龙胜 龙胜鱼生

一方乡土,出一方美食。龙胜浔江江清水甜,江中鱼肉鲜嫩,用来做鱼生,鲜脆爽口,因而龙胜几乎家家吃鱼生。

龙胜鱼生有近百年历史龙胜县居住得最多的是侗族人,侗族人喜欢吃酸,酸鸭、酸肉都是他们常吃的美食。相传在很久以前,侗族人来到龙胜县瓢里镇,当时他们无山也无田,只能以打渔为生。瓢里镇水资源丰富,鱼种也多,渔民每次打渔都满载而归,许多渔民把打来的鱼拉到市场上卖,只留一部分自己吃。尽管如此,渔民还是有很多鱼。吃不完的鱼很容易变质,为了延长鱼肉的保质期,侗族人想到了可以借用腌制酸肉的方法制作酸鱼,这样一来鱼肉就不会变味了。一开始腌制酸鱼是为了方便储存,但发展到后来,侗族人发现生吃鱼肉更佳,而在生吃鱼肉的时候如果佐以酸味,鱼肉更显美味。

酸坛子在侗族人家里必不可少。侗族人发现,用茭头酸水泡一泡鱼肉,直接生吃,味道比酸鱼更鲜美绝妙。于是一村传一乡,一乡传一镇,鱼生的吃法就被传开了。当时,瓢里人吃鱼生的方法和现在的方法有点不太一样,当他们捕到手指般大小的川条子时,会把鱼放在砧板上,用刀一拍,把鱼拍晕,再去除内脏,放到茭头酸水里泡上10分钟,然后整条吃掉。而这看似淳朴简单的鱼生吃法,正是鱼生的起源。

现在的吃法都按照自己的口味来吃,吃法大有不同。

龙胜人以居住在浔江边为荣。浔江是当地最大的一条河流,江清水秀。浔江哺育出来的鱼,鱼肉鲜嫩,吃起来没有腥味,因此龙胜人最爱把浔江里的鱼做鱼生吃。

在龙胜,可以说家家户户都喜欢吃鱼生。客人到访或是逢年过节,龙胜人都会到市场买上一两条新鲜活的鱼回家,自己做鱼生吃。

做鱼生的步骤:

首先是选鱼,一定要选活水流动的、水质好无污染的河里的鲤鱼(或者草鱼),要求鱼体健壮,颜色青黑,不能有伤痕和病斑,每条两斤左右。

然后把它拍晕后,先放血,再用刀拔去鱼鳞,动作麻利地开膛除去内脏,再去头、剔鱼刺、剥皮,快刀翻飞,去掉水份和血迹,然后飞速地切成三指大小、薄如蝉翼的鱼片。刀工好的一分钟就切出了一盘鱼生。如果下手太重或者用刀不快,切出来的鱼生就可能走味了。

龙胜鱼生和别的鱼生最大不同是吃之前要先在特制的调料里涮那么一下,调料很讲究:特制茭(jiao)头酸水、姜、辣椒、花生、怪物鱼香草(散发独特去腥气味)紫苏、芫荽等。

“鱼香草”是龙胜,出了龙胜境内很难找到,这也是为什么龙胜鱼生必须在当地吃才美味的原因。鱼香草叶子颜色倒是和鱼腥草有些像,但是鱼香草的叶子是长长细细的。散发一股浓郁香味的。不是薄荷那种清甜香,而是一种类似芫荽和紫苏那种类型的香味的。

把切好的鱼生放入盘中,配上辣椒,姜丝,鱼香草,花生,芫荽(香菜),另再滴上几滴生茶油(去腥)。

最后将调料碗放在鱼生拼盘旁边,卖相十足,让人看了垂涎欲滴。鱼生片就是要在特制茭(jiao)头酸水里面泡上1~3分钟就可以吃了!(泡的时间看个人喜好,喜欢吃生点、脆点、鲜的就1分钟可以了;喜欢熟点,酸的就要泡3分钟;如果超过5分钟就不好吃了,所以动作一定要快) 。品尝后,浸过调料汁的一片片晶莹剔透有如蝴蝶状的鱼生相当美味,爽滑清脆。

三. 广西 桂林 叠彩区 桂林漓江银针茶

漓江银针茶是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依据地处桂林尧山风景区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选用福云六号、福云七号、福鼎大毫、凌云白毫茶等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之鲜芽叶为原料,于八十年代末研制成功的色、香、味、形俱佳的名优特种茶,获1991年度浙江省国际茶文化节产品优良奖。

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满披银毫似银针;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最爽口,耐冲泡,汤色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漓江银针茶于每年清明前后采摘,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采摘标准要求嫩、匀、净、完整,做到五不采,即雨水及露水芽、病虫芽、细瘦芽、紫芽、不完整芽不采。

四. 广西 桂林 兴安 桂林黄昌典毛笔

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毛纯质优,经久耐用。最为书画家推崇者有“梦笔生花”、“书画狼毫”、“书画紫毫”与“紫尖羊毫”4种。它们各有各的特色,梦笔生花的笔锋尖锐,丰硕圆滑,刚劲有力,宜于书写正楷字;书画狼毫的笔毛较长,笔锋尖深,细软爽挺,吸墨性强,适用书画;书画紫毫的笔锋尖细,软硬适中,宜书宜画;紫尖羊毫的笔锋修削,软缩圆滑,适用于书写行书、草书及楷书。

五. 广西 桂林 七星区 桂林南糖

桂林酥糖、桂花寸金糖、桂花芝麻片、花生酥、花生糖的总称。始产于清代乾隆年间,是桂林著名之一,也是桂林人春节必备的传统年货和款待宾客的佳品。以芝麻仁、花生仁、白糖为主要原料,具有香、甜、松、酥、脆的独特风味。

桂林酥糖是南糖中的珍品。吸收前代“城内酥”、“城外酥”两大派系的制作技艺,将精心配制的粉状原料压成长方形小块,四小块为一包。入口酥松易化,细腻滋润,老少皆宜。桂花寸金糖有南糖一枝花的美称。呈柱状,比小指略细,寸许长,中空酥心,外布芝麻仁,色泽似金。桂花芝麻片外形方正,薄如蝉翼。花生糖和花生酥各具特色,令人食之不忘。

桂林南糖自1985年以来,连获广西优质食品奖、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奖。1989年参加国家科委主办的莫斯科“中国科技日”展览获好评,1990年获全国轻工博览会铜奖。主要生产厂家为桂林糖果厂。

六. 广西 桂林 阳朔 阳朔酸菜

阳朔酸菜是广西桂林的。阳朔的酿菜,特点鲜明,品种很多。酿菜既是阳朔人的传统,又折射出阳朔人的饮食爱好。特别是在阳朔农村的许多大小宴席上,几乎是无酿不成席。什么都敢酿,酿什么都成,的确,阳朔人对酿菜情有独钟。而且,阳朔酿菜正随着旅游的发展而声名远扬。中外宾客都非常喜欢吃阳朔酿菜,使这些纯粹的民间菜肴登上了大雅之堂,其中如田螺酿、柚皮酿、辣椒酿、茄子酿等都已进入各大宾馆、饭店的菜单上。

阳朔酿菜的馅有猪肉、牛肉、鱼肉、鸡肉等,一般配之以提香增味的佐料。酿体的选择,更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比如,鱼酿、油豆腐酿、水豆腐酿、香菇酿、蘑菇酿、松树菌酿、芋头酿、慈菇酿、节瓜酿、冬瓜酿、腿瓜酿、葫芦瓜酿、黄瓜酿、丝瓜酿、苦瓜酿、茄子酿、辣椒酿、竹笋酿、豆芽酿、蒜梗酿、田螺酿、蛋子酿、柚皮酿、莲藕酿、鱼肚酿、南瓜花酿,蛋包、四叶菜包、黄芽白叶包、有菜叶包、油炼菜叶包、芥兰菜叶包等等。您到了阳朔,酿菜一定要吃,而且要多尝几种,品味一番阳朔酿菜饮食文化的精髓。

七. 广西 桂林 象山区 桂林打油茶

打油茶”,工具、选料、制法、喝法都非常独特。先说工具吧,一只小铁锅,一把小木棰。小铁锅类似江南苏锡饮食业使用的炒锅,但锅口很小,约同大汤碗口,且锅口旁有一小歪嘴,以利倒茶;小木棰灵巧又别致,状如大小擀面具,但前端延伸出与相垂直的一小段,以作敲打之用。选料,须选用土茶,就是未经加工过的茶叶,不然,就会失“打油茶”的风味。葱、姜、蒜头、盐是必备的,油炸山芋片、油氽花生米是佐食的佳料。沏茶需用佳泉水已为茶经之事,然“打油茶”又一特别之处是以肉骨汤代佳泉水,自然是茶味别出。制法又很独特,铁锅烧热,加少量素油,待油熬透,推入葱段、姜片、蒜头熬香,放入用清水略泡过的土茶。“打油茶”必须用木棰反复敲打,方能使风味俱出,至打透,再加入肉骨汤,加适量盐,俟烧滚,倒入小碗,加上葱花,放点油氽花生米,香味四溢,茶色似咖啡,红绿点其间,诱你一喝为快。桂林地区喝“打油茶”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杯苦,二杯夹(方言,意为涩)三杯、四杯好油茶”。这就是提醒你慢慢品尝,好好领略。“打油茶”有祛寒湿、提神、饱腹之功能。桂北地区湿度大,矿工颇多,喝“打油茶”便成为当地百姓的饮食习惯,亦是他们用来待客的一种方式,客人围桌而坐,主人用一小炉,“文君”当炉,当众操作,一杯接一杯,颇有风味。如今,“打油茶”不径而走,流传广西数地,倍得人们青睐,风味亦添数种,如“鸡丝打油茶”、“肉丝打油茶”等。

在桂林喝“打油茶”,真不虚此行。愿这朵民间饮食文化中的奇葩开放得象桂林的山、漓江的水更加迷人。

八. 广西 桂林 阳朔 叮叮糖

叮叮糖其实就是麦芽糖,白色固状物,购买时,以1元,2元为单位,卖糖人会用小木椎敲打小钢凿分出相对应的分量,敲打时会发出清脆的“叮叮”声,故名“叮叮”糖。

在阳朔并没有专门出售“叮叮”糖的销售点。只有一些农村传统制糖人会挑着担子穿梭在小巷里,也不吆喝,想要买糖,你得主动跟他打招呼才行。每次有缘买到,含一块糖在嘴里慢慢化去时,回想起童年一有卖糖人到村里,小伙伴们奔走相告兴奋的情形,就会想起孟庭苇的那句歌词“勾勾小指头的许愿,有多少没实现,成长后慢慢的发现,原来都是戏言。”

九.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橙

灌阳橙是县内传统的土之一,其来源不详。原仅在文市、水车一带种植。50年代后新圩、红旗、新街、黄关一带开始引种,现在文市、水车、新圩种植较多。1987年全县共种植3984亩,产果168.55万公斤。1990年全县种植10127亩,产量达405.09万公斤。

灌阳橙树宜种性广,适应性强,长势旺盛。成年树形中大,树冠较大呈园头形。枝干皮色较暗,刺多且密。枝条细短,叶片狭小浓绿。4月下旬开花,11月下旬果实成熟。其果实形状扁园,单个重120~190克,皮质细致紧实,呈橙红色且带光彩,皮薄,肉色鲜艳、种籽少。此树结果多,一般成年树每株达50公斤以上,文市桂岩有1株40年生的橙树年产果达500余公斤。

灌阳橙营养价值高,含糖量8~9%,含酸量1.1~1.5%,果汁量43.1~61%,汁多味美甜酸可口,且具有香味,是灌阳橙优于其他品种的主要特点。另外其储藏期可达8~9个月,且贮藏后含糖量提高3%左右,含酸量减少0.2~0.5%,这时更甜更香,人们都喜欢贮藏作待客之佳品。

解放前,灌阳橙就很有名气,畅销县内外。解放后,灌阳橙出口大增,远销香港、澳门、苏联等地。1956年出口3.31万公斤。1964年至1968年,每年出口量维持在20~30万公斤之间。1969年后因不重视灌阳橙的生产,出口开始下降,到1976年仅为1.18万公斤。80年代,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上升。1985年恢复出口。1990年,灌阳橙总产达465.09万公斤,占全县柑桔总产量的37.73%。

十. 广西 桂林 阳朔 鼎锅饭

是阳朔较有名的农家特色饭。鼎锅饭即将鼎锅置于三脚架上,鼎锅下烧火,用鼎锅做饭。饭蓬,松散颗、松软适口、芳香四溢。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