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鲨鱼脑温州特产 温州干鲨鱼怎么弄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鲨鱼脑温州特产 温州干鲨鱼怎么弄好吃更新时间:2023-08-09 20:45:47

一.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海螺

产品名称:海螺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含有钙,银,维他命,氨基化合物酸

产品简介:海螺是生活在济州岛清静海域水深10米左右的干净的大海里,以裙带菜,紫菜等海藻类为食的水产物,济州岛世代流传着一个大病后喝海螺汤就会復原的传说。

海螺在被称为世界上最长寿国家的日本作为最受欢迎的食品大量输入。海螺中不仅含有钙,银,维他命,氨基化合物酸,而且具有独特的组织感和温馨的气味。

产品历史:海螺在北魏时期便已出现,现流行于沿海省份和京族、藏族、蒙古族居住地区。宋代《乐书》:“贝,蠡之大者也。今之梵乐用之以和铜钹,释氏所谓法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用于军事、劳动和娱乐生活中。明代王圻《三才图会》:“即以螺之大者,吹作波啰之音,盖仿佛於笳而为之者。”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收藏一支清代贝,乾隆年间(1736—1795)所制,取天然生长的青白色海螺,磨平螺尖,镶嵌铜吹嘴。螺身镶嵌铜板,一面镂刻精美花纹,一面刻“乾隆御制”四字,全长35厘米。海螺采用海水中天然大海螺制作,全长约25~33厘米,颜色青白,有的还有花条纹,音色与螺纹粗细、多少有关。磨穿螺尖作为吹孔,发音呜呜然,浑厚低沉。在民间器乐合奏“舟山锣鼓”中,海螺作为色彩性乐器使用。在广东、广西(京族)、福建等沿海地区,海螺可作为召集群众集会的工具。在藏族、蒙古族居住地区,海螺是一个宗教法器,与唢呐、号筒、鼓、钹、铙等乐器伴奏,音响粗犷,气氛肃穆而庄重,并有恐怖之感。

二.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瑞安清明早茶

瑞安清明早是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的。“瑞安清明早”历史久、上市早、品质优,是温州四大早茶之一。瑞安清明早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瑞安清明早茶是温州四大名茶(永嘉乌牛早、平阳早香茶、瓯海黄叶早)之一,具有“香高鲜、色绿亮、味浓爽”的品质特征,该市对“清明早”的培育已有数十年历史。据悉,该市现有茶叶专业合作社8个,社员800户,种植面积1.1万亩,茶产量110吨,产值已逾3680万元。

2012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瑞安清明早”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矾山肉燕

肉燕烧九层糕(那特象馄饨的就是肉燕,因为它的皮是肉加淀粉敲出来的),一碗肉燕面...

四.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苍南蘑菇

浙江省苍南县的农业十分发达,名闻海内外,当地农产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蘑菇产业,发展迅速,是浙江省蘑菇生产重点产区,苍南县地处浙闽交界,因其生产规模大、产量高、品质好,于1999年被农业部授予“中国蘑菇之乡”。现全县蘑菇种植面积3500万平方尺,生产鲜菇3万吨,产值达1.3亿元。现已形成蘑菇保鲜、盐渍蘑菇、真空软包装、蘑菇酱油等系列产品,产品畅销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地,盐渍蘑菇等产品还外销美国、韩国、日本、意大利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成为苍南县创汇产品。于1999年被农业部授予“中国蘑菇之乡”称号,2002年底蘑菇种植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尺,目前建有下魁、棋盘、兰山三大蘑菇生产示范基地,开发出砻糠复盖技术、二次发酵工艺,储运、保鲜,山草种植、板田种植等先进技术。年产量40000吨,年产值超亿元,目前建有下魁、棋盘、兰山三大蘑菇生产示范基地,成立了苍南清源蘑菇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发出龚糠覆盖技术、二次发酵工艺、储运、保鲜、山草种植、板田种植等先进技术。成立了蘑菇加工厂等农业龙头企业近10家,创建了蘑菇专业交易市场、天丰实业有限公司、昌盛果蔬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10多家,开发出“梅林”牌蘑菇罐头、蘑菇酱油、真空软包装鲜蘑菇片等系列产品,研制出“梅林牌”蘑菇罐头、蘑菇酱油、真空软包装蘑菇片等系列产品。远销美、德、日、韩、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是苍南先重要创汇农产品。

五. 浙江省 温州 鹿城区 温州石雕

温州石雕

温州石雕主要取材于青田的优质叶蜡石,色彩丰富,花纹奇特,品种繁多,有蜡状光泽,具滑感。石雕工具有凿子(有方口、圆口两种)、雕刀(分平口、圆口、斜口等)、车钻、刺条(一种浑身有锋利铜刺的工具)、锯等。

其制作程序:首先是根据作品要求选材,然后精心构思如何布局;第二步是将石头劈削出作品的外轮廓,并用调凿戳出景物较小的分面,俗叫“打坯、戳坯”;再进一步在石料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洞,为缕雕创造条件,最后精刻细致传神之处,并刮去不必要的刀痕凿迹,使作品光洁可爱。作品刻成后再进行配座、装垫和打光、上腊工作。

石雕技法多样,有圆雕、镂雕、浮雕、线刻、镶嵌等种,以圆雕。镂雕

为最常见,镂雕最具特色。为了追求形似,利用多层次镂雕技法,精心刻划景物的细部和丰富的层次,使作品显得自然逼真,栩栩如生。也有不强调形似,通过夸张、变型、装饰等手法,追求艺术情趣。

温州石雕利用青田石质美,显示高超的技艺,最具地方特色,深受国内外观众的观赏。

六.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鳟鱼

产品名称:鳟鱼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属鲑目,鲑科,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垂钓鱼和食用鱼

产品简介:它们通常都栖息在淡水中,有几种到繁殖季节会游入海中。鳟鱼和大马哈鱼同目同科,有亲密的亲缘关系。现在不少地方都很和重视人工繁殖和饲养鳟鱼。鳟鱼主要属于两个属,大马哈鱼属和红点鲑属。大马哈鱼属包括大马哈鱼和几种鳟鱼,红点鲑属包括几种也可以称为红点鲑的鳟鱼。这两属鳟鱼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的身体的颜色不同,嘴上面的犁骨及牙齿的形状不一样。红点鲑属鳟鱼在比较黑的肤色上有红色或者乳白色的斑点。红点鲑的旬船形而不是平直的。大马哈鱼属的鳟鱼肤色比较淡一些,上面有红色或者黑色的斑点,牙齿比较稀疏。由于生理结构不规则,身体的颜色和大,鳟鱼是最难分类的鱼类之一。加上人工饲养和杂交以及外来品种的引进,使得鳟鱼的分类更加复杂。有几种原先划分为斑鳟属的鳟鱼现在普遍认为应划归大马哈鱼属。褐鳟鱼是现在唯一划为斑鳟鱼属的鳟鱼,也是鳟鱼中的濒危动物。

产品历史:鳟鱼属鲑目,鲑科,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垂钓鱼和食用鱼,全世界大约也只有10种左右。

七.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乡巴佬

产品名称: 乡巴佬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口感脆嫩清爽,鲜香诱人,余味无穷

产品简介: 浙江和丰食品有限公司自1995年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创造食品的高品味,生产的“鲜巴佬”系列50多个品种的休闲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拥有广泛的国内市场,并出口意大利、巴西、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总部设在苍南县灵溪镇工业园区,在山东设有全资分公司。2000年一期投资1500万元建设和丰工业园,占地3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引进德国全自动真空包装机和台湾高温数控杀菌釜等先进设备,日产50万袋“鲜巴佬”系列产品。创业几年来,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先后获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骨干企业”、“苍南县重点企业”、“浙江省AAA级信用等级企业”、“全国食品日用品500家领先品牌”、“国家质量达标食品”、“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推荐产品”、“温州市知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产品历史:年入选中国食品加工企业500强,产品商标“鲜巴佬”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的浙江和丰食品公司也损失惨重。“和丰”老总许复新与央视和京城媒体联系,希望为受“株连”的苍南卤制品正名。之后,有关媒体记者到“京客隆”等超市随机买下包括“和丰”在内的数个品牌卤制品送国家肉类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经过全面检测,这个权威机构给出了能为“和丰”正名的结果。

八.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黄栀子

产品名称:黄栀子

产品产地:温州苍南

产品特性:清热、泻火、凉血

产品简介:黄栀子是传统的中药材,果实味苦寒,用于清热、泻火、凉血,含有黄色素,可提炼天然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

产品历史:苍南县有黄栀子基地3000多亩,其中集中连片基地的有2000亩,年产黄栀子干果150多吨。

黄栀子,常绿灌木,株高1~2公尺,叶对生,长椭圆形。花顶生,六瓣,花径约5~6公分,裂片微後卷,初开白色,後渐变黄,具芳香,花期春末至夏季。花期5-6月,果期7-11月,果熟期11月,果长卵形,具六稜及六刀状宿存萼,熟果变黄再转桔红,可作染料或入药。适合庭园栽植或大型盆栽。

【产地分布】

原产于我过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主产于江西,抚州。

【生态习性】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黄栀子树高可达2米,茎多分枝,树冠圆球形,花大,白色,有香气,单生于枝端或叶腋,花冠开放后呈脚碟状,果实倒卵形,熟时橙黄色,种子多为鲜黄色,喜温暖湿润气候,又耐寒,较耐旱,耐肥,耐修剪,喜光照,适生于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忌积水,盐碱地。定植后2-3年结果,6-7年进入盛果期,挂果年限一般为25年左右。

九. 浙江省 温州 鹿城区 五彩馄饨

五彩馄饨

原料:鲜肉馄饨,浆虾仁,坊米粒,青豆,水发木耳,清汤,调料

制作:将炒锅烧热,加油烧至六成热时,加入馄饨炸脆捞出,沥净油,装盘。将虾仁滑油至熟捞出,将玉米粒,青豆,木耳入沸水锅中焯熟捞出,然后将所有配料入锅煸炒,加入清汤,精盐,味精,沸后勾芡,淋明油,出唤浇在馄饨上即可。

十. 浙江省 温州 文成县 文成杨梅

文成杨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文成杨梅是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的。文成杨梅素以个头硕大、入口舒爽闻名,不仅取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还跻身“浙江省精品杨梅”行列。

文成县地处浙南山区,温州市西部飞云江中上游,土地总面积1 293.24 km2,是浙江省典型的山区县。地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18 ℃,最冷月均温8 ℃,极端最低温-5.9 ℃,最热月均温28.2 ℃,极端最高温40.8 ℃,年平均降雨量1 772.4 mm。由于地处山区,山峦叠嶂,沟谷纵横,昼夜温差大,发展果业得天独厚,而且水土保持良好,无任何工业污染,水体、土壤、空气质量均达A 级,环境资源优势明显。文成县共有山地面积8.8 万hm2,其中1.7 万hm2 缓坡地可种植杨梅,发展潜力很大。

自1995 年文成县委、县政府提出“兴山富民”,建设“山水乐园”战略目标以来,文成县大力发展水果产业,浙江省财政也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文成县水果生产的发展,特别是杨梅生产面积、产量逐年快速增长。2000 年,文成县杨梅面积达1 312 hm2,其中投产面积661.5hm2,总产量2 661.7 t,面积和产量分别是1994 年的2.17 倍和2.76 倍。栽培品种以名优品种荸荠种和东魁杨梅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56. 6%和35.7%。到2008 年,文成县杨梅种植面积达2 513.3 hm2,其中投产面积1 466.7 hm2,年产量约5 490 t,产值3 400 万元,已初具产业规模。已形成以珊溪、仰山、上林、大峃、樟台为主的飞云江沿岸杨梅种植产业带,以黄坦、金炉、周壤、里阳为主的中山杨梅产业带。尤其是在珊溪南林及仰山的2 个“千亩优质杨梅示范基地”,品种还是以荸荠种杨梅和东魁杨梅为主。文成县杨梅生产、加工已初步形成,由温州帝师杨梅酿酒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上林、仰山、珊溪等三大杨梅基地,引导文成县果农按市场需求种植鲜食、加工绿色无污染产品的产业格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