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淄博食物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淄博美食特产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淄博食物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淄博美食特产排行榜更新时间:2023-10-08 04:36:57

一. 山东省 淄博 博山区 石门香椿

石门香椿

石门种植香椿有上百年的历史,地头堰边,农民房前屋后都有香椿种植。近年来,该景区有把香椿种进了大棚,延长了香椿上市期。香椿年产量达万余吨,成为远近闻名的“香椿之乡”。

二. 山东省 淄博 高青县 高青桑葚

高青桑葚是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的。高青桑葚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山东省高青县靠近黄河,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适宜种植桑树的黄河淤背发展桑蚕养殖及桑葚采摘。5月中旬开始,桑葚陆续成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采摘。

2013年,高青县桑蚕协会申报的“高青桑葚”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3036060。

三. 山东省 淄博 淄川区 张庄香椿

张庄香椿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张庄香椿”又称红香椿,素有“黄金蔬菜”之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

张庄地处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9℃,年平均无霜期225天,降水量750毫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秋凉爽,夏季多雨。淄河、孝妇河、范阳河纵贯南北,山间瀑布成群,溪流清澈,常年流淌。因为远离城镇和工业区,张庄依然保持着难得的田园风光,是山东省著名的生态旅游区。

张庄的野生香椿满山遍野,高山矮丘,溪流水边,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充溢着香椿特有的芳香。因为昼夜温差大,张庄香椿比普通香椿晚熟10天左右。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张庄香椿的优良品质:芽苔粗壮,呈棕红色,芽叶肥大,脆嫩多汁,香气浓郁,软嫩适口。经科学方法测定,张庄香椿的营养价值优于普通香椿,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含量是普通水果的数十倍,胡萝卜素含量比胡萝卜还要高。即使经过煎炒、油炸或腌制后,张庄香椿的各种营养成分依然能保留95%以上。

张庄家家户户一直保持着饲养家畜家禽的习惯,禽畜的排泄物成为张庄香椿极好的有机肥料;香椿具有特殊气味,极少滋生病虫害,和其它香椿相比,张庄香椿抗病虫性更强,从不需施用农药。这就从根本上确保了张庄香椿是纯天然的有机食品。

淄川区发挥资源优势,重视发展特色农业,已建成有机香椿芽基地4,000亩。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张庄香椿已初步形成规模产业,带动当地种植户年增收超过2,000元。

近年来,当地政府和农民愈发意识到保护张庄香椿知识产权对于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他们通过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经营等措施,确保张庄香椿的特有品质,维护市场秩序,塑造张庄香椿统一的市场形象。

2010年4月23日,“张庄香椿”通过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新闻发布会在淄博市淄川区举行,标志着张庄香椿特定的人文价值、资源价值和地域环境价值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山东省政协常委、省工商局副局长蔡福安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要充分认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于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求工商行政机关认真做好张庄香椿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保护和管理工作,培育发展更多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进入四月份后,张庄香椿又迎来最佳采摘期,今年的香椿每斤销售价格都在20元以上,最高达到了每斤50元。

四. 山东省 淄博 临淄区 柳店韭菜

柳店韭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柳店韭菜

临淄齐陵有机蔬菜种植协会

11395812

新鲜韭菜

五. 山东省 淄博 博山区 博山板栗

博山板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博山板栗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的。池上镇所产板栗不仅个大、皮厚,而且含淀粉极高,鲜食、熟食均可,深受顾客的青睐。博山板栗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博山区池上镇山形地貌复杂多样,水、地、热条件较好,具有水源充足、水质好、小气候明显的优势,鲁山山脉砂岩土质特别适合板栗生长,具有发展板栗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自2010年池上镇板栗生产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以来,示范区面积从最初的8000亩,扩增到示范板栗园20000亩,示范农户从开始的2000户增加到5000余户,全镇从事板栗生产的有1.5万人,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70%。今年,该镇的2万亩板栗再获丰收,“板栗开口栗农笑”,池上镇目前已成为江北最大的板栗种植示范基地。

2012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博山板栗”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六. 山东省 淄博 沂源县 沂源花生

沂源花生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沂源花生历史悠久,据《沂源县志》记载:清朝末年开始种植,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大张庄、黄庄、张家坡等乡(镇)为主要产地,其他砂质地带都有种植。沂源花生是当地的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历史以来农民就有喜欢种植的传统习惯。1949年播种3.2万亩。1956年播种面积7.7万亩。1958年以后受“以粮为纲”的影响,到1961年花生面积减压2万亩。1970年恢复到3.2万亩。1980年起,种植结构得到调整,花生面积再度扩大,产量逐步提高。1985年播种5.39万亩。1990年播种4.78万亩。到目前每年种植5万余亩。专业合作社成员,有4个花生产品认证为有机食品,国家级有机花生生产基地6000亩。

地域范围

沂源花生地域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7°48'~118°31',北纬35°55'~36°23'之间,沂源县地处山东省的中部,淄博市最南端,属沂蒙山区,东至大张庄镇向阳峪村;西至大张庄镇南慢村;南至大张庄镇闲场村;北至大张庄镇赤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7'~118°3',北纬35°59'~36°4',地域保护种植面积3500公顷,年总产量13125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沂源花生品质优良,以颗粒饱满、色泽鲜艳、清脆香甜,无黄曲霉素著称于世,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新鲜度:新鲜、清洁,荚果网纹清晰,籽粒色泽鲜艳。无不正常外来水分,荚果和花生仁具有本品种的基本特性。色泽:具有本品种所固有的色泽,所加工的花生油气味浓香,色泽明亮。风味:具有本品种特有的风味,可加工成脱皮花生仁、油炸花生米、风味花生等系列产品。腐烂:荚果无腐果、烂果、虫食果,芽果。整齐度:果粒均匀、籽粒饱满。 2、内在品质指标:沂源花生主要的营养成分有脂肪,含量≥42.0%,蛋白质含量≥24.0%。花生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以维生素E为最多,含量≥80.0mg/kg,花生仁含有丰富的钙、磷、硒等营养成分,其中钙含量≥50.0mg/100g,磷含量≥2.60×102,硒含量2×10-2,花生仁可提供八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胆碱、胡萝卜素、粗纤维等有利于人体健康的营养成分。 3、安全要求“沂源花生”必须达到农业部“有机花生”GB/T19630.1/3/4的指标

七. 山东省 淄博 沂源县 沂源大樱桃

沂源大樱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沂源大樱桃是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燕崖镇的。燕崖大樱桃果肉肥厚,肉质细软,多汁味美,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营养价值居各种水果之首,被誉为“水果皇后”。沂源大樱桃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沂源县燕崖镇地处沂源县城南部,境内平均海拔480米,物种丰富,植被多样,林木覆盖率达到60%,山东省海拔最高的中型水库—红旗水库位于境内,白马河贯穿东西,沂河流经东南,空气湿润,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候适宜,沙质土壤,山泉水丰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鲜明的小气候,是优质大樱桃最佳产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造就了“燕崖大樱桃”特有的品质:果实大,肾脏型,果梗粗短,果皮红至紫红色,富光泽,色泽艳丽,外形美观,平均单果重9.6g,最大果可达12g。果肉肥厚,肉质细软,多汁味美,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营养价值居各种水果之首,被誉为“水果皇后”。燕崖大樱桃品种以红灯为主,果实成熟期较早,大棚栽植4月份上市,露地栽培一般在5月中下旬即可采摘。燕崖大樱桃果生长期间,正值春末夏初,害虫尚未开始活动,不需打药除虫,没有农药对果实造成的污染,是名副其实的有机食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燕崖镇种植樱桃历史悠久,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大贤山周边的燕崖、牛郎等村就有大户人家在房前屋后种植小樱桃(俗称毛樱桃)习惯,开始了樱桃人工驯化栽植。90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2005年建成了全县第一个有机大樱桃生产基地,核心区面积200公顷。到目前已发展到面积2000公顷,其中冬暖大棚栽植400公顷,春暖棚栽植500公顷,形成了冬、春、露地分季生产、分期上市的产业格局。为进一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提升质量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燕崖镇坚持规模、质量、效益并举,全面实施大樱桃标准化生产,提升大樱桃的生产质量,聘请了山东农业大学高东升教授为技术顾问指导有机大樱桃生产技术攻关和技术指导,并依据国际和国家标准,制定了《沂源县有机大樱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在全镇普及推广,大樱桃生产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2002年4月,被省农业厅认定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2004年6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005年4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第一家“无公害大樱桃”;2007年,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沂源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授予燕崖大樱桃“中华名果”称号;2008年7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大樱桃标准化示范区”;2005年、2008年有两个企业建成高标准有机大樱桃基地两个,认证面积266公顷;2011年5月,在上海第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

2013年,沂源县燕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申报的“沂源大樱桃”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3019507。

八. 山东省 淄博 临淄区 王青苇席

王青苇席

王青一带编织苇席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王青村位于齐故城北郭,这一带水系众多,系水、渑水、画水、康浪河纵横交错,是盛产水稻、蒲草、芦苇的鱼米之乡。《晏子春秋》载:“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网,捆蒲苇,织履。”《管子·弟子职》曰:“后至就席,狭坐则起。”“敬奉枕席,问所何趾。”从这里可以知道,稷下学宫的学生听课时坐的是席,老师晚上睡觉枕头上有枕席。从古墓的考古来看,临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多是椁顶上铺盖苇席,再在苇席上刷漆密封。以上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带人们不仅开始利用蒲草、芦苇编织苇席和草鞋,而且苇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自明朝弘治年间王青立庄后,百姓利用本地盛产优质芦苇的有利条件,继承了这一带的编制传统,开始以编织苇席谋生,并不断改进原来的编织工艺,提高了编织苇席中的技术含量。王青席不仅具有美观、耐用、舒适的特点,而且种类繁多。有床席、炕席、围席、凉席、枕席等十几种,编织苇席成为王青人谋生的主要手段。

王青席兴盛于清朝和民国年间。当时王青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农户都从事编织苇席业,小孩到了七八岁,不论男女都要学习编席手艺。当地还有儿女结婚,新人床上必须要铺一对王青席的风俗。清朝宣统年间,青州的琼林寺曾邀请王青的编席能手为琼林寺的大殿编铺殿席。大殿面积有五间房屋大,编织的席子大小与大殿不差分毫,此席用绿席篾镶边,中间织有一个大大的“寿”字,“寿”字四边织有四只仙鹤,僧侣见了无不称奇,众多前来朝拜者更是赞口不绝。民国2年,王青村王体康(王士义的父亲)编织的凉席曾参加过当时省政府在济南举办的山东农产品展览会,并得到奖励。当地民间有“柴家的苇笠,王青的席,于家的草鞋真不离”的顺口溜。

王青苇席一般用四穿或五穿子劈篾子,花纹细。正面基本无苇节。递边绝无双拾双压。成席后刚柔并济,色形俱佳、坚实耐用。

苇席的编制工具有穿子、磙子、剥裤刀、板刀子、穿刀子等,穿子是劈分芦苇的工具。其工具按其劈分的数量,分为二穿子、三穿子、四穿子等多种。磙子是用青石做成的碾磙子,长约90厘米,直径约60厘米,中间略粗,用于将劈好的苇子压软。剥裤刀是用一镰头斜插在高粱杆上而成,用于将压好的苇篾子去掉外叶裤。棒捶子是用长约40厘米,粗约15厘米的园木制成。一头细为把,一头粗为捶头,用来将已剥掉叶裤的苇篾子砸软砸平,成板状。扳刀子是用于编席过程中将苇篾子紧靠。穿刀子是用于编席后期合边时穿插苇篾头。

原材料多为芦苇,主要有绵苇、大苇、小苇和锦丈子。绵苇质地软绵,不易折,色白。大苇细、硬、黄白色。小苇:细硬、黄白色。锦丈子是渑水河生产的一种优质芦苇,其个高,上下粗细均匀,杆为白中兼黄,无杂色,色皮光亮。产地为渑水河流域的王青、邵家、西石一带。“锦丈子”加工成的苇篾,具有薄、柔、韧等特点,摸上去有绸缎般的感觉。

苇席的制作工序分为准备和编织两大阶段,编织阶段的主要工序是选苇:将芦苇捆成一捆平摆在地上,先抽长的再抽次长的,依次选好分别放置,一般编一领双人床的席,选粗细均匀的较粗的高苇子100棵,加一部分矮苇子即可。劈苇篾:用穿子将苇子分劈为数瓣,这些被劈为数瓣的苇篾子叫生篾子。浸湿苇篾:将水喷洒在生篾子上。压苇篾:将浸湿变软的苇篾子,放在碾场上用碾磙子反复碾压,使其更加柔软。剥叶裤:将压好的苇篾子,用剥裤刀剥去苇节裤。捶苇篾:把剥去苇节裤的篾子,放在平板上用棒捶子将苇节部分砸平砸软。此时的苇篾子已经加工好了,叫熟篾子。编制阶段主要有踩底子:也称拉皮条,从席的一个角开始,此角为大角。续编:其口诀是:“压三拾二勤拿四,径角纹上拾六根”。并用调节苇篾子的方法尽量将苇节压在下面,边编边随时用板刀拔紧篾子。收边:根据所要求的尺寸,编至大小适宜时,拾边。收压:将编好的苇席用碾磙子略压一遍。

九. 山东省 淄博 高青县 高青西瓜

高青西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高青县位于山东淄博市北部,地处鲁北黄泛冲积平原,北依黄河,南临小清河,是国家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及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温、光、水、气等自然条件优越,是鲁北传统的优质瓜菜生产基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该县立足产业结构调整,以西瓜为主的瓜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常年西瓜播种面积10万亩以上,总产40万吨以上。高青西瓜瓜甜、质脆、爽口,多次获得国家及省市级农产品博览会大奖,1996年被中国之乡命组宣委会命名为“中国西瓜之乡”。生产的“青苑”牌西瓜,2001年在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2年经农业部环境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济南)认定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



产品远销京、津、哈、深圳等地,深受城乡消费者厚爱。西瓜集中上市时间为每年的5月—8月份。

十. 山东省 淄博 沂源县 沂蒙全蝎

沂源县盛产蝎子,因比其它地方的蝎子多两条腿,故称“沂蒙全蝎”。沂源全蝎药用价值极高,主要成分有高蛋白、甲铵软脂酸、牛黄酸、盐酸等,以个大、体肥、营养丰富闻名。

全蝎学名全虫,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在中国约有15种,其中分布最广的为东亚蚶蝎,沂蒙全蝎为东亚蚶蝎。全蝎是我国的名贵中药材,具有祛湿、通络、消炎、攻毒等功能,主治风湿、半身不遂、皮肤病、各类炎症、口眼歪斜、破伤风、淋巴结核,疮疡肿毒等。

“蝎精口服液”、“全蝎液生胶囊”、“龙蝎酒”“沂蒙全蝎罐头”等沂源全蝎产品,有效地保持了鲜蝎的营养及医疗功能,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产品已获国家专利,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南韩、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享有赞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