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东城区土特产 东城的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东城区土特产 东城的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3-08-09 10:06:55

一. 北京市 东城区 老北京臭豆腐

臭豆腐是一项流传于全中国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豆腐发酵制品,但在各地的制作方式、食用方法均有相当大的差异。臭豆腐分臭豆腐干和臭豆腐乳两种,都是相当流行的小吃。臭豆腐乳曾作为御膳小菜送往宫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亲赐名御青方。臭豆腐在上海,台湾是颇具代表性的小吃

老北京臭豆腐制作方法:

1、制豆腐将黄豆用水泡发,泡好后用清水洗净,换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再加入与稀糊同样多的温水拌匀,装入布袋内,用力把浆汁挤出,再在豆渣内对入沸水拌匀后再挤,如此连续豆渣不沾手,豆浆已挤完时,撇去泡沫,将浆汁入锅用大火烧开,倒入缸内,加进石膏汁,边加边用木棍搅动,约搅15~20转后,可滴上少许水,如与浆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够,须再加进一些石膏汁再搅。如所滴入的水没有同浆混合,约过20min后即成为豆腐脑。将豆腐脑舀入木盒内,盖上木板,压上重石块,压去水分,即成豆腐。做臭豆腐,豆腐要是特质的,压得比我们一般吃的豆腐要硬,但比豆腐干又软。

2、发酵将做好的豆腐一板一板地上架,木质架子可以放十几层豆腐,中间可通风,抹上盐,点上霉菌(菌种溶化在水中,用手指蘸了弹在豆腐上),在无阳光直晒的通风房间里放两至三天,夏天屋中气温可在32度上下,豆腐会长出一寸长的白毛,即霉菌。

3、发酵后的处理将青矾放入桶内,倒入沸水用棍子搅开,放入豆腐浸泡2h左右,捞出豆腐冷却。然后将豆腐放入卤水内浸泡,春、秋季约需3~5个h,夏季约浸泡2h左右,冬季约需6~10个h,泡好后取出,用冷开水略洗,沥干水分即可。(卤水制法:以用豆豉2.5kg为标准计算,须加清水15kg烧开,过滤后,在汁水内加碱1500g浸泡半个月左右,每天搅动1次,发酵后即成卤水。)

4、根据不同地区的口味和特色,再进行加工。

二. 广东省 汕尾 城区 姜薯

姜薯的吃法很多,有速食法、混制法、磨制法等。速食法是刨片放在开水中滚两滚后加糖浆,俗叫泡姜薯汤汤中薯片,清香爽口。混制法是把姜薯切成小块作为配料烧肉吃,可甜可咸,薯块香松。磨制法是把姜薯在特制的磨钵磨成薯泥,姜薯松脆,磨后还存有粒状,做成姜薯丸,香脆滑润。

三.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虎皮蛋

主料:

鸡蛋

400克

辅料:

猪肉(瘦)

75克

青椒

50克

调料:

酱油

25克

料酒

2克

1克

香油

10克

白砂糖

15克

味精

1克

淀粉(豌豆)

12克

猪油(炼制)

50克

各适量

虎皮蛋的做法:

1.将鸡蛋5个放在清水锅里,用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10分钟,取出,放在冷水里浸冷,剥去外壳,在干淀粉上滚一滚。精肉、青椒各切成米粒大小的丁,精肉用鸡蛋、盐、干淀粉拌匀上浆;取2克干淀粉加水适量调匀成湿淀粉约3克。

2.将猪油倒入锅内,待烧至六七成热时,将鸡蛋倒入,炸到蛋皮起泡,然后加鲜汤150毫升、料酒、酱油、糖、味精,烧滚后,改用小火烧6分钟,用旺火收浓卤汁,将鸡蛋取出

,对剖成两半,装在盘内。

3.另取锅置火上,放油,待油烧至五成热时,将肉末放入锅内,用勺搅散,至熟后倒入漏勺,沥去油。

4.原锅放青椒煸炒一下,加酒、盐、味精、鲜汤后烧开,用水淀粉3克勾芡,再放入肉末一起翻炒,淋入香油,起锅浇在鸡蛋上即成。

四. 北京市 东城区 吴裕泰

吴裕泰茶庄始建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初名《吴裕泰茶栈》,创始人吴锡卿,安徽歙县昌溪村人,1930年去世。

吴氏祖上几辈作茶叶生意,吴家有兄弟6个,吴锡卿排行第四,总管吴裕泰茶庄,以吴裕泰为依托,吴家先后在城里城外开了8家大小茶庄,后来发展到11家,他们是:崇文门内《乾泰聚》、《福盛》、《吴鼎裕》茶庄,《吴鼎裕》即今崇文门菜市场旧址,专门经营高档茶叶,供豪门显贵享用。

广安门内的《协利》,西单北大街的《吴新昌》,东单的《信大》,清河的《1利》,通县和天津的《乾泰聚》分号和《裕胜》茶庄等,吴锡卿曾任北京市京师茶行会会长。

吴裕泰茶庄自创建之日起至今,一直坐落在东四北大街44号。其时占地20多亩,高门大院,能同时进三辆大车,共有8个院落,100多间房子,为花园式建筑,分为客房,库房,加工拼配室,营业店堂等。

那时,茶庄主要从安徽、福建、浙江等地进茶,一般是经大运河到通县,再用大车进东直门,到北新桥。那时吴裕泰茶栈的电话是:北局,1928。现为64041928,历经百年,主号未变,现在王府井吴裕泰茶文化馆,展有一老顾客捐献的早年吴裕泰茶栈茶叶筒,可作证明。

吴家笃信佛教,乐善好施,每年的冬三月,吴家都高搭粥棚,救济穷人。吴家几代为安徽儒商,经商学文,不乏知识分子,善待下人,据说在吴家当伙计的,没有一个跳槽的。

吴裕泰最早的牌匾是吴锡卿用五块银圆,请清末老秀才祝春年写的,称《吴裕泰茶栈》,书法不俗。这块匾在北京挂了几十年,公司合营时,吴裕泰茶栈改为《吴裕泰茶庄》,(没有牌匾)文革时北新桥地名被改为红日路,吴裕泰也更名为《红日茶店》(为竖牌),直到1985年才恢复老字号,是请中央民革委员冯亦吾老先生题写的,黑地金字的横式牌匾,沿用至今。

1994年,茶庄进行翻扩建,营业现场由原来的50平方米增加到80多平方米,店堂宽敞明亮,店内悬挂着天津炎黄画院赠送的大幅国画,《陆羽品茶图》。次年,建成与茶庄一壁之隔的《吴裕泰茶社》,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欣然命笔题写匾额,1995年金秋时节,茶社开笔会,刘炳森、胡洁青老人、李滨声,苏适、米南阳,留下了墨宝。

当时的吴裕泰茶栈,就以拼配花茶为经营特色,开始是自己窨制,后一律在产地窨。安徽的名茶不少,祁门红茶,安徽屯绿,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享誉中外,但那时北京的老百姓喝不起这些名茶,大多喝花茶,吴裕泰拼配的茶基本上是大众化的,所以生意一直很兴隆,在北京茶行中独树一帜。新中国成立后,吴裕泰这个百年老店又获新生,1955年底,公私合营后,更名《吴裕泰茶庄》。1995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以《中华老字号》称号。

联系电话:64041928

地址:(王府井店)东城区东四北大街44号

五. 陕西省 西安 新城区 粉鱼

名曰鱼,其实并不似鱼,酷如蝌蚪。外地人多不知做法,秦人有戏谑者夸口为手工一一捏制,遂使外人叹为观止。

秦人老少皆能作,依凉水加白矾将豆粉搓成硬团,后以凉水和成粉糊,使其有韧性。锅水开沸,粉糊徐徐倒入,搅,粉糊熟透,压火,以木勺着底再搅,锅离火,取漏勺,盛之下漏凉水盆内;“鱼”,则生动也。

漏勺先为葫芦瓢作,火筷烙漏眼;后为瓦制;现多为铝制品。

漏雨可凉吃,滑、软,进口待咬时却顺喉而下,有活吞之美感。易饱,亦易饥。暑天有愣小子坐下吃两碗,打嘈松裤带,吸一支烟,站起来又能吃两碗,遂暑热尽去,液下津津生风。

冬吃则讲究炒粉,平底锅烧热,淋少许清油,将葱花稍炒后,倒粉鱼炒,加糖色、调料,以瓷碗捂住,一二分钟后,色黄香喷即成。卖主见妇人牵小孩路过,大声吆喝,小孩便受诱不走,妇人多边喂小孩,边斥责小孩嘴馋,却总要喂小孩两勺,便倒一勺入自己口中。

六. 广西 北海 海城区 北海皇冠螺

北海出产皇冠螺,皇冠螺外形美观,可以加工成各种工艺品,也是本地一道名菜。皇冠螺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栖息地为珊瑚砂底该螺体形状较美,十分适于家中摆设观赏。

皇冠螺介绍

皇冠螺又名唐冠螺—世界四大名螺之一,排名第三。因其形状很像我国唐代武士的头盔,故有唐冠螺的称号。海洋世界里珍贵的大型海螺,螺壳大而厚重,形状独特而美丽,长和高都可以达到30厘米。壳面颜色从灰白色到金黄色,呈金属光泽,壳唇内外呈桔黄色盾面,是居家陈设和把玩的珍品。

皇冠螺壳重,有大而厚的轴盾,螺塔低,纵胀肋彼此成直角排列,肩角有一列大结节,下面有三条隆起的螺肋,壳表面布满了成列的小凹隐,外唇极厚,中间有几枚大齿,螺轴有一些波浪的强褶襞,壳面呈灰色或白色,外唇后面有褐色条带,外唇齿和螺轴呈桔色。

此物品为天然形成,每件物品的花色可能略有差别。

大型海螺。贝壳大而厚重,长和高都可以达到30厘米,灰白色到金黄色,具金属光泽,形状象唐代的冠帽,因而得名。螺旋部低矮。肩部有5~7个角状突起。内、外唇扩张,呈桔黄色的盾面。外唇内缘有5~7个齿。

在中腹足目中有一科动物的贝壳十分珍贵,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螺壳个体大,形状独特而美丽,是具家陈设和把玩的珍品,其市场价格也不菲。这就是唐冠螺(Cassis cornuta),现存80多种。另外还有一种是形状亦如帽,壳面有凸起的瘤突,光滑而晶莹的万宝螺也是其成员之一。

这种软体贝类动物通常螺塔低,贝壳膨胀,体层丰满,一般具有结节、肋或纵胀肋。雌雄形态有别,喜栖息于砂底。大多数以海胆为食。因其内唇扩张如帽缘,体形如唐朝僧人的帽子而得名。

唐冠螺好似我国的战盔,产于小琉球一带,它们一般栖息于浅海海域,嗜食棘皮动物。壳体的外唇部极度外展,且雌螺的体型明显大于雄螺。可用于雕刻。

在中国分布于台湾和西沙群岛。多生活在水深1~20米的沙质海底。肉可食用,壳供观赏,还可作为雕刻工艺材料。

北海出产皇冠螺。

七. 北京市 东城区 北京玉雕

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玉制工具,玉雕是从玉制具发展而来的。至殷商时代已开始大量制作礼仪用具和各种佩饰。到元代(公元1280-1368年),中国出现了南北不同风格的南玉作、北玉作。南玉以苏州、扬州为中心,北玉以北京为中心。清代,不断有南方匠人到北京传艺,有的高手在北京落户。因此,北京玉雕集南北技艺之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本世纪四十年代,北京玉雕行业出现四位才华出众的艺人,他们是:潘秉衡、刘德盈、何荣和王树森。这四人不仅精通传统的玉雕技艺,而且各自都有一手绝活,他们的作品不拘一格,常以标新立异、出奇制胜而博得人们的赞赏,因此,当时在本行业中享有“四怪”的美誉

品种:按照题材划分,有器皿、人物、花卉、鸟禽、兽、盆景、首饰和工业用仪器八大类

中国人一直把玉器看成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古时的有钱人常随身佩带玉器。于是,一大批玉器艺人便云集在北京崇文门花市一带,北京就成为中国的玉器中心

玉器行业是旧北京地位相对较高的行业,它的名手名家们很受人尊敬,艺人的报酬也较丰厚并被尊为“先生”。始今的玉器在创作风格上承袭了旧时的传统,北京玉器厂曾经雕制过一对火柴盒大小的“龙凤呈祥”佩,体积如此之小,还是精细地雕成了浮琢的龙、凤、蝴蝶、双喜等图案,于方寸之中感到了异常的深远。另一件杰作是“盗仙草”:白娘子红装素裹,于飞奔追逐之中口衔一株黑灵芝,令人叫绝的是,玉雕中的颜色全是利用玉石的原色。(北京)

八.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大同盆景

盆景艺术是利用花、草、树、木、土、砂、矿、石为材料,通过精雕细刻等艺术加工,再现大自然的风貌,给人以高等艺术,美化自然之观感。

盆景艺术起源于晋代。在六朝梁代萧于显所著《南齐书》中,曾出现“刻山石”之记载。隋唐时期,广为应用,明清时期,最为盛行。

盆景艺术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个大类。树桩盆景是选取姿态美、株叶小、寿命长、易造型的植物,经过剪修、整枝、吊扎、嫁接等办法,控制其生长发育,把它培养成具有艺术价值之优美造型,再配以典雅古朴的花盆和几架,摆设在书屋、客厅之内,尤显雅室生辉;山水盆景是选取土、砂、矿、石等材料,经过雕琢、腐蚀等办法,在古朴典雅的盆皿之中,安置楼阁、点缀亭榭、设计溪桥、种植花草,构成一幅优美的山水风景画面。

大同盆景艺术,很早以前就在民间广为流行。自从1986年8月在市展览馆大厅举办了“盆景花卉百花展”以后)使得广大盆景艺术作者创作水平逐步提高,作品越来越精。

九. 北京市 西城区 北京年糕

花色品种很多,仅凉糕的品种就有盆糕、馅糕、米糕、豆面糕、塔糕、艾窝窝、豆渣糕、卷糕、藕丝糕、粽子等十多种。凉糕用料有整米、碎米、米粉之分,成熟方法也有蒸煮之别。

十. 北京市 东城区 炒疙瘩

北京特色的风味小吃。炒疙瘩色泽深黄,黄绿相映成辉,食之绵软柔韧,醇香可口。民国初年,北京宣武区虎坊桥有家叫广福馆的面食铺,根据顾客的需要,将面揪成疙瘩煮熟,拌上虾酱然后炒制,炒疙瘩由此初步形成。后又将配料进行改进,使炒疙瘩名声大震。

炒疙瘩由面粉、芝麻油、牛肉、精盐醋、青菜、酱油、等做成的。数载蜉蝣客燕京,每餐难忘穆桂英,寄语她家女招待,可曾亲手去调羹。制作方法将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切成比黄豆略大的圆疙瘩将清水烧沸,边倒入疙瘩,边用铁铲顺一个方向搅动,倒完后,每隔一两分钟搅动一次,开锅后再煮五六分钟当疙瘩全部浮出水面时,捞入凉水盆中过一下待用牛肉去掉筋膜,横着纹切成丝或末;各种青菜洗净切好炒锅内放入芝麻油,用旺火烧至六成热,下牛肉丝,拌炒半分钟后,加入酱油、醋、精盐再炒一会,随即放入煮熟的疙瘩翻炒,约半分钟后,加入鲜菜再炒片刻,待酱油、水分浸透疙瘩时,盛入盘中即成。

炒疙瘩的创始人是北京和平门外臧家桥附近的穆老太太和她的女儿。

民国初年,母女俩开了个饭铺,取名“广福馆。”由于本小利微,饭菜平常,生意很不景气。有一天,只合了十斤饴烙面,卖了一天,临到关门时还剩下了五、六斤。母女俩正发愁,忽然想起了一个主意。她放平案板,把剩余的饴烙面拿过来重新揉过,然后揪成比疙瘩骰子略大一点的小疙瘩,下到开水锅中煮熟,捞出后摊在阴凉处。当晚,母女俩就用这些熟面疙瘩加了些青菜炒着吃,没想到口味特别好。她们边吃边商量,决定在原经营品种的基础上再添上这道新的面食,起名叫“炒疙瘩”。

第二天,由于“炒疙瘩”味道香鲜,价格便宜,新老主顾都来争相品尝。五、六斤面疙瘩,只一会儿功夫就卖光了。

炒疙瘩问世以后,最初来吃的大多是劳动人民。后来由于越做越好,越卖越有名,许多社会名流也慕名而来,一尝为快。从此,别开生面的炒疙瘩,以它独特的风格为中国面食增添了新的花样,一直受到人民的欢迎 。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