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之南土特产特色商行 云之南土特产山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之南土特产特色商行 云之南土特产山货更新时间:2023-12-20 08:04:52

一.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吧啦饼

吧啦饼又称吧啦藏饼,为西藏风味的酥油糕点。历史上吧拉藏饼在满蒙地区流传。以后传入北京地区,现已成为京式糕点的传统风味糕点。

原料配方:

特制粉50千克白砂糖25千克核桃仁5千克瓜仁500克桂花2.5千克碳酸氢铵、碳酸氢钠及水均适量

制作方法:

1.调制面团:先将糖、水和碳酸氢铵放入和面机内搅拌,再放入熟猪油、桂花和桃仁继续搅拌,呈均匀液状,最后放入面粉,碳酸氢铵应先用水溶化,以防和面时混合不均,碳酸氢钠可随面粉缓缓放入。

2.顶剂:用顶钟迅速顶出定量的面剂。

3.成型:将每块面剂团按平,在表面印附3个瓜仁、中心按一凹状的圆坑、打印红戳,即可码入烤盘。

4.烤制:将盛有生坯的烤盘放入炉烘烤,入炉温度为170~180℃,出炉温度为210~230℃,烤制12分钟左右便可出炉。

质量标准:

色泽:深麦黄色,底面浅黄褐色,裂纹处呈乳白色,不焦边,火色均匀。

形态:扁圆形,摊裂均匀,面上附有3个瓜仁,红戳清晰。

组织:起发均匀,疏松,不青心。

口味:酥松,油润利口,有桃仁和桂花香味,无异味。

二.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四色甜酒粑

原 料:白糯米粉200克,黑糯米粉70克,甜酒酿50克,蜂蜜、白糖、胡萝卜汁、青菜汁、热水等适量。 调 料: 制作方法 煮。将黑糯米粉和1/3的白糯米粉分别加温水和匀揉透,再将剩余的白糯米粉分成两半,分咖加入胡萝卜汁、青菜汁和温水揉成红色和绿色的面团。四种面团分别搓成直径2厘米的圆柱形,揪成1厘米厚的面剂,用手心搓圆、投入开水锅中,煮至七八成熟时加入甜酒酿、蜂蜜、白糖至熟起锅,连汤舀入小碗内即成。 风味特色:四色分明,糍糯可口,营养丰富。为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小吃,流行于遵义地区。 技术要领:糯米面加水要适度,软硬要适中。( 遵义)

三. 辽宁省 沈阳 和平区 天然色高级地毯

沈阳市地毯厂首创并生产的天然色高级地毯。特点是:选用各种优良原色羊毛纺织成,古朴典雅,经久不变。地毯采取满地花中间开光手法,图案新颖,别开生面。组色方面,充分利用原毛天然固有的棕、灰基色进行调配变化,色泽明快、层次清晰、毯面丰满,手感强。有天然艺术挂毯、双面艺术挂毯,双面高级地毯等新品种。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

四.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白肠

大米煮熟,与羊血、羊油、羊(牛)肉丝加调料拌匀,装入洗净的绵羊(牛)肠内,扎紧两端,煮熟。食时切成短节或切片,煎后而食。

五.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西藏酥油

在西藏,在每个藏胞家庭,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酥油。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以前,牧民提炼酥油的方法比较特殊。



先将奶计加热,然后倒入一种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径l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浮起一层湖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现在,许多地方逐渐使用奶油分离机提炼酥油。一般来说,一头母牛每天可产四五斤奶,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酥油有多种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炸果子,也用酥油。  藏族群众平日喜欢喝酥油条。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久熬成浓什,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洛”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藏族常用酥油茶待客,他们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当客人被让坐到藏式方桌边时,主人便拿过一只木碗(或茶杯)放到客人面前。接着主人(或主妇)提起酥油茶壶(现在常用热水瓶代替),摇晃几下,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刚倒下的酥油荣,客人不马上喝,先和主人聊天。



等主人再次提过酥油茶壶站到客人跟前时,客人便可以端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



就这样,边喝边添,不一日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满,你就摆着; 客人准备告辞时,可以连着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里要留点漂油花的茶底。这样才符合藏族的习惯和礼貌。

六.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红花羊排

原料:藏红花少许、羊排骨2斤、盐8克、水搅豆粉2钱、生姜5克。做法:先把少量藏红花放入冷水中浸泡。羊排骨切成块状,在化好的酥油中烧好,放入盐、生姜、水,快要烧熟的时候加上事先浸泡好的藏红花和水搅豆粉,再烧至出沸泡即可端上菜碟,火侯中等。

七.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那曲虫草

那曲虫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西藏那曲是海拔最高的虫草产区,产区海拔高度约4500-6000米;其次是青海,产区海拔高度约3000-4000米;再次是四川和其它地区,虫草的品质就较差了。色泽也各异,以虫草眼睛的颜色最明显。西藏那曲所产虫草眼睛颜色为棕色,青海玉树和果洛所产虫草眼睛颜色为黄色,川草和其它地区所产的草多为红色。客户在购买虫草时通过色泽的差别很容易就能辨别其产地。

那曲冬虫夏草相比其他虫草具有以下特点:

1.西藏那曲虫草虫体表面色泽黄净,不论虫体大小,色泽均一致。其他产地虫草色或淡,或泛红而灰白。另外,西藏那曲所产虫草眼睛颜色为棕色,青海玉树和果 洛所产虫草眼睛颜色为黄色,川草和其它地区所产的草多为红色。客户在购买虫草时通过色泽的差别很容 易就能辨别其产地。

2.西藏那曲虫草无论虫体大小,看上去均显得粗肥匀称,尾宽长至少5cm以上。其他产地的虫草虫体细瘦且尾细短。

3.西藏那曲虫草虫体和尾皆透亮油润,有股浓酥油的香味。其他产地的虫草香味极淡,甚至只有草味,且无油润感。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那曲虫草”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那曲虫草

西藏那曲地区冬虫夏草产业发展保护管理协会

9184154

冬虫夏草

八.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克什米尔山羊绒

山羊绒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是一种珍贵的纺织原料,国外称其为“纤维的钻石”,“软黄金”。山羊绒是从山羊身上梳取下来的绒毛,其中以绒山羊所产的绒毛质量为最好。

九. 山东省 淄博 桓台县 荆家四色韭黄

荆家四色韭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荆家四色韭黄主要分布在荆家镇东孙村附近,现有种植面积1600亩。

特定品质

叶尖呈紫色,其下分段呈绿色、黄色和白色四种颜色,色泽艳丽,非常美观。由于生产过程复杂,环境条件独特,植株生长缓慢,干物质积累多,几乎不产生纤维素,水分含量又少,荆家四色韭黄营养丰富,素有“不老草”之称,具有纤维少、香味浓、口味佳等特点,生食清香扑鼻,熟食味美爽口,凉拌烹饪均有助于人体消食化气,具有较高的食用、医用、养颜和保健价值。

文化典故

荆家四色韭黄已有150余年的栽培历史,是清朝时期朝廷贡品。1866年,以种菜为生的荆家东孙人孙景礼、孙景谊兄弟二人,在寒冷的冬天偶然发现苇毛苫下的韭菜地内有几棵韭黄破土而出,遂受启发培植四色韭黄而得以流传,俗称“孙氏韭黄”。据《新修桓台县志》载:“县内荆家镇东孙村孙景礼与孙景谊, 以农圃种植蔬菜甚著成效,冬月鲜韭为桓邑著名土产,栽培法即兄弟所首创,邻里仿效之,获利,现已扩至数千户。饮水思源,景礼殆其鼻祖。”新中国成立后,荆家四色韭黄多次进京参展。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