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揭阳有什么特产呢 揭阳特产哪里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揭阳有什么特产呢 揭阳特产哪里最好更新时间:2023-08-05 17:27:27

一.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普宁炸豆腐

烹饪方法:

1,将韭菜切粒,放置碗中,洒少许盐,冲入开水,待凉备用。

2.取一小锅(家庭用方便节油),油温高热时放入豆腐。这样豆腐外表会很快凝结不易散。

3.豆腐放入后不需即刻翻动,直到豆腐炸至微黄,翻面炸至两面金黄。

4.如最后一张图片的颜色,就可以起锅了。

二. 广东省 揭阳 揭东区 东寮芋头

东寮芋属槟榔芋,盛产于揭东县玉湖镇东寮村。

东寮芋个大,产量高,肉质松,味香浓。可烹制芋泥,翻炒芋和红烧芋等。每年中秋前后上市,运销香港、东南亚等地。许多侨胞回乡专程寻找东寮芋头,食后称其确属芋中极品。

东寮芋产于玉湖东寮村,故名,其种植历史已有300多年。据民国24年(1935)雪影先生的《潮梅现象·揭阳物产》中所记载:“芋,揭阳产……著名产地为东寮乡,因其出产之芋,比别处所产者,大而适口,味香而松,故有东寮芋之声誉。东寮芋每株之收量,可达十二三斤,其芋头之大者每株六七斤。”这足见东寮芋早已驰名。昔日的每株“可达十二三斤”如今已可达五六十斤乃至上百斤。1959年上了中国农业展馆展出的那一株竟达120斤,最大芋头也已不是六七斤,而是20多斤。

东寮芋有其自身特色,橄榄型,肉质结构细密,红筋少,熟芋整体酥松无暇。东寮芋用于桌席可采用蒸、煮、炒、焖、煎、炸等烹调方法,做成反沙、蜜浸、芋泥、芋头粿、鱼头芋等美味佳肴,是潮汕人过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节料。东寮芋不仅内销广东各地,还远销东南亚诸国,饮誉海内外。

三.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普宁抽纱

普宁抽纱,是潮汕抽纱的名产地之一,素以工艺精巧,图案新颖,品种多样,规格齐全而著称,早在清末民国初便驰名海外,迄今已有近百年生产历史。

普宁抽纱起初是揭阳、潮阳县的边邻乡传入本县洪阳、南溪、广太一带乡村的。1930年初,普宁始有经营抽纱业的商号。1934年至1941年,潮汕抽纱进入全盛时期,普宁加工投放区也由原洪阳、南溪、广太扩大到赤冈、大坝一带,本县抽纱二、三、四盘商有成美、源泰、桂源、光记、和源、灿华、惠记、存记、集德成、德记等十多家,从业抽纱女工近2万人。生产厘、辫、人字辫、楼梯辫、杜龟、硬挽郎、含纱郎等工艺手巾品。

1956年,普宁抽纱业把集德成、成美、德记、明合四家私营商户纳入国营经济,抽纱业便得到稳步发展。

普宁抽纱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培训女工,涌现出一大批心灵手巧的抽纱能手,品种不断创新,工艺日益精湛。主要工艺品种有:手绣品、手编织品、机绣品三大类。产品主要有台布、手巾、枕袋、被垫套、盘垫、杂件、服装等90多种。手巾是历史传统产品,过去只能生产轻工低档手巾,现能够生产法丝、竹丝等高档手巾。一条13ⅹ13英寸法丝手巾,按照精心设计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各种针法,制作花窗、草鞋挶、帆目、辫仔、对丝(厘)、硬挽郎、垫绣、半畔梅、蟹搓梅、关刀叶、通叶、橄榄叶等各项工艺,组成一幅精细的“满江图案”,工艺高超为前所未有。

台布是60年代初新发展的抽纱产品,经不断创新,主要产品有:棉布拼方垫绣台布、通花台布、华美花边台布、棉布签墘厘绣台布、棉布对丝平绣台布、棉布机绞墘绣台布、棉麻垫绣台布、棉麻刁绣台布、棉布平绣镶通花台布、棉布平绣镶华美边台布、棉布机锈镶华美花台布等30多种,特别是1980年试制成功的“华美花边”新产品,深受外商好评。近年来,华美花边产品在国际市场特别畅销,成为供不应求的热销产品。为解决供求矛盾,本县增设华美花边厂,逐步解决配套以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机绣是1980年发展的新工艺,至1988年,本县先后被汕头市抽纱公司批准为机绣生产定点企业有:流沙机绣厂(流沙镇办企业,县首家机绣厂)、普宁县抽纱公司附属机绣厂(设洪阳)、流沙镇城北机绣厂(设马栅村,属个体企业)、普宁县抽纱公司机绣厂(县城)等四家厂,厂内工人977人,主要设备有近千台多功能电动车和缝衣车。1988年全县机绣品出口达1500多万元。

普宁抽纱经不断创新,品种增多,规格齐全,工艺日精,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和赞赏。1985年和1986年,本县分别有广太镇山前村抽纱女工李少云赴瑞士、赤冈镇赤冈山村抽纱女工李纯玉赴日本作抽纱手巾技艺表演。普宁抽纱产品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

自1956年至1987年,普宁抽纱供货出口总额22893万元,平均每年出口额715万元,最低年份出口41万元,最高1987年出口3133万元,为国家创汇764万美元,成为本县外贸出口的拳头产品。为适应抽纱生产发展,全县建立25个镇(场)抽纱厂、机绣厂,村设立抽纱放工场(组)522个,机绣加工点85个,从事抽纱生产女工达7万多人,其中机绣女工6940人,抽纱已遍布全县各地。

1984年,普宁县抽纱公司经国家经委、对外经济贸易部、轻工业部联合审查合格,发给生产许可证,成为生产出口抽纱的定点专业企业,主管全县抽纱出口商品的生产和管理。1986年,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授予普宁县抽纱公司为“积极提供出口货源,年创汇100万美元以上的广东省出口生产体系基地企业”。(作者:林生瑶方思良占明强时间:1988年12月)

四.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普宁红糖

普宁红糖

红糖,营养丰富,含有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质、氨基酸和其它有机及无机物质,且具有甘蔗芳香等特殊风味,是人民生活的常用品。

普宁县是红糖主产地,制糖历史悠久。解放前,糖寮遍布全县各地,凡有种甘蔗地方便建有土糖寮,而以南径、麒麟最多,且高产、优质、产糖率高。如1964—1965年榨季,南径社有红糖寮82个,共榨蔗38900吨,红糖总产量4714.5吨,产糖率12.12%。

普宁县所产红糖,历来以质优、色美、耐储存、便运输而誉满省内外。普宁红糖为金黄色,鲜艳纯一,干爽松散,杂质少,具有独到香味。解放前有名牌产品“上提青”,远销上海、天津等地,深受人民欢迎。

本县拥有一批煮糖技术能手,经常被聘请到省内外指导煮制红糖,如1964—1965年榨季,仅南径公社就派出50多名煮糖师傅到海南、湛江、惠阳等地传授煮糖技术。(作者:方时圆时间:1988年12月)

五. 广东省 揭阳 揭西县 河婆擂茶

河婆擂茶

河婆擂茶是具有客家特色的传统食品。先把茶叶、花生、芝麻等放在擂缸里擂成酱,加少许食盐(亦可加糖),后将沸水冲进缸里,

即成擂茶。食擂茶,是把擂茶舀进大米饭里,混成粥状,加上虾米、花生、

葱、韭菜、大蒜、萝卜干等炒熟配料。配料可按各自口味选择,少则三、五种,多则二十余种。还有一种是用擂茶泡“甫米”,叫“甫米茶”。正月初七,习惯用七种蔬菜泡擂茶,叫“七样菜茶”;元宵那天,习惯用十五样蔬菜泡擂茶,叫“十五样菜茶”。擂茶芳香可口,风味独特,能增进食欲,提神醒脑,可作正餐,也可作点心敬客。

六. 广东省 揭阳 惠来县 隆江菜脯

即萝卜干,晒干的萝卜。

与潮汕咸菜、鱼露并称“潮汕三宝”。因萝卜在潮汕俗称“菜头”,故称“菜脯”。

萝卜本来就是有益的蔬菜,它所含的维生素B极为丰富,铁质含量很高。所以萝卜干也是最不起眼最便宜但却是最好的养生食物,它的铁质含量除了金针菜之外超过一切食物。

产品特点:咸香脆口,消食开胃

食用方法:

1、洗净撕开,直接送白粥,常于早餐食用;

2、作潮菜配料,如切片加鲜虾做汤,有龙舌凤尾汤之美称,更常用于配鱼或肉烹煮;

3、与鸡蛋一并煎至成饼状,即潮汕名菜“菜脯蛋”

4、保健食用,有开胃消食,消风行气之效。

现在,潮汕菜脯经过加工,已经成为地方特色的送礼佳品,海外华侨回潮汕探亲回去时,最喜欢带去家乡的菜脯。

七. 广东省 揭阳 榕城区 揭阳酱油

揭阳酱油,在潮汕是出名的调味佳品。它以工艺精湛、质量超群的风味独特而著称。

揭阳县的酱油生产有悠久的历史,三十年代,县城榕城镇有二十多家酱油作坊,其中要算“杨财合”一家最为闻名。因其生产的酱油鲜甜浓香,久藏不腐,特别是杨财合酱油精,更是誉贯潮汕,畅销东南亚各国的名牌货。它除精选优质大豆作原料外,还要经过十六道工序的严密操作过程才能制成。“杨财合”这个商号,最先是榕城商人杨丰经营的。在他去世后,“杨财合”商号一分为三,他的三个儿子各立“炉灶”,三家叫法不同,但都离不开“财合”二字,生产工艺也都继承其父衣钵,故酱油风味保持不变。解放后,榕城原二十余家酱油作坊合并组成揭阳酱油厂。饶有风趣的是,合并后很久一段时间,原座落在榕城韩祠路的“杨财合老铺”,已改为韩祠路酱油门市,同其它酱油门市一样,出售的都是同家酱油厂统一生产的酱油,可是,前来这个门市购买酱油的人比别的门市都多。现在揭阳酱油厂生产的酱油,仍然保持着揭阳酱油原来的独特风味,酱油产品有大众油、二级油、加料油、鲜味油、优等油、老抽、豉油精七种,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八. 广东省 揭阳 揭东区 坪上绿茶

玉湖坪上、新亨五房是盛产绿茶(炒茶)之乡。该处所产绿茶醇香耐沏,特有的风味,驰名海内外,出口东南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泰国建交之时,应泰国政府要求,供应坪上、五房绿茶。

坪上茶丛矮而多枝,芽微红,部分小的称米碎茶,茶汤淡黄似花生油,醇甘爽口。五房茶丛偏高枝疏,叶片大而芽带青,茶汤浓而微苦,回甘力强。

坪上绿茶溶脂助消化,“老炒茶”具有消痰化淤、治气管炎之功效。

九. 广东省 揭阳 揭东区 “石牌红”番薯

“石牌红”番薯

揭东县炮台镇石牌村一带,生产一种肉质金黄略带红色的番薯,谓之:石牌红。用其制成佳肴(去皮、切条、浸水、拌糖、煮熟),颜色金黄鲜艳,十分悦目;味道甜中含甘,异常适口。近年来,不独潮汕,广州等地的酒楼也有此菜肴面市,甚至在港澳及东南亚也是声名大噪。

“石牌红”的烹调有独特之处,把薯洗干净去皮,雕削成莲花状,泡浸水中十分钟,捞起后,配以白砂糖,慢火煮之,薯块不散,表层裹着糖纱,色泽鲜红,嚼之柔软爽口,清香四溢。许多到过砲台镇的国内外嘉宾,都喜欢寻觅品尝,一饱口福。

十.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普宁青梅

普宁青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普宁青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普宁青梅”是指产于广东省普宁市的青梅,是该市,普宁市是全国闻名的水果之乡,全市2008年有青梅种植面积16.3万亩,年产量3.5万吨,出口量2.8万吨,种植面积、总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县(市)级首位,1995年4月被中国农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梅之乡”,同年4月,广东省又确定在普宁建立“中国青梅种质资源基地”。.1997年被第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并被载入《广东省优稀水果图谱》。.2008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对“普宁青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种植历史

普宁有传统种植青梅习惯,栽培已有700多年历史。建国前青梅主要分布在高埔河、梅林河、大坪河流域的自给型零星少量面积种植,并有“高埔河沉船、酸了龙江”之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普宁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确立了特色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了南阳山区乡镇和铁山山系二大青梅栽培基地的建设。高埔、船埔、大坪、梅林、大坝镇和后溪乡、大坪农场、马鞍山场等15个乡镇场开始大面积种植青梅。.

自然条件

普宁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22℃,12月份平均温度15℃,1月份13.5℃,无霜期352天,年均降雨量2126.9毫米,微丘红壤土,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这些优越生态环境是优质青梅种植的理想区域。经过长期发展,成为普宁市最大宗水果,基本形成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商品化生产格局。.

生产加工

普宁果梅加工制品品种丰富,主要有干湿梅、咸水梅,蜜饯类有蜜梅、酥梅、陈皮梅、情人梅、相思梅、甘草梅、话梅等,还有梅酱、梅酒、梅汁等三大系列几十个 品种。其中“酥梅”以其色泽雅观、肉质酥脆、品质上乘,具有原果风味而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被外商誉为“凉果之珍品”。普宁青梅制品80%以上出口,产品畅销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俄罗斯以及港、澳、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普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主要品种

普宁青梅优良品种有10多个,其中主栽种的优良品种有软枝大粒梅、大青梅、白粉梅、黄枝梅、软枝乌叶梅、青竹梅、软枝大青梅和矮白梅品种等。.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普宁青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普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普宁青梅产地范围的函》(普府函〔2007〕19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普宁市所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