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黔东南本土特产 黔东南州有什么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黔东南本土特产 黔东南州有什么特产更新时间:2023-08-09 22:42:23

一.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榕江县 榕江脐橙

榕江脐橙是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的。榕江县脐橙品质甚优,个大色鲜、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维生素。2008年榕江“五榕”牌脐橙获得了“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银奖”、“贵州农产品加工特色产品金奖”等称号。

榕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4摄氏度,生态环境无污染。榕江县抓住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建设带来的交通区位优势,着眼建设泛珠三角地区和东南亚市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按照“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大县”的发展思路,规划实施以脐橙为主的10万亩优质果品基地,目前已建成优质脐橙基地4.2万亩,半数基地已达到盛果期预计今年产商品脐橙500万公斤,预计收入2200万元,脐橙已成为榕江县农民增收亮点。

榕江县自2001年着力发展脐橙产业以来,先后引进了美国纽荷尔脐橙、日本清家脐橙、委内瑞拉红肉脐橙等品种。特别是从美国引进的纽荷尔脐橙品质甚优,不仅个大色鲜、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维生素,而且具有降低胆固醇、分解脂肪等功效,相继荣获“贵州省优质农产品”和“首届贵州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名牌农产品”称号,并通过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7年获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银奖,2008年获贵州省农产品加工特色产品金奖,有“中国第一橙”之称。

二.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天柱 远口发豆腐

远口发豆腐

地:

天柱远口镇

主要成分:

蛋白质80%,

脂肪16%,

山泉水1%,

茶油3%

艺:

精选优质大豆--浸泡--制浆--成型--切片--油炸--包装

征:

天柱远口"发豆腐",是当地千年发间传统食品,用优质大豆,环保天然山泉水,特

山茶油,采用祖传工艺精制而成.品质优良、柔软香酥、口感好、营养丰富,是美味佳肴的一道特色菜.是家庭、食堂、酒店、宾馆、招待客人的宴席佳品.长期食用可降血压、血糖、减肥,对人体机能起调节作用,是馈赠亲友的健康食品.

保存方法:经高温灭菌,真空包装,常温下保质期60天

三.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天柱 天柱脐橙

天柱脐橙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的。天柱脐橙果面光滑,果形端正、整齐,果质丰富,果肉化渣柔软,酸甜适度,风味浓郁,耐贮性强,品质优良。

天柱县适宜发展优质脐橙生长面积达8万余亩,现有天柱“清水江”牌脐橙基地面积1.25万亩,挂果1780亩,产量800吨,天柱独特的气候因子与其它脐橙产区相比主要特点是:天柱脐橙耐贮运,在普通通风库贮藏90-120天品质不变,而其它脐橙产区的脐橙只能贮藏30-50天。

天柱“清水江”牌脐橙属贵州省优质农产品,经专家抽样实测,天柱脐橙平均单果重226.4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3.5%,富含微生素C等多种微量元素,且果面光滑,果形端正、整齐,果质丰富,果肉化渣柔软,酸甜适度,风味浓郁,耐贮性强,品质优良。

四. 贵州省 黔东南州 丹寨县 丹寨蜡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丹寨蜡染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丹寨蜡染

丹寨蜡染被称为“东方第一染”。

丹寨排调山沟沟蜡染艺术家王阿勇曾两次到美国,进入白宫等地表演,受到极高赞誉,其多幅蜡染作品被美国白宫收藏。她还应邀赴过美国总统里根的家宴。如今的王阿勇,已在县城建房,经营着“东方第一染”专卖蜡染小天地。

在她的专卖店里,我们看到她和美国总统里根合影的放大照片,另一面墙壁上,王阿勇的蜡染制品古色古香,有极浓的乡土味。难怪在美国表演时,她做的一幅蝴蝶妈妈怎么样生12个蛋,12个蛋又怎么样变成12个人,然后才有苗家的民间传说绘成蜡染画。当两只花蝴蝶翩翩起舞,在布面上清晰出现时,老外们掀起了阵阵欢呼。

传说,在很古的时候,一位苗族姑娘在漂染土白布的时候,不小心把一罐蜂蜡打泼在白布上,白布漂染洗净后,出现了白色龟裂的美丽的花纹。聪明的姑娘领悟到蜂蜡能防染,于是她用蜂蜡将花卉、虫鸟点绘在白布上,浸染成花布做成衣裳。她身穿这套衣服在芦笙场上亮相,轰动整个芦笙场。各寨的姑娘都来向她讨教,随着该艺术的广泛传播,逐渐形成了蜡染艺术。

可追溯到远古的丹寨县苗族、水族妇女制作的蜡染制品,大多取材于大自然的花卉、虫鸟、鱼虾和民族的图腾龙、凤等,造型夸张,极富想象力,广泛用于壁挂、窗帘、桌布、背包、服饰等,既有很高的艺术性,又有很好的实用性,是收藏和馈赠亲友的好礼品。

王阿勇和杨芳都是排莫苗寨走出的蜡染奇人,扬武乡排倒、排莫和排调镇远景蜡染,是丹寨县蜡染艺术的杰出代表。排莫村苗族,是至今保存完整的鸟图腾部落,依然保持着制作蜡染工艺的传统习俗,在他们的蜡染作品中,溶入了苗族人民对自然、对动物和人本身的感悟,鸟图腾以种种不同的图案隐射出来,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中央电视台近期到排莫拍摄了《最后的鸟图腾部落》专题片。排莫等地的“白领苗族”,擅长于蜡染工艺,并将古朴的工艺与现代手法相结合,作品具有很浓厚的现代气息。排莫艺人杨芳,曾到香港等地表演,作品被抢售一空,备受欢迎。杨芳如今已迁居到乡政府所在地朱砂村,开了一家蜡染工艺厂,意欲把苗家的蜡染艺术发扬光大。

五.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镇远烤烟

镇远种植历史悠久,现年均种植面积3万余亩。亩产烟叶157公斤,其中上等烟叶占79.19%,年均亩产收益580元以上。规划建立优质烤烟生产基地5万亩,实现年产值2300万元以上。

六.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雷山县 苗族芦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芦笙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省雷山县苗族居住区村村有芦笙,是芦笙的重要产地。芦笙制作工匠分别居住在雷山县丹江镇的排卡村、方祥乡的平祥村和雀鸟村、桃江乡的桃梁村和年写村,这些村寨都位于大山之中,交通极不方便。

制作芦笙,除了要懂得一定的乐理知识外,还要具备物理知识,了解力学原理。芦笙种类较多,音质各有区别,形体大小也各有不同,要做出合乎需要的芦笙,首先要求制作工匠有长期的制作经验。苗族传承芦笙制作技艺的师傅只用风箱、锤子、黄铜、斧子、凿子、锯子、钻子、苦竹、桐油和石灰(有的已改用乳胶)就能制作出精美实用的各式芦笙。雷山地区制作的芦笙音质纯正,外表光洁美观,极负盛名。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苗族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古朴性。芦笙制作技艺历来都由师傅亲手教授,无文字资料留存,且技艺考究,传承比较困难。

七. 广东省 汕头 龙湖区 东南鹌鹑

东南鹌鹑

新溪镇东南村饲养鹌鹑已有近20年历史,积累了一定经验。全村有鹌鹑饲养户130多户,常年保持鹌鹑存笼量150万只,年产鸟蛋3200吨,出售肉鸟600万只,年产值2520万元,创纯利620万元。

八.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台江县 台江腌鱼

台江腌鱼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的。台江腌鱼,鱼刺已软柔,鱼内甜辣、咸各味兼有,食之别有风味。

台江腌鱼是苗家待客的传统佳肴。它色鲜味浓,吃起来爽口畅心。苗族人民习惯在稻田里放养鲤鱼,将捕捞得的鲜鱼洗净,剖开取其内脏,然后撒上适量的盐和辣椒粉,再和上花椒面等佐料浸渍,置于烟火上烘至半干,再把备好的甜酒抹上,或糯米粉放在鱼上面,一层鱼一层甜酒糟,装进坛内盖好,封严。等到半月以后,就可取出来用油煎吃,也可生吃。隔年腌鱼,鱼刺已软柔,鱼内甜辣、咸各味兼有,食之别有风味。

九.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天柱 天柱腌鱼

产地:中国贵州。

历史:腌鱼原名糍鱼,是侗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菜肴,至今已有二百数十年历史。《贵州通志风俗》记载:侗族人民“每年夏历十一月寅日为岁首,必备酒脯,糍鱼祀祖,击铜鼓,吹芦笙竟日。”腌鱼可长期贮存,风味独特。

特点:用鲜鱼腌制而成。成菜鱼肉鲜嫩,香味浓郁,鲜香入味。

工艺:将鲤鱼或草鱼宰杀,去内脏,浸漂。净木桶用韭菜擦拭,进行消毒和去除木腥味。将糯米饭、辣椒面、米酒、生姜、大蒜、花椒、土硝,同浸漂出来的盐水混合拌成腌糟,铺在桶底,约3.3厘米厚,将适量腌糟塞入鱼腹内,并用腌糟擦拭鱼皮,立即装入腌桶。每装一层鱼,面上覆盖一层腌糟,用手扒平压紧,上面铺上水芋叶或棕叶、笋壳叶,再压上草帘,腌制一个月即成。( 天柱县)

十.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榕江县 榕江米粉

凡到榕江的人,如若不吃上一碗“榕江米粉”,可说是虚此一行。

榕江米粉产生的年代较长,至今约有250年历史。它的制作方法是:先将黏米浸泡透水,磨成米浆,再舀取适量米浆,用开水兑热,调成米汤状(俗称“熟欠”)。兑欠是制粉的关键,欠不熟,粉无精丝(即不韧),因此,一定要将“熟欠”与米浆拌匀(各一半),边兑边舀。制粉时,先烧开一大锅水,再将已兑好的米浆用小瓢舀进“酿粉盘”(用薄锡皮制成,直径约30厘米,边高约3厘米),晃动粉盘把米浆铺匀在盘底,迅疾地将粉盘放在滚开的水锅内盖严,几分钟后开盖,渗一瓢冷水,取出粉盘,以盘中粉起大气泡为好。锅盖一揭,气泡随之下塌,趁热用筷子沿粉盘边沿划上一圈,用手轻轻地拉开盘内粉片一角,待其粉片离盘约三分之一后,搭在一根洗净擦干的竹竿上晾干水气,折叠好,便成了米粉。

曾有人欲将榕江米粉打入凯里市场,结果败兴而归。究其原因,与那里的水质有关,这就更显得榕江米粉的独特了。

榕江米粉有多种吃法,较为常见的四种:一是汤粉,二是炒粉,三是卷粉,四是凉拌粉。每种吃法都以个人喜爱和按季节而择选。汤粉是四季皆宜的。冬春季节较冷,人们多爱吃炒粉;而夏秋天气炎热,人们则喜吃卷粉和凉拌粉。

卷粉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但配料十分讲究:如将瘦肉、窝笋、竹笋、干豆腐等分别切为小四方块,炒熟备用。先从粉盘上剥下来的圆盘粉,平铺于桌上,根据需要,从中划破成若干小块“三角”形,然后用汤勺把配料舀放到粉片内,包裹起来,成一小长形圆筒状,便成了卷粉。吃卷粉也有两种:一种是吃热卷粉,即把包好的卷粉置于小蒸笼内蒸热,这种吃法,一般在冷天。它的特点是通过蒸热,包在粉内的各种配料的香味能渗透于粉皮里,加上蒸后的粉片韧性更佳,吃起来更感到可口、舒服;另一种吃法是冷吃,这多在热天。热天吃上凉卷粉,心里有股凉悠悠的感觉,起着解热消暑的作用。这两种吃法都有个共同点,即卷粉放于碗里后,用剪刀将其剪成小节的卷粉,然后,淋上酱油、豆腐卤水、酸醋、撒上葱花、姜米、辣椒面,边拌边吃。

凉拌粉属夏季消暑饮食,制作更为简便。将粉切成粉丝后,置于碗中,放上盐巴、辣椒及配料(炒熟的肉丝、肉末、肉片和开水烫过的绿豆芽、豌豆尖,以及葱花、生姜、胡椒面、酸醋、味精、盐巴等,拌匀即可食用。尤其是盛夏,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当人们不思吃饭时,常以凉拌粉来取代正餐,是最舒服不过的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