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宁海特产美食排名前十名 宁海小吃推荐必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宁海特产美食排名前十名 宁海小吃推荐必吃更新时间:2023-08-10 14:33:17

一. 浙江省 宁波 宁海 宁波杨梅

产品名称:宁波杨梅

产品产地:宁波

产品特性:味甜汁多

产品简介: 宁波山区多有杨梅,而慈溪横河镇境内的杨梅被认为质量最佳,横河杨梅又以荸荠种为上品,其果大,核小,成熟时呈紫黑色,味甜汁多。杨梅外表颜色有紫黑色、乌红、白色几种。“夏至杨梅满山红”,夏至前后是杨梅成熟期。杨梅营养丰富,还有药理作用,杨梅浸白酒,称“烧酒杨梅”,炎炎夏日喝几口杨梅烧酒,能消暑开胃,气舒神爽。

产品历史:还有余姚“鹤顶”牌杨梅,宁海城关镇白峤大木叶品种的杨梅也不逊色,白峤杨梅历史悠久、个大、色乌、清香而味甜,且摘下来保质期比慈溪杨梅要长,是浙江省优良地方品种。杨梅好处多多,故苏东坡以为“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

二. 浙江省 宁波 宁海 宁海土鸡

宁海土鸡---放牧于无工业农业污染的绿色环境,充分利用宁海县当地的山区、半山区及四园(桑园、茶园、果园、竹园)自然资源优势,采用多种生态环境的放养模式,以最佳的放养方式和采用科学的配套综合疾病防治技术进行饲养管理。

宁海土鸡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产品标准进行管理,放养场地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选择。在饲养期间,苗鸡能完全适应外界环境后即在户外进行放养,食以虫草为主,适当补喂由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开发的宁海土鸡专用饲料,饲料中以纯天然中草药和活性物质替代抗生素,放养时间在4个月以上。

宁海土鸡外形美观,体型紧凑,大小适中,尾羽高跷,体呈元宝型,胫细,全身羽毛、胫、趾、喙为黄色。胴体表皮呈淡黄色,丰满,切面光亮,有弹性。宁海土鸡风味独特,食用肉质细嫩,鲜香味浓郁,味美可口,汤汁透明无混浊,营养价值极高。

宁海土鸡以其“优质、经济、安全”特性,得到了消费者青睐和有关部门的肯定,产品除稳占宁波市场鳌头外,成功打入了上海、杭州、温州、江苏、福建等地,宁海土鸡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绿色农产品、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金奖、第二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宁波市名牌等16项荣誉称号。

三. 浙江省 宁波 宁海 流黄青蟹

中文名称: 流黄青蟹

简介

蟹是人间美味。曾有: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为第一。“含黄伯”即是金秋时节的螃蟹。

但是,最早人们对全身披甲、张螯舞爪的螃蟹,望而生畏,当然不会想到去吃它。所以鲁迅先生有云,第一个吃蟹者,堪称为英雄。传说在汉朝时,有一个县闹蟹灾,遍地都是螃蟹,连田里的庄稼都被糟蹋了。这使那个县的县官焦忧异常,如何灭蟹消灾呢?他想了冒险吃蟹的办法,于是召集乡里,捉蟹烹煮,并带头剥食。这一举措传开后,百姓仿效,以蟹代粮,结果不仅消除了蟹灾,而且尝到了蟹的美味,螃蟹也因此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

以上说的蟹 是产在淡水里的,还有产在海里的一种叫“青蟹”,又称“(左虫右寻)”,是我国珍贵海产品之一。青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兼有滋补强身之功效。尤其是雌蟹,被我国南方人视作“膏蟹”,有“海上人参”之称。青蟹盛产于温暖的浅海中,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的沿海等地,江浙一带尤多。宁波状元楼的“流黄青蟹”,是具有代表性的宁波名菜。蟹鲜,肉肥,外形美观,被食客誉为席上一绝。

产地: 宁波 浙江

类别: 菜

制作方法

【原料】

青蟹(或白蟹)1000克,鸡蛋3个,葱段姜片各少许,面粉50克,生油100克,黄酒25克,精盐10克,味精2克,水淀粉20克。

【制法】

(一)将蟹洗净,除去爪尖和脐盖,剥开蟹壳,挖掉胃囊和两边的水蓑衣,清洗 沥干,斩切成块,大螯用刀背拍松,撒上面粉待用。

(二) 将锅在旺火上烧热,用油滑锅后,锅里放生油50克烧热,再下葱段、姜片煸出香味后,推入蟹块,煸至蟹壳变色,即加黄酒、白汤(250克)、食盐、味精,烧3分钟后,用水淀粉勾芡,同时将打散的鸡蛋液慢慢地淋入,边淋边用铁勺在锅里搅拌,使蛋液均匀地分布在蟹块上和卤汁里,加入熟生油出锅装盆。

四.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苏派美食

苏派美食

五.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顺德美食

顺德民丰物阜,县人自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加以外出经商、作官人多,不断传入外地的制作经验,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饮食习俗。早在清代,就有“凤城食谱”的名目,菜式烹饪成为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人称道“顺德乳蜜之乡,言饮食,广州逊其精美”(梁介香《凤城梦游录》)。及至近世,“食在广州,厨出凤城”的说法,得到外界公认;广州、香港、澳门以及海外粤人聚居地的酒楼餐馆,多喜标榜“凤城(大良)名厨”以广招徕。顺德厨师特别擅长清蒸河鲜(海鲜),小炒菜式也很到家,充分体现鲜、嫩、爽、滑、香的特色。招牌菜式如“水鱼(甲鱼)三味”:甲裙加杞子、桂圆、冬菇、瘦猪肉清炖,头、尾和爪红烧,肉切薄片配冬笋或菜胆生炒。一只甲鱼因应不同部位可制作出多样的风味。“炒水蛇片”:水蛇剥皮起去骨后切片。配鲜笋、碗豆等菜料生炒。极其鲜美爽滑。“野鸡卷”:肥、瘦猪肉分别切片,拌生粉及其他佐料,卷成圆筒形蒸熟后切成棋子状。再油炸成金黄色上碟,以汁淮盐蘸吃,甘香可口而无肥腻之感,是佐酒的上等菜式;“大良炒牛奶”将鲜牛奶混和鸡蛋清,加入蟹肉、虾仁、鸡肝粒之类炒制而成,鲜嫩软滑,浓郁可口。是中国烹饪技术中软炒法的典型菜例。其他如褪骨大鳝、六味烩长鱼、乐从鱼腐、均安鱼饼、龙江米沙肉、虾饼、大内田鸡、凤城酿节瓜、酥炸春花肉等,都制作精细,独具特色

在吃法上,地方特色鲜明又大众化的,为淡水鱼的烹饪,方式主要有全食、块食、片食、拆食、剁食、酿食、生食和腌食八种

全食是制作时去除内脏、鳞、腮而保留鱼的全形,制法又可分蒸、煎、炸三种。加姜丝、葱丝、料酒、食盐蒸熟再淋豉油熟油(经煮沸的花生油),名“清蒸”,以鲩(草)、鲮、鲫鱼为主。煎炸则各种家鱼均可,一般在煎、炸后加酒、豉油及少许调料再蒸或炆,可免燥热上火,又别具滋味。先炸后炆称“红烧”,与“清蒸”并为两种常见的制法。如将抹盐蒸熟的鱼(以鲩鱼和鳙鱼为主)配上酸荞头丝、酸姜丝及酸甜芡法汁,则为“五柳鱼”,也很常见块食是将鱼带骨切成骨牌大小,调味后以生粉拌匀,放进沸汤锅内浸熟,蘸豉油熟油和姜丝、葱丝吃,香滑可口,俗称“浸滑鱼”

片食是将鲩鱼或大头鱼(鳙鱼)的脊肉起出,切片,以筷子夹持在沸汤锅内灼片刻,再蘸豉、熟油和姜丝、葱丝吃,俗名“鱼片打边炉”,是最方便的一种吃法。若拌蛋清等配料猛火炒之,名“炒鱼片”;若将鱼片拌少许姜丝、葱丝加入白粥稍烫片刻,名“鱼片粥”

拆食是将大头鱼的鱼头稍煎之后,放进沸汤中浸熟,取出去骨,放汤加配料制成羹,名“鱼云羹”。将整条大鱼浸熟后去骨拆肉煮粥,名“鱼蓉粥”。

剁食是将鲮鱼(鲩鱼、大头鱼亦可)的脊肉剁至糜状,加配料和挞至起胶,再捏成丸状,名“鱼球”,蒸熟或沸汤浸熟均可,又可配其他佐料煎、炆、炒、炸、皆成美食

酿食是将整条鲮鱼连头带皮完整剥出,取其肉剁糜,掺上猪肉料、冬菇粒、虾米等配料,调味后酿回皮囊内,回复原型,煎或炸熟后略炆即成

生食俗称"食鱼生",取鲩鱼(鲤鱼亦可)脊肉去皮及皮下红肉,抹干后以快刀切成蝉翼般薄片,再加入姜丝、葱丝、炸榄仁(或炸花生、炸粉丝)、酸荞头丝、蔬果(雪梨、莲藕之类)丝、熟盐末、花生油和芝麻油,拌匀生吃,味道鲜美爽滑。但由于容易感染寄生虫病,近年已不如过去盛行

腌食实为制作鱼干,将扁鱼(鲢鱼)、鲮鱼去除内脏和鳃、鳞,以适量食盐腌一夜后吊起吹至半干,里外再匀涂一层乌酱晒干,蒸熟佐膳。味道甘香,耐嚼醒胃,比之鲜食,别具风味

此外,有几种传统点心小食也名闻遐迩:一是金榜牛乳,为雪白圆状薄片的咸乳酪,以水牛奶制成,创始于明代,味略咸而甘香,佐粥下饭有坠火功效;二是大良双皮奶,始制于清代,为甜炖水牛奶,碗面覆盖一层鲜奶煮制时形成的薄膜,食味清甜嫩滑,乳香浓郁;三是大良的嘣炒,为面粉拌猪油、南乳、白糖等配料油炸而成的食品,始制于清代,形似金黄色的蝴蝶,过去广东人称蝴蝶为嘣炒,故名;四是凤城鱼皮角,始制于清代,鲜鲮肉刮青加入精面粉搓匀擀薄作皮,鲜瘦肉松、虾仁、韭黄等作馅,包成小巧玲珑的饺子状,宜汤煮、宜干蒸;五是伦教糕,始制于明代,糕体雪白晶莹,爽软滑润而有弹性,食味清甜透凉;六是龙江煎堆,始制于明代,为糯米粉掺和大米粉作皮、爆谷花与炸花生仁加糖浆作馅的球状油炸年宵食品。( 顺德)

六. 浙江省 宁波 宁海 茶院番薯面

茶院"铜岭脚"番薯面,以高山上种植的纯天然红薯为原料,采用独有的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精制而成。无农药化肥污染,不含色素,保持天然本色,该面条具有晶莹透亮、洁净韧滑、晶莹纯净、营养丰富、经久耐煮、不浑汤、不断条、柔软可口的特点。

本番薯面属低热能、低脂肪的健康绿色食品,口感好,风味独特,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是送亲人的最佳礼品。备受宁波、温州等地客商的青睐。该面条晶莹透亮、洁净韧滑。

七. 浙江省 宁波 宁海 凫溪香鱼

产品名称:凫溪香鱼

产品产地:宁波

产品特性:细嫩多油,清香无腥

产品简介: 香鱼,又称细鳞鱼,是宁海凫溪一带特有的名贵鱼类。 宁海香鱼喜生活在底为石砾、多深潭、水色清澈、水流湍急的溪流水域,无腥而带香,食味鲜美。最大体长在200毫米左右,最大体重在200克左右。每年 9-10月集群降河,10-11月便在溪流下游入海口的浅滩石砾急流处产卵繁殖,产卵后亲鱼大多死亡,粘性的卵粘附在石砾上孵化。孵化后的鱼苗随水入海越冬。翌年3月底至5月上旬,幼鱼陆续上溯至淡水溪流中肥育成长。香鱼性成熟期为一年。

产品历史:凫溪香鱼的历史悠久,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进士储国秀所作《宁海县赋》中便有记载。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宁海知县徐恕曾作诗描绘:“凫溪渡日夜捕鱼,王水清波画不如,何事秋风鲈鲶尾,芳鳞三寸是香鱼”。宁海香鱼资源较为丰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工繁殖香鱼获得成功,为香鱼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到凫溪吃过香鱼 后,觉得味美,临走时还带了一些,从此凫溪香鱼就成了贡品。除食用外,香鱼还可作为观赏游钓鱼类。1992年,台湾客商曾来我县钓过此鱼。

八. 浙江省 宁波 宁海 长街泥螺

长街泥螺

长街主产的泥螺亦很著名,长街泥螺肉质脆嫩不含泥筋(肠泥),个体肥大,味鲜美,民间多腌吃,腌制泥螺,以五月抱黄泥螺和八月桂花泥螺为佳。腌制办法是:洗净用盐加草木灰渍死,再洗净涎水灰分,腌制5天后,沥出腌卤煮沸,冷却澄清后复用,加少量食盐,复制1月即可食用。

泥螺也称吐铁,属腹足纲,阿地螺科,是宁海县沿海区域的一大传统产品。

泥螺鲜美醇香,营养价值十分丰富,是菜桌上的上乘菜肴。同时味甘咸,性寒,且具有补肝贤、益精髓、润肝、明目、生津之功能。尤其是我县长街镇生产的泥螺更具有肉嫩、体大、舌软(无沙性)的特点,味道特别鲜美,在沪甬和港台地区享有盛誉,被称为“长街泥螺”。

长街泥螺不仅生长快,而且特别肥壮,大的体大如鲜蚕豆,小的胜过青皮豆,一般160粒至170粒就是0.5公斤。每年可旺收二季,即麦黄泥螺和桂花泥螺,质量前者较优。目前,长街泥螺市场上十分畅销,鲜的每公斤30元,咸的每公斤36元,价格比其他海区泥螺高四、五倍。

过去长街泥螺都是采捕野生资源的,近年来长街地区沿海农民,探索总结出了人工培育泥螺苗的新路子。他们采集深嵌在泥涂中的泥螺蛋(大如乒乓球,肉眼观察内有泥螺籽数万粒),通过围塘蓄水,防浪孵苗,然后再把泥螺放到蛏、蚶塘或专用的泥螺塘中放养。据统计长街地区人工养殖泥螺在面积从1989年10亩发展到1992年的3200亩,1997年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产鲜泥螺750吨,产值2000万元。

九. 山西省 临汾 洪洞 临汾美食霸王别姬

洪洞县靠汾河一带盛产甲鱼。甲鱼即鳖,俗称“王八”,既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品,又是主治阴虚、劳热、骨蒸等病症的良药,具有活血通络、消症化积功效的名贵药材。

当地人用甲鱼作成一道道风味独特的地方名菜。用甲鱼和鸡为原料制作的名菜“霸王别姬”,色鲜味美,营养丰富。

十. 台湾省 云林县 云林美食

云林堪称是台湾民风最淳厚的农乡,境内多为淳厚朴实的农渔村景色。在饮食文化方面,同样具有朴实无华、料好实在的乡土特质,麻糬、豆皮、麦牙酥、当归鸭面线……,完全以地道传统的美味为招牌,不需大肆宣传,食客照样远从南北而至。浊水溪孕育了名扬中外的浊水米,西螺人将其做成好吃的麻糬,其中尤以传承四代的正庄麻糬名声最为响亮;目镜仔麦牙酥乍看之下,与金门贡糖颇为相似,但口味及做法上略有不同;排骨大王除做工一流外,精选肉质鲜嫩多汁的温体猪肉,也是其制胜的关键;魏家当归鸭面线是土库镇上最有名的小吃店,店内仅卖鸭肉面线、冬粉、鸭血等几样料理。( 云林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