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上高县尚高土特产店 上高土特产有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上高县尚高土特产店 上高土特产有什么更新时间:2023-11-18 13:52:38

一.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蒿籽面

“蒿籽面、高粱面、豌豆面”的吆喝声充斥在小城的街巷里,那“面”字儿的尾音逐渐挑得很高,也拉得很长,非常有特色。寻着声音看到了一位胡子和脸被面粉扑成灰白色的卖面人,他是我的朋友老郑。十几年前在阳高压力管厂下岗后,一直蹬着人力三轮车从事一些小买卖,供一儿一女上学。如今,儿女都已上了班,可是老两口勤快惯了,一直没有停下来歇息的意思。老郑老婆卖面皮凉粉,他是猪皮冻儿和蒿籽面交替卖。他看到我后,老远就招呼我带些蒿籽面。同行的同事问我这面好吃不好吃,老郑接话茬高声说:“蒿籽面、蒿籽面,吃了上顿想下顿儿。”最后一个字的尾音仍然是拉得很长,挑得很高。

家乡的蒿子面是在玉米面或是小米面里掺入少许当地野生植物蒿籽粉做成的,也有玉米面、小米面和蒿籽粉三合一的。还有是豌豆蒿籽面的。蒿籽有一种独特的气味,蒿面遇水后具有粘性,往玉米面里掺蒿面,为的是使粗楞疙涩的玉米面筋道起来,因为掺入蒿面,当地人把这种面就叫做蒿籽面。加蒿籽粉的玉米面擀出的面条有一种独特味道,硬朗筋道中带着玉米的香甜。蒿面和玉米面经水拌和,反复揉搓至既软和又有韧劲为止。那时的蒿面比较粗,一般都是就吃就放到捣蒜钵里捣。大约一斤的玉米面只放一小酒盅蒿面就足够啦,放多了根本擀不开。看看蒿面就是要把腐朽变神奇的东西。现在能吃上添加蒿面的拉面就很阿弥陀佛啦,千万别吃上添加化学拉面剂的拉面。想吃正宗蒿籽面当数阳高县城新华街的客顺饭店了。二十多年来,一直经营着蒿籽面。店老板姓苏,陕西西安的老家。他是个特别爱干净的人,干净的程度也许用现代话形容就叫有洁癖,不过这点毛病对于食客来说是最好不过的。老苏这里吃蒿籽面也是甜吃,配套的就是黄豆面酱和咸菜丝。

揉好的蒿籽面用长擀面棒在案板上擀成越薄越好的圆形面片。稍加凉硬后,用面杖卷起,然后来回折叠成下宽上窄的梯形形状,再用薄而锋利的菜刀切成细丝面。本地人喜欢吃原汁原味的蒿籽面,既不打臊又不添加其他任何佐料,最多就个烂腌菜或是腌萝卜丝,吃到最后还要把汤喝了。说到喝汤,有一个很感人的真实故事。那就不得不提一提古城镇的老郝了,老郝今年八十多岁,他一辈子吃了多半辈子蒿籽面。七十年代时,老郝家里又添了一个最小的宝贝女儿。平日里一直是老婆给做饭,现在老婆坐月子,只好自己做饭。家里人口多,老郝按平日的量煮了一锅蒿籽面。仍然是平日的吃法,等孩子们和老婆吃完,他自己吃的时候才发现铁锅里面只剩下汤了。原来自己的老婆经常是喝蒿籽面汤啊!老郝好一阵心酸。于是在家里面宣布:从此以后再穷也要一家人共同吃蒿籽面,剩下的汤再大家喝。果然,老郝家时至今日吃蒿籽面的家规仍然是面共同吃,汤共同喝。

野蒿是一种草本植物,浅绿色的茎杆和叶片上,长满了白色的绒毛,远远的看上去显青灰色。在每一个分枝的顶端开着一朵微型的黄花,花朵非常小,小得近乎无花果一样。不过它的花期却很长,边生长边开花,几乎整个生长季节都在开花。听母亲讲,在那个擀面擀到手抽筋,稀汤面糊灌大肚的年代,蒿籽面却成了一种奢侈品,自然蒿草也成了救命草。母亲虽然在家里最小,和大姨相差三十多岁,但也不是吃闲饭的。那时母亲大冷天常常带着一个布袋子出去找蒿草,一走就是十几里。因为近处的都让人们采光了,所以哪里不好走就到哪里找。找到以后,先看看附近哪里有冰面。再小心翼翼的把采到的蒿草抱上一捆放到冰面上,然后拿起蒿草在冰面上使劲摔打,于是蒿籽籽就乖乖的铺满了冰面。再抓一把软草当笤帚把冰面上的蒿籽儿扫成堆装到袋子里,回家簸一簸,碾一碾就变成蒿面了。采蒿籽儿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冰面上进行,因为蒿籽太小、太碎在打谷场上不好弄。

蒿籽面是从什么年代开始食用的,也没必要去考证。从宋代曾巩在其《隆平集·西夏传》的记载中看蒿籽应该大约在宋代和西夏时代就已作为“食品添加剂”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起初,也许只是为了度荒,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蒿籽有健胃清热、延年益寿的诸多优点,便作为一种传统的地方风味沿袭了下来。据史料记载,明朝朱元璋的十六子朱旃在宁夏做官时,随行有几位是宫廷中退役的御厨,他们将蒿籽面的制作技术传给当地人,从此蒿籽面在中宁一直流传至今。我不赞成这种说法,宫庭御厨怎么能知道这乡野之物。即便知道,也应该是民间传给他们的。

时光荏苒,现在蒿籽面已经成为餐桌上调节口味、怀旧的一种面食。蒿籽面在过去只是一种充饥的家常便饭,现在吃蒿籽面,就赋予它更深刻的意义,蒿籽面里记载着上几代人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记忆着我们这一代人苦中有乐的童年。

即兴赋诗一首:《蒿》——绿绿的,轻轻的,随风摇曳,不高大,不粗壮,更不枝繁叶茂。没有娇艳的色彩,也没有妖娆的花朵,更没有窜上跳下精彩的呈现,植物王国被遗忘的——小不点,你静悄悄的来了。不是为谁而来,总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也不是为我而来,却给了大自然无穷的生命。

信息来源:大同日报 张为忠

二. 江西省 宜春 上高县 上高炒田螺

炒田螺,上高县小吃。

田螺与石螺不同,它的特点是壳薄肉厚。与一种叫紫苏的芳香草同炒一镬,便会产生一种香中有辣,辣中带甜的怪味。这一怪味,不但南方人喜欢,连北方人、港澳同胞以及外国朋友都十分喜欢,常常在街头小食档(也可在高级宾馆酒楼里),围着小木桌津津有味地品尝紫苏炒田螺。炒时,还可放上辣椒、葱或蒜、豆豉、盐等调味料品,使其味道更佳。

三. 江西省 宜春 上高县 冬瓜

冬瓜喜温耐热、耐贮藏,有消暑解热的作用,除作菜用外,还可用于加工;种子和果皮可作药用。我县主栽品种有本地粉皮冬瓜和广东青皮冬瓜,播种时期为3月中下旬,7月上旬至9月初上市。全县种植面积2000亩,总产量为9000吨。

四.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小堡葡萄

在阳高县境内桑干河畔的东小村乡尉家小堡村,是塞上知名的葡萄乡。这里,每到夏日,村里村外,葡萄满架,枝叶繁茂,呈现出一种特有的丰采。

尉家小堡育葡萄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葡萄,已成为这里农民的传统经济作物。这里种植的葡萄,不仅种植面积大,而且产量高。

尉家小堡的葡萄,种类多,品质优良。主要品种有龙眼红、黑鸡心、夏小白、牛奶白和玫瑰香。龙眼红葡萄颗粒饱满,穗头大,产量高。夏小白葡萄肉厚、汁多、皮薄。玫瑰香味美蜜甜,是优种葡萄,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五.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大白登陈醋

大白登镇闻名,还因其水源丰富,水质好,陈醋酿造历史悠久,味道鲜美、独特有关。相传闻名全国的清徐老陈醋起源于白登醋,如今以晋溢泉醋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酿造制醋业有10多家,从制曲、酿造、熏制、陈酿、包装形成一条龙生产,有待于上档次、精包装、扩市场、闯名牌,真正成为大白登的地方特色产品和一大支柱产业。

六.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罗文皂圆白菜

阳高罗文皂的圆白菜,生长在这一带盐碱滩上。这里的水性和土质,使圆白菜别具一格而驰名中外。它的特点是:裹得紧,份量重,筋少,质白,含水份少,耐压,耐腐烂,切开后,久置而不生刀锈,吃起来仍甘美可口,没有辣味。罗文皂圆白菜的这些特点,虽经长途运输和炎热天气,质量不变,始终能保持色鲜味美。近年来,国家在这里建立了出口基地,每年都有一千多吨圆白菜,远销东南亚各地。

七. 江西省 宜春 上高县 富龙真呷嘎肉干

真呷嘎肉干系列,特选江西上高富硒猪饲养基地的优质猪腿肉为原料,采用本草配方,加入八角、桂皮、生姜、丁香、草果、茴香、咖喱、辣椒等十多种天然香料,手工制作,口味独特,香浓醇厚,不添加人工色素,经过十六道工艺精工细作而成,是居家旅游的最佳伴侣。...

八.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大同豌豆面

大同的风味小吃当然也离不开面食,豌豆面就是其中的一种。具体作法是将豌豆面与白面或莜面和在一起,然后或擀或压或切,品种有拔鱼儿、抿面、压饸烙等,下锅煮熟以后,浇上用鸡蛋、豆腐皮、金针、木耳调成的卤汁或肉末卤汁,即可食用。香味浓郁,十分适口。

九. 四川省 宜宾 高县 梦酒

梦酒产于宜宾红楼梦酒厂,该厂经过二多年的改革创新,现已形成年产梦酒、十二金钗酒、圆梦酒三大系列产品1000吨规模。新近推出的“紫砂壶圆梦酒”受到高度评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产品多次荣获省、部优及名酒奖,中国文化名酒金杯奖,四川省著名商标,国际金奖“世界之星”国际包装大奖等荣誉。产品质量稳定,畅销全国31个省市,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6年跃居四川市场国产畅销商品品牌龙崐虎榜和四川市场十大销量国产商品品牌。年销售量6412吨
( 宜宾)

十.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莜面块垒

大同历史悠久,古文化民俗民风颇多,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大同的特色小吃也自然是少不了的!

莜面块垒就是其中一道,莜面和山药(土豆)明明是两种不相干的食物怎么会和在一起吃呢?其实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得。

好东西大家分享!我把莜面山药块垒的做法介绍一下,供食客们尝试。

蒸块垒将土豆放入锅内,加适量的水,用小火焖约半个小时,出锅后,待不烫手时将皮剥去,再用礤子(一种擦萝卜丝的厨具)擦碎,再加1:1的莜面、适量的食盐,用手搓成碎块状,然后撒在铺有纱布的笼屉内,厚约5~6厘米,盖上锅盖蒸约10分钟,闻到香味出锅后即可吃。吃时可以就着生葱、大蒜、腌菜吃,最好再配上小米粥,稠稀搭配再合适不过了。

炒块垒它有两种不同做法:一种是炒蒸块垒,一种是炒普通块垒。第一种炒蒸块垒:块垒像上述那样蒸熟后,在锅内倒入少量胡麻油,油熟后将切好的葱花、蒜片放入锅内炝出香味,然后倒入块垒用小火翻炒3~4分钟出锅即可。第二种炒普通块垒:搓擦好的块垒不必上锅蒸,直接用干锅翻炒约10分钟左右,待闻到莜面香味后出锅,然后倒入少量油,油熟后加入葱、蒜,再倒入炒过的块垒,直到块垒颜色变焦黄。这样做出来的块垒吃起来口感香脆,越吃越香,不防试着做一做。

老大同还有很多美味的特色小吃,希望各位外地友人来大同品尝!

文/兰月婷

信息来源:中华阳高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