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宁武县官驿土特产经营部 宁武县土特产门市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宁武县官驿土特产经营部 宁武县土特产门市更新时间:2023-08-14 09:42:35

一. 广西 南宁 武鸣区 艾菜馍

艾菜馍是马山壮家的一种独具风味的食品。这是壮族人在欢度花朝节(农历二月初二)时,普遍制作的野菜馍。因为这个节日要求人们戒荤食素,祭祀花婆(百花仙子)也要用素品祭祀。所以人们都要做艾菜馍。其做法是:到田野上采摘回艾菜,将其洗净捣碎,挤出菜汁,将糯米浸泡,待糯米瀑胀后,滤干、碾碎,加入适量黄糖,将艾菜与米粉搓捏成球状的馍馍,可水煮、蒸熟或煎熟。艾菜馍清凉香甜,味道鲜美,有消除腻意,增进食欲的作用。

二. 山西省 忻州 宁武县 宁武油炸糕

宁武油炸糕是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的。宁武县油炸糕表皮酥脆,里面精软,香甜却毫不腻口,是宁武本地的风味食品,亦是逢年过节待客的好茶饭。

山西多数地区都产黍子。黍子上碾去壳成黄米,磨成面谓之糕面,用此做此油糕便是晋北各地的风味食品,亦是逢年过节待客的好茶饭。

宁武油炸糕做法与其它地方大同小异,以温水和糕面,做得少即和得稍软一点,以能捏成把为宜;做得多即将糕面用温水拌温,先撒一层于极滚开水锅上的笼里,熟一层撒一层,撒完蒸熟,出锅后蘸水揉匀,捏成一体整圆饼状,或包豆馅、红糖,捏面两半合圆形。然后,置胡麻油锅内炸,炸成金黄至枣红色,出油锅即成。鲜炸的油糕,表皮酥脆,里面精软,因为黄米本身的糖分和涂过糖浆,所以不蘸蜜糖,也觉香甜。而且这种香甜毫不腻口,是淡淡的、适口的香甜。

宁武人吃糕,与别地一样,不仅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招待宾客,而且每每有纪念意义的事都要吃糕。小孩子过满月,做生日,要吃“满月糕”、“百岁糕”;老年人做寿,要吃“长寿糕”,娶媳妇要吃“喜糕”,盖新房要吃“上梁糕”,搬迁新房新居要吃“搬家糕”,并有“搬家不吃糕,一年搬三遭”的说法......这些古老的习俗,至今在农家仍很盛行。他们一方面取“糕”的谐音与“高”紧密联系在一起,企盼步步登高,高升旺长;一方面取糕的形状圆与色泽红,祝愿合家团圆,日子红火。

三. 广西 南宁 武鸣区 武鸣木薯

一、武鸣县木薯种植情况

木薯是武鸣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武鸣县的一大资源优势,武鸣县的木薯种植面积约占广西木薯种植面积的10%,木薯产量约占广西木薯产量的15%左右,居广西首位,是广西的木薯生产大县。2013年全县木薯种植面积36.3万亩,总产量28.5万吨(干片)。武鸣县的木薯种植分布在全县十三个乡镇,其中主要集中在太平、城厢、宁武、陆斡、双桥、锣圩等镇。

二、武鸣县木薯加工利用情况

目前,武鸣县已经初步形成木薯良种繁育与种植、淀粉加工及设备制造、变性淀粉及酒精生产、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比较完整的木薯产业体系。2013/2014年榨季,全县能开工生产的加工企业有10家,全县木薯产业每年提供的税收约为2000多万元,是广西木薯淀粉生产大县。

四. 山西省 忻州 宁武县 一窝丝

“一窝丝”又叫“盘丝饼”,是山西省忻州地区宁武县的特色小吃,历史悠久,曾经是高级宴席的甜点。“一窝丝”以酥、脆、香为贵,具有色淡黄,味甘甜,质酥脆的特色。鲜食时甜绵可口,干食时酥脆清香。其形状像曲蜷待腾的蛟龙,提起一根线,放下一窝丝,动一动,散成一堆;嚼一嚼,其味无比。存放一至两月,色、味不变,软硬程度不变。后来,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程度日益提高,白面、胡麻油家家不缺,“一窝丝”在全县农村兴盛起来,成为人们迎宾待客的佳品。

制作“一窝丝”需要几种上好的原料:白面、白糖、精盐和山西胡麻油。白面,要用贯穿山西境内的主要河流——汾河发源地的管涔山之水浇灌的小麦磨制;胡麻油,是山西,是用纯种胡麻生产的胡油;白糖,要用上等的绵白糖。“一窝丝”分为甜类和咸类。甜类佐以白糖,咸类加入精盐。制作时,要将达到一定甜度的或咸度的糖或盐用温开水深解,用以和面。面要和好揉到,在面案上醒40到50分钟,再将面拉成均匀的细丝,蘸足胡油后勉强团圆成形,用慢火烤或烙成饼。这样,饼子就达到了甜而酥(指甜类饼),不腻不硬的效果。看去是饼,一动为丝。因此,没有到过宁武,没有亲口尝过宁武“一窝丝”的人,谁都不会相信“一窝丝”能香过闻喜煮饼,忻州瓦酥。而但凡品尝过“一窝丝”的过往宾客,几乎全部惊叹不已。赞叹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竟会有这样形也绝,味也绝的绝妙食品!

饭店里制作“一窝丝”是按制作龙须面的手法,这样的方法形成了山西的另一道特色小吃——太原“一窝酥”,这个方法下次介绍。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家庭做法,按照山西家常拉面的手法制作,更易于操作。大致分为“揉面——扎面饧面——溜面——抻面拉面——卷曲——煎制”六个部分。

【原材料】:面粉200克、30~50度的温水140克、食盐1/4茶匙。

【“一窝丝”面团和制过程】:

1.小碗里放入140克温水,加入1/4茶匙食盐,搅拌均匀成淡盐水。

2.面粉200可放在和面盆里,用筷子在中甲扎个小洞。

3.分3次徐徐的往面粉里倒入适量的淡盐水。

4.每次都用筷子把水与面粉搅拌均匀,最后形成雪花带待葡萄状的面絮。

5.用手把所有的面絮揉合在一起。

6.由于面团比较软,所以最后揉好的面团表面湿润不太光滑。

五.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岔口驿走马

岔口驿走马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天祝藏族自治县

华藏寺镇:所产岔口驿走马闻名全国。

华藏寺镇岔口驿村:所产岔口驿走马闻名全国。

岔口驿马以善走对侧快步而闻名,骑乘时步伐快速平稳,无颠簸之感。岔口驿马还有较强的挽力。产区山高气寒,马匹终年放牧,因而形成了耐粗放饲养管理的特性,能适应较恶劣环境条件,耐劳持久,抗病力强,分布地域亦广。

体形特征

岔口驿马体质结实,体型多呈正方形。头形正直,中等大,眼大眸明,耳小尖立,鼻孔大,颜面干燥。颈长中等,大多呈30°倾斜。鬐甲不高而长。前胸宽,胸廓深长,背长中等,腰短宽,腹部充实,肌肉发达。四肢关节、肌腱均发达,距毛少,蹄质坚硬,前肢肢势端正,后肢稍外向。公马的鬃鬣、尾毛较长。毛色以骝毛居多,青、黑、栗毛次之,头部白章较多见。岔口驿马成年公马平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为:132.9厘米,135.3厘米,159.8厘米,18.5厘米,310.5公斤,成年母马分别为:129.9厘米,136.2厘米,158.7厘米,17.2厘米,303.9公斤。

食性

草食性

其他

水登有民谚云:“镇武三岔的走马胎里带。”这是说镇羌驿(现名金强驿,今属天祝县)、武胜驿、岔口驿(今属天祝县)、坪城乡的三岔村、马场岔,这一带产的走马,一成年就能快步疾行。据《汉书》记载,在汉朝这一带就以“畜为天下饶”著称。岔口驿走观的繁育发展,与坪城、松山一带高山草原上水草肥美,牧养条件优越分不开。

一百多年来,这一带的藏汉群众,在每年农历六月,骑上自己驯养的骏马,云集草原,举行赛马大会。会场不仅是良马的竞技场地,而且也是马匹畜产晶交易集市。现在永登县境内有1.5万匹马,绝大多数为岔口驿马。这些良马,为永登发展农业、运输业立下了功劳。

六. 广西 南宁 武鸣区 壮族五色香糯米饭

壮族五色香糯米饭,又称“五色饭”。五色饭是壮族人民记倚幸福、美好、和谐、吉祥、如意的象征。是壮族“三月三”歌节、清明节传统的节日喜庆特色招待食品和独特供品,是壮族人民过着五谷丰登火红日子的写照。节日中每家每户的餐宴上都把五色香糯米饭摆设在显眼的地方,以显示“五谷丰登、丰衣足食”。五色饭上面肥厚的“粉蒸肉”便是象征生活丰厚、富有和甘甜。地方志《民俗编》、清代《武缘县图经》多有记载。正如有句壮族山歌唱云:“哥妹同吃五色饭,永结良缘共欢畅。”

五色香糯米饭是古代壮族人民对“五方”、“五色”、“五行”的图腾观念的崇拜和信仰。在远古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指导下,壮族人民把“打雷”现象称为“雷神”。传说“雷神”能给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上天能司风雨的神灵有五位神将,分别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东方为天宝雷神,南方为天真雷神,西文为天李雷神,北方为天楼雷神,中央为天箓雷神,统称为“五雷神将”。又分东方青色(属木)、南方红色(属金)、西文白色(属火)、北方黑色(属水)、中央黄色(属土)五种颜色及五行重属。形成了雷与五方、五色、五行在壮族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五色香糯米饭亦与五方、五色、五行有关,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阴、阳、五行的意蕴。

壮族民间制作五色香糯米饭分为五种不同颜色:红色多用红兰草或大红叶、什锦叶的汁染成。黄色多用黄姜或黄花草汁染成,紫色用紫兰藤汁染成,黑色用枫树叶又称乌饭叶汁染成,再把云香糯米分别浸泡染色,待春雷响后,分色装笼上锅蒸熟即成。五色香糯米饭也用于“三月三”或清明节祭祀祖先及节日盛请亲朋好友到家作客的宴席佳肴。据说吃了“三月三”的五色香糯米饭,不怕雷击,吃了“三月三”的五色香糯米饭还能消灾难、能交好运、能治百病(原料确有清热解毒的功能),尤其对产后妇女有益保健的作用。在壮族“三月三”歌节五色香糯米饭与“粉蒸肉”一起吃才能称为美食。

七. 山西省 忻州 宁武县 澄泥砚

澄泥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因烧过程及时间不同,可以是多种颜色,有的一砚多色,尤其讲究雕刻技术,有浮雕、半起胎、立体、过通等品种。砚体形有圆、椭圆、半圆、正方、长方、随意形的。雕式有号、耳瓶、二龟坐浪、海兽哮月、八怪斗水、仿古石渠阁瓦等立体砚。平面雕刻有山水人物、草树花卉、走兽飞禽;又有犀牛望月、台山白塔、嫦娥奔月等。这些雕砚刀笔凝练,技艺精湛,状物摹态,形象毕肖,灵通活脱,逗人情思。置于桌畔案头,既是文房中实用的四宝之一,又是供观赏的艺术珍品,中外游客多购置以作留念。

八. 广西 南宁 武鸣区 八宝鱼生

八宝鱼生料是武鸣的特色。但实际很多武鸣人吃的鱼生料远不止“八宝”,还包括花生、木瓜丝、萝卜丝、酸姜丝、香菜、紫苏等。另外,自腌的柠檬、酸梅是武鸣鱼生中特有的。将这些配料与鱼生拌在一起,可谓五味杂陈。

秘密武器:酱料

酱料是武鸣鱼生的秘密武器,也是武鸣鱼生的特色。吃鱼生时分为两种酱料,一种是用大蒜与酱油、花生油简单的爆香,加入些醋和黄柠檬汁。另外一种酱料,是把切碎的腌制柠檬和酸梅用花生油过锅,加入酱油、醋等配料制作成酱。各人根据口味喜好自由选择。

最隆重吃法:大捞鱼生

大捞鱼生是武鸣最隆重的鱼生吃法,将鱼内脏煎香与生鱼片捞在一起,把特制酱料与各种配料一起倒进去,拌匀后直接上桌。内脏的浓香能整一碗生鱼片都散发着浓浓的香气,各种配料和鱼片混合在一起,嚼在嘴里口感何其丰富。

吃大捞鱼生的重点是鱼片不能切得太薄,否则会被如此厚重的一碗配料淹没。吃的时候最好是要大快朵颐,大口大口地将各种配料、香料和鱼片一起放入嘴里,才能体会各种口感和味道的碰撞。武鸣人吃鱼生很豪迈,一大碗一大碗地盛起来,像吃饭一样大口大口进食。

九. 广西 南宁 武鸣区 灵马鲶鱼

“灵马鲶鱼”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灵马镇的一道本土佳肴,也是武鸣乃至整个广西饮食产业的一个响亮的品牌。鲇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特别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食用。老、幼、产后妇女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最为适用;适宜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乳汁不足,小便不利,水气浮肿者食用;

做法:

主料:须选用0.5~1.5公斤左右的野生河鲶鱼,最好是没有污染的大河或大水库里生的鲶鱼。其实野生鲶鱼很少觅到,个大肥硕的鲶鱼大都是人工养育。辨别野生鲶鱼的方法:野生的土鲶鱼嘴巴下有两个胡须,而养殖的杂交良种鲶鱼是四个或八个须的;深黄黑色的是野生,浅黄绿色的是养殖的。因养殖的鲶鱼为争饲料常浮到水面,见阳光多些就不很黑。野生与养殖的鲶鱼相比较不光价格相差不少,而且味道差异更大。

辅料:水豆腐,与鲶鱼等量。

调料:酱油、味精、淀粉、八角粉、黄酒、豆瓣酱、辣椒酱等。

鲶鱼食疗作用:

性温、味甘,归胃、膀胱经;

具有补气、滋阴、催乳、开胃、利小便之功效;

鲇鱼是催乳的佳品,并有滋阴养血、补中气、开胃、利尿的作用,是妇女产后食疗滋补的必选食物。

鲶鱼食物相克:

鲇鱼不宜与牛羊油、牛肝、鹿肉、野猪肉、野鸡、中药荆芥同食。

鲶鱼的做法大全,鲶鱼的营养价值,鲶鱼怎么做好吃,菜谱之家专业提供各种鲶鱼的菜肴的制作方法。

推荐特产